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保继刚  甘萌雨 《地理科学》2004,24(3):365-370
采用1982~2001年间中国28座重点旅游城市统计资料,并参照1989~2001年中国旅游统计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研究,从总量、个案、时空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变化规律,得出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理集中指数变化趋缓的结论,并从城市旅游驱动力变化、城市功能和地位变化、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等方面进行地位变化的因素分析。最后,还讨论了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旅游业绩竞争力、支撑竞争力和潜力竞争力3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系统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TOPSIS法对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测算。结合旅游吸引指数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国家风景名胜区数量、进出口总额、国家森林公园数量、国内旅游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项指标权重较大,是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显著,上海旅游竞争力最高,铜陵旅游竞争力最低;城市旅游竞争力与旅游吸引指数在空间分布上相契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滑雪度假旅游成为欧美山地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近十几年来,山地滑雪旅游在中国迅速发展,并成为东北一些地方旅游产品的主打品牌。本文从滑雪旅游开发布局影响因素研究出发,通过对中国滑雪旅游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这对矛盾的全面分析,对照发达国家的滑雪旅游开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目前比较缺乏中高端的旅游滑雪场所。据此,作者提出内蒙古应以发展中高端滑雪旅游作为切入点,以阿尔山国际滑雪场为主,建立山地型滑雪网络和滑雪天堂的旅游形象。这些重要结论,对内蒙古发展冰雪旅游业、突破冬季无旅游、延长旅游季节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家尖是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海岛旅游区,其气候舒适性是影响其旅游季节的重要因素。运用定海测站30年气候统计资料,分别计算其各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用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对朱家尖的气候舒适性进行评价,得出,就气候舒适性而言,朱家尖一年中最适宜旅游期为4~6月和9~11月,较舒适期在12~次年3月,较不舒适期在7、8两月,不同季节有适宜开展的不同旅游活动。本研究为旅游部门景区管理和游客目的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不含港澳台)。综合运用熵权法、标准差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潜力格局演变及主导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 中国省际间旅游发展潜力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省际间区域差异随时间变化呈现出缩小—扩大—缩小的趋势。(2) 东部地区的旅游发展潜力差异最大,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区域的差异整体较小且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也较小。(3)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主导因素包括旅游业总收入、接待旅游总人数、床位数、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旅游院校学生数、国内外进出口总额。(4)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四种类型区为:市场需求主导潜力区、区域供给主导潜力区、保障发展主导潜力区、经济支持主导潜力区,依据不同类型区的特征和存在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资源产品竞争力、市场服务竞争力、旅游保障竞争力三大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予权重,对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潜力进行横向上的测度,引入SSM模型,纵向测算1998~2008年城市旅游竞争潜力指标要素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在此基础上,评价指标要素的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力效果指数。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潜力时空格局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为中心的城市旅游竞争潜力较高,始终处于区域的高值状态,形成四强鼎立的空间格局,城市间旅游竞争潜力差异呈现扩大化,指标要素的结构上存在不合理,与之相对应的旅游竞争潜力并不完全匹配。通过横向纵向两方面清晰的对比反映不同城市旅游竞争潜力指标的弱项和缺陷,客观准确地表现不同城市旅游竞争潜力大小,为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提升旅游竞争潜力提供定量依据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安全是人类生存、城市建设、社会稳定的前提,更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物产丰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最基本因素,水安全的好坏可以严重影响到农村的发展进程。通过建立水匮乏指数的模型对朝阳市农村地区的水安全来综合评估。分别从资源、途径、利用、能力和环境这五个因素入手,结合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现状选取指标。应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综合权重,将所得权重应用到水匮乏指数模型,计算出其水安全结果,得出朝阳市农村地区的整体状态由不安全向安全过渡。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著名风景名胜区旅游舒适气候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因素,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本文对中国西部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气候、旅游舒适气候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了86家气象台站。使用3项气候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按热应力区和冷应力区分别计算了中国西部180家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依据所处气候带(区),绘制出了三大单元区(Ⅰ、Ⅱ、Ⅲ区)及各省区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温湿指数及风寒指数时空分布图。由温湿指数及风寒指数得出了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舒适气候。根据中国西部的气候及地域特点,提出了适宜旅游气候和最佳旅游气候。研究表明西部亚热带5省(市、区)著名风景名胜区的适宜旅游期和最佳旅游期相对最长,分别为10个月和7个月。云南几乎全年都为最佳旅游期。西部温带5省区的著名风景名胜区的适宜旅游期和最佳旅游期集中于炎热季节的4~9月,适宜旅游期大多为6个月,最佳旅游期也有5个月。陕西著名风景名胜区的适宜旅游期相对较长,可达7~8个月,最佳旅游期也有7个月。高原气候区的适宜旅游期为5个月左右,最佳旅游期只有2~3个月。西部著名风景名胜区旅游舒适气候的计算与评价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旅游者选择最佳旅游季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市区和97个县级地区为评价单元,基于昂普理论,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空间载体综合景观、投资环境3个方面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并以ArcGIS 10.0叠加分析将单项测评结果综合为总评价值.结果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利用必须与有形的物质景观结合;手工艺、民俗和表演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类;在微观层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较高的地区仅有1个市区、5个县,等级列前5位的地区只占22.2%;在区域层面,中部和南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远高于北部地区,且上党、晋商、河东文化区和省边界附近的传统聚落集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突出.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山东省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可以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依据.