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商平 《地质论评》1995,41(6):533-536
内蒙古平庄煤田是我国东北部主要含煤盆地之一,盆地内植物化石丰富,本文报道了平庄盆地含煤地层的植物化石25属38种,对其性质、特征及分布进行了讨论,对平庄植物群的苏铁类、银杏类和松柏类做了角质层研究。该植物群主要由真蕨类、苏铁类、茨康叶类、银杏类和松柏类组成,即没有侏罗纪古老残存分子,也没有出现被子植物,以松柏类、银杏类最为丰富,而苏铁类、本内苏铁类极度贫乏。该植物群与中国东北早白垩世含煤沉积及相关地层中的植物组合可比较,与西伯利亚、北美、日本早白垩世植物群亦十分接近。根据植物群的性质和特征及结合相关地层中的植物群进行了对比,认为平庄含煤盆地植物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当时该区可能地处北半球的暖温带,该项研究对恢复该区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及成煤规律提供了可靠的有关古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福建永安坂头组植物及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福建永安盆地早白垩世坂头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共计报道该植物群化石24属52种左右,包括未定种以及存疑种21个。植物群的组成以具鳞片状叶的松柏类化石为主,苏铁类化石次之,并以本内苏铁目占绝对优势,然后是真蕨类化石,以小羽片小而质厚为特征,银杏化石及其少见,未发现被子植物。坂头组植物的组成面貌与欧洲Wealden植物群、日本外带领石植物群,以及我国南方植物区,如浙江、山东等地的早白垩世植物群比较一致,说明坂头组含化石层位年龄为早白垩世早期。坂头组大多数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具有耐干旱炎热的特点,反映了较干旱而炎热的气候特征。除此之外,还发现少量适宜生活在温凉潮湿气候环境下的植物。根据这些对气候具有指示意义的代表分子在坂头组中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推断永安盆地早白垩世早期气候总体上比较干旱炎热,且伴随有不同程度季节性的潮湿。  相似文献   

3.
董曼  孙革 《世界地质》2011,30(4):497-507
首次报道了新疆东部沙尔湖煤田中侏罗世17 属27 种植物大化石和35 属50 种孢粉化石。该植物群以蕨类、苏铁类及本内苏铁类、银杏类为主要组成成分,时代可能为中侏罗早期。其地质古生物特征表明,该植物群生长的古环境可能为温暖潮湿并具季节性变化的暖温带的湖沼地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产于黑龙江鸡西早白垩世城子河组一种侧羽叶属(Pterophyllum)植物化石的外形特征及表皮构造研究,确认该种属于本内苏铁类(Bennettitales)植物,并有别于其他植物类群。据此,新建一新种—城子河侧羽叶(新种)Pterophyllumchengzihensesp.nov.,并讨论了该新种在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植物化石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甘肃宝积山盆地窑街组植物大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经鉴定共有19属50种,结合已有的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资料,发现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植物群由27属73种组成.其中,银杏类植物10属30种,真蕨类植物5属26种,松柏类植物5属6种,楔叶类植物3属5种,苏铁类植物2属4种,裸子植物球果和种子化石2属2种.基于当前植物群组成特征,对植物化石埋藏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植物化石主要为原地埋藏或亚原地埋藏,少数属种为异地埋藏,并通过对化石类群古生态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现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初步重建了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植物群落,划分为四个植物群落:岸边湿地楔叶类植物群落、低地蕨类苏铁类植物群落、坡地银杏类植物群落和高地松柏类植物群落.通过对植物群组成特征和植物化石叶相特征的统计分析,并与其他气候带植物群特征进行对比,推断中侏罗世时期甘肃宝积山盆地为温暖潮湿的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报道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鸽子山化石点下白垩统龙江组孢粉化石,共鉴定49属70种。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主要地位,主要为气囊分化不完善的“古老型”花粉,南洋杉科、松科、罗汉松科和苏铁类花粉占有一定比例;蕨类植物孢子占次要地位,主要为桫椤科孢子,石松科、海金沙科、卷柏科孢子有一定含量;被子植物花粉少量出现。依据组合面貌,将其命名为Cyathid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Tricolpopollenites组合。根据特征分子推断,该孢粉组合所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Albian期。孢粉母体植物生态习性反映鸽子山地区早白垩世晚期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并可能伴有季节性干旱。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霍林河盆地早白垩世植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邓胜徽 《现代地质》1991,5(2):147-156,T002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的植物化石,共鉴定了21属36种。植物组合以蕨类占优势,银杏类、苏铁类和松柏类均有一定比例,同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所含植物组合成分相似。地层对比表明,霍林河组与海拉尔盆地的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可以对比,也能同阜新盆地的沙海组和阜新组对比。植物组合成分及地层对比都表明该植物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本文还描述了5个新种: Coniopteris huolinhensis sp.nov,Cladophlebis neimengensis sp.nov,pterophyllum huolinhense Sp.nov.pl.angustifolium Sp.nov,Nilssonia zelimunsia Sp.nov.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银额盆地西北部洪果尔吉乌拉山间盆地内首次发现早白垩世叶肢介化石1属2种,包括:Diestheria yixianensis Chen,Diestheria longinqua Chen,植物化石5个属(种)Podozamites sp.,Equisetites sp.,Baiera sp.,Nilssonia sp.,Czekanowskia sp.。上述叶肢介化石均为热河生物群重要分子,植物化石也是中生代晚三叠世—晚白垩世的常见分子,确定这套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划归巴音戈壁组。上述化石的发现,丰富了银额盆地中生代生物地层学研究内容,为盆地内早白垩世地层对比提供了最新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本内苏铁类植物化石——特尔姆叶(Tyrmia)在黑龙江鸡西含煤盆地早白垩世城子河组的新发现。介绍了特尔姆叶属的研究简况。根据新发现化石的外部形态及角质层解剖等特征,建立了新种——鸡西特尔姆叶(Tyrmia jixiensissp.nov.),并讨论了其在研究鸡西含煤盆地早白垩世时期古气候及古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东莱阳盆地莱阳组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莱阳盆地莱阳组为一套典型河流—湖泊相沉积,含丰富的多门类化石,其中常见的有昆虫、鱼、叶肢介、介形类、软体动物、植物及孢粉化石。莱阳组时代自从20年代被定为早白垩世之后,我国古生物和地层学家一直没有达成共识,60—70年代流行莱阳组属晚侏罗世的理论,80年代以来流行早白垩世说。从古生物特征和盆地演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后,认为莱阳组水南段及其以上层位属早白垩世,马耳山段、止凤庄段及逍仙庄段的时代早于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1.
