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俞志尧 《天文学报》2002,43(4):347-352
利用66个OH megamaser的光度和它们的宿主星系的红外光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log L(OH)=1.71log L(IR)-17.67,即L(OH)α[L(IR)]1。71.这个结果介于Baan所得到的L(OH)α[L(IR)]2和Kandalian所得到的L(OH)α[L(IR)]1.38的结果之间.由于统计时所取的样本数最多,因此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进一步,可把这66个OH megamaser分为两类;第一类为L(OH)<102L(?)的小光度OH megamaser,小光度OH megamaser包含了14个OH megamaser;第二类为L(OH)≥102L的大光度OH megamaser,大光度OH megamaser包含了52个OHmegamaser.研究结果表明,小光度OH megamaser的光度和它们的宿主星系的红外光度之间相关关系为L(OH)α[L(IR)]1.43,与Kandalia所得到的结果相接近.大光度OH megamaser的光度和它们的宿主星系的红外光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为L(OH)α[L(IR)]2,与Baan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赫歇尔空间望远镜的H-ATLAS(Herschel Astrophysical Terahertz Large Area Survey)SDP(Science Demonstration Phase)天区从紫外到亚毫米波段数据,结合星族合成方法和尘埃模型,计算了星系的红外总光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强恒星形成星系和弱恒星形成星系,研究了利用紫外光度、红外光度和Hα谱线计算得到的恒星形成率(Star Formation Rate,SFR)的差异以及导致差异的内在物理起因.发现对于恒星形成活动强的星系,这3种恒星形成率指针给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弥散较小、只是在高恒星形成率端,利用紫外光度算得的恒星形成率比利用Hα谱线流量算得的恒星形成率略微偏小;而在低恒星形成率端,紫外光度指针偏大于Hα谱线指针;红外光度指针与Hα谱线指针在两端无明显偏差.对弱恒星形成星系,紫外光度、Hα谱线和红外光度3种恒星形成率指针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弥散较大.利用紫外光度和Hα谱线计算得到的恒星形成率的弥散和系统偏差随着星系年龄、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系统偏差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利用紫外连续谱斜率β定标恒星形成活动较弱星系的消光时,高估了这些星系的紫外消光,使得消光改正后的紫外光度偏大.另外,MPA/JHU(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数据库中弱恒星形成星系的恒星形成率SFR(Hα)比真实值偏低.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前,天文学家在蝎虎座发现了一颗光度变化极大的天体,当时误认为它是一颗变星,并给予了变星的符号——蝎虎座BL。1968年,射电天文学家证认出它不是一颗星,而是一个河外射电源(VRO42,22,01)。尔后,又从射电、光度、光谱以及红外光度等方面的研究陆续发现了其它一些性质和它很相近的天体。到1972年,这样的天体  相似文献   

4.
耀变体具有明显的、剧烈的大幅度光变,中长时标的光变研究对于揭示耀变体的光变特征和光变机理有重要作用。通过选取平谱射电类星体3C 454.3的光学B, V, R和红外J, K波段2008年6月~2017年7月的原始光变数据,采用功率谱方法研究3C 454.3的中长周期光变特性,得出光变主周期为1.25年,4.57年的周期为1.25年周期的叠加。3C 454.3在光学、红外以及射电波段的光变有一定的关系。研究显示,3C 454.3的红外光度比光学波段更为明亮,红外光变比光学波段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5.
类星体3C273的近红外光变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类星体3C273的近红外资料,许由此讨论了该天体的光变性质.我们发现3C273的最大红外光变分别为△J=1.0m,△H=0.90m,△K=0.82m,而平均色指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快讯太阳大气锂丰度的衰减熊大闰邓李才(12)宇宙学,河外天文学0H m c、gaTnaser的光度和它们的宿t星系的红外光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俞志尧 (347)星系结构与动力学,星团与星协对银河系Sagittarius一(:叫i11a旋臂卞¨晕质世的研究……..张明韩金林彭秋和 (24)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星冈谱线的等值宽度………….李成孔旭程福臻(121)巨分子云聚合形成N体模拟中粒于数的效应…….…….…….…….……. ……………张同杰宋国玄杨志良 陈黎张保洲 李楠 崔建华(131)星系NGC5()18的星族合成研究….孔旭张文=浩李 成程福臻 A.wPI’SS;(264)银河系中球…  相似文献   

