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余庆国家气象站1981—2017年观测资料和9个区域气象站2012—2017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强降水特征,确定余庆县"三个叫应"标准。结果表明:对于县域,1 h雨量达45 mm或2 h雨量达60 mm,可启动三级叫应;2 h雨量达70 mm或6 h雨量达100 mm,可启动二级叫应;6 h雨量达120 mm或24 h雨量达140 mm时,可启动一级叫应。对于县城,雨强达40 mm/h时,可启动三级叫应;1 h雨量达60 mm或2 h雨量达80 mm时,可启动二级叫应;1 h雨量达80 mm或2 h雨量达100 mm时,可启动一级叫应。县域内人口聚居区、地灾隐患区、中小流域区、山洪易发区、旅游景区(点)、大型施工区应列为"三个叫应"气象服务的重点区。此外,应建立中小河流叫应标准和上下游联防工作机制,延伸"三个叫应"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C/S-B/S联合模式的气象计量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各省对外气象计量服务工作普遍存在的自动化程度差、管理工作仍处于人工手动记录、电话联系的落后状况,提出了基于C/S(Client/Server)与B/S(Browser/Server)相结合的模式、采用SQL服务器数据库和VB 6.O可视化编程语言以及ASP.NET等技术,开发了省级气象计量管理服务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表明,该系统不仅在气象系统内部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网络化管理,而且通过Web与外界信息进行相互交换,为社会各类用户迅速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C/S模式的气象资料自动下载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级气象台站主要应用PCVSAT单收站系统接收气象卫星广播资料,单收站系统一但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气象资料的正常接收,导致气象资料缺失。为了确保在单收站设备发生故障时也能及时、完整地接收气象资料,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开发了一套气象资料自动下载系统。系统基于现代化的宽带网络传输体系,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构建,当单收站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用该系统可以及时、快速、完整地补全缺失的气象资料,没有安装单收站的气象资料用户也可以应用该系统实时接收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贵州气象》2020,(1)
利用余庆河流域内余庆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9年降水资料及5个区域气象站2012—2019年降水资料,结合团结水库水位特征和历史暴雨洪涝灾情资料,分析余庆河流域"三个叫应"气象服务标准。结果表明:以24 h区域平均雨量为统计量,团结水库24 h前的水位在602 m、603 m、604 m、605 m时,余庆河流域一级叫应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85 mm、80 mm、75 mm、70 mm;二级叫应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70 mm、65 mm、60 mm、55 mm;三级叫应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65 mm、60 mm、55 mm、50 mm。根据致灾临界雨量阈值确定的余庆河流域"三个叫应"气象服务标准,符合余庆县防汛实际情况,可以为防御中小河流域暴雨洪涝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印江县气象观测站1983—2016年和区域内1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2011—2016年汛期(4—9月)逐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对比分析、汇总归类等统计方法,分析近34a县中心城区的短时强降水特征和近6 a 16个站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近34 a,县中心城区汛期短时强降水量级以20~30 mm为主,对暴雨日贡献比较大,年次数呈波动变化;集中并均匀分布在5—8月;日次数集中在夜间,日变化特征在各月有明显不同。(2)近6 a,印江区域内汛期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中东部,月份分布似正态分布,集中在6月和7月,各月不同区域累积次数也不同;日次数集中在夜间,日变化特征在各月也有明显不同。(3)利用得到的降水分布特征,指导印江气象局更好的开展"三个叫应"气象服务,重点关注短时强降水易发区、大小流域区域、地质灾害点和人口密集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河南省气象信息网络实时业务需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的气象信息网络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GIS二次开发组件技术在Borland C + +Builder 5.0环境下开发完成,实现了对各类上行气象报文传输质量、网络质量、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传输率的自动实时监控,监控结果以表格和图形两种形式实时自动刷新,出现错情后自动报警,还实现了省中心到台站网络质量专题信息的地图发布.系统内容丰富,界面友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1—2020年石阡国家气象站和乡镇(街道)自动气象站降雨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石阡县近10 a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暴雨灾情信息研究了“三个叫应”阈值。结果表明:石阡县年均暴雨日数11.4 d,年均暴雨站次51.5站,主要集中在5—9月,月暴雨日数峰值出现在5月,月暴雨站次峰值出现在6月,05—07时易出现短时强降水;暴雨及伴随短时强降水日数均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东部明显大于西部,最大日降水量和雨强大体一致,主要在县城、枫香、花桥一带和白沙;辖区内台站1 h雨量达35 mm、3 h雨量达70 mm或6 h雨量达90 mm及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时,可能发生灾害,应及时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气象科技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的观点、方法分析了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完成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逻辑设计,开发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运用JAVA、JSP(Java Server Page)、JFree Chart、POI等技术实现的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简称HNMSTMIS),实现了气象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气象科技管理业务的网络运行,具有网上在线申报、成果评分、信息检索、统计分析、上传下载、图表显示等功能,建成了精简、高效的网上管理运作模式和气象科技工作流程管理平台。该系统不仅在内部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网络化管理,而且通过Web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为各类用户迅速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系统已在河南省气象科技管理工作中应用,并已推广到云南省气象局等部门,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玉屏县国家站及乡镇考核站点2014-2020年暴雨天气过程日降水量、逐小时降水量及灾情数据,统计分析玉屏县暴雨天气及致灾暴雨天气过程降水特点,对本地“三个叫应”阈值进行检验,并提炼乡镇“三个叫应”阈值。结果表明:(1)新店镇暴雨频次逐年变化幅度不大,而田坪镇变化幅度最大,朱家场镇次之。(2)全县在5-7月份出现暴雨的频次较高,6月份达到峰值,而朱家场镇暴雨频次的峰值出现在7月。(3)在所有暴雨天气过程中,短时强降水多出现在夜间,致灾分为持续性降水或平缓降水致灾、暴雨叠加致灾、短时强降水致灾。当玉屏县境内出现连续4天以上降水且累计雨量达到100mm左右,或10mm/h左右降水持续5小时~9小时,将可能出现灾情。暴雨叠加分为空间叠加及时间叠加,玉屏县辖区两次暴雨时间间隔小于1天,将极易引发相关灾害。空间叠加为玉屏县中南部3小时出现50mm降水叠加岑巩上游暴雨,玉屏县中南部将可能出现灾情。(4)对“三个叫应”阈值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乡镇的致灾雨强并不统一,因此制定分乡镇的“三个叫应”阈值,3h阈值为40mm~60mm。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在气象科技为农业服务过程中,应搞好农业气象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天气,农气和农业相结合,科研,业务和应用相结合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在充分重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际服务经验,主要探讨了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发展思路和途径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