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河含柯石英榴辉岩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河边达肯大坂杂岩之花岗质片麻岩中发现典型的含柯石英榴辉岩。榴辉岩主要由石榴石、绿辉石和少量(多硅)白云母、柯石英和石英、角闪石、金红石等矿物组成。石榴石中铁铝、镁铝和钙铝榴石分子含量分别为51%~59%、26%~31%和13%~19%;绿辉石中硬玉分子含量为45%~48%;岩石中残留有b0值极大的高压矿物多硅白云母(b0=9075×10-1nm);角闪石亦为高压类型的冻蓝闪石;最为重要的是确定了柯石英的存在。榴辉岩原始特征保存完好,仅遭受轻微的退变质作用和叠加变质作用。组成矿物可分为3个世代:(1)峰期矿物组合: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柯)石英+金红石;(2)退变交生组合:冻蓝闪石+蠕虫状石英;(3)后期叠加变质矿物白云母。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压力大于28GPa的超高压至大约730℃、170GPa的高压环境,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条重要的古板块汇聚边界。  相似文献   

2.
豫南地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相似文献   

3.
宋述光  杨经绥 《地质学报》2001,75(2):180-185
近年来在祁连地体与紫达木地块之间大柴旦--都兰北一线确定出一条榴辉岩带。在此带东端北部地区野马滩一带榴辉岩中,我们发现产在石榴子石内部由透长石和多晶石英(柯石英假像)构成的包裹体。包裹体在内部结构特征及周围的状裂纹反映早期超高压变质相特征,据此,推测柴达木盆地北缘榴辉岩带可能是一形成深度超过80km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潘国强  荆延仁 《地质论评》1990,36(4):359-363,T001
大别山区的榴辉岩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目前已在第Ⅲ类和第Ⅰ类中分别发现了柯石英及其假像。柯石英除鉴定其光学特征外,还经显微拉曼光谱证实。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形成条件为T600°—710℃,P>2.8GPa,表明其形成于上地幔。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少数几处非金伯利岩型高压变质岩之一。它的形成可能与三叠纪中朝板块与扬子板块间发生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从都兰北带榴辉岩的片麻岩围岩的锆石中发现了柯石英包裹体和石墨包裹体,说明该超高压带的峰期变质作用已达柯石英稳定区间(>2.8GPa)但小于金刚石的稳定区间(<3.5GPa),从而确定柴达木盆地北缘存在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作用和陆-陆碰撞作用,为中国中部存在一条横贯东西的早古生代(大致500-400Ma)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推断提供了新的关键性证据。  相似文献   

6.
团麻断裂以西的河南大别山区榴辉岩及其围岩蓝晶石石英岩中首次发现柯石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晶石+多硅白云母+石英(柯石英)+金红石,其形成温压条件为T=610~740℃,P≥2.8 GPa。含柯石英榴辉岩及其围岩同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由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深俯冲作用形成,俯冲深度可迭90km以上。河南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扩大了中国中东部含柯石英榴辉岩带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曹荣龙  朱寿华 《地质学报》1995,69(3):232-242
安徽碧溪岭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2774±24Ma。它显示大别山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榴辉岩多硅白云母的Ar-Ar等时线年龄(662±13Ma)也同样限定其退变质作用的上界年龄在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学结果与该类榴辉岩严格产出在由大别群组成的太古宙地块中的地质特征一致。我们相信,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变质地区可能是一个晚太古代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山地区在中生代三叠纪时期处于南秦岭构造带的东延部分。大别群以及赋存其中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共同遭受晚期的区域动力变质事件。作者分别测得斜长片麻岩白云母Ar-Ar等时线年龄为192.6±3.8Ma,榴辉岩中低角闪岩相普通角闪石Ar-Ar坪年龄230.7±4.6Ma。它们代表大别群片麻岩和榴辉岩两种原始变质岩的印支期改造年龄。  相似文献   

