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奥陶纪花岗岩类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奥陶纪花岗岩分布于乌兰布拉格 -哥舍深大断裂 (槽台断裂 )以北 ,岩石类型主要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中 Si O2 质量分数为 5 6.76%~ 69.2 4 % ,Al2 O3较高 (多 >1 6% ) ,富 Na2 O贫 K2 O,A/ CNK均 <1 .1 ,为准铝质的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总量普遍较低 ,为 (63 .4 1~ 1 4 0 .61 )× 1 0 - 6 ,轻重稀土分馏强烈 ,铕异常不明显 (δEu=0 .95~1 .2 2 6)。痕量元素特征与典型的火山弧花岗岩相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套花岗岩类为与洋壳消减有关的岛弧型花岗岩 ,岩浆起源于加厚陆壳的底部。从花岗岩的分布及迁移规律推测 ,华北陆块与其北缘增生带之间的早古生代洋壳可能是由南西向北东的斜向消减  相似文献   

2.
伍跃中  王战  过磊  校培喜 《地质学报》2009,83(7):964-981
系统收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et 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晋宁期以S型为主,优势方位不明显。加里东期优势方位为北东向,以A型为主,北西向处于次要地位,以I型为主。海西印支期,优势方位为北西向,岩石类型在海西早、中期以I型为主,海西晚期至印支期以A型为主。此时北东向处于次要地位,岩石类型以A型为主。燕山期,整个祁漫塔格地区昆中断裂以北均为A型,以南形成新的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I型。并且,燕山期昆中断裂以北早期以北西向为主,晚期以北东向为主。上述情况说明,至少自加里东期以来,该区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成因类型等诸方面都始终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带的活动强度、力学性质交替变化的控制,并且由老到新总体上存在着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变化趋势。因此,祁漫塔格岩浆岩带并非同一构造机制下形成的岩浆弧,而是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替作用控制的、成因类型不同的花岗岩类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3.
萨果花岗岩位于冈底斯西段中、南亚带交界位置,主要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岩石总体上富Si,K,贫Mg,Ca,w(Si O2)=64.84%~70.1%,w(K2O)/w(Na2O)=1.21~1.75,A/CNK=0.99~1.2,w(Al2O3)介于14.48%~15.52%,属过铝质岩石,稀土总量(ΣREE)变化范围为256.1×10~(-6)~428.8×10~(-6),LREE/HREE>10,轻稀土富集,δEu=0.77~0.85,弱的铕负异常。Rb、Th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而Ba、U和Ta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岩石学特征表明岩石总体上具岛弧花岗岩特征,仅少数岩石显示碰撞花岗岩的特点,结合区域花岗岩浆演化和构造环境等地质背景,推断萨果花岗岩体可能形成于俯冲向同碰撞的过渡环境。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8.6±1.5)Ma。萨果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产物,表明印亚大陆碰撞起始时间晚于88.6 Ma。  相似文献   

4.
探讨阿尔金山花岗岩浆作用与构造作用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全面认识其构造性质和演化特点。系统收集阿尔金山西南段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 et 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五台期均为I型,岩体规模较大,呈近东西向集中成片分布。吕梁期为A型,岩体规模较小,呈北西西向条带状分布于五台期岩体的东北边缘。四堡-晋宁期以S型为主,岩体规模大、分布广、呈北东东向展布。加里东期总体以A型为主,边界断裂带附近I型增多,岩体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总体呈北东东向(北东向)展布。海西期以I型为主,规模小,断续分布于南缘断裂和西北缘断裂的西南端。燕山-喜马拉雅期以A型为主,规模最小,分布零星。五台期至晋宁期岩体主要分布于阿尔金山三条边界断裂所围限的隆起区内,并且在同一时期岩石成因类型具有相对一致性;加里东期隆起区内主体岩石类型与边界断裂带附近及其外侧存在明显差异;海西至喜马拉雅期仅分布于边界断裂带内或东南邻区。上述情况说明,自五台期至喜马拉雅期阿尔金山地区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岩体发育规模、展布方向都呈现出有规律的反复交替变化的特点,这是花岗岩浆作用受构造发展演化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构造作用的交替变化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金城洞地区元古宙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金城洞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端,区内元古宙花岗岩发育,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早元古宙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中元古宙花岗闪长岩。这些花岗岩均普遍富含Na2O、AI2O3,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各种化学参数表现出Ⅰ型花岗岩的特点。其稀土元素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基本无铕异常。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其构造环境为活动陆缘。  相似文献   

6.
