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云  王华 《西部资源》2014,(3):31-31
<正>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了解到,在第24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步入的第14个年头。2014年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明确地阐释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管理的需要,贺兰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宁夏第二测绘院实施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核实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和权属的真实情况,并  相似文献   

3.
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按照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的原则,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结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建设快速发展的客观实际,综合评价锡林郭勒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科学测算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潜力,探讨和解决如何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和控制土地的节约与集约用地,并从规模、结构、时序等方面,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手段,提出调控各业、各类用地的目标及政策建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李云  杨凌云 《西部资源》2015,(1):28-29,210
<正>土地整治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回顾鄂尔多斯市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历程,土地整治在保护耕地、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整治作为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耕地数量的重要手段,在建设用地持续增长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了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正在建设和已经完成国家和自治区投资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不仅要维持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食物,而且很多工业原料也要从中获得。随着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人类对土地索取日益加强,合理利用土地问题,成了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我国人均耕地少,十分珍惜每寸土地为我们的基本国策。新疆虽地广人稀,但可开垦利用的土地有限,而且气候极端干旱,生态非常脆弱。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问题,同样是至关子孙后代延续的大事。而且我国土地资源数据不清。为此,国家“六五”规划中,《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课题《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把土地利用列入研究重点。1:100万土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和GIS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全面、及时的掌握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本文利用2004、2005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遥感制图与分析.研究显示,本区的耕地占绝对的优势地位,占总面积的50.58%,林地覆盖近1/3,水域面积大,占9.89%,建设用地也不少,占6.42%,草地的覆盖率较小,仅占区域面积的2.44%,未利用地所占比重很小.土地利用的区域差异显著,耕地、水域和城镇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的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林地集中分布在该区的东北部和南部.区域土地利用不合理,人均耕地少,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后备耕地资源稀缺,林地质量差.因此,只有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开展森林恢复与保育工作,持续不断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武汉经济圈奠定良好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晶  苏磊 《西部资源》2014,(1):113-115
土地整治是我国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也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整治前后效益分析,对项目实施进行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耕地保护技术层面措施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测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在省级层面的耕地保护效果,以199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借助STATA软件分别通过聚类稳健标准差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OLS模型进行估计,选择最优拟合结果。F检验,B-P检验,Hausman检验显示固定效应模型拟合结果最优,以该模型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行对减少耕地面积下降有显著作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比率每提高1%,能减少耕地流失188.05 hm2;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耕地保护效率来说4个直辖市要高于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通过中国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的对比,揭示随人口增长,中国的人地关系将日趋紧张,除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外,突出表现在耕地资源缺乏和土地退化两方面。对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潜力作出分析估算。并提出扩大耕地基础。提高耕地单产,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草地及加强土地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资源态势潜力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料,通过中国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的对比,揭示随人口增长,中国的人地关系将日趋势紧张,除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外,突出表现在耕地资源缺乏和土地退化两方面,对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潜力作出分析估算,并提出扩大耕地基础,提高耕地高产,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草地及加强土地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地正在积极进行的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中,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之前,我国已开展过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实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土地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子孙后代。耕地稀缺,人口增长,耕地的后备资源日益匮乏。而近年来,农村小集镇的扩张、乡企圈占良田、农村村民建房用地中突击建房、农民种养挖田破坏耕作层,致使耕地被蚕食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受到挑战。农村土地违法现象林林总总,违法事实方方面面,不一而足。但从农村土地违法现象中把脉违法当事人违法心态,寻求诱发农村土地违法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惩治,就能避免、减少农村土地违法行为发生,守住耕地保护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相似文献   

13.
基层国土资源所对强化土地执法监察,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行为,确保辖区耕地保有量,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国土所管理作用,笔者认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香宝  包玉海  乌兰 《中国沙漠》2000,20(1):75-78
持续农业是当前国际社会农业发展的新趋向,而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实现持续农业的根本保障。要达到持续农业的目的,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因地制宜地加强耕地资源的管理。在1992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1996年耕地变更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科右前旗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对耕地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地结构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慧  田亚平  彭补拙 《山地学报》2001,19(5):392-397
从土地空间结构、土地数量结构、土地质量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演替结构等方面对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地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土地结构独特,垂直分异现象明显,宜农、宜牧、宜林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该区合理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为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保护森林资源和加强草场建设。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保护耕地,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基本方针,在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紧紧守住耕地“红线”不放松,全市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耕地总量实现了动态平衡. (一)健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为确保全市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要求,市政府与各旗(区)、旗(区)与各苏木乡镇、乡镇与村、嘎查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把保护面积落实到了地块,责任落实到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62,自引:9,他引:62  
罗明  王军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97-103
土地整理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增加土地效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和目标 ,结合我国的国家目标 ,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地域差异 ,阐明了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对于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和人地矛盾尖锐的东部地区 ,结合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时机 ,大力推进农地整理 ,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经营规模水平 ,努力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 ;同时 ,逐步推进非农用地整理 ,减轻非农建设用地对农地的压力。 2对于土地利用率较高、社会经济发展中等的中部地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耕地和环境 ,在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变注重农地整理的数量向注重农地质量转变。3对于土地利用程度低、社会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土地整理与退耕还林还草、治水、治沙相结合 ,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对现有耕地科技含量的投入 ,提高耕地的产出率。此外 ,土地整理应加紧制订、修订和完善相关土地政策 ,探索成立土地银行和公司参与等 ,实现土地整理资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论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以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结合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2)正确处理土地供应与土地需求的关系。(3)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地矛盾将日益尖锐。郑州市1987年耕地面积480万亩,人均仅为0.96亩,在人多地少的河南省属最低水平。因此,必须从长远考虑,一方面坚持控制人口,另一方面切实保护耕地,认真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研究进展与框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是开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LUCC) 综合研究的一条新途径。通过整合 社会和环境变化的时间尺度与历史背景, 开展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方面研究, 属于IGBP 和 IHDP 联合发起的全球土地计划(GLP) 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在综述土地变化科学( LCS) 的理论 与模型、土地利用转型、耕地变化与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基础上, 提出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 的研究框架: 运用GIS 技术, 通过综合分析遥感解译的土地覆被数据及建国以来国土资源系统的 耕地面积变化数据, 探讨中国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 结合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分析耕地转型 的影响因子; 借鉴国外相关研究, 通过分析特定时期内中国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政 策, 在了解中国耕地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耕地转型的理论假设; 结合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 模拟, 进而确定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类型及其所处的转型阶段, 并以此作为指导我国耕地保护的 重要举措———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