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前人的研究确立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模型, 对所选46个站点1961—2000年的适宜度进行计算, 分析1961—2000年全省及各站点适宜度的变化趋势, 表明1981—2000年适宜度变化趋势显著。对1981—2000年各站点适宜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的方向和强度进行分类, 将河南省划分为适宜度强增长型、弱增长型、减弱型。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总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 各地的变化趋势依据热量带和地形地貌的不同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结合各地1981—2000年的气候资料对各类型的气候适宜度变化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蒙古10个气象站1993—2017年玉米生育期的逐日气象资料,综合气温、降水、日照气候适宜度指标,建立适合内蒙古地区的玉米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模型检验分析表明此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内蒙古地区玉米受气候条件影响的情况。对近25 a来内蒙古地区玉米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指数特征及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的热量和光照条件较好,而水分条件较差,降水不足是限制内蒙古地区玉米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播种—出苗期和乳熟—成熟期气候适宜度指数变异系数最大,是综合气候条件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对内蒙古玉米生长带来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抽雄—乳熟期。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1-2020年巍山县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及日照等常规资料,主要对巍山县气温要素及温湿指数、风效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等表征宜居气候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巍山县气候具有冬夏短、春秋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越冬条件好等特点,属四季分明区.5月至10月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表现较好,是...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度日数一直作为气候变化与供暖关系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基于全球变暖可能对我国供暖天数和温度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采用绵阳市1946~2005年共49年的日最低、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绵阳市度日数年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绵阳市历年供暖度日数最小值处于1998年,比1976年最大值低93.5%,10a年均供暖度日数变化趋势为二次曲线;制冷度日数波动性很大,1960~1979年在1500℃·d左右波动,1979~1990年在1400℃·d左右波动,1990年以后基本处于1500℃·d以上,10a年均制冷度日数拟合趋势曲线为三次曲线。基于Mann-Kendall(M-K)检验法,在α=0.05水平下,对绵阳市供暖和制冷度日数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供暖度日数明显减少,1992年为突变起始年份;制冷度日数波动增长,且自1997年起突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4-2012年保定19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变换、Mann-Kendall法和功率谱等方法,对保定市暴雨发生站次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地区暴雨年平均发生站次数北多南少,暴雨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汛期(6-8月)是暴雨出现的主要时段,最集中的时段则出现在主汛期(7-8月);暴雨站次数从5月中旬开始呈现缓慢增加趋势,6月下旬猛增,7月下旬达到最高值;近39 a来,年暴雨发生站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8月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保定主汛期暴雨发生站次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存在着由少到多的突变,90年代末期存在着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7.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影响,选取甘肃省定西市为研究区,以马铃薯气候适宜度模型为基础,利用1961—2010年当地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重点分析该区域马铃薯的温度、水分及综合气候适宜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1961—2010年定西地区马铃薯温度适宜度以0.012·(10 a)~(-1)(P0.01)的速率呈现上升趋势,水分适宜度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综合气候适宜度以0.006·(10 a)~(-1)(P0.05)的速率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特征看,温度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均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域分布特征,水分适宜度总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相较于1961—1990年,1991—2010年定西北部地区马铃薯气候适宜度增加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浙江省43年的气候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对浙江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出现极热和极冷的概率极小,人居气候适宜度等级为Ⅰ(很冷,极不舒适)、Ⅷ级(热,很不舒适)的概率为0.07%和0.78%,出现Ⅸ级(很热,极不舒适)的概率基本为零;适宜度等级为Ⅳ—Ⅵ级(较舒适至舒适)的天气出现概率为55.0%,其中Ⅴ级(舒适)出现的概率最大,为33.1%。