The Arman flora from the volcanogenic-sedimentary beds of the Arman Formation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using materials from the Arman River basin and the Nelkandya-Khasyn interfluve (Magadan oblast, Northeastern Russia). Seventy-three species of fossil plants belonging to 49 genera are described. They consist of liverworts, horsetails, ferns, seed ferns, cycadaleans, bennettitaleans, ginkgoaleans, czekanowskialeans, conifers, gymnosperms of uncertain systematic affinity, and angiosperms. The Arman flora shows a unique combination, with relatively ancient Early Cretaceous ferns and gymnosperms occurring alongside younger Late Cretaceous plants, primarily angiosperms. The similarity of the Arman flora to the Penzhina and Kaivayam floras of northwestern Kamchatka and the Tylpegyrgynai flora of the Pekul’nei Ridge allows the Arman flora to be dated as Turonian and Coniacian (Late Cretaceous), which is corroborated by isotopic (U-Pb and 40Ar/39Ar) age determination for the plant-bearing layers.  相似文献   

12.
龙江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西部重要的火山断陷盆地之一,盆地内自下而上依次发育龙江组、光华组和甘河组火山岩。本文对龙江盆地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龙江组流纹岩、辉石英安岩、安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9.7±2.4)、(129.0±2.3)和(125.6±1.3)Ma;光华组3个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2.5±1.4)、(119.9±1.1)和(116.7±1.5)Ma;甘河组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114.3±2.9)Ma;显示盆地内火山岩浆活动的时限为129.7~114.3 Ma,火山岩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同时在甘河组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中测到多组捕获锆石年龄,反映出晚二叠世(254 Ma)、晚石炭世(302 Ma)、晚泥盆世(367 Ma)、早志留世(433 Ma)、古元古代(2 395 Ma)、新太古代(2 523 Ma)岩浆事件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龙江盆地存在古老结晶基底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3.
大杨树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变形期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杨树盆地是叠置于大兴安岭造山带的东部,与松辽盆地紧邻,呈北北东向长条带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型盆地。大杨树盆地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具有以伸展构造为主、并被挤压构造和反转构造叠加的构造特征。早白垩世龙江期主要受到了NWW—SEE向的拉伸作用,形成一系列北北东向控陷犁式正断层组合,在控陷断层的上盘发育小型箕状断陷;早白垩世九峰山期,大杨树盆地受挤压作用控制,使早期形成的断陷盆地发生反转作用,形成正反转构造,同时在某些地段形成逆冲断层和断层传播褶皱;早白垩世甘河期,大杨树盆地再次受到伸展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北北东向小型断陷。早白垩世晚期(甘河期之后)—晚白垩世早期,大杨树盆地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早期控陷正断层出现正反转作用,在盆地的浅部形成大型断层传播褶皱,使大杨树盆地全面隆升遭受剥蚀。第四纪大杨树盆地具有伸展的特征,发育一系列小型伸展断陷。  相似文献   

14.
铁法植物群产于辽宁北部铁法盆地下白垩统小明安碑组含煤地层中。该植物群由45属79种组成。真蕨是其中最繁盛的类别,计15属29种,占植物群种数的36.7%,并且有较高的分异度,覆盖了9个科别,在我国同期植物群中很有特色。本文在形态对比和原位孢子囊、孢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Coniopteris longpinnate sp.nov.,Dryopterites triangularis sp.nov.,Asplenivm tiefanvm sp.nov.3个新种,还对保存了生殖羽片的其它8种真蕨作了原位孢子分析,大大提高了这些属种的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Paleonisciformes-Cretolepis dongbeiensis gen. et sp. nov.,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Longjiang Formation in Qiq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new material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Paleonisciformes genera by possessing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a sclerotic ring composed of more than five small bones; three pieces of suborbitals; one dermohyomandibular;a jaw hanging apparently inclined anteriorly; long and tall horizontal branch of the preopercular, a short vertical branch, with the angle formed by the two branches slightly higher than 90°; a triangular dorsal fin in the middle point between the pelvic and anal fins. The discovery of Mesozoic Paleonisciform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adds to the biodiversity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Paleonisciformes.  相似文献   

16.
