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利用2017年11月(秋季)和2018年4月(春季)对惠州考洲洋海域开展的两个航次水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考洲洋海域表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和石油类(OIL)等典型水质因子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季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分别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考洲洋湾顶海域和盐洲岛东南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无机氮在整个考洲洋无明显区域分布差异,无机磷含量呈现考洲洋内湾到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春季化学需氧量、无机磷均在考洲洋湾顶出现高值区域,无机氮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溶解氧和石油类无明显变化。从季节变化来看,秋季考洲洋海域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平均含量均比春季高;无机氮、无机磷则相反,平均含量秋季低于春季。同时,文章还分别利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方法对海水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可充分考虑多种水质因子,更适合对考洲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到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对潮间带滩涂和盐沼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性,化学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具有简便、快速、彻底和成本低等特点,但化学药剂存在一定毒性,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目前有关化学治理措施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17年8-11月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天津市永定河河口附近滩涂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和潮间带沉积物产生的影响,对调查海域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为调查海域的主要污染因子,硫化物为潮间带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施药后特征污染物——草甘膦检测值高于本底值,所有站位均未检出磺酰脲类除草剂。综合来看,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海洋功能区划理论对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借鉴国内外相关用海适宜性的评价方法,结合海水淡化用海的特点,建立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旅游区、海港物流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等附近海域作为评价单元,开展海水淡化适宜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南港工业区附近海域用海适宜性为非常适宜,临港工业区和海港物流区为较适宜,滨海旅游区为不适宜.提出的评价方法以及推荐的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区域可为天津市海水淡化用海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对潮间带滩涂和盐沼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化学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具有简便、快速、彻底和成本低等特点。但化学药剂存在一定毒性,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有关化学治理措施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17年8-11月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天津市永定河河口附近滩涂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和潮间带沉积物产生的影响,对调查海域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为调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硫化物为潮间带沉积物主要污染因子。施药后特征污染物草甘膦检测值高于本底值,所有站位均未检出磺酰脲类除草剂。综合来看,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3年3月和6月对南麂列岛附近海域潮间带环境质量调查结果,采用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对该海域潮间带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海域潮间带水质的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物质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春季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较严重,绝大部分海域水质达不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夏季时仅个别站位水质的活性磷酸盐未超标;(2)该海域营养盐结构中N/P值很高,活性磷酸盐是非常敏感的生源要素,它在海水中含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整个海域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1-2013年福建省长乐市金峰镇陈塘港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监测数据,对该排污口污染物状况及其对邻近海域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排污口排放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硫化物、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化学需氧量超标明显且污染加剧;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悬浮物和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重金属铅、铜、锌也有不同程度超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环境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海水水质等级为劣四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最为突出;海域表层沉积物超标污染物为重金属铅、锌和铜。该海域水质和沉积物超标污染物与陆源排污及闽江径流携带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3年8月份开展的水质监测,分析五龙河口海域夏季表层海水中pH值、盐度、溶解氧(DO)、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等因子的含量和分布状况,评价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污染程度。结果显示各调查指标均超出了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调查海域有机污染状况严重,海水富营养化水平为高富营养,通过营养盐N/P比值判定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质状况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天津港南部海区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3月和7月的调查数据,对天津港南部海区海水的营养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考虑到水质状况和水体营养水平是水体中多项指标分析评价的综合结果.本文先通过单项指标评价法和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然后又通过集对分析方法,选择化学需氧量(COD)、无机磷(DIP)、无机氮(DIN)、叶绿素a(Ch1—a)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该区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更能反映海水的实际富营养化状况,计算结果显示天津港南部海域两期调查中除21,26.27和29站位在7月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余站位海水均在中营养(Ⅳ)及以下水平状况,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3~2015年对沿浦湾浅海养殖区的水质进行的监测与分析资料,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营养状况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养殖区海水的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含量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过二类标准的指标为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_4~(3-)-P)和石油类.该养殖区春、冬两季水质指标超标情况较为明显,春季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石油类,冬季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该养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而有机污染程度总体不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 2 0 0 1年 2月和 7月对崎岖列岛附近海域的水质和底质表层沉积物调查结果 ,采用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 ,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 :(1 )该海域水质的 p H值、溶解氧和石油类等环境因子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则超标严重 ,该海域水质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夏季比冬季富营养化程度略低 ) ;(2 )该海域底质表层沉积物中除部分站位的重金属 Cu、 Zn含量超标外 ,有机质、石油类和重金属 Pb、 Cd、 Hg的含量均未超标 ,底质环境状况尚好  相似文献   

11.