7.
李永生  苏步美 《天文学报》1999,40(2):206-212
使用澳大利亚AT对6个近距中等红外光度的IRAS星系在双频上同时进行了观测.其中IRAS20272-4738、IRAS23156-4238探测到射电发射.获得了它们的射电流量、峰值位置、源的大小、频谱指数等射电参数,用红外、射电、光学资料对射电源进行了证认.并结合以前的观测资料讨论了这类星系射电发射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银河系中心仿佛藏在一堵厚厚的“砖墙”后面,即使哈勃空间望远镜也难以洞穿。最近,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用位于智利的口径6.5米的麦哲伦望远镜利用比较容易穿透尘埃的红外光,拍摄到银心附近充满恒星的美丽景色。此外,他们还搜索了与×射线发射源有关的特殊恒星,发现这些×射线源很可能与大质量恒星无关,也就是说它们是白矮星而不是黑洞或中子星。  相似文献   

9.
本对36颗不同质量、不同演化阶段的年轻星体进行了J,H,K波段测光,并结合其它光学、近红外、IRAS、亚毫米、毫米波段的观测结果,计算了它们的红外色指数、能谱分布指数、红外光度等参量,得到近红外和远红外双色图,比较了不同类别源的参量分布。最后,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了低质量主序前星的辐射模型,对一些源进行了计算并分析其星周状况。  相似文献   

10.
利用星族合成和合成谱能量分布的方法,对10颗新的红移在0.3附近的后星暴类星体的宿主星系的星族年龄、黑洞质量以及爱丁顿比率的研究表明:这些后星暴类星体的黑洞质量约108M⊙,热光度为爱丁顿光度的百分之几,宿主星系的年龄介于几百Myr到几Gyr之间.这一结果表明在并合触发的星暴活动和类星体被触发(或光学可见)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后星暴类星体的合成谱能量分布显示其和极亮红外星系的联系密切,推算出的红外光度也已经达到了亮红外星系的级别,暗示这些光学光谱选择的类星体很有可能处于极亮红外星系向光学类星体演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对S140中的红外源用北京天文台1.26米红外望远镜进行了近红外测光,获得了J.H.K三个波段的流量值,并利用红外天文卫星及地面红外和亚毫米波观测资料作了光谱综合分析,得出光谱斜率、红外光度和红外源的壳层结构。 本文还结合CO及NH_3等观测结果分析了红外源成协气体的供热,除了通过尘埃的作用,中心源还可能通过激波对气体输入能量;我们还讨论了外部热源及光电过程和宇宙线的加热作用。  相似文献   

12.
IRAS04000+5052的光学对应体在POSS的E片上是一个展源.我们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加红敏CCD系统对此源进行了VRI波段的观测,发现其R波段图像有明显的延伸,且辐射远强于Ⅴ、Ⅰ波段.用北台1.26m红外望远镜对此源的红外监测结果表明它有较大的近红外光变.根据IRAS流量值和LRS谱,以及其形态特征,我们判断它可能是一个被HII区所包围着的正在形成恒星的年轻天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6颗不同质量、不同演化阶段的年轻星体进行了J,H,K波段测光,并结合其它光学、近红外、IRAS、亚毫米、毫米波段的观测结果,计算了它们的红外色指数、能谱分布指数、红外光度等参量,得到近红外和远红外双色图,比较了不同类别源的参量分布.最后,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了低质量主序前星的辐射模型,对一些源进行了计算并分析其星周状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CANDELS-EGS(Cosmic Assembly Near-infrared Deep Extragalactic Legacy Survey-Extended Groth Strip)场中HST WFC3(Hubble Space Telescope Wide Field Camera 3)F160W高分辨率的观测图像,研究了9个光谱红极亮红外星系的形态结构特征.发现这些星系的形态表现出多样性(从椭圆到多个亮核或弥散的结构),如:双核,气体桥,双不对称体,不规则或椭圆结构.为了定量地研究这些极亮红外星系的形态,测量了它们在静止光学波段的形态参数(基尼系数G和矩指数M20).与近邻极亮红外星系相比,高红移极亮红外星系的G偏小而M20偏大,表明这些星系的星族分布聚集度小且不对称性大.基于对样本中极亮红外星系2维面亮度轮廓的拟合,得到这些星系的有效半径分布在2.4 kpc到5.8 kpc之间,其平均值是(3.9±1.1)kpc.相比较于近邻相似质量的恒星形成星系来说,高红移极亮红外星系的平均大小要小1到2倍.在类似红移和红外光度条件下,得出的这些结果也与其它文献中给出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在银河中心的方向周围,经卡林尼亚克(Kaliniak)、克拉所夫斯基(Krassovsky)和尼可诺夫(Nikonov),用光电像管(Convertisseur d'images électronique)(λ(平均) 0.98μ)所发见的恒星云 B,我们使用短焦距物镜(F=16厘米),在近红外区(λ(平均) 0.83μ)直接拍照,也发见了它.用蓝、红和红外光作等光曲线(isophotes),再加以一些合理的假说,可以计算对于这三个颜色,在 B 云的前面以及在通常照片上可见的人马座的 A 云前面,星际吸光的差异.在 A 云前的吸光率已经大略求出.使用握特-蒲若方斯天文台的施米特望远镜(改正透镜的口径30厘米,焦距59.4厘米),又用81厘米口径的望远镜(焦距488厘米),我们将 B 云完全分解成单颗星.我们在蛇夫座45星东南向附近小区域内,作了照相星等和红外星等的测定.苏联天文学家们以为 A,B 二云和其间的暗区 C 是代表银河中心的密集处,这意见好像被新近发见的蓝光所不能看见的一个球状星团所证实.将星际吸光的效应计入,暂时测定的这星团的距离模数,说明这星团差不多是在银河系的中心.[这工作的完成,曾得比格(J.H.Bigay)、白提页(P.Bertier)和莫芮加(B.Morignat)三君的襄助.]  相似文献   

