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2005—2006年采集于鄱阳湖的169尾蒙古鲐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鄱阳湖蒙古鲐样本,年龄范围0^+~5,以2~3龄为主,优势体长在200—300mm(53.25%).体重分布集中在100~300g(55.03%)。结果表明: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属匀速生长,用vori Bertalanffy方程描述其生长式型。生长拐点年龄为6.24龄,对应体长为395.53mm,体重为852.90g。了解鄱阳湖蒙古鲐的生长规律,为鄱阳湖蒙古鲐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arnus)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经典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于 2 0 0 1— 2 0 0 2年在中俄界湖兴凯湖采集翘嘴 ,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翘嘴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 =0 .0 0 77L3.1 (r=0 .9881 ) ,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 5 3.2 [1 -e- 0 .0 5(t+1 ) ];Wt=42 0 0 0 .3×[1 -e- 0 .0 6(t+1 ) ]3.1 ,体重生长拐点t=1 7.6龄 ,相应的体长为 95 .3cm ,体重为 1 2 70 6.6g。按生长指标值分析 ,阶段生长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即 1 7.6龄前的生长迅速期和 1 7.6龄后的生长减缓期。因此 ,为了保护翘嘴鱼类资源 ,天然渔业的捕捞个体规格应控制在 5 0 0 0g以上。  相似文献   

3.
多世代培养蒙古裸腹溞生长与生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蒙古裸腹(MoinamongolicaDaday)一休眠卵所孵化的孤雌生殖个体进行连续15个世代的培养,最终统计、比较不同世代的生长与生殖。结果表明:(1)蒙古裸腹孤雌生殖雌体的体长与日龄呈正对数相关关系,其平均寿命为8.4±5.5d,87.5%的寿命在两周以内。蒙古裸腹产幼前发育期通常为6~7d;一生平均繁殖1胎,每胎产8.2±4.0只幼体。(2)不同世代蒙古裸腹的平均生殖量和净生殖率(R0)随世代数的增加而呈现出衰退趋势;其生长、繁殖次数、内禀增长能力(rm)、世代平均周期(T)以及增长的周限速率(λ)随世代数的不同而有所波动,但与世代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随机从福建泉州山美水库2002年4月—2003年5月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渔获物中获取340尾样本,以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获得年龄生长资料,建立生长方程和Beverton-Holt模型对山美水库翘嘴红鲌资源进行评估,为制定合理的捕捞年龄和捕捞规格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山美水库翘嘴红鲌体重范围是0.035—4.12kg,体长范围是15.6—73.5cm,其中体长20.1—60.0cm的样本占93.57%,且为2+—3+龄。本文给出了该鱼类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体长与鳞径的关系式以及相关的von Bertalanffy方程。山美水库翘嘴红鲌生长拐点为10.4龄,山美水库现有资源量为10.164t,合理开捕年龄为6龄。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东岸池养鲻鱼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池养条件下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的年龄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鳞片新年轮主要在10-1月出现;鳞长与体长关系式为:R=0.00907L^-0.7764;I-V龄鱼体长和体重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随着年龄增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1.2716×10^-6L^3.0695,体长与全长关系式为:LT=10.3711+1.180LB,当年鱼体长和体重生长与月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湖流特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道光 《海洋与湖沼》1991,22(3):200-207
根据1962—1983年大量观测资料研究表明,鄱阳湖湖流主要有吞吐流和风生流,因江湖关系而导致吞吐流呈顺畅型、倒灌型和顶托型分布。其时程变化规律是日变化小,年内呈马鞍型变化,年际变化显著且呈周期性。面上分布不均衡,湖流大小的顺序是湖口水道、五河入湖区、主湖区、湖湾区。垂直分布,顺畅型接近对数曲线,倒灌型和顶托型复杂多变。低水河相,流速大,流向规则稳定;高水湖相,流速小,流向紊乱多变。风生流对吞吐流的影响有显著的风向效应和水位高低、湖面宽窄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青岛近海青鳞鱼年龄,生长与死亡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根据青岛近海2231尾青鳞鱼年龄与生长的周年资料,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识别轮纹、鉴定年轮,确定该群体系由1-6龄鱼组成;以Von-Bertalanffy方程模拟生长特征,其主要参数为:L∞=161mm,W∞=49.42g,K=0.4371,t0=-0,7,b=2.882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该鱼的生活史选择类型属r选择型和死亡率M=0.4376,Z=0.8697等渔业生态学特征,以为该鱼的渔  相似文献   

9.
顾洪  李军 《海洋科学》1992,16(1):53-53
黄鲫(Setipinna taty)是渤海的优势种并为主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年龄与生长做为种群结构数量动态以及合理利用该资源的基础研究,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自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逐月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渤海进行鱼类资源调查的双船  相似文献   