中国白垩纪植物群与生物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白垩世时中国可划分出北方、南方和藏南3个植物地理区。北方植物地理区可归入瓦赫拉梅耶夫的西伯利亚加拿大植物地理区,发育有热河、阜新和大砬子3个植物群。热河植物群产于辽西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及其他相当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以苏铁纲和松柏纲占主导地位。阜新植物群赋存于辽西的沙海组和阜新组及相当地层,以真蕨纲、银杏纲和松柏纲共同繁盛,苏铁纲和木贼目较丰富为特点。由早而晚可以进一步划分为Acanthopteris-Ginkgoco riacea组合、Ruffordia goepperti-Dryopterites组合和Ctenis lyrata-Chilinia组合,分别产于辽西的沙海组、阜新组中下部和阜新组上部。大砬子植物群产于吉林延吉盆地的大砬子组和松辽盆地的泉头组,被子植物占优势且掌鳞杉科丰富。南方植物地理区属于瓦赫拉梅耶夫的欧洲中国植物地理区的范畴,苏铁纲、鳞叶或锥叶型松柏和小羽片小而叶膜厚的真蕨类(主要是Cladophlebis)占主导地位,缺少银杏纲、真蕨纲的蚌壳蕨科及单缝孢类型等,为热带、亚热带植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东部、西藏北部和中部3个亚区。其中,东部亚区滨邻古太平洋,以浙江、福建和山东莱阳盆地等的植物为代表,以鳞叶和锥叶型松柏与本内苏铁Ptilophyllum占优势。该亚区植物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或4个植物组合,自早至晚包括Cupressinocladus-Pagiophyllum组合、Cladophlebis-Ptilophyllum组合、Ruffordia-Zamiophyllum组合和Suturovagina-Frenelopsis组合。西藏北部亚区邻近古特提斯洋东北岸,植物群与东部亚区的基本特点一致,但真蕨类更为繁盛,特别是海金沙科Klukia属和里白科的Gleichenites相当丰富,并有海金沙科的Scleropteris属和马通蕨科存在,裸子植物以苏铁纲为主,松柏纲相对较少,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合。中部亚区介于上述两个亚区之间,由于气候干旱,植物群不发育,以甘肃酒泉盆地、民和盆地所产化石为代表,特点是鳞叶、锥叶型松柏类为主,掌鳞杉科较发育,其他类型罕见。藏南植物地理区属于澳大利亚植物地理区的范畴,只发现于喜玛拉雅地区。晚白垩世植物群只发现于东北、华南、西藏等地的少数地点和少数层位,研究程度较低,还不能进一步划分出植物地理区系和组合。以植物化石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生物和非生物证据,建立了中国不同植物地理区白垩纪含植物化石的地层及相关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驿站龙江组剖面位于扎兰屯成吉思汗镇东南部,组内大化石稀少,但孢粉化石丰富,下部岩性为沉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砂岩、砾岩,上部岩性为安山岩、英安岩。通过对成吉思汗驿站龙江组孢粉化石的分析,在龙江组中识别出圆形粒面孢-二连粉孢粉组合带(Cyclogranisporites-Erlianpollis)。通过对孢粉化石属种的分析,根据具有时代指示意义的孢粉化石,如Erlian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等,认为成吉思汗地区龙江组孢粉化石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结合地质、古植物及孢粉化石的定量分析,认为龙江组植被类型反映亚热带气候,指示温暖潮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北部新生地区早白垩世龙江组火山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江组底部的流纹岩年龄为120±1.3 Ma;上部的安山岩年龄为110.7±1.2 Ma。即:龙江组是由两期火山事件所构成,事件间隔约10 Ma,这两期火山事件与东北地区相关早白垩世火山事件完全可以对比。龙江组火山岩岩石组合为流纹岩-安山岩,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呈负铕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U、Th,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笔者认为,黑龙江北部新生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导致加厚岩石圈拆沉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魏信祥  张雄华  杨宝忠  黄兴  栾腾飞 《地质通报》2015,34(12):2163-2171
地处吐哈盆地东北缘的哈密天山乡二道沟一带下二叠统依尔希土组产出大量植物化石,经鉴定有5属13种。该植物群以科达类为主,几乎全为安加拉植物区的常见分子,建立了Angaropteridium-Noeggerathiopsis-Nephropsis组合,经对比确定其时代为早二叠世。利用植物群组成及植物化石叶相统计分析,推断吐哈盆地早二叠世处于相对温暖湿润、具有明显波动的温带气候,存在着周期性的干-湿转变及年度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