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远  陈骏  陆建军  章荣清 《矿床地质》2013,32(3):467-488
对湘东锡田岩体进行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2个第一期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220.9±0.6) Ma及(220.7±0.7)Ma;第二期中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154.4±0.7)Ma.两期花岗岩均为高钾、富碱、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集U、Th,亏损Ti、P等高场强元素和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高的104 Ga/Al,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略富集轻稀土元素,Eu异常较弱;燕山期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Eu异常显著.Hf同位素研究显示,两期次花岗岩均具有较低的εHf(t)(-4.91~-11.04),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1.6~1.8 Ga,与华夏地块古老的变质基底年龄一致.因此,锡田岩体是华夏地块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在伸展的构造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锡田A型花岗岩复式岩体的确定,对于研究湖南东部在中生代印支、燕山两期构造事件中所处的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华南地区存在印支期A型花岗岩钨锡成矿作用增加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白干湖—戛勒赛一带钨锡成矿与岩枝、岩珠状更长花岗岩等小岩体密切相关。戛勒赛矿床含矿更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9.5±3.3)Ma,εHf(t)为-11.05~7.40,平均为-1.26,T2DM为944~2111Ma,平均为1492Ma;地球化学特征上,富集Rb、Cs、Nb、Sn,亏损Ba、Zr、Hf、Th、Sr、Ti、V、La等。该带与钨锡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均为早志留世局部拉张环境下地幔底侵重熔古老长英质地壳所形成,更长花岗岩小岩体为富含流体的残余岩浆所形成。综合研究认为,钨锡成矿作用主要有2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加里东期地幔底侵重熔古老长英质地壳形成的含W花岗质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了深部二长花岗岩岩基、浅部更长花岗岩小岩体,在小岩体顶边部及与地层接触带中形成云英岩型、矽卡岩型钨矿体;第二阶段,岩浆期后热液淋滤围岩W、Sn等金属,形成含钨锡成矿流体,沿裂隙充填形成了石英脉型钨锡矿体。  相似文献   

3.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地区广泛出露古元古代花岗岩,为更准确地认识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本文选取大顶子二长花岗岩、五磊山似斑状花岗岩、四门子二长花岗岩和顾家堡正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研究。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大顶子岩体年龄为1869±16Ma,五磊山岩体年龄为1830.5±5.9Ma,四门子岩体年龄为2157±14Ma,顾家堡岩体年龄为2169±11Ma。大顶子岩体富硅,低钾,高镁,表现为钙碱性特征的S型花岗岩;五磊山和四门子岩体富硅,低钾,高镁,表现为钙碱性特征的Ⅰ型花岗岩;顾家堡岩体富硅,高钾,高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特征的Ⅰ型花岗岩。大顶子、五磊山、四门子岩体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P、Ti等高场强元素;顾家堡岩体亏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四个岩体锆石ε_(Hf)(t)值为-3.6~7.9,对应的单阶段Hf模式年龄t_(DM)为2115~2548Ma,集中于古元古代,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C为2323~3084Ma,集中于中太古代。综上,大顶子、五磊山、四门子和顾家堡岩体可能与岩石圈拆沉、地幔热上涌使新生地壳熔融有关。四门子和顾家堡岩体可能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大顶子和五磊山岩体可能是地块拼合或者裂谷闭合后区域由挤压转为伸展构造背景。本次获得的辽东古元古代岩浆构造活动与华北板块东西陆块的拼合时代基本吻合,也是我国华北东部对全球"Columbia"超大陆拼合作用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花岗岩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靠近中蒙边界的内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的中元古界和石炭系中产出数个花岗岩体,其中以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的出露面积最大,岩性变化显著,包括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含有围岩的残留体,并被年轻的花岗岩和伟晶岩等侵入.以前的资料显示该岩体是晚古生代形成的,而其他红色的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小岩体(如库楚乌拉和一连)是中生代形成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英格特-巴格毛德岩体的年龄为313±5 Ma,相当于晚石炭世.原定为中生代的库楚乌拉和一连两个红色花岗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77±2 Ma和278±4 Ma,相当于早二叠世,而侵入于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中的石英二长岩的年龄为130±2 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石炭世花岗岩具有IA型过渡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而早二叠世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晚古生代花岗岩的共同特征是均以具正的εNd(t)值(0.90~3.43)为特征,具有新生地壳的性质,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陆壳生长的标志.而早白垩世石英二长岩的εNd(t)值为-8.71,指示岩浆起源可能以壳源物质为主,有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5.
