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傲霜菜     
霜,即使对植物而言,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秋季,当你收听到霜威初临的天气预报时,万不可挥镐将“傲霜菜”白菜、雪里红、萝卜、大葱刨掉,因为它们受“霜压”后,不但不受冻害,反而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
制霜箱     
在无雪期进行以新雪为对象的实验时,可用霜来代替天然的新雪,为此,研制了可大量制霜的装置“制箱箱”1号和2号。制霜箱由蒸发槽、鼓风机、麻绳组和抽屉组成。制霜箱在-20℃左右的低温室制霜。 1号制霜箱的尺寸是90×90×50厘米~3,最大制霜能力为每日3.5公斤(霜的密度0.04克/厘米~3,羊齿状结晶);2号制霜箱的尺寸是185×135×100厘米~3,最大制霜能力是每日12.3公斤(密度为0.03克/厘米~3,羊齿状结晶)。  相似文献   

3.
防霜弹     
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推动下,我站进行了人工烟幕防霜的试验研究,制成防霜烟幕弹八百多个,经初步试用,防霜效果良好。 人工烟幕防霜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在近地层造成象浅雾的烟幕,使地面有效辐射大大降低,达到增温减免霜冻的目的。为测定“烟弹”的防霜效应,1975年春季进行了四次小区试验,范围在50—100亩内。实测数据表明,升温系数随当时温  相似文献   

4.
林之光 《气象》1980,6(1):35-36
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指的是白霜,是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不仅与贴地层的气象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物理属性有关。“霜冻”指的是作物生长季节里因近地层气温降低而形成的一种低温冻害现象,我国气象部门在对外进行预报、情报服务时一般以地面最低温度≤0℃作为霜冻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广西霜冻气候预测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广西霜日序列和重霜冻年表的基础上 ,分析了广西霜冻、霜日总数与 5 0 0 h Pa高度场和太平洋温度场的关系 ,应用点聚图确定“概念指标”,初步建立了广西霜冻和霜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6.
董振国 《气象》1987,13(12):53-53
《气象》于1987年第3期刊登了卫浩天等人的文章“地面最低温度高于0℃可能出现白霜吗?”和张之锜的解答“关于霜的形成与地面物体属性的关系”。卫文中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在最低气温(6.0℃)和地面最低温度(4.9℃)都较高的情况下,草的茎叶表面温度是否能下降到“霜点”以下。若草坪植冠层温度低于0℃,贴近叶片表面的空气  相似文献   

7.
小麦“青干”群众又称“腾死”,是灌区小麦生育后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程度随天气特点,作物生育状况,地势土质和农业技术措施而异,一般发生“青干”年份小麦可减产5—10%,严重的可达20%或以上。因此分析和掌握“青干”发生规律,找出预防措施对我区小麦高产稳产有一定意义。一、“青干”发生时期及其成因农谚有:“夏至后的雨,麦头上的霜”、“小暑前后的雨,秋天的霜”,说明“青干”主要发生于小麦灌浆成熟阶段,就灌区而言,大约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这段时间里,  相似文献   

8.
1.“春霜不出三日雨,三日无雨九日晴。”(即春季出现霜后,在三天内可能会下雨。) 它表明,春季北方冷空气渐弱,南方暖空气渐强,南北气流常易冲突,一般连续晴天的日子不会很长,而霜往往出现在夜间辐射明显的晴天里,因此,不久将下雨。如三天不下雨,可能是在强冷空气控制下,  相似文献   

9.
话霜冻     
霜冻是指气温突然下降到低于作物生长的最低温度以下造成的冻害现象,群众叫“黑霜”。我县晚霜日期平均出现在三月二十八日,最早三月二十三日可结束,最迟三月十八日结束。渭河川道一带是历年晚霜冻害最严重的地区,正如群众说的,“积雪高山,霜打平川”。晚霜冻害是小麦的主要威胁之一。三月底到四月上旬为小麦拔节期,最易受晚霜的冻害,特别是冬春雨雪少有干旱的年份,危害比较严重,二十年中62年、69年、70  相似文献   

10.
霜的形成原因与露相似 ,其主要区别是露为水珠 ,而霜为冰晶。因此 ,有霜时的贴地空气温度必须低于 0℃。植物体的温度降到 0℃以下时 ,其细胞会冻死或会降低其生理机能。东北区的气象台把日最低气温低于 2℃、0℃、-2℃作为轻霜冻、中等霜冻和严重霜冻的指标。初冬的无霜日数和春末终霜日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是气象为农、林、牧、副、渔服务的重要指标之一。日常 ,人们将轻霜冻称为霜 ,而将中等以上强度的霜称为霜冻 ,但在记录中 ,均记为天气现象“ ]”。据统计 ,不少年份我国东北各省遭受霜冻灾害的农田均在几十万公顷以上。如 1 …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气象》1990,16(9):65-65
编辑部: 《气象》1989年9期和1990年4期分别刊登了“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和“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之刍见”两篇文章,雍延和与袁为栋两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上述天气现象的记录方法,……望《气象》杂志给一个明确的答复,究竟如何记录为好。 此致 敬礼 河南省许昌市气象局业务科  相似文献   