视黄酸受体和核受体超家族中的大部分成员对细胞整个分化、增殖过程都具有调控功能。视黄酸受体结合配体后激活,通过结合靶基因启动子区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调控靶基因表达。视黄酸受体结合序列是由核心序列[A/G]G[T/G]TCA间隔不同碱基构成的重复序列,称为视黄酸反应元件。为了实现对长牡蛎基因组中含有的视黄酸反应元件的快速筛选预测,本研究利用Perl工具编写了一个可以批量筛选视黄酸反应元件的脚本,并对长牡蛎基因组中启动子区域序列进行筛选预测,共筛选到412个启动子区含有视黄酸反应元件的基因。随后,将这些基因在各种数据库中比对分析,预测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与蛋白质结合、核苷酸结合、水解酶活性、蛋白激酶活性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选择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海方案,运用MIKE3数值模拟软件,选取福建晋江附近海域,建立了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海三维数值模型,模型水位振幅误差在10 cm以内,流速、流向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变化规律一致,精度符合要求。考虑多端口、排放口间距、喷射速度等因素对浓盐水稀释的影响,选取了4种不同的浓盐水排放方案,开展了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扩散模拟,计算了不同排海方案下盐升包络面积。结果表明,晋江海域浓盐水排放量为3.5万t/d的海水淡化工程采用扩散器后盐升分布面积显著减少,采用多个排放口且每个排放口多个端口喷射的排放方案,可明显增强浓盐水在受纳海域中的扩散稀释效果,盐升3的分布面积可减少近一半。建议加强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浓盐水排海扩散器的研究与应用,保护受纳海域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惠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为其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利用2016年春季和夏季惠州市海洋环境综合调查数据,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4个环境因子,分析其近岸海域和海洋基本功能区的海水环境质量,并评价海水有机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优于夏季,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为主要超标因子;港口航运区海水环境质量良好,其他功能区均有环境因子超标现象;近岸海域受到有机污染,旅游休闲娱乐区在2个季节均受到有机污染;海水环境尚未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渤海湾为例,运用MIKE3 F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渤海湾天津附近海域海水淡化浓海水与电厂温排水混合排放温盐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浓海水和温排水不同混合比例温盐扩散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浓海水与温排水混合排放可以使受纳海域盐升范围显著减小,并且混合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在温升影响方面,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相比,混合排放会使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增大,表层减小,但当混合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约为35 m³/s),表层和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接近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的温升包络面积;综合考虑温盐扩散,当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量在10×104 m³/d,盐升不超过20时,与温排水混合排放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超过35 m³/s),盐度在排放口附近可稀释到背景值,由于混合排放密度变化引起的温度下沉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海水淡化浓海水科学排放/推动海水淡化和海洋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客观地认识区域围填海存量特征、提高围填海存量处置的科学性,作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设计围填海存量分析方法,用围填海存量的年龄反映其持续历史、用围填海存量的时空规模反映围填海存量处置压力,选择曹妃甸经济区和天津南港工业区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曹妃甸经济区围填海存量的空间规模虽大于天津南港工业区,但后者的时空规模即围填海存量的处置压力要大于前者。这一结果与人们的普遍认识相悖,说明在制定围填海存量处置策略时不仅要从空间上关注围填海存量空间规模,还要从时间维度关注其持续历史。  相似文献   

16.
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主要环节。为科学保护和评价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6年春、秋季宁德市东部海域的相关调查结果,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以及去趋势对应分析法和冗余分析法,分析浮游动物群落及其与温度、pH值、溶解氧、无机氮、无机磷和化学需氧量6个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春、秋季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12类67种,季节和站位差异不大,均以水母类、桡足类和浮游幼虫为主;共出现优势种18种,春、秋季分别以桡足类和水母类为主,相同优势种仅有2种;3种指数分布无明显季节差异,但秋季指数总体较高;春、秋季浮游动物种类分别与各水环境因子呈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其中温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种类的最主要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19年秋季江苏滨海北部近岸海域水质和沉积物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u、Pb和Cd;沉积物中As和硫化物超过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但满足第二类海洋质量标准,其他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沉积物重金属除Cd外,潜在生态风险整体为低风险,单因子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Cd>Hg>As>Pb>Cu>Cr>Zn。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16年对河北省沿海海水淡化项目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海洋自然环境现状和海水淡化工艺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建立河北省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体系。研究发现,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评价指标内容可分为3个方面,即水量、水质和经济性。其中水质指标需根据海水淡化工艺进行相应评价。研究表明,水深和底质类型是进行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关键因素,水源地的离岸距离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大致评价步骤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和海洋功能区划进行符合性分析,对水源地离岸距离进行分析,对水深和海洋底质类型进行评价,进行水质分析,最终给出适宜性评价结果。该评价体系可为河北省海水淡化水源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