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冀北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分布着中生代后城组和张家口组火山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和LA-MC-ICPMS 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后城组英安岩的结晶年龄为(130±1)Ma, 为早白垩世, 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晚侏罗世.张家口组流纹岩的结晶年龄为(126±1)Ma, 也为早白垩世.后城组英安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为εHf(t)=-18.8~-25.5, Hf平均地壳模式年龄为TDMC=2.78~2.37 Ga, 平均2.54 Ga, 与冀北分布的基底岩石Nd、Hf模式年龄相同, 考虑到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为晚太古代, 我们初步认为后城组粗安岩可能主要来源于晚太古代地壳物质的重熔作用; 而张家口组流纹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为εHf(t)=-15.1~-18.5, Hf平均地壳模式年龄为TDMC=2.34~2.13 Ga, 明显比后城组火山岩年轻.张家口火山岩来源于太古代的地壳物质和部分幔源物质混合.这些年代学数据和锆石Hf同位素表明张-宣地区大面积的后城组和张家口组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强烈减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了鞍本地区前寒武纪铅-锌-银矿区和铀矿区的硫化物矿石和花岗岩长石Pb同位素组成,分别用矿石铅二阶段普通铅法、铅构造模式图解和全岩铅同位素组成三阶段拟合法计算了年龄和全岩原始铀含量。结果表明,矿石铅和长石铅模式年龄约为2000 Ma,在铅构造模式图上投影于2000~1600 Ma间,花岗岩和辽河群全岩拟合年龄为2000~1800 Ma;铅同位素组成显示铅-锌-银来自早元古代辽河群地层,连山关地区明显为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源于富铀花岗岩。连山关矿石铅年龄和全岩三阶段年龄与该区铀矿床沥青铀矿的年龄基本一致;花岗岩原始铀的得失计算表明,该地区不同地质体均经历了约2000~1800 Ma花岗岩重熔改造,花岗质岩石发生了铀的丢失,是连山关地区铀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降扎地区金、铀矿床年代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家军 《地质科学》1998,33(3):300-309
西秦岭降扎地区寒武、志留系中的金、铀矿床,是我国相当重要的碳硅泥岩型矿床。根据金矿床中岩石和矿石异常铅模式年龄、氩-氩同位素年龄和钾-氩同位素年龄等,获得了一批有益的年代学信息。金矿床的各种同位素年龄数据主要有2组:(1)242-186Ma;(2)137-47Ma.结合区域地质发展史、成矿热液脉与岩脉的穿切关系以及矿床产出的其它宏观特征等,确定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37-47Ma,与区域铀矿床形成的主要时代(117-55Ma)相比,二者成矿时间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4.
丹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准确的成岩成矿年代数据报道.本文采用Rb-8r等时线法和单颗粒锆石U-Pb法分别测出了丹东三股流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31±5 Ma和129±3 Ma,因此三股流花岗岩综合同位素年龄定为130 Ma.五龙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20±3 Ma.这一组年龄数据理顺了该地区构造-岩浆-成矿的时序关系,对中国东部金矿成矿对比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年龄数据.8r、Nd同位素的示踪结果表明三股流花岗岩的成岩物质与下地壳物质有关.三股流花岗岩和矿体(含金石英脉)相似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说明成矿和成岩物质可能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源区.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西藏冈底斯带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作用的岩石成因以及冈底斯带不同构造单元的东延仍存在不同看法。为探讨这些问题,文中对冈底斯带东部地区然乌岩体中的闪长岩脉进行了锆石SHRIM P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然乌岩体中闪长岩脉的锆石SHRIM PU-Pb年龄为(114.2±0.9)Ma,与二长花岗岩为同期侵位。然乌闪长岩脉具有不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其εHf(t)值介于-4.2~+4.9,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为0.85~1.44Ga。闪长岩脉的全岩εNd(t)值为-4.7,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29Ga,与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一致。然乌地区同期发生的闪长质岩浆和花岗质岩浆侵位以及不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很可能表明然乌地区大约在115Ma发生了重要的岩浆混合作用。