16.
使用澳大利亚致密阵(ATCA)对一个红外光度高达10^11.8-10^12.8L⊙的IRAS星系样本进行了8.6,4.8,2.4和1.4GHz的射电观测,发现其中有4个源在高频为陡谱,在较低频率上流星降低,呈峰状,峰值在几GHz。讨论了造成频谱倒转的两种可能机制:同步自吸收和free-free吸收。通过对00199-7426,02587-6336,07020-5423和21547-5823的频谱分析,我们认为free-free吸收可能导致了低频倒转谱的形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模拟,获得了这几个源的有关物理参量。  相似文献   

17.
吴月芳  张华伟 《天文学报》1994,35(3):288-304
本文给出了39个不同类型的恒星脉泽源的近红外测光结果,以所获的的J、H、K波段流量密度,结合IRAS分光测量数据及低分辨光谱指数等资料,得出了各类源在不同波段的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计算了光谱斜率和红外光度,同时从红外及射电辐射得出了中心星质量损失率及质量损失历经时间,并对不同源的各类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在AGB上的演化,中心星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脉泽源的红外特性和包层结构呈系统变化,进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的#1 CCD照相机,在2002年安装时一切正常。之后的十多年间,CCD芯片没变,但控制系统几经维修,其测光性能也几度变化。2004年开始,I波段测光性能发生奇怪退变,CCD上若干小区域的灵敏度下降约3%,并且呈现小的非线性(平场改正无效)。但此现象仅限于I波段,亦即仅涉及近红外光,B,V,R波段均未发现异常。大约在2009-2011年所拍摄的CCD资料,其测光结果呈现严重非线性。何时发生此类严重非线性现象,需要对拍摄的所有CCD资料检测才能确定。2013年对控制系统进行维修后,测光性能基本恢复正常。1.56米望远镜曾经是中国国家天文光学开放实验室的一部分。现在该望远镜的所有观测数据已进入中国虚拟天文台,按有关规定,其所有的CCD天文观测资料对整个天文界开放使用。未来潜在用户需要注意其性能变化,以免被误导。  相似文献   

19.
富尘埃宽发射线类星体在星系演化中十分关键,而星系中分子气体的信息有助于人们了解其恒星形成潜力等性质。使用IRAM-30m望远镜对红移0.5 ⊙·a-1,气体耗竭时间为(20~300) Ma。将它们的红外光度与CO光度进行比较,发现该富尘埃宽发射线类星体样本的恒星形成效率相对其他亚毫米波星系及类星体无明显区别。在该样本中发现了活动星系核相对强度与气体耗竭时间的负相关关系,这与目前的类星体演化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20.
宇宙画廊     
- 从银河系向外看去.旋涡星系NGC 6946恰好与我们正面相对。这个巨大而美丽的旋涡星系离我们仅1900万光年,高远的仙王座内的点点繁星,如同在它的前方蒙上了一帘轻纱。如果您将视线从星系明亮的核心,沿着松散的、断断续续的旋臂向外移动,可以看到这个星系明显的颜色变化。从核心老年恒星发出的黄色星光,到旋臂上年轻星团发出的蓝色星光和恒星形成区的红色星光,色泽的变化抢人眼目。NGc 6946在红外光波段也很明亮,含有丰富的气体和尘埃,显示出很高的恒星形成速率和死亡速率。实际上,在20世纪中,至少发现了六次恒星死亡的爆炸事件——超新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