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地质异常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鹏大  王京贵 《地球科学》1995,20(2):117-127
地质异常是在成分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体组合,依据地质异常分布范围及其圈定标志,可将其分为5级:全球性地质异常、区域性地质异常,局部性地质异常、小型地质异常及显微地质异常。地质异常的圈定方法包括地壳升降系数(G值)法、地质复杂系数(C值)法、熵(H值)法、地质相似系数(S值)法及地质关联度(R值)法,作者又从全球角度出发,结合中国的地质特点,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2.
地质监理是地质监理单位受地勘业主的委托和授权,依照技术标准和地质规范对地质勘查项目的勘查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和协调,地质监理制是地质勘查管理的一种新体制,它能有效地控制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进度和费用投入,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找矿效果和找矿水平。  相似文献   

3.
试论地质大市场的构成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春花  王平 《江西地质》2001,15(4):311-315
地质行业需要一个包括矿业市场在内的更广泛的地质大市场,地质大市场由地质项目市场、地质大市场由地质项目市场、地质资本市场、地质劳务市场和地质成果市场四部分组成,并初步论述了这四个市场。提出在地质大市场建设初期应采取两降低两抬高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需求,通过市场择优淘劣,确保成果质量,使地质大市场得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白湘兰  李云 《湖南地质》2011,(12):52-53
地质资料分为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三类。其中,原始地质资料又称原本地质档案,是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包括各种有关的文件的底图、底稿、原图、记录本等。  相似文献   

5.
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在三“羊”开泰的2003年里,《中国地质》迎来了她50岁的生日。回顾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地质》所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常的路。《中国地质》杂志的前身是《地质通讯》,创办于1953年4月,以宣传地质工作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宗旨。1955年,根据前地质部党委指示,把《地质通讯》和《地质知识》合并为《地质月刊》,从此成为宣传地质工作方针政策及交流地质科技与管理经验为主的综合性月刊。1958年,《地质月刊》更名为《中国地质》,她继承前者的办刊宗旨,调整了栏目和版面,扩大了发行量,成为我国当时一份颇有声望的杂志…  相似文献   

6.
完善环境地质学科促进环境地质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承菘 《地质通报》2004,23(8):732-736
当前中国地质工作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这是因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给地质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要求地质工作转变服务方向,扩大服务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要求地质工作深化改革,转变地质工作运行机制;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求地质工作迎头赶上,实现地质理论的创新和  相似文献   

