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陈砺 《西部资源》2014,(2):206-208
由于煤矿的生命周期严格地受到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储量限制,一旦资源枯竭,依煤而兴的城市和地区也就面临衰退和经济转型。循环经济体系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高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建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国民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和煤炭产销第一大省,内蒙古境内矿区众多,拥有乌海等一批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区地质环境和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矿山废弃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是治理的重点。矿山公园的建立是我国煤矿山灾害治理和地质环境保护以及矿业旅游资源开发的一项新举措,更是企业和城市转型的新思维,是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业遗迹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矿业开发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作用,阐述了矿业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遵循"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省的要求,对加强矿业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建议,以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永翔 《福建地理》2004,19(3):9-13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矿业开发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建设作用,阐述了矿业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遵循“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省的要求,对加强矿业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建议,以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恢复人工植被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矿区废弃地修复的主要手段,经过近5年的修复,矿区废弃地修复区地上植被盖度明显提高,但关于作为评价土壤修复效果重要指标的土壤动物群落变化的认识还很有限。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典型煤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煤矿修复区和毗邻区(原始地貌)大型土壤动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修复区植物丰富度、生物量、盖度及土壤粗砂、有机质、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毗邻区(P<0.05),而土壤水分、细砂、黏粉粒、全钾和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修复区土壤动物活动密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毗邻区,修复区和毗邻区土壤动物均以蝗科(12.7%和55.7%)和蚁科(14.4%和49.6%)为主;进房沟、水磨沟和柳树沟煤矿修复区及毗邻区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分别为39.9%、52.9%和43.4%。(3)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捕食性土壤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而草本物种数和土壤粗砂含量是影响植食性土壤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总之,人工修复后煤矿废弃地修复区土壤动物个体数均高于对照区,部分矿区修复生境类群丰富度及多样性已经超过了毗邻区,这表明蚂蚁、步甲和蝗虫等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矿区覆土恢复植被和封禁等措施驱动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因此,还需要优化植被及土壤修复模式,提高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多功能性,使矿区废弃地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5.
丁学鹏 《西部资源》2022,(1):201-202,封3
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为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和隐患,对矿山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措施,为实施保护、监测和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复垦提供技术依据,促进矿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何书金  苏光全 《地理研究》2000,19(2):165-171
文章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影响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4类14个亚类因子,并划分为6个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参考专家评分,来确定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综合潜力值的大小及每一级别的值域范围。以河南省平顶山市焦店乡为例,阐明了进行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可为全国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及矿区废弃地有效合理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14,(6):19-19
<正>12月2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与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签署关于加速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找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李世镕、总工程师张宏与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矿事业部党组书记李承一行进行座谈。李世镕厅长就矿产开发中矿权重复、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指出,要做好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工作,真正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高度统一,通过矿业开发真正为内蒙古人民造福。  相似文献   

8.
翁牛特旗小型露天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存在点多、面广、破坏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以翁牛特旗四道杖房萤石矿为例,调查了矿区土地基本现状、分析了露天开采活动对土地资源破坏的原因,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及《土地复垦条例》中的要求确定其治理措施,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08,(5):21-21
为进一步加强呼伦贝尔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巩固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成果,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确保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两不误",美丽与发展双赢,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了《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呼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矿山迹地的生态恢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开发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地,本文综述了我国露天煤矿排土场、采煤沉陷地和煤矸石山等矿山迹地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进展,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展望。采矿迹地生态恢复涉及到很多学科,需要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同时介绍了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的实用技术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未来应重点关注矿山迹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与机理、采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结构优化和采矿迹地生态恢复新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280个城市市辖区为研究对象,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气象观测数据、人口普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量化城市高温脆弱性指数,揭示1990、2000和2010年中国城市高温脆弱性格局,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在时间维度上,1990-2010年中国城市高温暴露度...  相似文献   

12.
选取 WMO 推荐的 15 个极端气温指数,对 1959—2016 年新疆巴州地区 7 个气象站点观测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等多种统计方法对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 58 a来新疆巴州地区冷暖指数变化呈非对称性,暖指数呈不同程度的显著上升,冷指数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 TN90P 年际变化率最大,为 4.67 d·(10 a)-1。夜指数(TN10PTN90P)和昼指数(TX10PTX90P)变化率前者大于后者。冷指数在 20 世纪 80 和 90 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暖指数和GSLWSDI突变时间一致为 90 年代中后期,冷指数对气候变化较敏感。发生频率:极端高温增加,极端低温降低;强度:增强;持续时间:作物生长期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巴音布鲁克增加显著,幅度最大〔4.4 d·(10 a)-1〕。TNxTXxGSL主周期均为 28 a。高载荷指数:TEM-A(0.335),TN10P(-0.313)和TN90P(0.312),是影响该地区整体气温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从西到东跨越多省,地形复杂,作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本文主要综述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影响以及成因和对策建议的最新研究进展:(1)近60年黄河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速率为0.30 ℃/10a,上游升温速率最大,下游次之,冬季升温趋势最显著,夏季最小,降水量上游地区增多,中下游地区减少,蒸散量呈减少趋势。(2)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源区冰川积雪消融加剧,冻土严重退化,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好转趋势,上游脆弱区和中游产沙区水土流失加重,对农业影响利弊皆存,流域病虫害加剧;流域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对文化遗产安全保存带来巨大挑战。(3)黄河流域气候系统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不仅受自身内部的动力、热力影响,也受大气环流、海温、青藏高原等外部强迫因子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成分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是影响黄河流域局地气候的重要因子。(4)未来黄河流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波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将更加频繁。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在于加强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预警能力,联合多部门建立气象、水文、生态与数值预报及防控一体化的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同时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管理调配和有效利用,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战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Extreme climate events exhibit an increasing spatio-temporal trend globally, and the increasing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may have severe impacts on the human society and natural ecosystem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from 1956 to 2016, and evaluated their potential effects on crop yield in Ethiopia. Relative extreme temperature indices exhibite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low-temperature events, but a significantly upward trend with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The frequency of annual warm nights increased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that of cold days. The total annual wet-day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a rate of -46 mm/decade. Further, the succession of dry days gradually increased by 5.6 day/decade, while an opposite trend of wet days was found with a decline of 1.4 day/ decad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crop production was 0.422, indicating that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dices may have higher explanatory power than extreme temperature indices in the crop yield variations. Moreover, the extreme climate changes have induced significant adverse impacts on crops yield particularly in Ethiopia where no proper adaptation measur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4,自引:5,他引:59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而生态敏感性区划是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借助GIS技术,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因子,采用因子叠加法,对吴江东部地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5 级: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并提出了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建议,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经济布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极高和高生态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的48.63%,说明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总体上很高。  相似文献   

