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柴达木地块天峻县组合玛地区晚二叠世13个采点的系统古地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采样剖面获得的晚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具有正、反极性,其特征剩磁方向为:Dg=333.7°,Ig=37.3°,Kg=35.4,N=9,α95 =8.8;Ds=333.9°,Is=41.7°,Ks=69.9,α95 =6.2°,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64.0°N,342.4°E,A95=5.9°,古纬度为24.0°N.这一高温分量通过了倒转检验,我们认为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时期的原生特征剩磁.通过对比塔里木地块晚石炭-晚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发现两块体在晚石炭世存在明显的古纬度差(16.6±9.3°),而在晚二叠世其古纬度差(3.5±5.4°)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并没有明显差别,从构造意义上说,说明柴达木地块在晚二叠世已是塔里木地块的一部分,结合地质资料,认为柴达木地块在晚二叠世时古地理位置处于塔里木地块的南缘或西南缘,这表明柴达木/塔里木地块间的古阿尔金断裂的形成时代不可能早于晚石炭世时,很可能形成于晚二叠世以后.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地块上石炭统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柯坪地区的3条上石炭统康克林组剖面进行了古地磁研究。95个定向岩心样品的逐步热退磁和交变退磁揭示出3个磁性组分,第一个是具有低解阻温度谱或低矫顽力谱在现代地磁场作用下形成的粘滞剩磁A(D=10°;I=56°,α95=4°);第二个是红色石英砂岩的具有反极性的高温组分B(D=217°,I=-43°,λ=56°,Φ=184°E;A25=6°详细研究表明,该分量受附近晚二叠世脉岩侵入的重磁化;第三个是灰岩高矫顽力谱的反极性组分C(D=241°、I=-51°,λ=41°N,Φ=160°E,A(?)=4°)。这一分量通讨倾斜检验,在95%概率水平上明显不同于塔里木地块目前已有的石炭纪以后的古地磁方向,它代表了原生剩磁。研究结果表明:(1)晚石炭世塔里木地块已和哈萨克斯坦地块、苏联西天山地块以及西伯利亚地块发生碰撞:(2)苏联西天山地块相对塔里木地块曾逆时针旋转了70°(欧拉极位置λ=8°N,Φ=69°E),而塔里木地块则相对西伯利亚地块逆时计旋转了21°(欧拉极位置λ=20°N,Φ=34°E)。从该区已有的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占地磁数据看,这些地块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发生于早三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3.
拉萨地块北缘尼玛地区晚白垩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勇  孙知明  刘栋梁  张蕾  叶小舟  郑勇  何祥丽 《岩石学报》2017,33(12):3989-3998
通过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北缘尼玛县城附近晚白垩世红层8个采点的系统古地磁测定,获得了研究区晚白垩世可靠的古地磁数据。通过系统热退磁获得了采样剖面高温特征剩磁方向平均值为:Dg=9.9°,Ig=5.5°,κg=30.3,α95=10.2°,N=8(地理坐标下);D_s=8.2°,I_s=27.4°,κs=37.6,α_(95)=9.2°,N=8(层面坐标下);对应古地磁极为:71.2°N,241.9°E,dp/dm=5.5°/10.0°。该高温剩磁分量在地理坐标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有显著差别,具有正、反极性,并通过了倒转检验,由此认为其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拉萨地块北缘在晚白垩世位于~14.5°N的古纬度位置(参考点:31.8°N,87.2°E)。对比稳定亚洲大陆参考极显示晚白垩世以来拉萨地块北缘与稳定亚洲大陆之间发生了1200±630km(10.9°±5.7°)的南北向构造缩短,但并未发生明显的相对旋转作用(0.8°±5.9°)。综合地质证据提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所造成的亚洲大陆内部南北向构造缩短主要集中在拉萨地块以北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内古董山地区早二叠世玄武岩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1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其特征剩磁方向为:Dg=213.7°, Ig=26.9°,κg=19.7, N=9,α95=13.7°; Ds=217.7°, Is=-37.5°, κs=15.4,α95=13.6°,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53.2°N、 187.5°E,A95=12.3°,古纬度为21.0°N。由于采样剖面所获得的早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全部为反极性特征,认为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区早二叠世时期的原生特征剩磁。对比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早二叠世的古地磁结果,认为研究地区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之间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并未发生明显的相对构造运动。依据塔里木早二叠世古地磁极与哈萨克斯坦地块同时期古地磁极的一致性,结合二者的古生物资料,提出早二叠世时期塔里木地块可能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地块碰撞相连,至晚二叠世,二者之间的海水完全退出,碰撞造山使得天山雏形基本形成。结合前人古地磁研究成果,对塔里木地块及周边主要块体早二叠世的古地理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5.