结合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的区域性对比,我们认为,与北冈底斯带相比,然乌地区同中冈底斯带之间具有更好的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恩施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含凝灰质黏土岩的野外地质学特征调查,采用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分析,取得其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1.2Ma,该年龄值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火山喷发事件的年龄。结合碳和氧同位素分析,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层之上碳同位素明显负偏,这与该时期生物绝灭事件关系密切。通过区域对比,发现该套黏土岩在区域上可进行连续追踪,不同地区界线附近岩石组合差异性明显,二叠系顶部自西向东总体表现为碳酸盐岩比例逐渐减少、碳硅质岩逐渐增加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钼矿是近年来华北陆块北缘中西部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通过对含辉钼矿石英斑岩中采集的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铼-锇等时线年龄为(222.5±3.2)Ma,模式年龄变化于(222.1±3.2)Ma~(224.6±3.4)Ma,表明辉钼矿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该铼-锇同位素年龄值指示华北陆块北缘存在着印支期成矿地质作用,对在该地区寻找印支期钼多金属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扬子陆块鄂东南地区古家山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锆石CL显微结构分析和LA-(MC)-ICP-MS法U-Pb年龄测定及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为岩浆锆石,其晶体内部多包裹有经历变质重结晶程度不同的继承锆石.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5.4±1 Ma (MSWD=1.5),表明古家山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岩浆锆石εHf(t)值为-4.33-17.41,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0 ~ 2294 Ma.继承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1746 ~ 2959 Ma,以古元古代为主;εHf(t)值为-18.2~ 2.65,表明该地区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物质再循环.综合野外地质调查与岩石化学、锆石微区原位分析结果,古家山花岗闪长斑岩为壳源花岗岩,其源区为古元古代基底.对古家山花岗闪长斑岩体的研究表明鄂东南地区确切存在太古宙-元古代基底,为研究扬子陆块前寒武纪基底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的K-Ar同位素年龄和硫、铅、氢-氧同位素数据统计、对比分析,认为燕山地区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床与著名的环太平洋东带陆相火山岩型银矿床有着明显的差别.本区银矿成矿时代为195~100Ma;成矿物质以深部来源为主,兼有基底和盖层物质加入;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水中混入大量天水的混合水.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浙赣三山地区“金钉子”尚无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基于钾质斑脱岩SHRIMP锆石U-Pb测试,三山地区早-中奥陶世宁国组Azygograptus suecicus带中部、Exigraptus clavus带底部、Acrograptus ellesae带中部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482.9±6.1 Ma、477.6±8.3 Ma和467.0±4.4 Ma,为华南地区中奥陶世大坪阶和达瑞威尔阶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GSSP)开展地层对比提供了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结合生物带对比,大致将浙西地区早-中奥陶世普遍存在的地层缺失事件的发生时限界定于482.9~477.6 Ma之间,即杭州-嘉兴台地缺失牙形刺Oepikodus evae带-Lenodus anticariabilis带(或笔石Azygograptus suecicus带-Acrograptus ellesae带)地层,其代表了郁南运动在浙西地区的具体表现,拉开了华南地区早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序幕,也可能是欧洲加里东造山过程中亨伯运动和塔康运动的远程响应.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东天山晚古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对东天山卡拉塔格地区平台山岩体开展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平台山岩体是由辉长岩、辉绿岩、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中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84.7±2.8 Ma和270.0±3.4 Ma.辉长岩、辉绿岩和角闪辉长岩的SiO2为44.17%~50.14%,Fe2O3T为7.63%~12.75%,MgO介于2.79%~16.80%,全碱含量低且变化大(K2O+Na2O=1.79%~6.36%),Mg#值变化大(41~73),富集Rb、Ba、Sr、U和Pb,亏损Nb、Ta、Zr、Hf和Ti等高场强元素,与岛弧岩浆岩特征一致.石英闪长岩具有髙硅(SiO2=61.15%~64.62%)、富碱(K2O+Na2O=8.50%~9.34%),富集Rb、Ba和...  相似文献   

12.
