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6月9日19时15分,气球正常上升9分钟后开始下降,后又上升.从下降到上升共经历了22分钟. 气压下降了三十个符号,气压值由633百帕下降到755百帕,高度由3760位势米降到2360位势米,降了1400位势米. 查阅和田三十多年的探空资料发现有两例、安迪河8年的探空资料有一例下降记录,说明和田地区很少出现下降记录.出现的三例气压只下降2-3个符号,时间只有2-3分钟.这次气球下降时间之长,高度  相似文献   

2.
李莲康 《贵州气象》2004,28(Z2):55-56
针对人工制作海平面气压及本站气压查算表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如何使用MicrosoftExcel2000电子表格来完成这一制作过程,大大缩短了制作时间,提高了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本文通过对1985—1986年春播期地面、500百帕形势分析,找出晴、雨天气形势特点,由此寻求二层关键区组合因子,并增加了500百帕温度、500百帕减去1000百帕高度差即厚度场资料作新的预报因子,最后分别建立杭州、金华、温州三站72、96、120小时春播期逐日晴雨方程。由於所选因子天气学意义明确,从1987年试报和1988年业务使用情况看,预报正确率比500百帕一层组建的方程有明显提高。下面以72小时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有人曾作过对流层上、下半部厚度场变化特征的分析研究工作,但具体应用到天气分析预报中的文章,还未曾多见。本文利用100、500、1000百帕三层高度场资料,分别对对流层上半部(500—100百帕)、下半部(1000—500百帕)厚度场与我国南方春季(3—4月)冷暖的关系加以分析,指出了春季(3—4月)对流层上半部与下半部,典型冷、暖春年对流层上、下部厚度场特征的异同,并通过相关分析,找到了一些对南方春季温度趋势指示性较好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吴坤椿 《气象》1985,11(8):28-28
目前,我国的高空气象观测是根据的公式制作各种厚度表的。式中H_1~2为P_1至P_2气压层间的厚度值,为该气压层间的平均虚温,P_1及P_2分别为下层及上层的气压值。观测整理记录中,划规定层等时线,用等面积法求平均温度、湿度;然后根据平均温度、湿度查厚度表,得出后规定等压面的高度。这种方法步骤较繁,精度也不够高,但用手工操作也只能如此。  相似文献   

6.
李白佳 《气象》1979,5(11):21-22
要求算本站第一规定等压面的高度,规范只给了地面气压与第一规定等压面间0℃、干燥时的厚度,若平均温度及相对湿度不是0℃或干燥,则需进行订正,最后加上本站的拔海高度,才能求出本站第一规定等压面的高度。 目前,台站在查算第一规定等压面高度时,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求出K值后拉计算尺、查曲线图和查  相似文献   

7.
通过较精确的计算得知目前用的高空观测常用表计算的位势高度与真实几何高度,在中低纬度偏差较大。实用中,尤其在军事上,有必要对这一偏差进行订正。在高空气象观测常用表中,一直采用这样的公式来制作查算表: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数值预报图的优缺点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本文用1984年5月到1985年4月的一年北半球预报图资料,对各月平均误差分布情况及其季节变化特点作了统计分析。ECMWF数值预报图在35°—70°N之间的预报效果最好;在75°N 以北的高纬度地区,都是春、夏、秋三季500百帕高度的预报平均明显偏高,500—1000百帕厚度预报平均明显偏暖,其中又以夏季偏暖最显著,春、秋季次之(冬季则变为偏冷),年变化规律性明显;在30°N 以南地区夏秋两季都是500百帕预报明显偏低,厚度明显偏冷,最强偏冷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坡,冬春季则预报偏低和偏冷的程度减轻,年变化情况似与低纬度云雨量和热带低压活动的年变化大致相对应。青藏高原上空500百帕预报全年基本上都是负偏差,以夏季负偏差最大,春秋季减小,冬季趋于0,各月之间有近于正弦波型式的年变化规律性。把平均误差值与标准差相比较,可以看出低纬度地带(尤其是高原附近)是最需要也是最有利于进行系统性误差订正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果成  吕文德 《气象》1981,7(10):28-28
为了简化Tm值的计算方法,我们提出了用t t_(12)值代替Tm值查算气压高度差订正值的方法。 大家知道,Tm=(t t_(12))/2 h/400 (1)式中Tm为气柱平均温度,t为观测时的气温,t_(12)为观测前12小时的气温,h为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 我们可以把上式改写为: (Tm-h/400)×2=t t_(12) (2) 这样在查气压高度差订正值时就不用计算Tm值,只要计算出t t_(12)值就可以了。 具体做法是先用已做好的气压高度差订正表中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一个带通滤波器,滤出了1980到1983年7—9月北极到南纬70度区域500百帕位势高度场的周期为两周左右的低频振荡成分,据此分析了准两周振荡的地理分布、活动系统和遥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气象台站上使用的本站气压订正简表是根据本站纬度和水银槽拔海高度,考虑了本站气压读数和附温读数的出现范围制作的,为本站专用的查算简表。这种专用简表较过去用“气象常用表”订正本站气压有许多优点,主要是简化手续,提高工效,从而可以减少错情。但这种表仍有一些缺点,如每个站都需要自己制作一份简表,当站址迁移或更换气压表(毫米、毫巴刻度更换)时,就要重新计算制作一份,制作简表(主要是小数表)的方法也有些不统一;有的省还曾发现个别气象站制作的简表未经认真核对,以致造成气压数据错误达数年之久;另外专用简表对野外流动性的观测和其他部门非经常性的气压观测就  相似文献   