5月和10月是浙江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最好的时段,其中Ⅴ级(舒适)天气出现概率的平均值超过99%;1月是浙江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最低的月份;7月、8月中气候适宜度为Ⅶ级,即暖热不舒适的天气出现概率平均值分别为62.3%和42.8%,出现概率呈现沿海低于内陆,浙南低于浙北,浙中高、浙北浙南低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指导广东青枣种植及其精细化管理,以青枣生长发育对光、温、水的需求指标为依据,结合广东实际生产气候条件,构建了青枣种植的光、温、水和气候适宜度模型,定量评价1961—2019年广东青枣各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1)除清远和韶关北部山区因地势高易受极端低温影响外,广东大部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青枣。(2)广东种植青枣历年气候适宜度介于0.49~0.66,各气候因子气候适宜度以温度最高,日照次之,降水最低。(3)青枣各生育期以花期和抽梢期气候适宜度最高,发芽期次之,果实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最低;温度和日照适宜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花期>抽梢期>果实生长期>发芽期>果实成熟期;降水适宜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抽梢期>花期>发芽期>果实成熟期>果实生长期。(4)降水是广东种植青枣的主要限制因子,对果实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的影响更显著,未来青枣种植要十分注意秋冬季节的水分调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评价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依据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需光性等生物学指标,构建了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通过对13个代表站30 a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和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河南省夏玉米的气候适宜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利用检验后的模型计算了河南省67个站1981-2011年夏玉米生长季单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河南省夏玉米大部分生育期光热资源较适宜,能满足玉米生长所需,仅在灌浆后期略显不足,降水是影响夏玉米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且降水适宜度年际变化幅度大于日照和温度。综合气候适宜度年际波动表现为抽雄—乳熟期〉出苗—抽雄期〉全生育期。空间分布上气候适宜度呈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的递增趋势,适宜度高值区分布在南阳东部及驻马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1—2018年浙江丽水各县(市、区)逐日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风速、云覆盖率等气象数据,根据度假气候指数(HCI)等级划分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浙江丽水各县(市、区) HCI和"适宜及以上"度假天数时空分布特征,进而评价丽水度假气候环境。结果表明:丽水市年平均HCI值为69. 7,属于"适宜"级别,其中4—5月和9—11月HCI值分别为72. 2和76. 1,度假气候环境优越,10月HCI值为80. 6,度假气候环境最优。"适宜及以上"平均天数为258. 1 d,"一般和可接受"天数为83. 2 d,均呈缓慢减少趋势;"不适宜及以下"天数为24. 0 d,呈显著增加趋势。4—5月东北面的缙云县度假气候环境较优,9—11月西南面的庆元县最优。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实时判定系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旬、月、季、作物生育期为单位时段,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把单位时段内气候因子的数量变化,通过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转化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计算各时段内的温度、降水、日照及光温水综合因子对作物生育影响的适宜度,计算结果以表格和图形的方式输出。经过业务试应用,效果良好,所计算的不同作物不同时段的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光温水综合适宜度符合实际情况,为定量判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辽宁省59个国家气象站2008-2017年6-8月逐时地面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夏季气候舒适度和高影响天气对避暑旅游的不利影响,确定辽宁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分析了辽宁避暑旅游适宜度时空分布,为公众及旅游相关部门了解当地避暑旅游气候资源提供参考.研究表明:①辽宁避暑旅游适宜度由西北到东南逐渐增强,59个地市(县)...  相似文献   

14.
