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主索引目录程序文件是为震源参数数据文件epc建立一个索引目录的数据记录。有了它之后,在检索任何一个数据文件时,只要先查看该目录,就可以按照它所指定的epc数据记录的编号去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因此,就不必对数据文件的每一个数据记录从头至尾地访问一遍,节省了检索数据的机器时间和减少了磁盘(或磁带)的读取次数。显然,主索引目录有助于提高数据的查找效率。它也是数据文件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前言“地震数据文件管理组”主要是为了管理地震年报和地震月报的数据。地震数据格式以子记录为单位被建立在五吋软磁盘內。一个月的地震数据就构成一个“地震数据文件”。解调数据文件可以生产地震月报的排版格式,可供影印制版印刷。编制印刷国际地震中心ISC所规定的震中参数格式数据,震相参数格式数据,作为同ISC交换地震资料使用。与此同  相似文献   

3.
高原  牟其铎 《中国地震》1995,11(3):266-271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自1986年10月起,记录了大量的超长周围地震数据,这些VLP地震数据以网月带记录形式存放。网月带中,数据格式有ACSⅡ码、BCD码和二进制数据3种形式。本文提出了CDSN网月带VLP地震数据的解调方法,分析了网月带的数据结构,输出VLP地震数据文件。  相似文献   

4.
经过中国国家地震局(SSB)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通力合作,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于1987年10月开始运行,记有三分向短周期SP、宽频带BB、长周期LP和超长周期VLP4种频带的数据记录。CDSN的网月带中记录了数字化的VLP地震波形数据,网月带中含有网月带中记录了数字化的VLP地震波形数据,网月带中含有网月带月志文件、台站月志文件和VLP数据文件,其中VLP数据文件有数据月志和V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数字地震记录时,一个重要问题是使存贮于磁带、硬盘、软盘等介质上的地震波数据形象化,同时也需要在数据记录中提取某一部分数据形成为专门计算目的服务的数据文件。本文介绍了在VAX11/780机上为屏幕显示并剪裁地震波形数据所开发的软件。  相似文献   

6.
本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将国内外地震台站的地震电报数据直接传送到机器的磁盘上建立起地震电报数据文件并将地震电报数据文件检索和排列或地震报告中所要求的地震数据形式建成地震数据文件。结束我国多年来地震电报数据传输在55型电传机上,输出地震电报数据,然后分析处理这些地震数据。再经手工将电报原始数据通过纸带(108乙机)或键盘上(860  相似文献   

7.
系统总体设计包括逻辑设计和物理实施两部分。这里主要讲逻辑设计。其内容包括提出并定义地震数据的各个数组,设计数据的逻辑模型。为此目的建立了原始地震数据数组,地震数据检索后数组,数据组合后的数组,数据定位后数组,以及建立三个地震数据文件的格式化地震数据模型。建立地震台站数据文件。要把原始地震数据加工成格式化的地震数据文  相似文献   

8.
国际部署加速度仪台网(IDA)是全球性的数字化高增益长周期地震加速度观测系统,在北京和昆明设有观测台站。通过国际交换,我国可得到全球的 IDA 资料,这些资料急待我国学者开发与利用。在 IDA 的磁带数据文件中包含有两种不同的记录。一种是用 EBCDIC 码写成的说明,有台站名和起始时间等信息;另一种是二进制补码的整型数据记录。前者占1个记录,后者占18个记录.正确的使用 IDA 数据必须充分利用这两种记录所提供的信息。在 VAX11机上所研制的 IDA 解析软件为开发与利用 IDA 数据资源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观测并生成的数字地震资料是开展数字地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高质量数据源。为了使科学家们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本文主要从数字地震资料产生出的各个环节、数据结构与格式、数据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向读者作概括的介绍.希望读者对数字化地震资料的数据文件、数据记录、数据字均能有透彻的理解,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资料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日益丰富和完善的地震数据在过去几十年里促进了地震学的长足发展。我们收集、处理和分析地震数据的能力借助于电子和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得到迅速提高。几十年前地震图主要是模拟记录。现在除了一些基本的用途外,模拟记录由于其动态范围低、记录系统的时间精度差以及数据处理不方便等因素而很少使用了。  相似文献   

11.
全国地震数据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可以使地震数据资源共享。在计算机上实现地震数据的管理有两条途径:·地震数据文件的管理。·地震数据库系统。前者的管理软件,可按需要编制,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实现起来较容易。但有两个问题不易克服。数据和程序彼此不能相互独立。数据文件之问很难建立起内在的联系。总之其管理效率欠佳。  相似文献   

