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徐景 《江西测绘》2013,(3):30-32
文章以某商务楼深基坑工程施工为例,介绍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的内容,并结合监测数据,分析深基坑护壁变形的规律及深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作者认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基坑护壁和周边建筑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的监测,可以保证基坑护墙工程的安全、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石桥头隧道横跨龙岩市区,隧道长、埋深浅、岩质差、地表建筑物密集。在隧道开挖初期,建筑物出现较大沉降、倾斜、拉裂和错裂,严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危及居民安全。为此对建筑物进行了沉降监测、水平变形监测和倾斜监测,并计算建筑物的曲率,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对隧道施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简要的研究了其监测方法及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灰色预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随着主体荷载的增加,必然造成主体不规则下沉。而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是确保建筑结构稳定的必要条件,其局部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及安全使用,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监测和变形趋势预测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次应用二级水准测量方法定期对某高层建筑进行沉降监测,对监测成果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沉降趋势进行了预测。监测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高层建筑沉降规律正常、稳定性良好,从而为类似条件下的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倾斜与沉降监测结果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分析某小区地面塌陷后建筑物倾斜监测成果础倾斜与建筑物倾斜关系,分析了建筑物安全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相关建筑倾斜观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建筑物周边地物紧密、外部结构复杂,常规外部设站的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监测要求。本文通过建筑物基础沉降规律研究,在平面回归拟合法的基础上建立分区回归模型预测建筑物倾斜状态。实例计算表明,分区回归模型拟合残差在-0.6mm至0.4mm内,更适用于复杂情况下的建筑物倾斜预测。  相似文献   

6.
作者就某办公楼发生倾斜及裂缝后,对其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这一实例,就其观测方法和建筑物发生变形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及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为该建筑物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力学理论,结合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长江漫滩典型地质条件下地基土层及其表面的建筑荷载模型,采用ANSYS计算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探讨建筑物间距、建筑物规模对建筑物差异沉降的影响,分析相邻建筑物作用下的沉降影响范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建筑物间距、建筑物规模对建筑物差异沉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相邻建筑物作用下的水平和深度影响范围也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北京地铁车站某明挖深基坑在砂卵石地层的工程实例,首先论述了该工程的工程概况、基坑监测的内容、监测频率及监测周期;其次通过基坑开挖引起基坑周边土体荷载变化原理理论分析了地表沉降、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分布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际监测数据总结了监测结果,运用监测时程变化曲线图表了说明监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的不同与吻合之处,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处理风险事务和工程安全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市某基坑工程为工程背景,结合苏州及东部沿海地区特有的软土地层特性,通过总结基坑开挖到回填期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实际监测情况及相关工程经验,总结了减小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措施:(1)基坑施工未对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相关监测项目均未超过报警值;(2)在基坑开挖期间,要严格控制动、静荷载对基坑的影响,及时开挖及时支撑,严禁超挖;(3)合理利用井点降水,按需降水,适当放缓降水漏斗线的坡度,防范带走土层中的细颗粒,尽可能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者就某办公楼发生倾斜及裂缝后 ,对其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这一实例 ,就其观测方法和建筑物发生变形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及分析 ,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为该建筑物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会对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地铁施工给周边目标引入的沉降风险,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热点关注问题之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 SAR)技术能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获取地表高精度形变信息,为受地面沉降影响后城市建筑物的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以深圳市某地铁站周边建筑群为研究对象,利用PSP-In SAR技术,获取了深圳市2013年9月—2016年9月的形变数据。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首先结合地铁站施工方案、地质资料和建筑物自身属性,对不同时间段建筑物的形变趋势变化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开展了相应研究;然后,选取研究区域内某栋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部位PS点的差异形变和倾斜量,并结合相应标准,初步评估了该栋建筑物受沉降灾害影响的风险;最后,通过与水准数据对比,验证了In SAR形变测量结果的精度。实地调研也在形变量较大的建筑物上发现了相应危险征兆。实际案例分析证实了In SAR技术有能力在未来城市建筑物风险评估及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海师范大学二期3号住宅楼在主体封顶一个多月以后,由于受下游施工工地深基坑大开挖,对地下水的抽取,使该建筑物地基及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该建筑物的倾斜值超过限差要求。文章详细阐述了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中的变形观测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地铁基坑工程开挖打破土体原始平衡,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某地铁基坑工程紧邻高架桥开挖,为保证高架桥安全,必须针对高架桥设计专项监测方案,对其实施动态监测。通过对比高架桥安全阈值与高架桥实测值,表明高架桥桥墩沉降、两桥墩沉降差、倾斜值均在高架桥安全评价阈值范围内,认为基坑工程开挖对高架桥影响较小,高架桥整体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采煤对桥梁建筑物的影响,本文以三道沟煤矿85201工作面为研究平台,采用大型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大采高浅埋深土层条件下的地表桥梁建筑物进行开采沉陷预计分析,初步确定了沉陷影响的范围。结果表明:地表局部下沉后引起的倾斜是造成桥梁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桥梁建筑物的破坏呈现为从破坏量的累积到破坏质的变化,最后破坏趋于稳定的过程特点。通过选取合适的边界约束条件及岩土物理参数,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出桥梁沉陷破坏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联合下视影像与倾斜影像基于整体矢量遮蔽区域纹理补偿方法。首先利用建筑物数字模型整体投影建筑物遮蔽区域检测方法得到传统正射影像上遮蔽区域,然后根据遮蔽区域与周边建筑物成像关系自动选择最优纹理补偿影像,最后对遮蔽区域进行纹理补偿。试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从倾斜影像中找到最优纹理补偿影像,制作出了高质量的真正射影像。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深圳某地铁站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情况,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沉降量较大时对其的控制方法,保证了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基于建筑物地表沉降数据的变形预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海燕  杨松林 《北京测绘》2012,(2):23-25,79
为了研究隧道周边建筑物地表的变形,本文根据京东方蒸汽管道工程隧道开挖过程中周边建筑物地表的沉降观测数据,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和灰色系统法建立数学模型,分别对建筑物地表做变形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二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精度更高。对于隧道周边建筑地表沉降的预测二次指数平滑法效果更好,比较符合实际变形曲线,相对来说是一种较好的变形预测方法,为隧道的开发过程中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倾斜摄影技术,提出了真实还原和表现建筑物属性的解决方法,并结合某区域建筑物三维实景数字档案管理需求,设计了建筑物三维实景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沉降观测、位移监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监控的重要程序,是检验建筑物基础处理可靠性和设计荷载计算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同时是保证建筑物顺利施工的重要检测过程。通过沉降观测、位移监测、锚杆拉力监测等数据,真实反映周边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在整个区域内变形的情况,为安全施工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基坑在施工的过程中,开挖区域内土质形态和咬合状态的变化,以及基坑内外的土地主体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基坑的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力不断变化,引起基坑内部的土地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地主体的两侧发生水平位移和竖直沉降,从而威胁到安全施工和建筑物的运营。为了避免正常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在施工前要对监测的基坑等级进行分析,从而制订监测计划,通过监测值的变化来判断施工的安全性。文中结合建筑物基坑监测项目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的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