在浙东沿海地区存在一条北北东向线型展布的、规模可观的富碱侵入岩带,岩带由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其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是高硅(SiO2>76%)、富碱(N_2O K_2O>8.2%)、低铝(Al_2O_3<12.5%)、贫钙镁(CaO<0.4%、MgO<0.2%)、富集Rb、Th(U)、Nb(Ta)、Zr、Zn和Ga等元素;稀土元素模式曲线具缓右倾“V”字形,铕亏损强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与福建魁歧碱性花岗岩基本一致并类似澳大利亚东南Lachlan褶皱带A型花岗岩。研究表明,该富碱花岗岩带是燕山晚期岩浆演化后期产物,受区域深断裂控制,即可能是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深断裂在拉张条件下由深源富碱岩浆上侵而成。  相似文献   

7.
伊春地区晚印支期Ⅰ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印支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一套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中暗色闪长质岩包体发育较普遍,富含角闪石及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以榍石、磁铁矿、磷灰石常见,Al2O3/(Na2O K2O CaO)<1.1,显示出Ⅰ型花岗岩特征.利用岩石矿物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判别其产于碰撞后构造环境,认为造山后伸展体制是这期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原因.岩石(87Sr/86Sr),及δEu值反映其源区为壳幔过渡区,氧同位素(δ18O)测定值在5.5‰~10‰之间,具壳幔混源的特点,表明岩石来源于下地壳或壳幔过渡部分,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或壳幔过渡区部分熔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伊春地区晚印支期I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晚印支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一套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中暗色闪长质岩包体发育较普遍,富含角闪石及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以榍石、磁铁矿、磷灰石常见,Al2O3/(Na2O十K2O+CaO)〈1.1,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利用岩石矿物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判别其产于碰撞后构造环境,认为造山后伸展体制是这期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原因。岩石(^87 Sr/^86 Sr);及δEu值反映其源区为壳幔过渡区,氧同位素(δ^18 O)测定值在5.5‰-10‰之间,具壳幔混源的特点,表明岩石来源于下地壳或壳幔过渡部分,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或壳幔过渡区部分熔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Liu  W 赵国春 《世界地质》1991,10(1):147-148
基于中国地质资料和构造演化序列,作者将花岗岩石划分成三大类型和十三个亚类,它们分别是: 地槽阶段的花岗质岩石:早期(1)大洋岛弧M型花岗质岩石;晚期(2)褶皱带轴部S型花岗质岩石(褶皱变质重熔型);(3)沿造山带两侧发育的韧性剪切带S型花岗岩(断裂-变质型);(4)大陆边缘或岛弧Ⅰ型花岗质岩石;(5)造山期后沿着断裂带分布的高层位侵入型花岗岩(断裂-重熔型)和A型花岗岩。活化阶段(地洼阶段)的花岗质岩石:(1)地拱中的S型花岗质岩石;(2)地拱边缘混熔型花岗质岩石;(3)地拱内Ⅰ型花岗质岩石;(4)活化晚期阶段裂谷A型花岗质岩石。回返活化型花岗质岩石:(1)沿着韧性剪切带发育的S型花岗质岩(断裂-变质型);(2)混熔型花岗岩岩石;(3)A型花岗质岩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详尽的野外调查工作对其地貌形态进行描述和成因分析,表明石人沟南山晶洞正长花岗岩发育有石蛋、晶洞等较为奇特的地貌.其造景岩石为早白垩世A型晶洞正长花岗岩.岩体中发育的北北东-北东向、北西向断裂、裂隙及节理是控制山峰形态和规模的主要构造.风化剥蚀、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动力作用,其成景岩石独特,所成多种地貌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与旅游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1.