对南岭九嶷山地区金鸡岭岩体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主体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和补体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6.40±0.66 Ma、153.00±2.20 Ma;结合已有资料将二者的形成时代约束在(156.40±0.66)~(159.00±0.45)Ma与(146.00±0....  相似文献   

6.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4±1Ma,柴水沟花岗岩分别为404±5Ma、406±4Ma,其中的辉绿岩为454±4Ma,常春沟花岗岩分别为411±5Ma、406±3Ma,茫崖镇北石英闪长岩为466±5Ma,阿卡龙山花岗岩为469±6Ma。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大多数为正值,少数继承性锆石为负值,反映了它们的源岩以新生地壳为主,同时,也混有少量的古大陆壳的成分。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各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划分为3期,第一期(465~469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具有岛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二期(404~411Ma)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有关,第三期(264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也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摇篮寨钨矿是新近发现于赣南张天堂地区的代表性岩体型钨矿床。笔者对其含矿岩体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分别获得细粒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9±1.7)Ma(n=11,MSWD=3.3),浸染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55.2±2.3)Ma~(156.5±2.1)Ma、等时线年龄为(155.8±2.8)Ma(n=4,MSWD=0.49)。结合区域最新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集中在150~160Ma),钨成矿和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类岩体成岩不存在明显时差(1~5Ma),本区的钨锡成矿对应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赣南九龙脑岩体及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年代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赣南大余县九龙脑岩体及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结合区域成岩成矿时代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赣南地区钨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九龙脑花岗岩体在化学成分上具有高Si、富碱、准铝质到弱过铝质、贫Ca、贫Mg、铁镁比值大、K2O/Na2O>1的特征;微量元素以富含Rb、K,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富含Th、U、Ce、Y、Sm、Nd、Ta、Hf,亏损Nb、P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7~0.10)和较高的10 000Ga/Al特征比值(2.76~2.93),所有这些均显示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九龙脑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5.8±1.2)Ma(n=12,MSWD=0.6);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的成矿年龄为(156.3±1.3)Ma(n=7,MSWD=1.5),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结合崇(义)-(大)余-(上)犹钨锡矿集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指出本区的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150~160 Ma,属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于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时期的侏罗纪板内拉张环境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属于Ⅰ型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十八站岩体、内河岩体、白银纳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99±1、500±1和460±1Ma,而查拉班河岩体为一多次侵入的杂岩体,其形成年龄在465~481Ma。结合本区和邻区其它早古生代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限定了大兴安岭东北部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时限为460~500Ma。锆石的LA-MC-ICPMS 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ε_(Hf)(t)多数介于 1.5~ 3.8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1~1.4Ga,表明其主要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结合兴安地块其它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资料,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与兴安地块主要为显生宙地壳的特点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火神庙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矿集区西部,为一杂岩体,该岩体与火神庙钼矿床密切相关.目前,人们对火神庙岩体的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对火神庙钼矿床成因的认识.系统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50.3±0.6Ma、146.0±0.6Ma和145.1±0.5Ma,为栾川矿集区晚侏罗世第2次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火神庙杂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是不同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上升就位的结果.石英闪长岩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镁铁质岩浆与太华群TTG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混合后上升就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河南银洞坡金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洞坡金矿矿源层岩石建造为火山 -沉积建造 ,矿源层对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起到双重控制作用 ,金矿床具有层控矿床的特征。成矿热液来源是变质热液 ,矿质来源于矿源层 ,矿源层的成矿元素来源于地幔。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火山 -沉积 -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哈密天湖铁矿是新疆东天山地区的一个大型铁矿床。天湖铁矿床产出在新元古界天湖群第三组变质岩系中,铁矿体赋存于白云质大理岩内并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碳酸盐岩蚀变部位的部分铁矿石变富,且有黄铜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生成。矿石组构方面,具有细-中细粒状结构、网格状结构、残余结构,层状、条带状构造。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沉积变质-区域混合岩化热液叠加改造型。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兴义市雄武地区金矿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邓存新  郑懋荣 《贵州地质》2003,20(4):205-211