以山东省东营市6个代表性湿地旅游区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4方面,建立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6个湿地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这6个湿地旅游区都具有开发潜力,适合湿地旅游开发,其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研究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The global ski tourism market has been in a relatively mature period. However, passenger flows are stagnating in many countries and the growth perspectives are not very appealing. This change of the tourism market troubled the entire ski industry with new challenges, leading to the ski tourism industry model established in the 20th century failing to mee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needs. According to multiple data sources, including relevant industry reports and the latest data from internetm, this article based on a variety of these reports and the latest data from website, analyzed the ski tourism market’s both sides of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evolution of ski tourism industry since the 21st century, discussed the process of the ski tourism industry’s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y’s growth, and reveal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ki tourism market’s potentials. Meanwhile, the mai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ski market were also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lobal ski tourism had entered a mature stag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00. Moreover, there was a specific correlation between skiing participation rate and GDP, which varied with the regional economic level and the maturity degree of skiing industry. Despite some impacts from COVID-19, the ski industry in most regions exhibited signs of recovery in 2021.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China have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to the skiing industry and have been expected to encourage global participation in skiing. However, some existing ski resor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may not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lobal ski tourism, and the potential growth of ski tourism market might be small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biggest threat to the ski market is baby boomers having long been the bulk of ski resort visitors. The ski market is faced with this aging problem and the widespread phenomenon of ski culture fault. How to meet the needs of this new generation of customers who lack ski backgrounds or cultures is a severe challenge for all emerging and existing ski resorts around the world. Besides, public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service quality and resorts operation capacity have also been the impr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ski market in dire need.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级行政区域市场潜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敏俊  赵曌  金凤君 《地理学报》2007,62(10):1063-1072
从产地-市场空间关系角度, 定量分析了我国地级行政区域的市场潜力及其空间格局, 揭示了市场通达性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联。我国市场潜力指数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级递减,形成了以沿海地区为中心、内陆地区为外围的中心- 外围格局, 而且差异在继续扩大。市场潜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在宏观尺度上呈现高度的空间关联, 市场潜力高的区域是经济总量集中分布的地区。这种关联印证了市场通达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市场潜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循环因果关系。这种循环累积效应使得沿海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将继续处于优势地位, 并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进一步扩大。鉴于地区间经济联系对产地- 市场空间联系的重要性, 经济区位分析需将视野从本地市场扩展到地区间经济联系。西部地区发展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受到距离和运输成本的限制, 应重视扩大内需, 改善其市场通达性,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3~2012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市场潜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面板工具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区域中心城市,且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距日益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从动态上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差距在逐渐减小; 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分行业看,市场潜能仅对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影响不显著,对商务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 市场潜能有效地带动了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对非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市场潜能没能有效地转化为真实需求。基于此,建议中国未来应提高非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潜能,带动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提高非中心城市的本地化专业服务水平,以满足非中心城市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受距离限制不能从中心城市获得的专业化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市场潜力分析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下滑态势.本文从市场通达性的角度,探讨了市场潜力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内部市场潜力有较大差异,环渤海地区与其他地区有较大落差.市场潜力指数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伴生关系显示出东北地区内部的这种市场潜力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东北多数地区市场潜力的组成中外贸和区外市场的贡献份额较大,这与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区内消费的现状不一致,说明东北地区具备对外联系的条件,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依托其市场通达条件基础,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增强企业的区际贸易竞争力.现阶段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中心所起到的市场带动作用还较为有限,今后需要强化经济中心的辐射功能,以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GIS技术,以景点可达性为切入点,从市场供需的视角,依据市场供需的影响因素将潜力模型进行分解,得到旅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潜力模型。研究发现:①哈大高铁使东北各地到区域内各旅游景点平均时间压缩2.5 h左右,填补了东北一日游市场区的空白,拓展了两日游市场区的范围,形成以高铁为轴,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一日游、两日游及七日游为主要形式,向高铁两侧和中心城市周边依次扩散的圈层+轴带状区域旅游空间形态。②东北城市旅游供需潜力变化均呈现随到高铁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现象,促使供需市场向高铁沿线集聚,带动了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形成,并导致东北旅游空间集散特征更加明显。③高铁对短期游(一日游、两日游)供需市场的带动明显好于七日游市场。④基于旅游可达性,以城市为基本单元,根据核心—边缘理论,结合旅游供需潜力发展状况,将东北城市旅游市场区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过渡区、边缘区4类。本文认为,应以高铁等快速交通方式和旅游枢纽城市为依托,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的交通网络,促进区域旅游供需空间网络的优化与对接。  相似文献   

16.