The apparent polar wander (APW) path from the Tarim block consists of palaeo-magnetic poles ofDevonian (λ=16°N, ψ= 165° E. A_(95)=4°). Late Carboniferous (λ=41° N, ψ=160° E, A_(95)=4°).Permian (λ=61°N, ψ=177° E. A_(95)=9°). Early Triassic (λ=69° N. ψ=183° E. A_(95)=11°) andJurassic/Cretaceous (λ=65° N, ψ=214° E. A_(95)=6°) times. On the basis of this APW pat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arim block was subducted beneath the Kazakstan plate between Devonian and Permiantimes. The Tarim,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blocks were sutured between the Early Triassic and EarlyCretaceous. Tarim had moved eastward some 2000 km relative to Siberia since the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6.
酒西盆地晚二叠世古地磁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甘肃酒西盆地大黄沟剖面上二叠统“窑沟群”的古地磁资料确定了该盆地晚二叠世古地磁极位置及该区与华北地块的大地构造关系。剖面厚度约684米,共采集33层58个样品。对全部样品进行系统退磁处理后分离出了次生成因的低温分量和原生成因的高温分量。高温分量磁化方向经倾斜改正后密集度显著增强,平均磁化方向为-28.0°N/132.9°E(α95=4.7,K=47.1),相应的古地磁位于42.4°N/350.9°E(A95=3.9,K=67.8),均以99%以上的置信度通过了褶皱检验。由此可知,高温分量是在岩层发生褶皱之前获得的厚生剩磁,所代表的时限属基亚曼反向极性间隔。上述古地磁极位置与其他作者在山西、河北等地获得的结果极为相近,表明酒西盆地至少在晚二叠世就是华北地块的一部分。华北地块与塔里木地块在晚二叠世期间是两个独立的大地构造单元,古边界应位于酒西盆地以西,很可能是阿尔金断裂的前身或与之相当的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7.
中国塔里木地块的视极移曲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燕平  李永安 《地质学报》1989,63(3):193-203
塔里木地块的视极移曲线由泥盆纪,晚石炭世,二叠纪,早三叠世和侏罗-白垩纪古地磁极联线构成。(D:P_(lat)=16,P_(long)=165,A_(95)=4;C_3:P_(lat)=41,P_(long)=160,A_(95)=4;P:P_(lat)=61,P_(long)=177,A_(95)=9;T_3:P_(lat)=69,P_(long)=183,A_(95)=11;J-K:P_(lat)=65,P_(long)=214,A_(95)=6)根据古地磁研究,塔里木地块在泥盆和二叠纪之间俯冲到哈萨克斯坦地块之下。塔里木,华北和华南的缝合年代在早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之间,相对于西伯利亚,塔里木地块自白垩纪之后有较大的东向运动。  相似文献   

8.
甘肃玉门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门大山口白杨河一带古地磁研究结果:下二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08.1°,Is=-46.1°;极点位置为λ=30.5°N,ψ=18.6°;古纬度为27.6°N.上二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39.4°,Is=-47.4°;极点位置为λ=54.7N,ψ=359.9°;古纬度为28.2°N;下三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50.8°,Is=-48.1°;极点位置为λ=63.7°N,ψ=351.1°;古纬度为29.1°N.说明二叠纪玉门地区所在的阿拉善地块已是华北地块的一部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地块大体处于吐哈地块和华南地块之间,与俄罗斯地块的古纬度相近;华北、吐鲁番-哈密和塔里木地块都大体位于劳亚大陆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9.