12.
“北京观象台历史地震记录图抢救与共享”课题是科技部“数据共享课题”的一个子专题。其目的是收集、整理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的历史地震记录图,扫描成图形数据文件,并形成相应的电子文档;采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初步建成了集历史地震资料抢救保存和资料共享服务于一体,面向科学研究、面向社会多种需求的历史地震记录图库及其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地震相分类是地震数据解释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是地震数据与沉积相的连接工具.为了提高地震相分类精度和减少对有限人工标签的依赖,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自编码器的无监督地震相分类方法.首先, 提出了一种混合卷积和变分编码的多特征融合自编码器, 实现了地震数据中表征地震相的大量隐含特征提取.其次基于非负矩阵分解和K均值聚类实现了主特征分量分解和地震相聚类.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和指标分析表明, 本文方法提取的隐含特征趋于正态分布, 且主特征分量中蕴含了不同地震相类别的响应, 从而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地震相分类结果.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沉积中, 清晰划分出了六类沉积微相的边界, 有利于揭示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我国大规模开展地震测深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测深数据文件系统,其目的在于在测深资料解释中引进数字处理技术,增加地震记录可用的信息量,建立地震测深数据库,从而促进我国深部研究工作中资料的相互交流. 在IBM-PC/XT微型计算机上,与本文的数据文件系统相应的数据采集、文件组织、绘制地震记录截面图以及对数字记录进行预处理等方面软件设计已经完成,从而建立了较完善的地震测深数据处理软件包.这个软件包在野外的使用表明,它具有效率高、使用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面波频散曲线反演地下介质的S波速度结构, 是浅层工程地震领域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传统的面波法包括主被动源的面波多道分析方法(MASW)和被动源的空间自相关(SPAC)方法, 均需要多台地震仪同时记录地面振动; 而记录平动和旋转运动的单台站六分量地震数据理论上也可以获得面波频散曲线.本文以河北唐山城区煤矿采空区浅层工程勘探实际六分量地震数据为例, 对比了利用单台站六分量地震数据与主、被动源法多台站提取的Rayleigh波频散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纵波扫描可控震源时, 30 Hz以下频段利用单台站六分量地震数据提取的基阶Rayleigh波频散曲线与主、被动源MASW方法提取的频散曲线结果一致, 说明在浅层工程地震勘查中, 利用单物理点的六分量地震观测反演浅层横波速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引言在 Internet中 ,WEB服务由于其友好的界面和丰富的资源而成为 Internet不可缺少的部分 ,地震信息网也不例外。同时 ,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的各类地震数据均已上网 ,从而可以将地震数据发布到 WEB页上 ,实现地震数据的 WEB共享。但由于现在数据传送的方式还是以文件传送为主 ,各类用户将自己提供的数据文件上载到服务器上自己的用户目录下 ,供其他用户使用 ,大量的数据分布到不同的目录下 ,使用和管理起来非常不方便 ,因此 ,需要编制一个程序来自动处理这些数据文件 ,将其分门别类放置到专门的共享目录下 ,这样就可以实现 WEB共享数据…  相似文献   

17.
在已有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地震数据处理工具库,基于ObsPy模块库,设计并实现了一款简单易用、可拓展的地震数据处理软件SeisProc。该软件利用ObsPy提供的信号接口,实现了对多种格式的地震数据文件的预处理功能,应用PyQt5库设计GUI,实现数据预览、格式转换、波形绘制和预处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FTP方式报送数据及下载文件的方法,研制开发了数据文件传输软件,可自动搜索指定日期应传输的所有文件,自动检索并下载通知及地震目录等,实现了数据文件传输的智能化管理,确保数据传输完整、准确、及时。  相似文献   

19.
据日本《朝日新闻》1980年10月11日报道,日本气象厅所属的气象研究所有关人员已研制成一种既可准确记录强震又能电传地震波形图的新型强震仪,并已经过试验,结果良好。地震仪可大致分为检测小地震的微震仪和记录大地震的强震仪两种。为适应地震预报的需要,微震仪不断改进,现在日本全国已有二百几十个地方设置。尤其是与可能发生的东海地震有关地区的微震仪数据,已被统一收集起来,并同地形变、地下水等的数据一道,纳入了实际的地震预报体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应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来划分高精度(四级)层序和体系域的地震沉积学方法。其关键技术包括:(1)将地震数据进行90°相位调整来记录岩性,从而获得更完善的测井资料;(2)假设并解释沉积体系中连续的平面地貌特征。下面我们推荐一种新的解释方法,就是将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研究重点从解释垂直地震剖面转变为分析更加水平、分辨率更高的地震地貌信息。这方面的研究表明,有岩性限制的地震资料中,地层切片可提供通常为同沉积体系的连续地震图像。反过来,这种图像又可作为识别和划分高频体系域、层序边界以及层序地质年代范围的基础。在路易斯安那近海的中新统地层中,运用测井资料划分的四级层序或层序组,可通过地震资料来划分,地震数据体的主频为30Hz,相当于分辨率为30ft(10m)。所用的这一分辨率在井控外的地震覆盖区,对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进行精确再现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