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茶尖岭矿区M28—上汪家矿化带铜银多金属矿产出的地质、矿化特征及伴随的热液蚀变、微量元素特征、卤族元素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认为M28—上汪家矿化带铜银多金属矿均属于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岩浆岩有空间、成因联系的浅成热液矿床,从上汪家矿化区的热液脉型到M28异常分布区的矽卡岩型属于多位一体成矿。  相似文献   

2.
山东招远界河金矿床矿化垂向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河金矿床作为胶东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通过坑道工程揭露已经探明其矿体垂深达800m左右。从矿区浅部向深部,其矿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矿化类型呈现出浅部以蚀变岩型矿化为主、深部以裂隙脉型矿化为主的分带规律;矿体规模逐渐变小,矿化强度逐渐减弱,矿体产状也逐渐变缓。此外,矿物组分、矿石组构、围岩蚀变以及微量元素特征等从浅部向深部也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结合区域内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垂向分带特征,初步建立了胶东地区金矿化在垂向上的"三段式"分带模式:浅部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中部以蚀变岩型矿化为主,深部则以裂隙脉型矿化为主。  相似文献   

3.
菱刈金矿是典型的浅成热液脉型金矿,矿区围岩热液蚀变强烈,分带明显,与矿化关系密切。文中详细研究了蚀变矿物、分带、分布规律及与矿化关系,据此推测了成矿环境,对找矿勘探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边家大院矿床成因类型根据目前勘查成果认为是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脉)有关的热液型脉状铅锌银矿床,主要矿化产于砂板岩、闪长岩中。平面上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有斑岩型锡(钼、铜)矿化→隐爆角砾岩型锌(铅、银)矿化→脉状充填型银(铅、锌)矿化;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控矿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隐伏的石英斑岩脉(体)是本矿床成矿热源中心,也是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脉状铅锌银矿体受低次序密集裂隙(断裂)带的控制,并与岩脉、岩脉群密切相关,以脉状充填形式产于其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东大庄子金矿床矿区深部不同钻孔岩芯样品的元素特征及统计分析,研究了其矿化特征及其与矿区碎裂岩及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差异,揭示了矿区深部"铅锌矿化体"的成矿作用以多金属成矿为主,Au成矿期/阶段发育相对较弱。深部"铅锌矿化体"作为燕山晚期浅成热液活动的产物,为区域"Au-Ag-Pb-Zn"成矿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深部"铅锌矿化体"作为碎裂岩型金矿体推测的延深部位,具有同浅部相同层位铅锌矿体类似的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指示了在其深部可能存在另一个碎裂岩型金矿体富集段。  相似文献   

6.
胶东脉型金矿定量统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存在中深成和浅成两类脉型金矿。定量统计模型研究发现,形成于 挤压地球动力学环境的中深成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相对深,规模大,矿化强,形成于拉张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浅成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相对浅,规模小,矿化弱。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中带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东昆仑是我国地质矿产研究相对薄弱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成矿带。初步研究结果,东昆仑中带金矿主要表现蚀变构造岩和隐爆角砾岩型两种矿化,局部有夕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出现,成矿具深源、浅成特征,金的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温阶段,金矿成矿主要受北西向带及脆性复合断裂构造和印支期闪长玢岩为主的浅成-超浅成中性岩两种因素控制,其总体区域地质背景受制于古特提斯北侧活动陆缘。  相似文献   

8.
茶尖岭矿区后水矿化点铜银多金属矿属于浅成热液脉型成因,通过矿床形成的热源、水源、矿源的信息标志分析了后水矿化点铜银多金属成矿条件。认为该矿化点铜银多金属成矿的热源、水源、矿源条件均较充足,指出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浙江弄坑金银矿区黄铁矿成分标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弄坑矿区金银矿化成因类型及对该矿区深部矿化远景进行预测,应用找矿矿物学方法研究了浙江武义弄坑金银矿区黄铁矿成分及其特征比值(如S/Fe、Fe/(S+As)、Co/Ni、S/Se、Se/Te、Au/Ag)、S、Pb同位素特征,分析了黄铁矿成分的成因标型及找矿标型,为该矿化区矿化成因类型的确定提供可靠性的矿物学依据.同时,利用黄铁矿微量元素的三角形图解对本矿区深部矿化远景进行了预测.结论显示,该区金银矿化属浅成低温火山热液成因类型,在矿化区的深部地段可望找到富的金银矿化体.  相似文献   