花岗岩拓扑学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董申保  田伟 《地学前缘》2003,10(3):1-13
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环境相结合的研究是壳、幔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以花岗岩热力学体系的某一拓扑学处理为基础 ,把地质环境、花岗岩侵位和岩石、矿物、化学元素的共生组合相结合 ,形成“三位一体” ,建立起了花岗岩拓扑学的观点 ,用以说明一个地区的大地构造旋回各个阶段的花岗岩系的属性 ,并以此反映出大地构造中的某些基本问题。在拓扑学处理中以代表花岗岩体系主要组分的KNCASH为基础 ,建立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元素判据 ,描绘出花岗岩系的演化痕迹。其中TAS图解居于首位 ,用以说明演化的主要趋向 ;Al及Alk饱和度图解说明在各个主要趋向中Al及Alk的变化以及它们与源岩和演化过程的关系 ;K2 O在整个体系中是一个灵敏指示计 ,KS、K/N以及岩石中的K2 O含量对评价陆壳的参与程度以及岩浆作用过程中的变化是有效的。在上述前提下 ,以中国的主要花岗岩为准提出了一个花岗岩岩系分类 ,待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12.
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藏班公湖—改则—安多—怒江带一线以南分布有61个主要过铝花岗岩体,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它们的主量元素组成为SiO2=65.70%~79.52%、K2O Na2O=2.20%~12.51%、K2O/Na2O=0.49~1.04及A/CNK=1.04~1.38。随着SiO2的增加,岩石中Al2O3逐渐下降,而其他的氧化物较离散。岩石系列主要为含钾较高的钙碱性系列,具典型的(强)过铝花岗岩特征。铝饱和指数图解、QAP图解投点大多数落在CCG区,表明其为大陆碰撞构造环境。Ab-Or-Q-H2O相图表明过铝花岗岩形成的压力为0.05~0.2GPa,推断温度低于700℃。根据岩石化学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西藏过铝花岗岩类发生在两个大陆地壳板块的碰撞阶段,源岩来源于上地壳的重熔,成因为S型花岗岩。其中南冈底斯带和拉轨岗日带具有许多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的性质可能暗示二者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或(和)相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新疆富蕴县五彩城岩体出露于卡拉麦里断裂以南,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侵位于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41.1±4.0Ma和340.9±5.1Ma)。岩石组合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闪长质包体发育。岩石低Si O2(59.35%~69.51%),Na2OK2O,A/CNK1.1,SiO2与P2O5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点。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Ba),不同程度的亏损Nb、Ta、P和Ti、ΣREE较高(126.0×10-6~172.7×10-6),δEu不明显(0.75~0.95),与西准噶尔地区早石炭世后碰撞花岗岩的特点相似。花岗岩具有正的εNd值(+5.4~+5.5)、较低的Isr值(0.70289~0.70335)及年轻的Nd模式年龄(tDM1=650Ma、tDM2=650~680Ma),表明花岗岩来源于年轻地壳。岩石地球化学显示,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黄羊山、老鸭泉(卡拉麦里断裂以北)等地的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的构造属性一致。五彩城I型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代表了卡拉麦里地区后碰撞花岗岩的最老年龄,表明卡拉麦里有限洋盆在早石炭世中期之前(晚泥盆世?)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14.