7.
油气地质异常与非传统油气资源勘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资源勘查难度增加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油气地质异常的新概念,阐述了各类油气地质异常及其成因,认为油气地质异常主要包括4类:沉积异常,构造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和地层压力异常,油气地质异常的分布范围分4级:区带油气地质异常,圈闭油气地质异常,小型油气地质异常和微型油气地质异常,并阐述了非传递油气异常定量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高中国地质调查战略地位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鹏大 《地质通报》2003,22(11):860-862
中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资源、地质工程、地质景观、地质遗迹、地质文化丰富多彩。这样一个大国的地质调查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一代代人连续不断地把工作做下去,与时俱进地逐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公益性事业与商业性(经营性)活动分开,是国土资源行业改革的一条基本原则。深化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地质勘查市场,扩大服务领域,为商业性(经营性)地质工作营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使之逐步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主体,这是国家确定的地勘队伍企业化改革的总方针。为此,分析煤炭地质单位开展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运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使商业性地质工作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1关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界定商业性(或经营性)地质工作是与公益性地质工作相对应的。公益性地质工…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寄语     
世纪之交,万象更新,当二十一世纪的第一缕曙光降临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中国地质》杂志也迎来了她更新的时刻———由国土资源部主办的机关刊物改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以学术为主的综合性、通报性月刊。回忆往昔,创业维艰。《中国地质》杂志的前身是《地质通讯》,创办于1953年4月,以宣传地质工作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宗旨。1955年,根据前地质部党委指示,把《地质通讯》和《地质知识》合并为《地质月刊》,从此成为宣传地质工作方针政策及交流地质科技与管理经验为主的综合性月刊。1958年,《地质月刊》更名为《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原因主要有 :支护结构整体失稳、基坑土体隆起、管涌及流沙的出现、支撑强度不足或压屈、墙体破坏、支护结构平面变形超过限度。某大厦施工中由于桩身强度不足、桩尖达到的深度不够及桩间距过大等原因 ,致使管涌发生 ,造成塌方。通过对事故针对性的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丁宽 《地质与勘探》2007,43(2):99-102
地震波在不同状态的岩层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利用KDZ1114-3型便携式矿井地质探测仪,接收岩层中传播的震波信息,解析得到震波速度,分析巷道围岩持征,而后确定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进而为巷道支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构造运动在塔里木盆地演化中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跃  董光荣 《地质论评》1992,38(5):426-430
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塔里木盆地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由于波动式的新构造运动在每阶段表现的形式有差异,因而盆地的演化也相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该盆地新构造运动大致经历了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以及晚更新世三个阶段,其中以早更新世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对盆地的地貌影响最大。新构造运动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引起的,故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演化阶段在时间上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14.
生物降解原油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物降解作用是原油的一种重要的蚀变作用,对原油的物性和经济价值有着负面的影响。全球石油大多遭受过生物降解。生物降解作用对常见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得以较好的描述,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量正构烷烃、三环萜烷、25 降藿烷生物降解的新进展。目前对生物降解作用的细节、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讨论了原油喜氧和厌氧降解机制,认为厌氧作用可能起主导作用,降解速率很慢。温度是控制生物降解作用的重要因素,储层温度大于80℃不会发生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原油多为混源油,介绍了研究生物降解原油的多期成藏方法。沥青质不易生物降解,其热解产物及钌离子催化氧化产物在生物降解原油对比、油源对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比分析了各大地构造学说的特点,认为在地球的各种运动形式中,最重要的是地球的自转。地球在其运动中由于向心力和离心力联合力场作用的结果而形成各个圈层,地球表面形态和各圈层的物质在其旋转过程中发生不同形式的运动,而出现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诸如大气的流动、海水的进退、岩石的形变、地幔物质运动、各层圈物质交换与变化等等。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地壳的结构和构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板块、构造体系、地槽、地洼、断块、大地波浪等大地构造形迹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各种地质现象相互联系的总体,称之谓地质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土层工程性质与其沉积环境关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江苏北部沿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层的工程性质进行分析对比 ,发现这两地区的土层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所沉积但土层工程性质完全不一样。因此分析了该两地区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与当时的水动力条件与沉积物源的来源。由分析研究结果得到 ,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与该土层当时的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与沉积物源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对土层如果能了解其在沉积过程当中的沉积条件 ,更有利于分析研究该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李绪善  李百祥 《物探与化探》2012,(5):760-765,771
从分析地球物理场特征着手,提出将南北向重力梯级带和重磁场特征东西差异作为划分南北构造带的依据,探讨了形成南北构造带的区域与深部地质构造背景以及地震成带分布的对应关系。重力梯级带反映的南北构造带既有与中轴构造一致的继承性,又有向西拓展的新生性,并在南北统一成带的基础上叠加了分段性,形成南压北张不同背景的控震、控热机制,同时也是构成青藏高原东界和我国大陆构造域东西分界线,对应着狭义南北地震带。  相似文献   

18.
评熊耳群和西洋河群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陈衍景  强立志 《地质论评》1992,38(4):325-333
1850—1400Ma的熊耳群及西洋河群火山岩建造形成的构造背景,是认识华北古板块南缘构造发展的关键。近年的研究产生了两种认识,即孙枢等提出的裂谷观点和胡受奚等提出的山弧观点。本文基于对秦岭山系的长期研究,对两种观点作了较详细的评述,且提出了山弧与裂谷并存的新认识,即熊耳群为山弧火山岩建造,西洋河群为裂谷火山岩建造。裂谷与山弧同时发育,裂谷与山弧垂直,属被动型裂谷。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是我国重要的陆内逆冲推覆构造带 ,其形成与发展 ,对了解我国西部与东部之间的构造转换 ,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研究青藏高原向东扩展的有利地区。通过对该构造带几个问题的讨论 ,认为该构造带南段与北段的形成机理是不同的 ,鄂尔多斯盆地在当时有一定程度的逆时针旋转。南段主要是祁连山—北秦岭造山带向北东方向挤压的结果 ,贺兰山南部的北西向构造也属于该段 ,因此其形状为一向北东突出的弧形 ;而北段是由于旋转的盆地与发生构造挤出的阿拉善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惠家沟地区金矿化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家沟金矿化区位于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东南端公馆—回龙汞锑矿带边缘。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中泥盆统杨岭沟组中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的浅变质细碎屑岩中。受层位、有利岩性和顺层韧~脆性剪切破裂带控制。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关系密切。金主要呈超显微自然金包含于毒砂黄铁矿中。矿化区中除 Au 外,尚伴有 As、Sb、Hg 等元素,并形成 Au—As—Sb—Hg 组合异常。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与变顾热水的混合热液。成矿温度偏低、压力小。在矿化地质特征上,经初步研究认为类似卡林型金矿。由于该矿床多属地表工程控制,所获样品结果品位偏低,矿石中砷含量较高,且经初步选矿试验,金回收率较低,因此,矿石是否能被工业利用,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