10.
《贵金属地质》1999,8(3):183-183
Koryu矿山位于北海道南西部,为一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石英脉型矿床,矿床产于中新世黑色泥岩中的东西向剪切带内,矿床含有8个主要脉体,总体呈东西走向,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发生结构,构造的变化,1号脉和3号脉部冰长石K-Ar年龄为0.8~1.2Ma表明矿化时代为更新世,根据矿脉体的穿插关系和脉内矿物共生关系得出矿区有2期矿化,早期矿化可分3个阶段(即E-1,E-Ⅱ,E-Ⅲ)晚期矿化可分成7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英德白水寨钨矿床位于粤北钨多金属成矿带雪山嶂矿田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初步探明储量已达中型规模。矿区浅部发育白钨矿线脉-细网脉密集带,往深部演化成黑钨矿细脉带,并在钙质地层发育地段形成了白钨矿体。与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相比,该矿床具有浅部线细网-细脉带钨矿物"上白钨矿下黑钨矿"、发育细网脉与矽卡岩共存的白钨矿(化)体、矿石矿物组合中出现大量黄铁矿的特征,但总体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深部含矿岩浆热液是成矿的重要条件。详细的野外勘探资料显示,该矿床已具有"五层楼"成矿规律的雏形,物探成果指示深部岩体埋深0.5~1.2 km,而地表-浅部矿化带处于"五层楼"模式的细网脉标志带-细脉带的空间位置,矿区深部勘查脉带型钨矿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12.
江西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山金矿为赣东北地区一大型独立金矿床,其产出受金山顺层剪切带的控制,主要矿化类型有硅化岩及含金石英脉型两种,金的大量淀积晚于石英脉的形成.矿区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铅、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地层,氢、氧同位素资料证明成矿溶液为变质水,成矿温度为230℃~400℃,矿床属剪切带型中温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黔东南天柱-锦屏地区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金矿的含金建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含金建造以陆源碎屑为主,富含玄武质火山碎屑,主要形成于氧化环境;经比较纯石英脉、含金石英脉、富含毒砂的含金石英脉,可知主要成矿元素在萃取围岩物质之前就有所富集,可能部分来源较深;含金石英脉元素含量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兼有深部和围岩两种来源;各矿区热液成矿元素的浓度克拉克值及对数正态分布曲线特征,揭示出它们都产生了矿化富集;综合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野外调查资料,推测蚀变矿化类型有三种,即金矿化、毒砂化、铅锌矿化,三者可为伴生、叠加或独立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哈日扎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铜、铅、锌、银复合矿床,为研究该矿床矿化蚀变规律,在总结成矿地质背景和VI矿带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探讨斑岩-热液成矿特征,分析深部找矿远景。研究表明,NW向断层控制的构造破碎带及岩石节理、裂隙是矿区主要储矿构造,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体由浅及深含矿脉逐渐变宽大,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类型主要以银、铅、锌矿石为主。脉状矿底部出现青磐岩化-泥化-硅化蚀变分带,并出现黄铜矿,具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列。利用广域电磁法测量在脉状矿深部1 200~1400 m呈“囊”状低阻体,因此,深部寻找斑岩铜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及在我国的找矿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和岛弧之后的张裂带,大多数形成于第三纪,少数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和古生代.矿石具脉状、网脉状和角砾状构造,发育有特征的矿物组合、元素分带.围岩具特征的蚀变分带.矿化围岩主要为分异良好的火山岩类.矿床形成于地表以下1000 m深度范围内,成矿温度一般为200~300℃,成矿流体以低盐度的大气降水为主.结合我国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条件分析,提出该类矿床在中国的有利成矿区.  相似文献   

16.
谢春华  曾晓建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64-468
伊什基里克成矿带系西天山成矿区带内重要的金铜成矿带.带内金矿类型主要划分有二种类型岩浆-热液型和火山-热液型,其中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与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脉)有成因关系,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与下石炭统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矿体赋存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地层中.两类型金矿均严格受构造、火山岩地层以及花岗岩(脉)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江平 《地质与勘探》2009,45(6):655-660
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带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分布以及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带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金质矿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围岩,硫源主要来自深部,金矿成矿溶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热源来自变质和构造运动,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矿床成因属是产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系的与脆一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状金矿.  相似文献   

18.
青海大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青海大场金矿床位于北巴颜喀拉造山带的中段,为区域印支造山过程晚期Au-Sb成矿作用的产物.该矿床为具有层控性和受断裂构造、隐伏岩浆活动控制的金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似脉状和透镜状赋存于三叠系巴颜喀拉群砂岩板岩互层组内,并严格受断裂破碎带的控制.大场金矿床先后经历了金、锑2期矿化,矿化平均成矿深度分别为5.9km和6.9 km,锑矿化深度略浅于金矿化.成矿流体总体属中温、较低盐度、低密度的CO2-H2O-N2-H2S-CH4±CO±有机碳氢化合物体系.该矿床与造山型金矿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其金矿化属造山型金矿的中成矿化,其锑矿化为造山型金矿的浅成矿化.  相似文献   

19.
西藏雄村大型铜金矿床的特征、成因和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详细的蚀变矿化特征剖析揭示,雄村矿床的矿化样式可明显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即早期的细脉浸染状Cu-Au矿化和晚期的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早期细脉浸染状矿化的蚀变组合为:(钠长石化)-钾硅酸盐蚀变(局部)-红柱石化-广泛的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晚期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蚀变组合为: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蚀变矿化组合、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及稳定同位素(H、O、S)组成揭示,早期细脉浸染状Cu-Au矿化可能属于未发育成熟的斑岩型矿化,晚期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为介于高硫型与低硫型之间的过渡型浅成热液矿化。雄村矿床可能为一套生矿床,是未发育成熟的斑岩型矿化与浅成热液型矿化套生的产物;成矿流体组成上的一致性,表明套生的两期矿化可能属于同一热液体系的两个连续的矿化阶段,只是在两个矿化阶段成矿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热液绢云母40Ar/39Ar测年和似伟晶岩脉中的钾长石K-Ar测年,表明雄村成矿系统形成于47.62±0.7Ma~38.11±0.9Ma间,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52~40Ma间歇性松弛或N-S向伸展有关;但雄村矿床的最终套生定位,与造山带40~38Ma间的强烈挤压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三河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和井下地质调研、 勘查资料综合分析、 构造地质测量、矿石和蚀变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等,对矿区主要的构造类型、产状特征、脉体和蚀变的类型及矿化与断裂构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矿体主要呈脉状-网脉状产于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中.根据矿区断裂-脉体类型-蚀变的关系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