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戴清峰 《地质与勘探》2015,51(3):555-562
江西相山火山盆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其地形复杂,切割强烈,矿藏分布不均,各矿区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相山地区重力资料,结合磁法、MT数据以及相关地质资料,运用地球物理反演,比较了邹家山与牛头岭矿床,并用钻孔、遥感以及地质资料做了验证。推测相山矿田存在东、西双岩浆活动中心,邹家山与牛头岭之间存在大型断裂带,两边各有次生断裂,两地矿床在成矿地质环境、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深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相山铀矿田侵蚀程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万良  刘德长  李子颖  张静波 《铀矿地质》2009,25(4):208-213,227
矿床的形成和保存是矿床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相山地区发育明显的新构造运动,地表总体侵蚀严重,相山峰顶侵蚀深度约为3000m,铀矿床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侵蚀作用,邹家山一带侵蚀深度〉757m,邹家山铀矿床刚好侵蚀到矿化的前峰位置。从矿田西北部到东南部,地表侵蚀深度逐渐加大。西北部矿床保存条件良好,多数铀矿床完整或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深入找矿、扩大远景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万良  刘德长 《铀矿地质》2007,23(5):316-320
文章通过对相山铀矿田西北部与东南部地学信息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地质结构和矿床产出特征的不均一性和不对称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山矿田深部找矿及远景区扩大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相山矿田西部邹家山、居隆庵及牛头山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和井温资料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邹家山矿床温热水形成的主要条件,以及矿田西部地温场特征。  相似文献   

5.
邹家山铀矿床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是相山铀矿田最重要的矿床,该矿床属于受断裂裂隙构造控制的脉状中-低温热液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而著称.对邹家山铀矿床露天采场含矿构造的详细调查显示,含矿裂隙系统由许多弧形小断层及其所夹持的透镜状岩块构成;含矿裂隙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次为其他方向;含矿裂隙是由"X"剪节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持续变形而形成;矿液充填交代时NNE向断裂具有一定的左行特点,近南北向裂隙往往是矿脉膨胀部位;成矿流体压力比较大,具有明显的水压致裂作用,形成同一露头上多个方向弧形和不规则铀矿脉,并且有从高一级裂隙向低级别裂隙、微裂隙边矿化边扩展的特点.邹家山铀矿床矿带(矿体群)呈斜列状分布,平面上呈左列式,单体北东走向,轴线北东东走向;剖面上单体中-陡倾角,轴线中-低倾角倾向西.矿带(矿体群)的空间分布与邹家山-石洞断裂带明显不一致,反映出矿带可能受一组走向北东东(50°~65°)、中-缓倾角(30°~45°)倾向北西的隐性构造控制,而不是受陡倾角的北东向邹家山-石洞断裂带控制.就邹家山铀矿区而言,进一步找矿方向在现有矿带的南西西方向深部.  相似文献   

6.
江西相山铀矿田邹家山铀矿床蚀变特征及热液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不同标高的赋矿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邹家山矿床不同中段的矿石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的蚀变过程,在-85 m中段酸性蚀变达到最强,随深度增加碱性蚀变呈增强的趋势;微量元素的Q型聚类分析、不同中段U含量分析和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表明,成矿物质可能并不来源于赋矿围岩,而是来源于流纹英安岩岩浆。进一步根据与成矿关系密切的13种元素的R型聚类分析,将邹家山矿床成矿热液系统划分为高温成矿热液系统和中低温成矿热液系统。  相似文献   

