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淑霞  张云 《地质与资源》1992,1(4):235-242
本文介绍了堆浸提金原理和在实验室进行金矿石堆浸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辽宁猫岭金矿、四川茶铺子金矿和福建紫金山金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矿石粒度、氰化钠溶液浓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堆浸提金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上述三类矿石性质及堆浸性能的比较,认为矿石的物质组成和金的嵌布特性对金的浸出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豫西某氧化型金矿品位低、规模大,金嵌布粒度细,为高效利用低品位金矿,对其采用氰化钠和LJ环保型浸金剂进行全泥浸出试验和柱浸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LJ环保型浸金剂最终浸出率高,浸出速度较快,破碎粒度对矿石中金浸出率影响较大,合理浸出时间以30~35天,此时金的最佳浸出率约为75%。环保浸金剂浸出尾渣中氰根含量较低,经简单处理即可达标。  相似文献   

3.
石灰用量对矿石中金的浸出和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荣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93-496
在炭浆法提金工艺的过程中发现,石灰的用量对矿石中金的浸出和浸出后对活性炭吸附金离子有着重大影响.这是由于石灰用量一过少,氰化物易造成化学损失,从而矿石中的金因氰化物不足而浸不出,而用量过多,又与积累在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化钙,在金表面和炭表面形成薄膜,从而影响金的浸出和金离子被吸附,因而,石灰的用量成为金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卡林型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卡林型金矿富含有机质,金主要呈显微一超显微分散状态存在,利用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检测分析仪(MLA)及传统化学方法只能大致判断矿石中金的赋存趋势,无法对其赋存状态准确定量.本文利用MLA仪器系统分析贵州回龙卡林型金矿,测得矿石中金主要以显微-超显微状态包裹于黄铁矿和毒砂中,少量被脉石等其他矿石包裹;黄铁矿约66%完全解离,而毒砂仅30%完全解离,载金矿物与其他矿物连生或者被包裹,将不利于硫化物包裹金的浸出.结合回龙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特征和富含有机质的特点,对传统的物相分析流程进行改进,调整了硫化物包裹金和碳酸盐包裹金的浸出顺序,提出裸露金-碳酸盐包裹金-硫化物包裹金-硅酸盐包裹金的浸出流程,在裸露金及碳酸盐包裹金浸出时加入活性炭,利用竞争吸附抑制矿石中有机炭对金的吸附,降低有机炭对分相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方法,有机炭含量在1%左右的金矿石分相时加入活性炭对各相测定值的影响不大;先浸出碳酸盐包裹金,再测定硫化物包裹金,各相的测定数据更加准确.改进的方法(加活性炭)用于测定回龙金矿中裸露金和碳酸盐、硫化物、硅酸盐包裹金,含量分别为1.25%、84.17%、11.46%和3.13%,与选矿试验结果相一致,表明该法适合应用于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分析.  相似文献   

5.
含砷难浸金矿石中金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斌 《地质实验室》1998,14(4):274-276
试验了加入辅助浸金剂高锰酸钾、过氧化钙、过氧化钠或其混合物对含砷难浸金矿石进行氧化,氰化法提金。金的浸出率可达93.2%,比直接氰化法提金的浸出率提高十余倍。  相似文献   

6.
生物制剂浸金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浸金制剂对氧化型金矿金的浸出率大于95%,对经过细菌预氧化的难浸金精矿金的浸出度与氰化法相同。  相似文献   

7.
张永奎  宋航 《矿物岩石》2003,23(4):80-84
四川某金矿是一种难浸金矿,因为矿石中的金被包裹于含铁硫化矿物中,而且含有机炭质物。细菌Hst能有效氧化金矿中的硫化矿物以提高金的浸出率。如果细菌氧化矿石中铁的浸出率大于90%,金几乎完全解离,金的氰化浸出率大于90%。研究表明,该金矿的难浸特性是因为金包裹于含铁硫化矿物中,有机炭质物和粘土矿物对金浸出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
张益魁 《青海地质》1998,7(2):34-40
对青海省五龙沟含碳,砷,硫,锑微细粒难选冶金矿石的浮选金精矿进行二段焙烧-焙砂氰化浸出提金的试验研究,获得了金浸出率89.90%的较好指标,为该矿山浮选金精矿的提金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哈达门沟金矿床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中,成矿流体富钾高碱且氧化性强,矿石建造中铁氧化物含量高,并且可见铁氧化物被硫化物交代的现象。文章拟揭示金在铁氧化物中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并探讨金矿床成因。对哈达门沟金矿3种类型矿石中的黄铁矿、铁氧化物(磁铁矿和赤铁矿)单矿物进行金、铁浸取实验,结果表明:铁氧化物含金较高;黄铁矿中的金和铁的浸出曲线不同步,金浸出率与铁浸出率呈负相关,表明黄铁矿中的金主要以颗粒金形式存在;铁氧化物中金、铁同步浸出,浸出率为正相关,表明铁氧化物中的金主要以品格金和(或)胶体吸附金形式存在。哈达门沟金矿床的上述特征均表明其具铁氧化物型金矿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用加压氧化—氰化法从硫精矿中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光 《黄金地质》1998,4(4):68-71
采用“高效浸金反应器”研究了加压氧化-氰化法提金新工艺。对山东某地硫精矿采用此工艺,选择条件为氰化钠用量1.5kg/t、石灰用量7kg/t、矿浆固液比1:15、浸出时间30min,金浸出率可达62%,与常规氰化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田晓娟  王艳  杜德平  彭立娥 《物探与化探》2008,32(3):298-300,303
选用了耐砷能力强、具有分解硫化矿能力的氧化亚铁硫杆菌1s、1号和马兰3种菌株作为实验用菌,对DBF矿样做氧化浸出实验,就其氧化过程中砷含量、pH变化和金的最佳浸出条件均做了详细的研究。给出细菌氧化金矿过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金的最佳浸出条件。  相似文献   