8.
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大别地区英山县含柯石英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及石榴角闪岩中石榴子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塑性变形的三类岩石中,石榴子石的超微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含柯石英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位错密度比角闪岩中的低。修正石榴子石材料系数α为0.25,用石榴子石位错密度估算了相对差异应力值,并讨论了在超高压榴辉岩形成和退变质过程中各阶段的变质条件。根据石榴子石位错密度测定的差异应力,结合石榴子石的变形测量,恢复构造三维主应力及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值PS,从柯石英相的转变压力P中减去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值PS后,利用单纯由重力引起的静水压力值PG换算上覆岩石的重力和厚度,获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仅为 ≥ 32.09~32.11km.因此提出,该含柯石英榴辉岩是在这一地壳深处(或稍深一些)受强烈构造作用形成的新认识。同位素资料分析表明,大别地区榴辉岩系地壳成因,这对于榴辉岩是壳内产物的认识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9.
10.
安徽省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主要分布在太湖县、潜山县及霍山县一带。根据其地质特征、物质成分和矿物组合等可分分为三种类型:赋存在蛇纹岩、滑石片岩中,具斜方辉石岩外壳的榴辉岩;赋存在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榴辉岩;赋存在造辉透门大理岩中的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及副矿物金红石和榍石。它属于华中高压变质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苏鲁三清阁榴辉岩中柯石英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鲁三清阁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包体,该榴辉岩与超高压含菱镁矿大理岩共生。石榴石中存在的柯石英残晶和多晶石英假相包体表明榴辉岩的变质压力超过2.8 GPa。运用石榴石–单斜辉石Fe2+–Mg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压力计估算结果表明,矿物核部的平衡压力为3.1~3.5 GPa(T =650~689℃),边部的平衡压力为2.9~3.3 GPa(T=652~671℃)。与石榴石伴生的绿辉石普遍发育石英出溶结构。在磷灰石中观察到金属硫化物出溶体。磷灰石富含OH,F,Cl和S等挥发份,这些挥发性组分的深循环对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磷灰石,苏鲁—大别俯冲带能够将大量(~80 000 Mt)OH,F和Cl携带到地幔深处。  相似文献   

12.
13.
14.
安徽岳西地区的含白云石柯石英榴辉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岳西地区与超基性岩伴生的柯石英榴辉岩的共生矿物组合是石榴石+绿辉石+白云石+柯石英+金红石或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斜黝帘石+白色云母+金红石。前一个含白云石组合是本文作者首次发现的。石榴石中铁铝、镁铝和钙铝榴石分子分别为25~63(%)、10~32%和23~44%。绿辉石中硬玉、普通辉石、霓石和钙契尔马克分子分别为35~51%、45~58%、0.2~13%和0~3%。变质作用的温度为600~840℃,压力大于2.7~2.9GPa,形成深度在80km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部河南省榴辉岩中柯石英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张儒媛  刘忠光 《岩石学报》1993,9(2):186-191
  相似文献   

16.
超高压变质岩中柯石英→石英相变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卧云  孟大维 《世界地质》2003,22(3):252-257
柯石英是石英的高压同质多相变体,是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它是识别超高压变质作用的重要标志矿物。柯石英的发现表明了近地表的岩石随板块运动曾被俯冲至地下大于90km的深度并经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柯石英→石英相变过程中的微结构变化,对进一步研究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机理及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有关超高压变质岩中柯石英→石英相变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7.
大别—苏北—胶东含柯石英榴辉岩中微粒金刚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树业  胡克 《中国地质》1991,(11):28-29
  相似文献   

18.
北秦岭官坡地区柯石英榴辉岩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矿物包裹和替代关系以及共生组合规律,北秦岭官坡地区柯石英榴辉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前榴岩相的绿帘角闪岩相,榴辉岩相,后榴辉岩相的角闪岩相,绿帘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9.
榴辉岩中石英出溶体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璐  金振民  何谋春 《地球科学》2003,28(2):143-150
利用拉曼光谱学和费氏台方法对若干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柯石英和榴辉岩中石英出溶体的超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石榴石(或绿辉石) 中柯石英向石英相变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和主晶具有一定的晶体学拓扑关系, 即石英出溶体长轴有两个展布方向: 平行于绿辉石(10 0) 裂理面和平行于绿辉石(- 10 1) 面.目前, 部分学者推断榴辉岩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可作为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笔者认为, 棒状定向石英在绿辉石中出溶的温压条件和出溶机理尚未查明.因此, 需加强过量二氧化硅单斜辉石出溶机理的超高压实验研究, 从而为证实石英出溶体作为超高压标志提供实验定量约束.   相似文献   

20.
王璐  金振民等 《地球科学》2003,28(2):143-150
利用拉曼光谱学和费氏台方法对若干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柯石英和榴辉岩中石英出溶体的超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石(或绿辉石)中柯石英向石英相变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和主晶具有一定的晶体学拓扑关系,即石英出溶体长轴有两个展布方向:平行于绿辉石(100)裂理面和平行于绿辉石(-101)面。目前,部分学者推断榴辉岩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可作为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笔者认为,棒状定向石英在绿辉石中出溶的温压条件和出溶机理尚未查明。因此,需加强过量二氧化硅单斜辉石出溶机理的超高压实验研究,从而为证实石英出溶体作为超高压标志提供实验定量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