哈拉乔拉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东南缘, 主要岩石类型有辉长岩、辉长苏长岩、含长辉石岩、橄榄辉长岩和橄长岩.哈拉乔拉岩体具有低TiO2(0.09%~1.28%)、低碱(Na2O+K2O=0.37%~0.78%)的特点, 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 εNd(t)为-2.62~-0.78, εSr(t)为37.49~45.28.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同位素组成表明, 岩浆源区为被消减板片交代改造过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为高镁拉斑玄武岩浆, 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橄榄石、单斜辉石以及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堆晶, 后期有钛铁矿的析出.   相似文献   

13.
祁连造山带分为南祁连、中祁连和北祁连构造带.赛支寺岩体位于中祁连与南祁连构造带的结合部位.首次发现了赛支寺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包体,然而对于暗色包体的成因机理以及与寄主岩石之间的成因联系仍存在很多争议.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赛支寺岩体及其暗色包体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赛支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446.1±1.3 Ma,包体形成于446.0±1.0 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排除了包体为捕虏体成因.暗色包体具较低的SiO2含量、较高的Na2O/K2O比值,低Sr/Y、La/Yb比值,与寄主岩稀土配分曲线基本一致,但LREE相对较低;86Sr/87Sr=0.706 4~0.706 7,εNd(t)=-7.38~-7.97;发育针状磷灰石,形成于岩浆混合作用.寄主岩SiO2=66.45%~68.12%,Na2O/K2O=0.80~0.97,A/CNK=0.91~1.03,显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浆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Nb、Ta等元素,高Sr/Y、La/Yb比值,轻稀土富集,弱负Eu异常;86Sr/87Sr=0.709 3~0.709 5,εNd(t)=-1.75~-1.03,与祁连造山带I型花岗岩相似;锆石εHf(t)=1.7~6.8,TDM2=995~1 750 Ma.综上所述认为,寄主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壳幔岩浆混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赛支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俯冲背景下,幔源岩浆上涌,侵入到下地壳中,造成下地壳物质熔融,由这种既有幔源物质又有古老地壳物质的花岗岩岩浆形成.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东部碧流台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与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249±2.9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辉长岩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岩石:SiO2含量为46.43%~50.77%,Al2O3 11.27%~16.32%,TiO2 0.20%~0.37%;富钠(Na2>K2O,K2O/Na2=0.18~0.56);高Mg#,含量为75.08~78.93;轻重稀土分异较弱,(La/Yb)N=2.32~3.99,(Ce/Yb)N=2.45~3.45;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Zr,具有俯冲带构造背景特征.结合区域资料,碧流台辉长岩母岩浆应该是古亚洲洋闭合后,西伯利亚古板块和中朝古板块碰撞造山带受流体交代过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董咪  郎兴海  邓煜霖  王旭辉 《地球科学》2022,47(4):1349-1370
印度-欧亚大陆初始碰撞后的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过程至今尚未得到较好的约束.对拉萨地体南缘荣玛地区早始新世辉长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及Sr-Nd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动力学意义,以进一步约束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荣玛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51±1 Ma,形成于早始新世;地球化学特征显...  相似文献   

16.
张继彪  丁孝忠  刘燕学  张恒 《地球科学》2020,45(7):2452-2468
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一系列中-新元古代岩浆岩,对认识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会理地区天宝山组流纹岩和盐边地区辉长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天宝山组流纹岩时代为1 011.9±8.9 Ma,辉长岩时代为910.6±4.7 Ma.天宝山组流纹岩具有高硅、高FeOt/MgO、高钾等特征;稀土含量(∑REE=292×10-6~401×10-6)较高,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弱亏损的特征[(La/Yb)N=1.77~6.74],Eu负异常明显(δEu=0.43~0.56),与A型花岗岩相似;天宝山组流纹岩来自古老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盐边群辉长岩稀土含量(∑REE=54×10-6~98×10-6)较低,轻重稀土分异较弱[(La/Yb)N=1.46~4.72],Eu具有轻微的异常(δEu=0.81~1.31);岩石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无Zr-Hf正异常;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辉长岩来自被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于岛弧环境.两期岩浆活动指示了扬子西南缘1 000~910 Ma之间构造动力学背景发生了转变,由伸展背景转变为挤压背景.   相似文献   

17.