12.
炭氰法,是利用氰化物溶解金、银,用活性炭吸附已溶解的金、银。把吸附有金、银的载金炭经过解吸、电积和炭再生等作业。1.吸附:根据活性炭吸附金时接触的物料及其与浸出的关系不同,可将炭氰法分为三类(表1)。2.解吸:一般炭氰工厂,活性炭都要循环使用,此前,必须回收金,典型的解吸工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和细磨--护氧预处理--氰化出浸出工艺。金的浸出率达90%以上。与常规氰化浸金的浸经比较,要提高10 ̄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需在浸出前对其进行预处理。本文介绍了3种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氧化焙烧法、热压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简要阐述了各工艺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为含砷难处理金精矿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冯军  毛俊丽 《甘肃地质》1999,8(2):88-93
肃北县黑刺沟金矿属砾岩型金矿,该矿矿石属典型的含砷、硫微细粒难选金矿石。通过各种选矿试验,该矿矿石用全泥氰化法金浸出率低于17% ,浮选、焙烧氰化法浸出效果也不好,而用细菌预氧化、碱浸预氧化氰化法效果较好,金浸出率最高可达92.4% ,是处理该类矿石较有效的选矿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广周  曾茂青  王蓓  王世涛  王德英 《云南地质》2010,29(1):102-104,101
在较佳人浸粒度(-20ram)及适宜的喷淋制度条件下,经5天浸出周期柱浸后,可获得金浸出率91.31%、NaCN耗量142.3g/t的技术经济指标,表明该金矿适合用本堆浸工艺提金。  相似文献   

17.
广西贵港六梅金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荣  王勇  马丽红  崔常红 《现代地质》2012,26(5):1058-1064
广西贵港六梅金矿床位于贵港市龙山矿田福六岭金矿区,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中主要矿石矿物为毒砂和黄铁矿。通过载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含金性、金浸出提取、晶体结构测定等方法,查明矿床的金存在形式。浸出率试验中平衡计算表明,载金矿物毒砂中的晶格金形式约占25%,超显微包体形式金约为75%。矿床流体包裹体测温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六梅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地层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林山金银矿为-复杂型多金属矿,原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只有75%,银浸出率只有18%,通过原矿氯焙烧再氰化,金浸出率92%,银浸 90%,采用锌置换,置换率95%,最后用酸法分离得较纯的金和银。  相似文献   

19.
难浸金矿石,又称难选冶金矿石,难处理金矿石等。一般指矿石经细磨后仍有相当一部分金不能用常规氰化法有效浸出的金矿石。这类金矿石中的金,或物理包裹,或是化合结合,使之不能与氰化液接触,因而很难浸出。难浸金矿石分为三种类型:(1)非硫化物脉石包裹金,这类矿石中金粒太小,无法用磨矿解高,金粒很难接触氰化液;(2)金被包裹在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细磨亦不能使包裹金粒接触浸出液;(3)碳质金矿石,金浸出时,金氰络合和被矿  相似文献   

20.
刘兴龙 《城市地质》1999,11(1):28-32,F003
全泥氰化炭浆法提金冶炼工艺是指将金矿石全部磨碎泥化制成矿浆(-200目含量占90~95%以上)后,先进行氰化浸出,再用活性炭直接从矿浆中吸附已溶金载金、炭解吸电积金泥直接分离提纯熔炼的工艺方法。包括原料准备、搅拌氰化浸出活性炭逆流吸附、载金炭解吸电积、金泥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