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自转与大气、海洋活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叙述了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热带海洋、大气活动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地球自转年际变化与El Nino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由地震引起地球内部质量重新分布将影响地球惯量矩的变化,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即日长的变化。一般说,大地震产生大的附加位移场。它对地球自转特性有较强的影响。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间的地震有关参数,和根据地震激发地球自转的变化理论及Dahlen和Lam-beck推出有关公式计算了地震引起地球轴向惯量矩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单个地震引起的日长变化要比观测值小几个量级,它的累积效应表现出长期的变化即日长减小,就是地震活动加速地球自转。地震使地球自转能量随时间稳定地增加。并表明,虽地震活动影响日长,但它不是十年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是地球自转非潮汐加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地震引起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地震引起地球内部质量重新分布将影响地球惯量量矩的变化,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即日长的变化。一般说,大地震产生大的附加位移违抗和。它对地球自转特性有影响。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产的地震有关参数,和根据地震激发地球自转的变化理论及Dahler和Lambeck有关公式计算了地震引起地球辆向惯量矩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单个地震引起的日长变化要比观测值小几个量级,它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4.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震年 《天文学报》1997,38(1):97-104
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间的地震有关参数,及Dahlen计算的地震引起地球惯量矩的变化有关公式,得到由地震引起的极移要比观测值小2个量级.单个地震引起的极漂移呈现随机特性,但它的累积效应却表现出长期的变化,地震引起激发极的运动方向趋向于130—150°E,它与观测极漂移的方向相反.本文这一分析结果将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及观测精度的提高而得到证实.当考虑地球液核效应时,地震也可能对地球液核自由章动产生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大地震的这一影响与VLBI检测出的结果相比较,它在观测精度以下.  相似文献   

5.
用带通滤波方法从日长变化(LOD)、南方涛动指数(SOI)和Nino各海区海面温度异常变化(SSTA)等资料中提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分量,研究了Nino3.4海区SSTA的年代际分量对ENSO事件的调制作用.研究发现,除了年际分量之外, SSTA的年代际分量对ENSO事件的表征和监测有重要影响.当ENSO事件比较强时,SSTA年代际变化分量的作用倾向于使ENSO事件的时间延长,并使事件的极端温度增大;当ENSO事件比较弱时,在SSTA年际变化中没有检测到的事件,可借助于年代际变化分量的调制作用得到检测.还研究了SSTA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SOI、热带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异常(SLPA)和信风异常(TWA),以及大气角动量(AAM)和海洋角动量(OAM)轴向分量(χ3)的相应变化之间的频谱相干性.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SSTA与LOD、SOI、SLPA、TWA、大气角动量的轴向分量(χω3,χpib3和χωpib3)和海洋角动量的轴向分量(χv3和χv bp3)等都有密切关系,其中以SOI、SLPA、TWA和χω3与SSTA的关系更加显著;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SSTA与SOI、SLPA、TWA、χω3以及χω v3的关系更为密切,与LOD、大气压(χpib3)和洋底压强(χbp3)的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6.
本探讨了1900-1986年间全球大地震和ERP之间的相关性。利用震中位置和震源参数,按Dahlen公式计算了由地震引起的地球惯性张量变化,结果表明单个地震对日长和极移变化的影响要比经典仪器测定的ERP水平小两个量级,空间技术能够获得高精度的ERP,使得有可能用来进行ERP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地球自转变化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天文观测的日长变化时间序列和我国地震资料,统计分析了地球自转十年尺度变化、年限变化和季节性变化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全局性联系,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附加应力可能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起一定的触发作用,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空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地区性联系,以东西向的天山地震带与日长变化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南北向的中轴地震带和东西向的燕山地震带次之,而北北东向的山西地震带跟日长变化则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天文观测的地球自转资料可以为我国大陆地震预测提供一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太阳耀斑爆发对京津冀地区云——地闪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活动能否影响地球天气气候是一个全球关心的问题[1,2].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太阳活动影响短期天气变化最可能的途径是通过调制大气电环境来实现的[3-5],太阳耀斑爆发及其伴随事件均可对地球电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1-5],并通过磁层-电离层-中性大气层的耦合作用影响大气电场,再通过云中电性质的改变影响云的微物理结构[6,7],并直接产生动力作用[8-10],从而影响雷雨云的发展,造成短期天气变化.20多年来已有大量有关太阳耀斑与地球雷暴间的相关统计工作[3-5].Markson[11]、Bos…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对我国六架经典仪器1986-1991年的时纬观测进行分析,得到它们相对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系统的“O-C”序列;由“O-C”序列研究它们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点并用它们的剩余误差研究了“异常”变化与台站附近发生的地震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一般归为日月潮汐摩擦,根据古代日月食的记载及珊瑚类生物生长线的研究,可估算地球自转变慢为每世纪2.4ms左右的日长变化.但是,潮汐摩擦并不是减速的唯一机制,还要考虑其它非潮汐因素.本文试图考虑太阳风和磁层的相互作用,分析地球磁层中的磁力线在背阳面,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磁力线压缩与稀疏,产生附加磁压力而引起的力矩对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一非潮汐变化机制引起的角加速度约为ω=-1.61×10-22rad/s.  相似文献   