喀拉昆仑火烧云北火山岩发育在乔尔天山断裂附近,玄武岩体和安山岩体在时空上紧密伴生。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其中玄武岩和英安岩的Si O2含量分别为48.84%~52.44%和62.22%~65.63%,具有明显的Daly间断面,属于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Al2O3含量较低,MgO、Ca O、Ti O2含量较高,Sr、Ba、K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Zr无亏损。英安岩具有相对较高的Al2O3、Na2O、K2O含量,较低的MgO、Ca O、Ti O2含量;微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显示典型岛弧环境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者同属钙碱系列,形成于弧后盆地,属同源演化,英安岩为玄武岩结晶分异的产物。通过对英安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方法测年,获得流纹岩形成年龄为(195.5±1.1)Ma,属于早侏罗世。通过对该区域构造演化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乔尔天山一带盆地整体可能处于弧后盆地的发育阶段,盆地形成过程中岩石圈地幔未被拉断,没有洋壳形成。  相似文献   

18.
银水寺铅锌矿床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是大别山地区最大的矽卡岩型矿床.目前对矿区岩浆作用时限、岩石地球化学、岩石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区铅锌成矿规律的认识.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矿区出露的正长花岗斑岩脉的岩石学、成岩年代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水寺矿区正长花岗斑岩脉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5.4±0.4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正长花岗斑岩脉表现为高硅(SiO2=71.43%~72.71%)、高钾(K2O=4.62%~4.88%)、富碱(7.47%~7.81%)、弱过铝质(A/CNK=1.03~1.06)、富Fe低Ca,贫Sr、Ba、Ti、P,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图呈典型的右倾型,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具有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全岩(87Sr/86Sr)i值为0.710 21~0.710 53,εNd(t)值在-20.0~-19.2之间;锆石εHf(t)值为-26.7~-23.8,位于地幔演化线之下;TDM2值变化于2 663~2 845 Ma之间,指示其起源于大别杂岩与扬子板块北缘的古老下地壳物质的混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矿区正长花岗斑岩脉形成于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碰撞造山后的大规模伸展环境,软流圈地幔上涌作用于减薄的岩石圈,与西向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俯冲角度改变造成的强烈弧后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第三纪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涛 《地质科学》2014,(1):275-286
对济阳坳陷第三纪火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火成岩的SiO2含量较低(大部分低于50%),属于基性火成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玄武岩和粗面玄武岩。绝大部分样品的TiO2含量较高,为1.64%~2.09%,不同于TiO2含量较低的岛弧火山岩。碱性样品和亚碱性样品数量相当,Na2O含量都高于K2O含量,Na2O/K2O最高可达2.75。这些样品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和Ba,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如Yb和Lu。具有右倾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原始地幔标准化不相容元素分布模式。源区分析表明,这些火成岩的源区为富集的受过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运用不活动元素对这些样品进行了构造环境的判别,结果表明这些样品的主体形成于板块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中亚造山带南段洋?陆构造演化时限及动力学背景,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北山地区花牛山晚古生代闪长玢岩进行年代学、主微量及Sr-Nd-Pb同位素研究.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87.6±7.5 Ma,SiO2为53.92%~54.84%,K2O+Na2O为6.34%~6.82%,高Al2O3(14.66%~15.23%)低MgO(3.20%~3.99%),Mg#值为40.26~46.50;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20.07~21.33),弱负Eu异常(δEu=0.79~0.82);明显富集Cs、Rb、Ba、K、Th及Pb,弱富集Zr和Hf,亏损Nb、Ta、Ti、P和Sr;(87Sr/86Sr)i值在0.707 009~0.708 799之间,(143Nd/144Nd)i值介于0.512 248~0.512 272,εNd(t)值为-0.39~+0.09.这些特征指示闪长玢岩源于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地壳同化混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花牛山闪长玢岩的形成与北山南部辉铜山?帐房山洋盆北向俯冲闭合后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相关,指示中亚造山带南缘北山南部于早二叠世时已经进入陆内构造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