10.
细鳞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胸鳍覆盖处的鳞片作为细鳞(鱼剌)(Therapon jarbua(Forssk(a)l))的年龄鉴定材料,其年轮形成时期主要在2~4月.体长与鳞径呈线性关系.体长-体重关系为W=3.8891×10-2L2.8761.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适合描述其体长和体重的生长,生长参数为L∞=35.9cm,W∞=1153.7g,k=0.2376,t0=-0.2115.体重生长在4.41a具一拐点,此时体重生长速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太湖湖鲚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湖鲚鳞片年轮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其边缘增长率K的周年变化,表明年轮系一年形成一次,主要在4—6月出现。体长与鳞长的关系式为L=18.658+118.06R,与体重关系式为W_♀=7.588×10~(-6)L~(2.8301)、W_♂=5.584×10~(-6)L~(2.8781)。2龄鱼以前,体长和体重相对增长率与生长指标较大,2龄以后则相反。生长适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2—3龄的W=0.292W_∞处;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征,合理的捕捞年龄应为2龄以后,体长为170mm以上。本文为提高太湖湖鲚产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洪泽湖水情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湖区水文资料,本文从出入湖径流量,水位年内和多年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洪泽湖水情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蚌湖与鄱阳湖水位关系及滩地淹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3,1994年蚌湖与吴城修水站水位同步观测数据及1951-1987年该站的水位资料,通过地形调查、对比研究及数学分析,得出结论:典型湿地与鄱阳湖的水位存在高水位一致性、中水位相关性、低水位不相关性,此规律是由湿地地形与鄱阳湖水情所决定;三峡工程运行后湿地不会干涸;湿地水位相对鄱阳湖滞后效应不明显;利用湿地与鄱阳湖的水位关系及其历史水位资料等,可以对湿地的淹露状况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原湖泊鱼类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8—11月洱海流域采集的2991尾鱼类样本,研究了其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大部分鱼类表现为匀速生长或近匀速生长,但有两种鱼类(中华青、大理裂腹鱼)呈现强异速生长。肥满度以吃食性鱼类最高(鲫、鲤、团头鲂),滤食性鱼类次之(鲢、鳙)。对主要优势种——麦穗鱼、鲫的形态分析表明,洱海麦穗鱼、鲫种群与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鲫种群在形态上均无显著差异。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种群之间以及鲫种群之间均存在种群间差异(C.D<1.28),其中茈碧湖、海西海两个湖泊的鲫种群在眼径/头长性状上的差异达到亚种水平(C.D=1.5)。  相似文献   

15.
用鳞片并对照耳石,鉴定广东大亚湾中华青鳞鱼年龄。提出体重、体长和鳞长关系。用重量法计算220尾雌鱼的怀卵量,分析性成熟系数月变化和卵径分布。  相似文献   

16.
利用耳石作为欧氏六线鱼年龄鉴定材料,结果表明耳石上的轮纹每年形成一次,即年轮。主要形成期是10月至翌年2月。提出耳石径与体长的关系式、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指出相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反映了生长各阶段的特点。并给出生长参数。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的风情及风浪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的风在时空上的分布变化,在区域上的变化,湖陆风的基本特征,风与浪的关系。风的危害。由于其地处中纬度,季风明显,是江西省境内大风集中区域,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每年6-8月为南风或偏南风,其他月平均为北风或偏北风。鄱阳湖实测到最大浪高2米,45°斜坡上波浪最大爬高4.81米。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2000年来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鄱阳湖中大汊湖DCH孔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孢粉、有机碳含量等指标的综合分析,恢复了鄱阳湖2000年来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鄱阳湖经过多次扩张,形成如今的格局。约在1500aB.P.前后水面由北向南扩张至大汊湖附近。大汊湖由古赣江河流洼地(1500aB.P.前)发展为赣江三角洲分流间洼地。该地区气候的变化经历了多次波动,900aB.P.以前偏干,气温略高于后期;900aB.P.以后偏湿,在450aB.P.前后温度偏低。鄱阳湖人类活动出现较早,人类活动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在湖泊沉积物中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9.
太湖围湖利用与网围养殖的遥感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湖的生态环境一直倍受关注。本文采用遥感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利用GIS技术,对太湖1988~2003年期间的围湖利用面积和东太湖1990~2003年期间网围养殖面积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期间,太湖围湖利用面积8.3258km2;1990~2003年期间,东太湖网围养殖的面积增加94.0129km2,2003年网围养殖面积达106.4702km2,已占东太湖水面面积79.3%。对大规模围湖利用和过度网围养殖引起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当前太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