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书香世家天才少年程裕淇,1912年10月7日出生在浙江嘉善县一个塾师之家,其父程成鉴是晚清秀才、贡生。程裕淇5岁就读于程氏私立的秉义小学,到上高小时,进入了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当时课业非常繁重,但他在父亲的督促和年长他五岁却与他同班姐姐的帮助下,他不仅跟上了学习的进度,而且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父亲不仅要求他完成课堂  相似文献   

2.
2020年4月,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在宣化地区发现大型恐龙足迹群. 2021年,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开展"河北省宣化南部中生代动植物遗迹调查""河北宣化立石村动植物遗迹群详细调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为冀北地区恐龙群落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3.
侯德封(1900-1980),字洛村,1900年5月4日生于河北省高阳县河西村,1980年2月24日于北京病逝,享年80岁.前清时的高阳县属直隶省保定府,直隶总督衙门长期在保定,所以保定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很发达.侯德封的父亲侯耿灿是前清秀才,与当时的维新派进士齐令辰是至交,他们都主张兴洋学,办工厂,实业救国....  相似文献   

4.
早期历史文献上纪载,第一个企图用电法找金属矿的人是弗克斯.在柯尼希铜矿上他发现有自然电流流动(1830年),认为这是矿体化学反应的表现.1835年在康瓦尔的潘赞斯矿山进行了电法勘探的研究.所以,用电法找硫化矿应归功于弗克斯. 早在1880年,卡尔巴努斯曾在美国内华达州柯姆斯托克矿脉上作过实验,他相信用电法可找隐伏的硫化矿.不极化极电是他首先采用的.施伦贝尔热于1912年把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5.
1977年,我队在宣化城东(即泥河子)发现了隐伏的下花园组煤层,经勘探已提交储量1亿吨。根据预测,1977年曾在分水口以东施工了16、26、48、49号钻孔,结果均未见煤。此外,1962年宣化城西做过电法勘探,结论是储煤希望不大。因此,宣化盆地是否还有找煤前景是急需回答的问题。去年,我队科研组在研究宣化、下花园煤田沉积环境时,笔者发现宣化城西具有找煤希望。理由是: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4)
"和谐保定"建设规划中,对于水资源问题极其重视,而保定市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的短缺严重掣肘了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鉴于此,从"和谐保定"的内涵切入,分析了"和谐保定"对水资源系统的要求,探讨了基于"和谐保定"的水资源发展对策,以期对保定市水资源系统建设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书香世家天才少年谢家荣的曲折身世和辉煌业绩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先辈是江西的书香职员之家。清朝初年,他们举家迁往上海市南市区。他的祖父曾官至县令,他的家庭就此成为官僚世家。他的父亲谢简庭则才力平平,初服务于上海文报局,后辞职。"家非素封衣食,奔走历二十余年。辄少成就,备尝艰苦"。1917年,他父亲才40多岁就英年早逝,留下五子二女(谢家荣最小,上有四兄两姐)。幸得的他母亲孙太夫人生性贤淑,父亲去世后,母亲"十指一针,全家衣食,二十余  相似文献   

8.
李亮  李爽 《第四纪研究》2002,22(1):85-94
我们的父亲出生在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简朴的生活培育了他对故土、对人民深厚朴素的感情。他为人正直,性情豁达,襟怀坦荡。在遭遇坎坷时,始终对生活充满热爱和信心。父亲作为中国老一代的土壤学家,为了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进步呕心沥血,经常奔波忙碌在祖国各地。在他主持和参加过的工作中,如西藏和新疆等地的农业综合科学考察、湖南南山牧场的建设和华北黄淮海盐碱地治理等主要工作中,处处体现出他的爱国之心和敬业精神,使我们深受教育,激励着我们永远前进。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1]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图1)~[2]是20世纪现代建筑有机功能主义代表人物,他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均有所成就。"埃罗·沙里宁的父亲伊利尔·沙里宁是现代建筑的先驱者之一"~[3],他在接受父亲建筑设计影响的同时开创了自己的风格,成为现代国际主  相似文献   