7.
江西相山矿田西北部与东南部矿床侵蚀程度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赣杭成矿带西段火山岩系中的热液脉型铀矿田,矿床产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内部及外侧,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东南部矿床较少,西北部矿床无论是数量还是品位都明显好于东南部。文章通过相山矿田西北部与东南部地貌形态、花岗斑岩产状、碎斑熔岩物化性质、成矿类型的对比分析,认为这种不均衡的矿床产出规律,不是成矿地质结构差异引起的,而是侵蚀程度不同所致。从矿田西北部到东南部,矿床侵蚀深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8.
江西相山铀矿田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窦小平 《地质与勘探》2015,51(5):879-887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内断裂构造格架及火山构造特征做了研究,认为相山火山盆地和断裂构造的成生与发育受永丰-抚州深断裂演化控制。从构造控矿作用看,相山铀矿田受大型中心式塌陷火盆控制,北部的EW向断裂带和中西部的EW向构造断陷带控制着矿田内的矿集带,NE向与EW向断裂构造复合部位控制了矿床的位置,密集成群的断裂裂隙带控制着铀矿体,使各矿床中的铀矿体呈群脉型。这些铀矿田地质构造特征及控矿规律对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善堂庵地区处在控制相山铀矿田富大矿床产出的邹家山-石洞断裂的北东向延伸端,区内主要发育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东西向断裂是控岩、控矿构造(早期控岩、晚期控矿);北东向断裂产状较陡,深切基底,成矿期活动强烈,常常与之前的东西向构造复合,深部流体和含矿热液沿其上升,形成较好的铀矿化。善堂庵地区铀矿化主要受花岗斑岩体及北东向巴泉-善堂庵断裂、邹家-布水断裂控制,区内多期、多序次构造发育,热液活动强烈,斑岩体广泛分布,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江西相山邹家山-石洞断裂带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祥荣  林舸  龙期华  周叶 《铀矿地质》2006,22(5):281-289
邹家山石洞断裂构造带(又称邹石构造带)由几组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为30°~40°,倾向NW或SE,倾角65°~85°,深切基底达10 km,属区域性NE向走滑断层。根据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联合控矿作用等特点,自北向南将邹石构造带分为石马山段、邹家山段、书塘段和石洞段。研究构造带的铀矿化蚀变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发现,邹石构造带在不同地段控矿形式不同,按容矿位置可分为两类,即主断裂容矿和旁侧次级断裂容矿。邹石构造带的铀矿化作用明显分为两期,邹石构造带附近的铀矿床均存在铀赤铁矿型矿化蚀变,表明邹石构造带对成矿的重要作用。相山矿田各矿床内矿带的展布表明,主要矿带走向的法线方向总是指向相山盆地的特定区域。在总结已知矿床规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邹石构造带仍然是相山盆地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书塘地区是邹石构造带的首选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江西临川地区相山铀矿田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山铀矿田是中国最大的、与火成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目前该矿床的后备资源出现危机,因此开展矿田构造研究,为深部及其外围找矿提供科学指导迫在眉睫。在野外观测分析和节理、擦痕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利用构造解析法、共轭剪节理分析法、断层擦痕反演模拟法及X光岩组法等,通过吴氏网投图分析和计算机的反演计算,确定了相山铀矿田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变形特征及其主应力方向;并根据构造变形叠加关系及其成岩时代的确定,推断了应力作用的期次和时代。为此,将相山铀矿田的构造应力场划分为3期6个阶段,包括:成矿前的基底变形和早期火山活动阶段,早期矿化蚀变和第一、第二主成矿阶段,及其成矿期后阶段,矿体局部被错断;并深入分析了不同阶段构造活动及其铀成矿特征,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与铀成矿作用关系,认为两者具有一致性特征,进而指出了区域富大矿体产出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相山矿田热液水云母化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山铀矿田广泛发育热液水云母化,且水云母以伊利石、蒙皂石混层矿物居多。对典型矿床围岩、蚀变岩石和矿石中粘土组成的定量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随着U元素的逐渐富集,粘土矿物存在蒙皂石→伊利石、蒙皂石混层矿物→伊利石的转化过程,而且这一转化过程在本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这一研究结果很好解释了相山矿田以群脉矿床的为主的特征;蚀变岩石中高蒙皂石含量的粘土矿物为后期富大矿起了富集U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相山、下庄铀矿田稀土元素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大的区域上探讨铀矿的成矿作用,本文分别采集了相山、下庄两个铀矿田的围岩和矿石样品并用ICP-M S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两个铀矿田的围岩REE特征均为LREE富集型,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相山矿田的矿石富集REE特别是HREE,并且与铀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矿石和围岩的负铕异常相同;下庄矿田的矿石亏损REE尤其是LREE,具有比围岩更强烈的负铕异常。认为两矿田的围岩都是由沉积岩为源岩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ΣCO2是两个铀矿田的主要矿化剂,也是铀和REE运移的主要载体,造成两矿石REE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相山矿田围岩蚀变以酸性为主而下庄铀矿田围岩蚀变以碱性为主。  相似文献   