12.
在无灌溉水和降水的情况下 ,因土壤蒸发、作物蒸腾等原因 ,农田土壤湿度一般来说是随时间不断下降的。但初冬季节德州气象局测量农田土壤湿度时 ,发现有本次测量数值大于前次测量数值的现象。本人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霜的影响。初冬晴好天气的早晨 ,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冷却 ,易形成霜。上午随着阳光的照射 ,气温上升 ,霜融化后渗入土壤中 ,使得上层土壤水分得到补充。二是“倒浆”现象的影响。冬季农田土壤深度越深 ,土壤温度越高 ,就像大气中的对流现象一样 ,使深层土壤中的水汽升到上层土壤中来 ,且上、下层温差…  相似文献   

13.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廖廓江天万里霜”的诗句,道出了我国北方结霜的起始时期.那么,武汉的霜期一般从什么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14.
冬春季节 ,天寒地冻 ,降雪形成的积雪常常持续多日 ,晴朗的夜晚 ,往往在积雪面上有霜生成。由于霜与积雪都是白色 ,难以辨认 ,若不仔细或未能很好辨认时 ,会漏记霜的现象。积雪面上生成的霜应如何观测呢 ?首要一点 ,是根据霜生成原理 ,观测是否具备霜生成的天气条件 ,即夜间是否天气晴朗、微风、湿度大。若具备生成霜的天气条件 ,再进一步利用光线 (夜间可用人工光 ,早晨可用自然光 )斜射雪面进行细心观测 ,若发现在光线的斜射下 ,整个雪面的颜色较为深暗 ,且有细微、明亮并闪烁着的冰晶 ,这就是霜。霜与积雪之所以有区别 ,是因生成霜的冰晶…  相似文献   

15.
梅与雪──古诗冬景拾零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耐寒喜雪,和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它素雅孤傲,与兰、荷、菊共誉作“花中四君子”。自商代植梅以来,咏颂梅花的诗文不断涌现。尤其当北宋诗人林通吟出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后,咏梅诗词逐渐达到...  相似文献   

16.
天寒林更茂     
胡荣明 《气象》1977,3(12):15-15
大兴安岭,地处伟大祖国的北部边疆,地幅广阔,千峰叠翠,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供应基地。 多少世纪以来,沉睡的大兴安岭“岭积千秋雪,花飞六月霜”,被人们称为“高寒禁区”。1964年铁遭兵指战员、广大林业职工和干部,热烈响应党中央开发大兴安岭的伟大号召,组成了会战大军挺进林海,拉开了会战序幕。1969年  相似文献   

17.
徐玉祥 《气象》1978,4(12):17-17
从广义上讲,“韵律”可以看做相距一定时间间隔的前后两种天气现象或前期多种天气现象与后期某个天气现象之间的联系。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两点个人看法。 扶风地区流传着“九九有雪,伏伏有雨”、“行得春风有秋雨”、“初雷120天”、“冬暖春雨少、冬暖春霜迟”等谚语。这些谚语,个人理解其内涵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韵律关系的多样性,以上4条谚语就提示出180天、150天、120天、90天等不同时间间隔的韵律;其二是  相似文献   

18.
凌华 《气象》1975,1(10):19-19
霜和霜冻的区别 人们往往把霜和霜冻看成一回事,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 霜和露、冰、雪等一样,是一种天气现象。当近地面的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疏松的冰晶,叫做霜。霜和露的形成原因一样,都是由于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而在地面或地面物体  相似文献   

19.
奉友新 《气象》1983,9(12):28-28
冬季在北方,霜是常见的现象,但在海口市却是罕见现象。1982年12月气温较常年偏低,28、29日早晨海口机场气象台连续观测到霜。霜层厚度1毫米左右。这是我台建立以来第一次观测到霜的现象。这次霜出现在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以后晴朗、微风而辐射冷却强烈的夜间,但是夜间地面最低温度仍有4.5℃。早上霜露并存,霜出现在地面干草上,露出现于植物、房顶、土壤和水泥地面等物体上。  相似文献   

20.
天气现象霜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观测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地面气象观测经验和资料统计分析,对有利于形成天气现象"霜"的天气条件及观测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冬季观测霜的技巧。当测站受寒潮或强冷空气影响时,过程中期(云层消散1-2 d后)最易出现霜;一般情况下,干枯的草面上比生长着的草面上更易形成霜;背风处比迎风处易形成霜。观测时要重点查看背风处及低洼处的草面,尤其是干草面是否有霜形成;夜间可用手电筒照看草面,若有霜,草面上会有一些闪闪发亮的现象,再用手触摸草面,会有一种发硬的感觉。天亮后至日出前,要全面查看一遍观测场及视区内的近地物体上是否有霜,以避免日出后轻霜快速融化而漏记录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