12.
周奇 《气象》1975,1(2):27-27
气表-1中取消湿球温度的抄录后,对于审查e、r、d就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审核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制作了《审核温湿记录查算表》来进行审核,能基本上保证温湿记录的查算、抄录质量。 《审核温湿记录查算表》是极据t值不变时,不同t′对应的e d的值是相等的规律而制成的。各地区可根据气温出现范围确定制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本站气压简表是气象台站不可缺少的常用查算表.如果水银气压表拔海高度发生变化,或者现用简表因使用年久模糊不清时,台站通常仍采用查气象常用表的方法制作和抄校.为保证制表准确,利用计算机就能方便、准确、高效率地完成此项工作.为此,编制了PC——1500本站气压简表程序.运行该程序,只要输入有关数据,就能很快打印出简表.该程序5行中的DP为气压表器差,H  相似文献   

14.
目前虽然微机投入测报业务使用多年,但是在日常测报工作中,仍然需要使用海平面气压简表,特别是当微机出现故障时,只能使用简表查算海平面气压。当更换观测值班室或水银槽拔海高度改变后,就得重新制作海平面气压简表。过去常常用手工制作,计算工作量相当大,每个数据需要反复计算好几遍,误差也较大,很难达到规范要求。随着微机的普及、更新,为实现微机制作海平面气压简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海平面气压甲表的制作设P0为海平面气压,Ph为本站气压,根据拉普拉斯压高方程其中,h为水银槽拔海高度(单位:m),tm为空气柱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5.
以500 hPa高度场为例在有限区域内进行球谐函数的展开。结果表明:当纬向截点数L为64,且经圈截点为32时,对应于波数M=L/2=32的球谐展开误差最小。这时对4种有限区域计算的谱展前后的均方根误差都小于2.5位势米(0.04%),最大绝对误差都小于14位势米(0.23%)。有限区域谱展前后的均方根误差比全球范围的相应值要小2—3位势米,这主要是由于有限区域内纬向格距较小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利用附温与气压读数进行查算本站气压时,需用到两个订正表。一个是本站气压订正简表基础表,它是由省气象局编制下发的。台站只要根据所在纬度,就可确定本站所使用的基础表。此表选定后,只要站址不移,内容就长期不变。另外一个是气压订正小数表,该表由台站自行编制。小数表只是随气压表仪器差变化而变化,当台站更换水银气压表时,若仪器  相似文献   

17.
对消除了热带气旋环流的500百帕位势高度场在热带气旋活动期间作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分析表明环境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热带气旋的路径。个例分析表明对热带气旋过程作EOF分析可以把复杂的天气过程深缩为一张过程时间演变图,并能更清楚、更突出过程演变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日射观测工作中,首先遇到的是太阳高度角的查算.它对日射观测员来说是个麻烦的项目,并且还容易出错.太阳高度角决定阳光通过大气层的厚度,光线通过大气层越厚,被散射掉的辐射能越多,强度减弱也就越大.因此,太阳高度角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辐射观测记录的质量. 1965年以前,太阳高度角我们是用《拉布柯夫图》来查算的,操作麻烦,查出的仅是一个近似值.1965年以后,我站利用当年  相似文献   

19.
由于观测场的搬迁或观测环境的变化,经常设及到本站气压简表的重新制作,原来用手工制作气压简表,需要查算《气象常用表》以及寻找重力差跳跃、变化分界线等,其编制过程很复杂,计算结果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另外要计算的数据有成千上万个,逐个计算比较繁锁,一般情况是通过编程来实现计算结果的自动输出。以下方法不需要编程,可直接利用Microsoft Excel制作本站气压简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12年1~3月与11~12月沈阳市浑南站近10 a常规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将影响沈阳地区的天气形势分为冷高前部、蒙古气旋、华北—河套气旋和倒槽—江淮气旋型,基于不同高度上的温度和气压层间的位势厚度,建立沈阳不同天气形势降水相态预报的指标。不同天气形势对应的不同降水相态的温度及位势厚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冷高前部型对应冷空气最强,降水相态一般为雪,其温度指标较其他天气型更低,位势厚度指标也较其他天气型更小,另外3种天气形势的降水相态也能通过温度和位势厚度指标加以区分。此外,位势厚度作为预报指标较温度指标更易区分降水相态,尤其是700 h Pa与1 000 h Pa之间的位势厚度(H700-1000)在不同天气分型条件下差别较大。通过与不同地区建立的降水相态预报指标对比发现,建立的预报指标与以往的研究比较接近,但基于天气分型建立的预报指标更有利于对不同降水相态的准确预报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