11.
厄尔尼诺与太阳活动的50d振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志安  林巧 《天文学报》1996,37(4):443-448
本文分析研究了1981—1994年太阳辐射流量(2800MHz)、太阳黑子相对数、大气角动量和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序列的50d振荡.振荡周期的变化范围从40d至60d,它们的变化规律极其相似。1981年-1994年期间发生的3次厄尔尼诺均出现在太阳活动的50d振荡周期的谷值时期.这说明太阳活动的50d振荡可能是引起厄尔尼诺事件的一种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全球8.5M以上巨震的天文背景,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巨震大都发生在处于月亮轨道运动所对应的地震活跃期的地震带区,太阳活动的下降段与地球自转的加速期。这是就天文因素的长周期变化而言。对于天文因素的短周期变化,无论是对于地方时,地方恒星时与月相,都有集中发生在某一段时间的现象;对于地球自转的短周期变化更是比较明显,要么发生在其变化最快时期,要么发生在其变化的最慢时期。这一切都表明,这些地震的发生是受天文因素的影响的。天文因素是外界发震动力之一,长周期变化的天文因素可能是对地震的孕育、发展与发生起着调制作用,而短期变化的天文因素则是当其作用于远离平衡态的发震构造上时,引起系统的巨涨落,从而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13.
林元章 《天文学进展》1996,14(3):192-203
对太阳活动和太阳风影响地球自转的研究现状作了评述。首先了地球自转变化的表示和测定方法,引起地球自转变化的各种扰动源以及自转长期变化中的潮汐效应和非潮汐效应。然后对地球自转变化中的太阳活动周期调制,太阳耀斑可能引起地球自转突然减速以及太阳风能否影响地球自转等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结果、分析作了谰论性阐述,最后作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4.
短周期活动变化,如太阳耀斑、银河系宇宙线的Forbush下降和磁暴等,均有可能影响地球的低层大气特性。其中受太阳风调制的银河系宇宙线变化会直接对低平流层和对流层起作用。根据1989年3月的太阳暴引起的强Forbush下降事件,分别选用海  相似文献   

15.
大气角动量(AAM) 变化和地球自转变化密切相关,它们可应用于全球环流模型的检验.根据日本气象厅全球环流模型的输出数据计算出AAM 函数,将AAM 函数的模拟值与它的观测值以及地球自转变化序列相比较,来检验该模型对大气角动量的模拟.限于篇幅,仅给出AAM 函数的季节性分量模拟的结果.对于半年项,轴向AAM 函数的气压项和风项的模拟值都偏高,赤道向AAM 函数的气压项和风项很小,因而未予考虑;对于周年项,轴向AAM函数气压项的模拟值偏低,而赤道向AAM 函数气压项的模拟值偏高,轴向AAM 函数的风项模拟得最好,而赤道向AAM 函数的风项模拟得较差.总之,高精度的天文观测的地球自转系列可以作为全球环流模型检验的一种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太阳风对地球自转可能影响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自转的长期减速原因一般归结为日-月潮汐摩擦,而非潮汐因素会引起地球自转的加速。本计算了由太阳风引起的地球磁层力矩的上限值,其量级为2.56×10^22cm sec^-2。结果表明:估算非潮汐加速度的量级为·/Ω=0.33×10^22cm sec^-2,它比推算出的·/ΩNT=1.6×10^22cm sec^-2要小。由于造成地球自转变化的非潮汐因素是一个经典而又复杂的问题,所以由太阳风引起的地球磁层的力矩作为非潮汐变化的机制是模棱两可的,但它表明:太阳风力矩可通过太阳风舆到地球并渗透到地核响应地核运动,因此它可以作为本计算的几千年时间尺度的地磁场向西漂移的最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把地球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域范围的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域的地震活动也存在着一个大约11年的周期,这个周期可能与太阳活动的11年左右周期有关,但地震周期的峰值对应于太阳活动的下降段。它们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本文进一步着重分析了地震活动与高速太阳风粒子流和宇宙线高能粒子流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信度水平很高的正相关。这样,我们可以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通过调制到达地球的高能粒子流进而调制地震活动的。  相似文献   

18.
高能粒子流对地震活动的可能调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把地球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域范围的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域的地震活动也存在着一个大约11年的周期,这个周期可能与太阳活动的11年左右周期有关,但地震周期的峰值对应于太阳活动的下降段。它们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本文进一步着重分析了地震活动与高速太阳风粒子流和宇宙线高能粒子流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信信度水平很高的正相关,这样,我们可以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通过调制到达地球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大地震的引潮力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体引潮力与地震的关系,虽然研究历史很长,但至尽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太阳和月球在地球上引潮力的变化,采用轮次检验方法分析了1900.0-2000.0年发生于全球的M≥7.0的全部地震与引潮力的关系,通过计算地震发生在引潮力极值与非极值附近的轮次,从而证明地震的发生与日、月引潮力的变化确实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现象和太阳活动中的高频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震年 《天文学报》1995,36(1):65-72
本文用几种谱分析方法了从1976年7月-1992年9月期间的地球物理资料(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太阳活动及1976年7月-1987年12月的日冕指数。结果证实所有序列中呈现出40-60天的振荡,同时也表明:它们的振幅和周期是随时间变化的。本文研究了谱结构的时空分布和讨论地球物理象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