14.
对首次在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发现的英安斑岩脉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两个英安斑岩脉样品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2.4±0.5 Ma和126.5±1.4 Ma,晚于相山大规模火山侵入活动时间(132~137 Ma).该岩脉具有明显的轻...  相似文献   

15.
相山铀矿田第二找矿空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矿田业已探明的铀资源量主要分布于地表以下500m深度空间内。矿田北部铀矿化多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西部铀矿化主要赋存于火山熔岩内断裂构造、不同岩性界面附近,铀矿化空间上表现为界面控矿特征。据现代水热成矿理论,结合矿田以往和近年来勘查成果的系统分析以及与国外成矿地质条件类似的矿田(床)对比,认为相山矿田存在第二找矿空间,并且第二找矿空间内可能存在第二铀矿化富集带,第二找矿空间具较乐观的铀资源潜力,近年来矿田深部找矿成果对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在我国铀矿地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前人在不同时期对相山矿田的成矿特征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苏守田,1982;张树明,2003;李子颖,2006;黄锡强,2008;邱林飞,2012;郭建,2014)。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相山矿田邹家山矿床成矿三阶段脉石矿物氢氧同位素  相似文献   

17.
相山铀矿田成矿古水文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热液铀矿田。该矿田产于中生代相山火山岩盆地古水热系统之中,是水热系统中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查明当时的古水文地质条件对于研究矿床成因、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相山地区的地质基础资料、构造演化历史和古气候条件,运用构造-古水文地质分析法,对该矿田进行了古水文地质分期、分区,分析了古地下水的补给区、排泄区和径流途径,并对成矿古水热系统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华南相山铀矿田成矿条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锋  陈然志 《铀矿地质》1995,11(5):257-265
华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分布广泛,火山活动起始于175Ma,结束于75Ma,早期为高钾钙碱系列、晚期以双峰式火山岩为特征。与火山岩有关的铀矿床不仅数量多、储量大,而且矿化类型也比较复杂,因而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位于华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带西缘的相山矿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受区域构造和火山构造联合控制。组成火山盆地盖层的主体岩性为晚侏罗世的碎斑熔岩和流纹英安岩,基底为震旦纪变质岩。与碱交代有关的早期铀矿化分布在盆地的东部,与酸碱交替交代有关的铀、钍矿化分布在盆地西部。矿化垂幅达千米。矿田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近几年由于基础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加强,矿田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新矿床被发现,老矿床不断扩大。其中邹家山矿床已跨入超大型铀矿床的行列,表明相山矿田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铀矿物是铀矿床勘探与选冶的重要研究对象。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多金属矿田,主要发育有早期碱交代和晚期酸交代两期铀矿化,但目前对这两期铀矿化中铀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尚缺乏系统的对比研究。文章运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相山铀矿田两期铀矿化矿石中铀矿物稀土元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相山铀矿田碱交代和酸交代型铀矿化矿石中铀矿物类型均包含钛铀矿、铀石和沥青铀矿,碱交代型铀矿化矿石中铀矿物以钛铀矿、铀石为主,酸交代型铀矿化矿石中铀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碱交代型铀矿化矿石中铀矿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富集La、Ce和Nd等元素;酸交代型铀矿化矿石中铀矿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左倾型,富集Yb、Er和Dy等元素。酸交代型铀矿化矿石中沥青铀矿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与国内外其他类型的铀矿床相比其成矿过程有明显特殊性,这可能与成矿流体富F-有关;深部沥青铀矿较浅部富集重稀土元素的原因可能是深部沥青铀矿结晶温度高于浅部;相对于铀石和钛铀矿等铀矿物,重稀土富集对沥青铀矿有倾向性可能是因为沥青铀矿形成的过程与CO32-和Cl-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结合矿床的蚀变特征,对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和沙洲矿床不同标高的赋矿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了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制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典型常量元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相山矿田垂向蚀变分带明显,邹家山矿床浅部出露的蚀变岩以"碱性"蚀变为主,而沙洲矿床出露的蚀变岩以"酸性"蚀变为主,证实了相山地区蚀变"北碱西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