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同的天气系统,有不同的云系产生、发展、衰退和消失过程.因此,判定云状的种类和云量,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云系种类和云量可以判断天气系统的基本情况,掌握天气变化,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在地面上看云是看云的底部,而气象卫星拍的是云顶和整体,两者功用不同,不可替代. 地上面如何看云,长期以来,从别人那里学了一些,自己也体会了一些,现就一些基本方法,介绍给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2.
对于观测员来讲,能够见到外形特征明显的孤立的Cb云,无疑都能做出正常记录。但对于某些天空状态下的Cb云,要准确判定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观测经验,浅谈几种云天情况下观测Cb云的体会。 1 大面积的Cb云移至测站上空,布满全天,而未产生闪电、雷暴、阵雨。当时测站上空低云多,不易看清Cb云的侵袭,此时不可因天空  相似文献   

3.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云。但是,在下述几种情形下,准确判定Cb云并非轻而易举的事。 1.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天气现象时;  相似文献   

4.
5.
王振阁 《气象》1978,4(7):6-6
夜间观测云对观测员来讲确是个难题;但也并非难得不得了。只要熟记各种云的特征,用心学习,不断总结观测经验,是可以逐步掌握的。 我的体会是,夜间观测云,首先要确定天空是否有云,然后再确定是层状云还是块状云,最后再确  相似文献   

6.
夜间观测云是地面测报工作中较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天黑,光线不足,没法看清云的细致结构,判断云状及云高比较困难,甚至有时会误判误记,给气象资料、天气预报等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提高夜间观测云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现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1云状的观测大气中的云、外貌各异,形状繁多。云状的不同特征,对天气状况的指示性是不同的,正确地判断并记录云状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要严格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技术规定根据各类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云底高度以及它的排列形式、色泽等认真细致  相似文献   

8.
介绍夜间进行云观测的工作程序,对云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观测云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余楠 《贵州气象》1994,18(3):19-19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却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或雪粒。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的厚度.它的外形、数量、分布、移动和变化都标志着当时大气均各种物理状况,因此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必不可少且非不重要的项目。借助}云的观测,对于间接地了解空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观测将给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云又是一目测项目,因此如何正确的观测、识别云状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自已在工作中如何正确…  相似文献   

10.
1准备观测 首先了解云的发展情况或演变规律,注意白天云的演变过程及黄昏前的变化趋势,大致推断它可能转变的形式,然后再与实际情况结合进行判断.如白天全天都是对流云,黄昏仍不衰退,夜间就可能有这类云的存在和发展,甚至有雷雨;如果黄昏已衰退,那么夜间可能有残存的CL4、CM6、CH3的云.又如黄昏CH4的发展很快,夜间可能有CH5、CH6、CH7,甚至CM1、CM2等,这种云也可能发展到任一阶段就开始消散,而转为CH8、CH2、CH1等.另外也有一些相互转变的云,如CH7←→CH2、CL5←→CM2等.  相似文献   

11.
1 准备观测首先了解云的发展情况或演变规律 ,注意白天云的演变过程及黄昏前的变化趋势 ,大致推断它可能转变的形式 ,然后再与实际情况结合进行判断。如白天全天都是对流云 ,黄昏仍不衰退 ,夜间就可能有这类云的存在和发展 ,甚至有雷雨 ;如果黄昏已衰退 ,那么夜间可能有残存的CL4、CM6、CH3的云。又如黄昏CH4的发展很快 ,夜间可能有CH5、CH6、CH7,甚至CM1、CM2等 ,这种云也可能发展到任一阶段就开始消散 ,而转为CH8、CH2、CH1等。另外也有一些相互转变的云 ,如CH7←→CH2、CL5←→CM2等。其次 ,利用天气形…  相似文献   

12.
cb云有互变云仓库之称,是主要降水云 种之一,因此对其正确观测、判断和记录就显得特别重要。cb云按季节主要可归纳为两 大类:一是冬春季节的cb云,二是夏秋季节 的cb云。前者较难判断,后者较易判断,现 对冬春季节的cb云和夜间cb云的观测及判断 作如下论述: 一、冬春季节的cb云:冬季冷空气活动 频繁,此时多以稳定性层状云为主,只有当 冷空气较强且移速较快时(急型冷锋)偶尔 才出现cb云或伴有雷暴。春季是冷暖气团转 换季节,海洋不断向大陆输送暖湿空气,只 要从地面到高空有较强对流条件出现时,就 容易产生cb云,并伴有雷暴(初雷日)和冰 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3.
曹智玲 《贵州气象》2001,25(5):37-38
夜间云的观测对观测员来讲确实是个难题 ,但只要熟记各种云状的结构、特征、排列、颜色等 ,认真学习 ,积累每次观测的经验 ,就能提高夜间观测云的能力。下面就夜间云的观测谈谈自己的体会 ,供大家参考。夜间观测前应在黑暗处停留片刻 ,待眼睛适应环境后再进行观测 ,首先 ,确定天空是否有云 ,然后确定是层状云 ,还是块状云 ,再确定是高云、中云还是低云 ,应根据它们的特征、结构等以及伴随的天气现象来判定云种类别和云量、云高 ,在夜间有月光时 ,云越高越白 ,越低越黑 ,在无月光的情况下 ,主要看其云幕是否均匀 ,如无星光 ,明暗一致就是层状…  相似文献   

