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4月,212A型U-31“克拉西”号潜艇开始了首次试航。世界第一艘全新燃料电池驱动的新型潜艇下水。研制燃料电池潜艇的还有美国、俄罗斯、法国、瑞典等国,但让德国人捷足先登了。所有的德国人都为U-31自豪,因为它闯开了常规潜艇的一条发展新路,成为世界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到2004年春服役后,它就是“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U-31是怎么夺得世界第一的?它究竟先进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2.
施征 《海洋世界》2004,(3):38-40
“阿穆尔”级常规潜艇是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船舶设计局(The Central Design Bureau For Marine Engineering“Ruby”)在其早年研制的“基洛”(Kilo)级多用途常规潜艇上发展出来的,是一种能在中近海域和浅水海区作战,并可以执行攻击敌方水面舰艇与潜艇、实施攻势布雷、破  相似文献   

3.
深潜器与观光潜艇是现代潜艇技术的分支,既有共同的技术基础,又互有侧重,但均对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有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潜艇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研制力量雄厚,从常规潜艇起步,到研制核潜艇,再到救生潜艇和深潜器的应用,积累了几十年丰富的实践和经验。随着“军转民”朝普及、实用方向拓展,为我国潜艇设计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4.
海翼 《海洋世界》2011,(2):68-71
由于潜艇高昂的价格限制了众多国家购买潜艇的能力,于是法国设计的性能可靠且价格便宜的SMX23新概念小型潜艇便出现在国际市场,该艇的特点是:体积较小、设计优良、结构紧凑、性价比高.SMX23由DCN公司在2010年"国际海事展"上推出,是一种新概念小型常规潜艇,适用于浅近海环境.  相似文献   

5.
1968年3月8日,前苏联一艘装备3枚弹道导弹的潜艇失事沉入4800米深的太平洋海底。由于技术设备等原因,苏联自叹弗如,放弃打捞该艇。然而,比苏联人更关心这艘潜艇的当属美国,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及海军部都想打捞这艘失事潜艇。那么失事的究竟是怎样一艘潜艇呢?苏联对此缄口不语,外界则争论纷纷:美国称是一艘核潜艇,西方有的认为是核动力攻击潜艇,有的认为是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但装备的导弹有核弹头,我国军界亦有不同看法。时至今日,从各方面的资料来分析,当年在夏威夷海域起火爆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福建东山岛举行的实战演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除了训练有素的三军精英外,许多性能优良的高技术武器也纷纷登场,被称为“魔鬼终结者”的“基洛”级常规潜艇就是其中之一。设计领先畅销全球当初苏联海军研制这种新型柴电潜艇时,目标是截击试图接近苏联的美国弹道导弹潜艇,对  相似文献   

7.
购潜艇,图发展1995年9月23日,新加坡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陈庆炎在新加坡海军基地通过媒介宣布:新加坡已就购买一艘索尔门(Sjoomen)常规潜艇同瑞典方面达成协议。他告诉记者,购买这艘潜艇的目的是为了训练之用,新加坡军方已拟定了一个完整的购艇兼训练的配套计划,作为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新加坡将于1996年初派出40名海军军官前往瑞典接受2至4年的潜艇作战培训。据悉,新加坡向瑞典购买的这艘潜艇已有25年的舰龄,属超期服役的装备,其排水量约为  相似文献   

8.
袖珍潜艇人们通常把排水量小于100吨的潜艇称作袖珍潜艇。它是一种执行特殊任务的专用潜艇,这类潜艇在二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未来海战中也将发挥重大作用。金枪鱼潜艇美国军事科学家从金枪鱼受到启发,正在设计用于收集情报的潜艇。设计者们认为,金枪鱼平滑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级潜艇,是21世纪主要作战潜艇。虽然相应地减少了购买和作战的费用,但弗吉尼亚级潜艇在隐蔽性、特种作战、侦察、混合编队作战和任务的灵活性等方面,都要比“还狼”级潜艇好得多。“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是美国海军21世纪新型潜艇,能担负多种作战  相似文献   