国际连通是航空枢纽城市内通外联的基本功能体现,利用构建的航空枢纽连通模型测算了我国所有国际通航城市2012年和2017年的国际连通性指数和国际中转指数,并与城市的枢纽定位比较分析。五年间我国航空枢纽城市的国际连通能力快速提升,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三大国际枢纽城市仍主导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的国际中转连通,但国际连通性指数所占份额在下降,次国际枢纽城市和部分区域枢纽国际连通功能快速提升。洲际长航线对各类枢纽城市国际连通能力的提升更具有网络扩张作用,中短途国际航线对次国际枢纽及区域枢纽的国际连通具有重要意义,基地航空公司对城市的国际枢纽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国际枢纽的空间分布从单一的“三点集聚”开始向“多点分化”演化,国际枢纽城市的空间演化契合了我国地区经济开放发展与国际航空运输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机场设施发展是建设高质量国际中转枢纽的基础保障,部分新晋枢纽城市缺少有效国际连通与之匹配,“之路”与开放门户等枢纽发展战略仍任重而路远。  相似文献   

17.
The skiing economy is a typical experience economy, so understanding the experience of ski tourists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tination. To enrich the tourism experience research in the emerging ski marke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7118 online reviews of beginner skiers by selecting the main ski resorts in China as a case study.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sentim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domain lexicon and custom rules are combined to explore the perce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ginner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xperience dimension and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Three main results were found. (1) The five main dimensions that affect the ski tourism experience of beginners are interaction perception, price perception, reputation perception, risk perception and functional perception. (2) For beginners, skiing i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ourism instead of being the critical factor of the positive reviews.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leasure produced by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3) From 2014/2015 ski season to 2010/2021 ski season, the positive sentiment of beginners had no obvious change, while the negative sentiment showed a continuous downward trend, and the negative sentiment was mainly distributed among reviews on price, low temperature and service. This paper not only expand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ski tourism, but also provides managerial inspiration for ski destinations interested in attracting beginners from the emerging ski markets.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铁外交的地缘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宇  葛岳静  马腾  刘晓凤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2):1489-1499
高铁的空间运送能力极强,但建设耗资巨大,并因此对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着迅速而深远的影响,也使得高铁的贸易格局兼具国际政治和外交属性。中、日、德、法是目前主要的高铁出口国,在国际高铁市场上竞争激烈。本文从地缘政治的"空间—权力"视角出发,基于对国家发展的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和影响利益逻辑,综合考量高铁修建的基础条件、高铁出口竞争国的空间利益格局、中国的竞争优势等方面,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尝试得出中国“高铁外交”的地缘空间及合作方式。主要结论为:①中国“高铁外交”的优先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韩国、美国和巴西等国;②中国与美、韩、俄、哈、澳5国可展开多层次的高铁合作,与印、泰、越、印尼4国可从发电、输变电等前期工程开始合作,与巴西、马来西亚两国可根据市场需求先进行前期的工程合作;③除高铁优先发展空间外,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可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风险的前提下融资、投资和承建;④在中国利益重点区域之外,从高铁修建的经济利益出发,在经济基础较好且已有铁路合作的国家进一步进行高铁合作可行性较大,如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等国。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国内对区域性酒店市场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拓展的策略与方法上。为完善酒店市场理论基础,促进市场科学、合理有序竞争,在对现有酒店商品特征及其市场所具有的区域限制性、市场需求的异地性、敏感性以及季节性特征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性酒店市场供求规律,包括供求的短期与长期均衡以及不同市场状态间的转化过程。酒店商品的特殊性及其区别于一般商品市场的均衡过程主要体现在其需求量增长前期符合供求定理,而后期面对刚性供给,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呈现不降反升的特征,这也使得区域性酒店市场的运行机制表现出酒店市场的适合规模与酒店市场的实际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不断适应与被适应的往复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