16.
以额河源流采金后废弃矿区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5年期间,通过采取不同恢复措施从被破坏矿区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角度分析植被恢复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措施促使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增加了5%~30%,说明采取恢复措施使得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2)综合植被群落结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措施A5(推平+圈羊)、A4(推平+补水)、A3(推平+覆土+黑加仑)较其他措施恢复效果更为显著。(3)通过对各样地植被丰富度指数(R)、Shannon 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Pielou (Jsw)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指数曲线拟合关系最好。表明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均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本研究可为类似矿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泸沽铁矿建矿时,由于对采矿与环境的关系重视不够,导致环境退化和泥石流复活,曾造成铁路、公路断道,河床上涨,威胁城镇安全的危害。灾情发生后,泸沽铁矿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改变矿石外运方案、改革矿石集运方式、加强铁路的抗灾能力、开展泥石流综合治理和城镇防洪,从而控制了环境质量退化,保障了各项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科学环境知识是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依据。民勤作为典型的荒漠化区域,对其荒漠化的发展过程及机制等科学环境知识的认识有助于指导干旱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因此基于知识图谱方法,结合传统的文献综述方法,挖掘民勤科学环境知识并运用综合征框架进行知识组织管理。研究发现,常兆丰等、肖笃宁等、颉耀文等、康绍忠等、孙丹峰等、冯起等几个较成熟的团队在民勤进行了大量且较为成熟可信的研究,是本文获取科学环境知识的基础;民勤土地荒漠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覆被、荒漠化监测、景观格局变化,水资源利用及监测,荒漠植被演化和保护,环境变化及沙尘暴以及气候和人类活动的驱动5个相互联系耦合的热点方面;近60 a民勤土地荒漠化主要分为1949-1998年和1998-2010年主要的两个阶段,1949-1998年呈现耕地增长和荒漠化加剧的恶性循环过程,1998-2010年呈现荒漠化减弱以及地下水位下降的减缓,但仍表现为耕地的增长和自然植被的减少过程;并以民勤荒漠化的发展过程及机制为基础建立了综合征框架--民勤土地荒漠化是一个人类和自然综合作用下,土地利用/覆被、水资源、植被以及区域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科学环境知识综合征框架的挖掘集成可为后期系统建模与情景分析提供支持,为后续政策响应和措施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South Asia is drained by some of the most flood‐prone rivers in the world. Flooding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 is the most recurring, widespread and disastrous natural hazard in South Asia that results in enormous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consequences every year. Several massive floods have occurred in the recent decades caus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human suffering. On average, the total damage is close to USD 1 billion annually.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ether flooding in South Asia is getting worse and more frequent, all available data were considered: the annual peak discharge data for major rivers, post‐1985 information on floods from the global archive of large floods and palaeoflood records from nine Indian rivers.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archive data, 372 large and 55 extreme flood events have occurred since 1985. Although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trend, all types of data point to clustering of large floods. Palaeoflood records show that modern floods (post‐1950) have higher flood levels than the late Holocene floods. Notwithstanding the limitations of data, there is enough evidence to conclude that (1) incidences of flood‐generating extreme rainfall event are rising and (2) human interventions have made the recent floods more destructive.  相似文献   

20.
新疆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92,自引:1,他引:91  
杨莲梅 《地理学报》2003,58(4):577-583
采用1961~2000年55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近40年来新疆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差异。用Mann-Kendall法对年极端降水量进行突变检验。研究表明:(1) 只有天山北麓经济带和天山南麓国家级棉花基地阿克苏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频次有显著增多,尤以80年代以后明显,年极端降水量于1980年发生了气候突变,这种气候变化是由夏半年极端降雨量和频次增多导致的。(2) 新疆极端降水强度无显著变化,极端降水频次的显著增多导致极端降水量的显著增多。(3) 极端降水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天山山区占年降水量的41.9%,北疆北部与和田区域极端降水的贡献为17.2%和21.9%,其它区域在25%~31.3%。年极端降水量距平与年降水量距平有好的相关关系 (除阿克苏地区和焉耆盆地外),说明极端降水量的变化导致年降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