14.
最小局部比辐射率变化MLEV算法根据在红外长波10~15 μm 区, 云的吸收、发射和散射具有相对有限的局部谱变化的特征, 利用对云敏感的长波红外辐射观测值来同时反演单层云的云顶高度和有效云比辐射率谱。先给定一些假想的云高初始猜测, 最佳的云高和比辐射率谱解使得用这些不同云高计算得到的比辐射率谱的局部变化最小, 该算法适用于高光谱(光谱分辨率从0.25~1 cm-1) 的大气红外探测器。通过用两种不同方案的内部比较及与激光雷达观测和MODIS业务云高产品的对比验证, 说明对卫星红外高光谱观测资料采用MLEV算法同时反演单层云的云顶高度和云有效比辐射率谱是非常有效的, 尤其是对中高云。  相似文献   

15.
现行《地面观测规范》对Cb云的定义为“云体浓厚庞大 ,垂直发展极盛 ,远看很象耸立的高山。云顶由冰晶组成 ,有白色毛丝般光泽的丝缕结构 ,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云底阴暗混乱 ,起伏明显 ,有时呈悬球结构。”对于观测员来讲 ,能够见到外形特征明显孤立的Cb云 ,无疑都能准确判断 ,作出正确记录。但沙漠站下垫面干燥 ,水汽含量少 ,地形平坦 ,局地抬升生成的Cb云较少 ,多由测站以外的系统带来。因而云的移速和发展很快 ,在某些天空状况下 ,要准确判断Cb云却非易事 ,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布满全天的云 ,而未产生闪电、雷暴、阵雨。有时…  相似文献   

16.
地基热红外云高观测与云雷达及激光云高仪的相互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章文星  吕达仁 《大气科学》2012,36(4):657-672
2008年5月至12月中美(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测量(ARM)计划)联合利用ARM移动观测设施(AMF)在安徽省寿县进行了大气辐射综合观测试验,地基云参数观测仪器主要有:(1)云雷达(ARM W-band (95 GHz) Cloud Radar),观测结果为反射率廓线,时间分辨率为2 s;(2)云高仪(Vaisala Ceilometer),观测结果为云底高度和后向散射廓线,时间分辨率为15 s.两者均为天顶方向观测.扫描式全天空红外成像仪(SIRIS-1型)于11月27日~12月30日在寿县参加了观测,观测方式为全天空扫描,时间间隔为15分钟.三种云观测仪器共并行观测16天.利用全天空红外成像仪测得的天空红外亮温和同步观测的地面气象数据进行了等效云底高的反演.以全天空红外成像仪天顶方向观测时间前后15次云雷达反射率廓线的平均廓线,云高仪12次观测中有云时次云底高的平均值分别作为同步观测结果,利用平均反射率廓线进行了各层云的云底、云顶、回波峰值高度和回波积分值的提取和计算.三种观测仪器以10 km云底高为限,共同步观测1661次,其中云雷达、红外成像仪和云高仪分别观测到云:428,287,225次.本文分3种情况:(1)全部有云观测情况,(2)单层云,(3)双层及三层云,分别进行了三个仪器观测云高的对比.对比结果:情况(1),云雷达与云高仪、云雷达与红外成像仪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和0.82;情况(2),三者共同观测75次,云雷达与红外成像仪相关系数为0.85,与云高仪相关系数为0.53,标准差分别为0.88 和1.61 km;情况(3),红外成像仪云底高绝大多数在云雷达观测的最上、最下层云之间,有时接近上层云,有时接近下层云.对比结果显示,地基热红外对于观测中低云高具有稳定、可靠、经济和便捷等优势,但观测结果较云雷达系统偏高.文中同时提出了初步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云的观测是地面测报工作中的难点,该文拟通过对云形成、演变以及伴随的天气现象等进行解析,指出目前贵州云的观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气象卫星的云观测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卢乃锰  方翔  刘健  闵敏  孙瑞静 《气象》2017,43(3):257-267
云体现着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云还通过反射太阳辐射和阻止地球发射辐射,维持着全球能量平衡。1960年气象卫星的出现,揭开了从浩瀚太空,俯视千变万化云系的历史。气象卫星云图的获取,加深了人们对天气、气候变化过程的认识,推进了大气科学的发展。本文围绕气象卫星云遥感主题,首先概述了利用卫星资料开展云检测、云相态识别、云光学厚度与等效粒子半径反演的原理和方法。而后,着重介绍了各类天气尺度和中尺度天气过程的云系特征。最后,文章回顾了国际卫星云气候方面的工作,展望了未来云观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夜间云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样的云,夜间观测时,由于光照不足,其颜色、结构等与白天大有不同。夜间又有明夜和暗夜之分。明夜,有较强月光照射,除云的颜色略有不同外,其他与白天基本相同;暗夜,则只能大致分辨出天空状况。1夜间云状的特征有云处,通常不见星光或仅见个别较亮的星光;无云处,星光闪烁,天空呈  相似文献   

20.
周莉 《气象》2004,30(8):57-57
云的形态是一刻也不停地在变动。标准云图上的图片和说明只提供了某一时刻的一些形态,因为它所搜集的各类云状多为特征显著且易辨认的,由于受摄影条件、时间限制,不能表示出各种云在天空分布及增减情况,也不能把全部天空摄出。初参加观测工作者,多以云图为蓝本,对照识别常觉得又像又不像,难以确定。在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把云图和实测的现象反复印证,逐渐掌握了广东本地一些云及其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