10.
海洋纵横     
以色列“海豚”级潜艇可携核弹由德国制造的“海豚”级潜艇是目前最先进的潜艇之一,以色列购进该型潜艇后,替代了服役23年的“格尔”级(GaL)潜艇。“海豚”级潜艇每艘价值3亿美元,排水量1720吨,以柴油为燃料。这艘潜艇可携带16枚海对海导弹或鱼雷,弹头重227千克。可以高亚音速前进,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潜艇在“二战”时等级一般划分为1级至3级,1级潜艇的标准排水量为1000吨以上,2级潜艇的标准排水量为1000吨以下、500吨以上,3级潜艇的标准排水量为500吨以下,伊型潜艇属于1级潜艇,吕型潜艇属于2级潜艇,波型潜艇属于3级潜艇。日本的潜艇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艇式繁多,除大、中、小型鱼雷攻击潜艇外,还有巡逻潜艇、布雷潜艇、运输潜艇和可携带1~3架飞机或袖珍潜艇的各类潜艇。由于日本海军一向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12.
指控系统是潜艇作战的核心,对潜艇的战斗力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潜艇指控系统必须要满足潜艇作战的需要。通过研究美国和英国潜艇指控系统的发展,分析美国和英国指控系统发展的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从支持无人装备、系统结构、系统智能化和智能化显示方面得出潜艇指控系统未来发展的几点启示。这对潜艇指控系统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导潜艇超导潜艇又称磁流体潜艇,是以超导技术为基础的电池推进潜艇,采用一种全新的、没有螺旋浆和减速箱等传动机械的推进方式。磁流体推进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潜艇内部电机产生强磁场,在与磁场垂直的海水中通以电流,那么在电磁的作用下,海水将产生运动,海水从潜艇运动的相反方向高速喷出,从而推动潜艇前进。超导潜艇具有较强的隐身能力,磁流体推进不需要螺旋浆、减速箱等一些机械装置,不仅减少了潜艇的载荷,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潜艇的噪声,大大增强了隐身能力。该种艇的机动性能也是无与伦比的,它主要靠改变流体的电流强度和流向…  相似文献   

14.
最早问世的潜艇:最早问世的潜艇,是荷兰人科尼利斯·范·德雷布尔1620年在英国设计和建造的一艘潜艇。该艇用木材制成,用铁加固,可潜深度为5.5米。最早问世的核动力潜艇,是美国1954年建成的“鹦鹉螺”号潜艇。该艇长98米,排水量3530吨,艇首有4个鱼雷发射管。1958年8月1日,该艇从美国阿拉斯加的巴罗角海域下潜,开始了人类的一次创举——在北冰洋的冰冠下潜航,顺利穿越了北极点,于8月5日浮出水面。最早问世的蒸汽机动力潜艇,是英国乔治·加勒特1880年设计的一艘潜艇。这艘潜艇上安装了一台烧煤的蒸汽锅炉作为推进动力。最早问世的压缩空气动力潜艇,是法国1863年建造的一艘排水量为420吨,长约47米的潜艇。该艇安装了一台80匹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  相似文献   

15.
2021年4月印度尼西亚海军“南伽拉402”号潜艇在巴厘岛以北约60海里(111.12 km)处发生沉没,分析表明大振幅海洋内孤立波作用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基于大振幅内孤立波eKdV理论与Morison公式建立了内孤立波作用下潜艇的运动学模型,揭示不同内孤立波振幅、潜艇潜深条件下潜艇的运动响应特性,进一步说明内孤立波可能造成印度尼西亚潜艇失事。结果表明:内孤立波对潜艇的运动状态产生巨大影响。垂直方向上潜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幅度掉深,而水平方向上其运动方向在密度界面上或界面处与内孤立波传播方向一致,界面下则相反,且内孤立波产生的垂向力矩可能造成潜艇倾覆。不同波幅、潜深下潜艇表现出不同的运动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印度尼西亚潜艇失事可能是潜艇执行任务过程中遭遇了较大振幅内孤立波,导致其发生大幅度、迅速掉深。  相似文献   

16.
子衿 《海洋世界》2012,(12):70-73
潜艇,是人类唯一可以潜伏在深海中作战的工具。尽管它是各类舰船惧怕的"死神",但潜艇自身其实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在深海中,一旦潜艇出现问题,只能等待着潜艇内的空气愈发稀薄,完全没有逃生的可能。而这样的悲剧,几乎在每个大洋的深处都曾发生过,时至今日,都会时不时传来各国探险队在大洋底发现沉没潜艇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新一代潜艇的高技术含量目益增加,根据目前各主要军事大国新型潜艇的研制情况,可以看出21世纪新型潜艇的研制趋势,21世纪新型潜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大潜深、高降噪的艇壳结构增强潜艇的隐蔽性,提高其生存能力,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增大下潜深度;二是降低噪声。传统潜艇的下潜深度一般为250~400米,而世界海洋的深度多为1000~6000米,因此增大潜深有着广阔的  相似文献   

18.
最早的运输潜艇——美国“海狮”号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鉴于盟军运输舰艇在大洋上被德军潜艇屡屡击沉,美国海军决定用潜艇从水下运送兵力和物资,于1944年将一艘老式作战潜艇改装成水下运输潜艇,取名为“海狮”号,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运输潜艇。该艇排水量为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美国正对其攻击性核潜艇的力量部署进行大规模调整。一是将潜艇部署重点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将60%的潜艇部署在太平洋,只在大西洋保留40%的潜艇。这和冷战时期美军潜艇的部署分布恰恰相反。军事专家认为,美军  相似文献   

20.
据外刊报道,为提高潜艇的水下机动性和隐蔽性,美国海军正在利用仿生技术加紧研制一种全新概念的潜艇——金枪鱼式潜艇。美国海军科学家认为,金枪鱼具有平滑的线条,极快的游动速度以及在水中的高度灵敏性,是设计下一代新型潜艇理想的生物模型。目前,一艘长近2.5米的仿金枪鱼式潜艇原型已经问世,正在马萨诸塞州德雷珀实验室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