近48a山西暴雨日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山西省68个气象台站近48 a(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变换以及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山西省暴雨发生次数(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省暴雨发生次数存在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暴雨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以南的晋东南一带;在季节分布上,暴雨主要出现在汛期(5-9月),特别是主汛期(7-8月)是全省暴雨最集中的时段;在旬季分布上,暴雨次数从5月中旬开始缓慢增加,7月上旬则急剧增加,7月下旬达到峰值。近48 a来全省暴雨日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尤其是7月份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上世纪70年代末暴雨发生次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折,全省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次数有所减少,特别是在晋东南南部一带和吕梁山北部地区减幅最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70~2015年5~9月大风和雷暴地面观测资料及雷暴重要天气报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对河南省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及其近几年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71年雷暴大风出现天数最多,2006和2014年出现最少。雷暴大风总日数显著减少,6~8月减少更为明显。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7月雷暴大风出现最多,其次6月和8月。(2)日变化呈单峰结构,16~18时为出现的集中时段。(3)频发区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位于黄河以北和沿黄河附近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另一个位于南阳盆地及伏牛山脉东侧。这与造成雷暴大风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及地形有关。不同区域雷暴大风出现的日数和持续时间有所不同。(4)区域性雷暴大风6月出现最多,其次为7月,9月出现最少;呈逐年减少趋势。(5)近10a来,5、6月雷暴大风明显减少,8月呈明显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防城港江山半岛3个气象站2011-2020年冬季(12月一次年2月)逐日气温、风速、日照、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2018-2020年防城港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避寒气候宜居地评价(T/CMSA 0018-2020)》规定的分析方法,计算江山半岛无冬日指数、避寒适宜日指数、冬季空气优良日指数,综合分析江山半岛的避寒气候条件.结果 表明,江山半岛避寒气候适宜度指数为84分,属于2级凉(较舒适)型避寒宜居地,适宜发展冬季避寒旅游.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77—201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计算广东省年、季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运用ArcGIS10.3平台,分析气候变化对广东省UTCI分布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省季、年平均UTCI呈经向分布,西高东低,东北部地区受地形影响,UTCI明显偏低。(2)气候突变前后季、年UTCI差异较明显,突变后年UTCI16的区域增大了1.11×10~4 km~2,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粤东沿海一带和莲花山脉一带。气候突变后四季UTCI均有增大趋势,相比较而言,秋、冬差异更明显,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粤东沿海、莲花山脉、珠江口以西、雷州半岛等区域。(3)广东省全年UTCI均处于无热应力范围内,气候适宜度比较好,1997年后UTCI较大的区域面积增加明显,UTCI最大值也在不断增大,广东省UTCI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江苏水稻气候年景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敏  吴洪颜  张佩  高苹  徐经纬 《气象》2018,44(9):1200-1207
在改进气候适宜度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1961-2016年70个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农业资料,应用统计方法,确定了温度、日照、降水适宜度对水稻气象产量的影响权重,由此构建了年景综合指数及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日照适宜度和降水适宜度与相对气象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影响权重分别为0.460和0.428,由于热量资源充足,温度适宜度对气象产量的影响权重偏小(0.112);基于气候适宜度构建的年景综合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达0.411,说明该指数能较好地表征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综合影响;基于大气环流特征量和太平洋海温等大尺度预报因子,采用最优相关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建立了水稻年景综合指数的预测模型,经过历史拟合和试报检验后效果理想,可投入业务应用,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将为水稻产量分析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1-2005年雷暴和冰雹观测资料,统计出中国743个站点的雷暴以及冰雹发生日数.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雷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概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和日变化差异,日间与夜间强对流天气分布变化很大.中国雷暴发生频繁的区域共有5个,分别是青藏高原东部、云南中南部、四川境内、华南两广地区及新疆西部,各区域雷暴日数存在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全国雷暴日数除青藏高原地区略有上升外,总体呈下降趋势.冰雹发生频繁的区域主要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天山地区和华北北部为冰雹活动的次频繁中心.冰雹日的年际变化也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别.由中国雷暴日数的REOF分析可以看出,华南、长江流域等地区都存在独立的异常时空分布,与特定的大尺度环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兴安盟突泉县1982—2015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大田发育期观测资料,对玉米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历年气象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性显著,表明本模型能较好的反应我盟玉米气候适度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得出影响兴安盟玉米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降水,其次分别为温度和日照;兴安盟日照对玉米的适宜度最高,其次为温度,降水的适宜度最低,近34a中,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上升趋势变化,降水适宜度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