10.
冰消期以来宣化盆地的植被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省宣化盆地黄家堡附近,作者通过对具有放射性碳测年支持的孢粉剖面的研究,揭示了该区14000a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在14000aBP~9000aBP间,宣化盆地是以油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草原景观,海拔较高的山上还有云杉、冷杉组成的暗针叶林生长,推测当时的气候条件温凉湿润;至9000aBP~2400aBP间,宣化盆地的古植被演变成以蒿为主的草原景观,在水分、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方生长着由柳、榆、栎、桦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推测当时的气候温和湿润;2400aBP以后,宣化盆地的植被演变成以藜科为主的荒漠化草原景观,气候以凉干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米.瓦.罗蒙诺索夫1711年11月19日出生在北德维纳河口内一岛上的渔民家里.他10岁时便到父亲的船上学打渔.他勤奋好学,渴望学有所长,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做出贡献.但因出身卑微,无权接受高等教育,1930年,他19岁时,徒步投奔莫斯科,隐瞒  相似文献   

12.
3500aBP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突变的幅度与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古信息与历史文献记载一样是环境演变研究中独具特色的信息源。文章以考古信息为依据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 35 0 0aBP前后降水突变的幅度与速率进行了推断。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在年降水量 2 5 0~ 40 0mm的地区 ,降水变化对该地带的影响十分显著。在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内的内蒙古中南部及陕北、晋西北地区 ,大量的考古遗存详细记录了 35 0 0aBP前后该地区内土地利用性质的时空变化过程 ,可以用来定量地估算 35 0 0aBP降水突变的幅度和速率。 42 0 0~34 0 0aBP期间 ,在内蒙古中南部及陕北、晋西北地区先后发育了朱开沟文化和李家崖文化。文化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从朱开沟一期到朱开沟二期为第一阶段 (cal.40 0 0~ 380 0aBP) ,在朱开沟文化区发生了从农业文化转变为农牧交错文化、进而变为畜牧业文化的过程 ,相当于从农业区的北界变为农牧交错区的北界 ;从朱开沟文化二期结束到李家崖文化为第二阶段 (cal.380 0~ 34 0 0aBP) ,期间农牧交错带的北界显著地向东南退缩。上述考古学文化的变化可以看作是人类对 35 0 0aBP前后降水突变的响应。 40 0 0aBP前后是从农业文化向半农半牧文化转变的临界点 ,其降水量大致与现代农牧交错带南界的降水量相当 ,为 35 0~ 40 0mm ;380 0aBP前后是从半  相似文献   

13.
<正> 1942年,阮维周提出“益门红色岩系”一名,根据下伏煤系地层的植物化石,推断地质时代属晚三叠世瑞替克期。1944年,郭文魁认为“益门系”与“禄丰系”相当。盛莘夫等(1962)提出,西昌—凉山地区隶属四川、云南的过渡地带。1962—1964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科研分队,对西昌—凉山陆相中生代地层作了专题研究,统一了区内侏罗纪地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在北京地质学院学习了四年。第一年,时逢"大跃进"开始,开学的第一周,就是农业大跃进,深耕密植的农业劳动,地质学院院墙外临街的"空地",一律分给各系一年级新生种小麦。我们翻地两米深,浇足大粪,每亩下种一百多斤,第二年夏天颗粒无收。这次愚蠢的蛮干,却使我这个城市的孩子得到了终身难忘的知识,生土是不长粮食的,华北冬小麦的播种期是寒露和霜降之间……,这些农业的知识,使我在后来的野外实习接触  相似文献   

15.
安徽滁县琅琊山一带燕山期岩浆岩成因及区域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滁县琅琊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东段滁县-庐江铜金成矿带的一部分,为安徽东部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铜及伴生金矿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滁县岩体,长期以来前人鲜有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一套滁县岩体样品,发现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埃达克岩基本一致:具有SiO2>56%,Al2O3≥15%,富Sr、Ba和Cr、Ni,具有高的Sr/Y和(La/Yb)N值,但Y和Yb含量低,无明显Eu异常,另外岩石具有较高的MgO、Mg#及Sr/La值,显示海水蚀变MOR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区燕山期岩浆岩为洋壳俯冲产物,属比较典型的和成矿有关的埃达克岩,伴随着该期侵入岩的上侵,富含Cu、Au的成矿物质随着温度、压力或者氧逸度的降低,在合适的部位富集成矿。对比分析了上腰铺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和滁县岩体特征基本一致,应该有着相似的成岩成矿背景。同时在滁县岩体西南段发现一条含微细粒黄铁矿碎裂状白云岩质硅化带,在上腰铺岩体周边发现一条多金属矿化硅质脉,并对琅琊山含铜矿化矽卡岩及上述白云岩质硅化带和多金属矿化硅质脉进行了地质分析和痕量元素测试,认为它们与燕山期侵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腰铺岩体周边可以作为下步铜及伴生金矿床勘查的新的远景地区,同时指出该区找矿不能只盯着矽卡岩型铜金矿而忽视多金属矿化硅质脉新类型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16.
叶连俊,字梅邨,1913年7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黄海西岸的一个渔村.其父叶秀樟先是跟着老人打渔,母亲陈立芳是家庭妇女.后来父亲与同乡到山东省的通都大邑去打工.初去青岛,后去潍坊,乃至省会济南.待叶连俊在家乡读完小学以后,他父亲已在济南一家纱厂当上职员,一家人也随之到了济南.由于家中贫困,他上初中时常常转学,先后进...  相似文献   