赵泽南  魏民  杨建坤  倪克庆  张建珍  申晋青  刘腾飞  葛斌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18-2022102018
阿巴嘎旗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位于贺根山蛇绿岩带北侧。为了确定该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类型,探讨其构造环境,对该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为310. 7±2. 6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Na2O+K2O含量和较高的Ga/Al、(Na2O+K2O)/CaO值,相对贫CaO、MgO、Sr、Ba、Eu、Ti和P。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海鸥性,负铕异常明显(δEu=0. 15~0. 37)。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构造环境,为晚石炭世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俯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花牛山矿产集中地区与钨、锡、钼、金、银、铅、锌等成矿关系密切的钾长花岗岩是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具A型花岗岩特征:SiO271.51%~77.53%,Al2O311.64%~14.41%,K2O+Na2O7.43%~9.75%,K2O/Na2O1.01~2.04,CaO0.36%~1.9%,MgO0.03%~0.77%,Eu、Ba、Sr贫,富集Nb、Td、Hf、Th、U等元素。结合区域地质和岩浆岩资料,作者认为,钾长花岗岩是同熔型岩浆经一系列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的构造环境是二叠纪—三叠纪EW向裂谷作用和中生代滨西太平洋NE向断裂。北山地区与印支—燕山期"A"型有关的W、Sn、Mo、Au矿的找矿潜力巨大。"A"型花岗岩的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对指导区域矿产预测和评价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两类花岗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兴安岭南段主要分布有海西和燕山两个时代的花岗岩类,它们在产出构造环境、地貌形态、地质产状、岩石组合、侵位方式、造岩矿物、岩石化学、锶同位素初始比值及其矿产等诸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海西期花岗岩类主要与板块俯冲有关,属挤压环境下形成的造山钙碱性花岗岩系列。燕山期花岗岩类则主要与大陆边缘断裂活动有关,属引张环境下地幔上隆所引发的亚碱性—碱性非造山花岗岩系列,且随时间推移,拉张强度加剧,岩石碱性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17.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加里东晚期花岗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法生 《江西地质》1997,11(3):60-66
根据同位素测试成果及花岗岩产出特征,认为研究区存在加里东晚期花岗岩。通过对岩体中岩石化学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加里东晚期花岗岩产出构造环境为强烈造山带,形成于氧逸度较低的环境。岩石类型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斜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化学向富镁方向发展,并具由钙碱性岩系向钙性岩系演化趋势。文中论述了花岗岩中微量元素特征、放射性γ强度特征及断裂构造特征等。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钨矿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8.
新疆乌伦古富碱花岗岩带碱性花岗岩成因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新疆东准噶尔西北部乌伦古河南岸,受乌伦古深断裂控制、沿扎河坝-萨尔铁列克-塔斯嗄克-线,发育着一系列碱性花岗和偏碱性花岗岩侵入体,构成了东准噶尔境内一条颇具物色的富碱花岗岩带,与乌伦古蛇绿岩带相伴产出,显示其重要的构造意义。花岗岩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同国内外已知A型花岗岩相对比,乌伦古富碱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碱性花岗岩的某些特性,如岩石化学成分上相对较高的Fe2O3和MnO含量,Na2O>K2O 等,通过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的系统研究,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了“地幔物质活动+脱水的硅铝质源岩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分异作用+张性地质环境”这一A 型花岗岩的复合成因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A 型花岗岩的成因机理。通过一系列地球化学图解的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分析,得出了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形成于中、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之后的拉张构造环境的结论。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重要的构造意义,在于不仅它的形成代表着东准噶尔造山作用的结束,而且它的空间分布,同其南侧卡拉麦里带碱性花岗岩一道,标志着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两大板块之间巨型缝合带的客观存在,从而揭示了花岗岩类的研究 探讨和解决大地构造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门巴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主要出露在西藏冈底斯构造带的弧背断隆上,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角闪花岗闪长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为钙碱性,具有富SiO2、K2O的特点。K2O/Na2O平均为1.13,相对富钾。Al2O3变化于13.27%~15.53%之间,A/CNK平均为1.0,为准铝质岩石。花岗岩体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于99.5×10-6~294.72×10-6之间,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弱至中等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以富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Nb、Ta、Y、Yb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时代的花岗岩具I型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岛弧环境,是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作用的产物。同时它也暗示着冈底斯岩浆弧带在晚三叠世就已成雏形。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八O一”特大型稀有稀土矿床位于巴尔哲北北东向背斜构造部位,以Nb、Y、Ta为主,伴生Be等多种稀有稀土元素。含矿岩体为普遍矿化的燕山期碱性花岗岩,且碱性花岗岩体与“八O一”稀有稀土矿床具有生成关系。通过对碱性花岗岩的岩石特征及含矿性、含矿元素的变化规律、岩石化学成分与稀有元素的关系、矿化元素的富集规律及矿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八O一”稀有稀土矿床为碱性花岗岩岩浆晚期分异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