简要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及金矿床地质特征,重点论述了金矿分布规律。金矿分布在龙潭组底部;构造分级控矿明显;雄武背斜控制了Au,U,Sb,Fe,萤石矿分布:背斜轴部和两翼区域性断裂带控制了金矿化带、金矿床、矿点分布;小背斜、次级断层、层间破碎带控制金矿体分布和富集。金矿化与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粘土化关系密切。金铀常相伴出现。区内有较好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
龙尾沟铜、金矿床是在青海省柴北缘成矿亚区内所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该矿床产于下元古界达肯大坂群(Pt1dk)地层内,并受F6断裂破碎带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及花岗斑岩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首次提出龙尾沟铜、金矿床是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矿床.从已查明铜、金矿床(体)的控矿因素和矿化特征分析,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矿化体的前景,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深部勘探及研究力度,以期获得找矿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雪峰山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矿床找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及时总结成矿规律,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本文在大量野外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岩体的地质特征、已有找矿进展的长界镍矿和字溪金矿地质特征及已发现的镍钴铜金等矿化特征,并与国内外同类型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如下认识:雪峰山地区具备找寻基性-超基性岩矿床潜力,目标矿种主要为镍、钴、铜及金矿,主要矿床类型为岩浆硫化物型镍钴铜矿及蚀变热液型金矿。前者目标地质体以通道-洪江-中方-古丈一带新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群/带最为有利,后者则以隘口岩群及艾头坪-大洪山岩群的大洪山段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西藏磁石地区地层构造-岩浆-航磁异常组合分析及周边已知矿点的对比研究,初步划分出具有寻找铁矿及多金属矿前景的克马得果、尼则、吉松等地区;根据磁石铁矿矿体分布特征、矿石特征,初步认为磁石铁矿属于岩浆晚期贯人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7.
陈林沟金矿床矿体呈脉状赋存于近EW向断裂构造中,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矿石为主,蚀变岩型矿石为次;矿化从浅部向深部出现由金矿化向金银多金属矿化转变,矿体规模逐渐变大,矿化强度逐渐变强;成矿年龄约为130 Ma±,其形成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具有时空和成因联系,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山若羌地区白干湖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干湖钨锡矿床是吉林省地质调查院近年在新疆东昆仑山进行地质调查、找矿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矿床产于华南、华北两大板块的增生带中,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金水口群地层内,属石英脉型钨矿,目前初步控制的远景规模可望达到大型以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对新疆东昆仑钨锡的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促进南疆今后矿业经济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干湖钨锡矿床是吉林省地质调查院近年在新疆东昆仑山进行地质调查、找矿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矿床产于华南、华北两大板块的增生带中,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金水口群地层内,属石英脉型钨矿,目前初步控制的远景规模可望达到大型以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对新疆东昆仑钨锡的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促进南疆今后矿业经济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疆超大型远景规模的乌拉根铅锌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矿地质勘查的重大进展之一。矿床位于塔西南凹陷北部,围岩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厚层砂砾岩,上部盖层为古新世阿尔塔什组膏盐层,属砂岩容矿的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状分布于砂砾岩层的顶部,矿化带长度3km,厚度10~50m,最大厚度100m。矿体为灰白色砂砾岩的一部分,是紫色砂砾岩褪色蚀变矿化的结果。褪色蚀变带分布于克孜勒苏群顶部,东西长度超过140km,厚100~300m。矿体顶板直接围岩为角砾岩,是由膏盐层溶解坍塌形成的。矿石主要类型为砂砾岩型,砂砾成分与围岩砂砾岩一致,硫化物呈浸染状分布于胶结物中,少量块状矿呈脉状分布于走向断层中。主要硫化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含少量白铁矿,微量的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含量少,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少量绢云母、伊利石等。闪锌矿淡黄褐色,粒度细小,几乎全部呈胶状或环带状;方铅矿主要也呈微细粒状,少量颗粒见有环带,块状方铅矿矿石中方铅矿呈粗晶状。铅锌矿化与油气活动关系密切,矿石中广泛含有机质液泡。成矿作用与区域盆地卤水作用有关,形成于渐新世—中新世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古地中海向西退却与塔里木盆地分隔时期。卤水中的金属物质与自膏盐层溶解并经生物还原提供的低价态硫的混合导致硫化物的沉淀。乌拉根铅锌矿床属于与盆地卤水作用有关的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