17.
考古信息与历史文献记载一样是环境演变研究中独具特色的信息源.文章以考古信息为依据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3 500 a BP前后降水突变的幅度与速率进行了推断.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在年降水量250~400 mm的地区,降水变化对该地带的影响十分显著.在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内的内蒙古中南部及陕北、晋西北地区,大量的考古遗存详细记录了3 500 a BP前后该地区内土地利用性质的时空变化过程,可以用来定量地估算3 500 a BP降水突变的幅度和速率.4 200~3 400 a BP期间,在内蒙古中南部及陕北、晋西北地区先后发育了朱开沟文化和李家崖文化.文化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从朱开沟一期到朱开沟二期为第一阶段(cal.4 000~3 800 a BP),在朱开沟文化区发生了从农业文化转变为农牧交错文化、进而变为畜牧业文化的过程,相当于从农业区的北界变为农牧交错区的北界;从朱开沟文化二期结束到李家崖文化为第二阶段(cal.3 800~3 400 a BP),期间农牧交错带的北界显著地向东南退缩.上述考古学文化的变化可以看作是人类对3 500 a BP前后降水突变的响应.4 000 a BP前后是从农业文化向半农半牧文化转变的临界点,其降水量大致与现代农牧交错带南界的降水量相当,为350~400 mm;3 800 a BP前后是从半农半牧文化向牧业文化转变的临界点,其降水量与现代农牧交错带北界处的降水量相当,即为250~300 mm,两相对比,从4 000 a BP到3 800 a BP的200 a中降水至少减少100 mm.从cal.3 800~3 400 a BP,农牧交错区北界的位置向东南退缩,相当于从现代年等雨量线400 mm左右一线南移到现450~500 mm左右一线,400 a中降水量减少50~100 mm左右.因此,从cal.4 000~3 400 a BP的600 a中,降水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降水量总计减少150~200 mm,降水减少的平均速率为25~33 mm/100 a.  相似文献   

18.
徐竺声 《第四纪研究》2002,22(6):495-496
我的父亲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仁先生 1 91 0年 8月 2 2日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一个书香徐仁先生在做学术报告 (1978年 )世家。父亲十三岁时 ,祖父就去世了 ,从此家境贫寒 ,生活艰难。父亲在少年时代读书刻苦努力 ,总是以第一名的成绩得到免交学费的嘉奖。上初中时他接触到“三民主义” ,对孙中山先生十分敬佩。为了响应向列强收回教育权的号召 ,他曾经毅然从芜湖的一个教会中学退学 ,转入公立学校。中学毕业时 ,亲友曾劝他就业养家 ,然而父亲渴望继续求学 ,决心要考上全国第一流的大学 ,立志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1 92 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  相似文献   

19.
王平  奚小环 《中国地质》2004,31(Z1):11-15
"农业地质调查规划要点"(下文简称"要点")经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已于2004年1月正式颁布."要点"规划了"十五"至"十一五"期间的农业地质工作,是为农业地质调查绘制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0.
苏联地质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A.A波尔卡诺夫于1888年出生于科斯特罗马市,1906年在该地初中毕业.同年入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系自然科学专业学习,1909年又转至圣彼得堡大学,1911年毕业并留校工作.1911年~1912年发表的辉绿岩墙与片麻状花岗岩接触作用的两篇文章,标志他科学活动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