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湿地科学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21,自引:3,他引:121
湿地学在国际上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则处于初创时期,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全面总结了中国湿地50年的主要成就:完成了全国沼泽调查;建成了若干研究基地,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在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与全球变化、湿地分类等方面的研究开始进入国际前沿。在此基础上提出8项未来研究与建设重点:湿地区域分异规律、湿地形成的多层圈作用过程与机制、湿地沉积动力学、内陆盐碱湿地与西部开发、湿地环境重建、湿地可持续发展、湿地保护理论与法规、建设数字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2.
3.
李四光教授是中国地热研究的倡导者,作者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室近20年来的研究工作为基础,从大地热流、深部地热、区域地温场、地热数学模拟、地热实验和分析测试系统、地热资源、矿山地热以及油田地热等八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地热研究的进展,以资缅怀和纪念李四光教授诞生100周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金属矿成矿理论探索和矿床分布规律研究的空前规模是80年代中国非金属矿床学发展的一大特色。80年代中国非金属矿床勘查工作则具有储量增长快、勘查与矿产用途开发相结合、勘查与改变经济落后地区面貌相结合以及发现和勘查我国以前未曾开发的非金属矿种多等四个特点。90年代中国非金属矿床勘查的重点对象是节能用的非金属矿、环境保护用的非金属矿、农用非金属矿、工业发展需求的矿物填料和作建筑材料用的非金属矿。非金属矿床学的研究主线是从四维空间来研究成矿模式、矿床伴生共生关系及赋存规律、矿石工艺学和技术经济研究以及资源形势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环境地质研究是以人-地相互关系为核心、促进人类与地质环境协调共处的重大课题,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普遍关注。本文在简要回顾环境地质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环境地质研究是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使命,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应涵盖城市地质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地质灾害监测与综合防治、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地球关键带相关问题研究等,强调学科交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调查,1999-2002年,中国在大江大河流域、沿海地区和特殊地区实施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回顾了近4年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题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总结归纳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展望了今后如何继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更好地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调查,1999—2002年,中国在大江大河流域、沿海地区和特殊地区实施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回顾了近4年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题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总结归纳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展望了今后如何继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更好地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淀粉粒分析方法应用于考古学领域以来,已经在中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中国学者通过开展现代植物淀粉粒形态学研究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种属植物淀粉粒的鉴定标准,而对现代淀粉沉积过程的相关模拟实验的开展则为古代淀粉数据的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经过近20年的普及和发展,古代淀粉研究帮助我们在粟作和稻作农业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生产生活工具的功能以及社会生计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然而,伴随着发展,淀粉粒分析方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如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大量出现的小麦族淀粉该怎么解释、现代数据库样本量不足导致的鉴定标准不统一、容易受到污染等,都需要面对与解决。
相似文献10.
1990年8月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由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GRC)召集的五年一次的国际地热能讨论会,与会的来自4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代表就各国地热发展的现状和规划、以及地热勘察和利用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中国有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通过发言和展览介绍了中国地热直接利用的现状和滇西高温水热系统和漳州热田的研究成果以及热水的防腐蚀和防结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山地系统提供了诊断和分析全球变化的最佳场所,通过对山地环境的研究,了解山地系统内物理、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可以准确理解山地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及反馈机制.本文重点针对山地系统的一系列研究计划、山地环境要素研究和近年的研究热点碳循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提出了未来山地环境研究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山地环境研究蓬勃兴起,推行了一系列研究计划,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山地气象、水文、生物、生态、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影响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更是在全球碳循环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山地环境碳库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的山地环境研究在今后应更加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1)山区环境变化指标的长期监测和分析;2)开展山地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研究;3)基于模型的不同类型山区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矿山地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我国矿山高温问题趋于严重化,由此而开展的矿山地热研究推动了我国煤炭资源勘稼地温测量的普及;在大量矿山地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山地温类型划分系统,为矿山地温勘探和矿山高温对策提供了理论根据。展望前景,矿山地热研究面临新的研究任务,其中,总结全国煤田地温测量成果和强化矿山地热与降温技术联结纽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2011-2020),我国流体包裹体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重点回顾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流体包裹体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流体包裹体理论、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矿床学和沉积成藏研究进展.流体PVTx性质模拟研究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更加复杂多样的状态方程并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各类天然流体体系中;同时... 相似文献
14.
依据《矿业文摘》等有关煤地质刊物和研究报告及学位论文,采用文故计1学方法,综合评述了近3年来我国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和成就,以及与国外相比的差距,同时介绍了煤地质著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16.
地热(中深)井金属井管普遍存在着腐蚀与结垢现象。就河南地热(中深)井金属井管腐蚀与结垢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进行了不同材质、不同水温的室内试验和井下彩色电视检测与分析,并提出了减少腐蚀与结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在治污降霾、改变能源结构、提倡生态文明的今天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利用化石燃料供暖,污染较严重,供暖形势严峻。而利用地热能供暖是地热资源最直接的利用方式。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天津、咸阳等地利用地热供暖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受限于技术、成本等条件制约,地热供暖在我国总供暖面积中占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在利用过程中浪费比较严重,利用地热供暖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北方地区地热供暖以地热流体供暖为主,地源热泵供暖发展迅速,干热岩供暖虽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前景广阔。笔者在对地热流体、地源热泵、干热岩供暖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未来利用地热供暖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成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东南沿海大面积出露中生代钙碱性火山岩,构成沿海岸带分布的延伸长达2000余km、平均宽度约400km的巨型火山带,成为环太平洋火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山岩时代主要为侏罗纪和白垩纪,岩性以酸性火山岩(流纹质、英安流纹质)占绝对优势。基性中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