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15个采点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采样剖面获得的早白垩统卧荣沟组的古地磁结果全部为正极性,显示与早白垩纪正极性超静带的极性特征相似.对岩石的显微镜观察表明岩石未受后期热液化学交代作用和风化作用,这表明所获得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其特征剩磁方向为:偏角D=18.4°,倾角I=26.5°,α95=8.6°;相应的极位置为:经度ψp=220.3°E,纬度λp=66.4°N,dp=9.3°,dm=6.9°,古纬度plat=14.0°.通过对比拉萨地块以北诸地块早白垩纪古地磁结果,认为拉萨地块在早白垩纪已与芜塘地块碰撞拼合在一起,而自早白垩纪以来相对欧亚大陆发生了1500±600km的构造缩短.结合拉萨地块已有的晚白垩纪和古新纪古地磁数据,认为欧亚大陆的最南缘(拉萨地块)在印度/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前自早白垩纪一始新纪一直处于北纬12.8°~14°N低纬度位置,并未发生明显的纬向运动.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白音乌拉乡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和敖汉旗安庆沟乡晚石炭世酒局子组的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开展了古地磁学研究。宝力高庙组和酒局子组样品退磁特征表明,高温剩磁分量均以赤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可能携带了岩石形成时期的特征剩磁分量。层面校正后2个组平均特征剩磁分量分别为:D=159.3°,I=-33.1°,α95=8.7°;D=328.8°,I=31.3°,α95=5.7°。这反映了内蒙古中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位于北纬17°—18°N。将所获得的古地磁结果与已发表的相邻地区古地磁数据进行比较,并结合古生物、古气候等地质数据,推测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内蒙古中部与华北地块关系密切,距离较近,而远离西伯利亚地块,内蒙古中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可能是华北地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秦岭二叠纪古海洋再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逢清  王治平 《地球科学》1995,20(6):641-647
  相似文献   

12.
二叠系-三叠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近年来二叠系、三叠系年代地层学的研究趋势及最新的年代地层表与磁性地层表。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方面报道了新的底界方案及四个层型候选剖面,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地层学进展。界线事件地层学的,总趋势是球外事件研究趋于沉静而缺氧事件、海侵事件及火山事件的综合作用导致生物大绝灭的观点已占主导地位,其中界线缺氧事件的确立以及海侵始于二叠纪末的新观点是引人注目的发展。在层序地层学方面对于二叠系的全球海平面变化一般趋向于分四个旋回,但对于三叠纪则尚未统一。早二叠世的全球冰期-海平面升降旋回及三叠纪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在我国均有可能发现和研究。文章最后提出了层序地层界线与年代地层界线不一致所产生的理论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二叠系-三叠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近年来二叠系、三叠来年代地层学的研究趋势及最新的年代地层表与磁性地层表。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方面报道了新的底界方案及四个层型候选剖面,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地层学进展。界线事件地层学的总趋势是球外事件研究趋于沉静而缺氧事件、海侵事件及火山事件的综合作用导致生物大绝灭的观点已占主导地位,其中界线缺氧事件的确立以及海侵始于二叠纪末的新观点是引人注目的发展。在层序地层学方面对于二叠系的全球海平面变化一般趋向于分四个旋回,但对于三叠纪则尚未统一。早二叠世的全球冰期—海平面升降旋回及三叠纪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在我国均有可能发现和研究。文章最后提出了层序地层界线与年代地层界线不一致所产生的理论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太平洋地区二叠纪海洋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区二叠纪5个不同时间带的腕足动物群的多维统计分析成果,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二叠纪海相生物地理分区性受古气候带和古地理两大因素的明显控制,早二叠世早期和晚二叠世晚期,生物地理分区界线明显,易于识别,但“中二叠世”(相当于栖霞期和茅口期)由于南北出现了两个过渡生物省,即北边的中蒙生物省和南边的基墨利生物省(Cimmerian)生物区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中蒙生物省的出现表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北缘晚二叠世外区植物入侵事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塔里木北缘二叠纪植物可划分为Autunia-Conferta组合,CalliPteris-Comia—In-iopteris组合,Callipteris-Schizoneura组合。晚二叠世发生了准噶尔区安加拉植物入侵塔里木区事件。在我国北方这是一次普遍的植物事件。早二叠世在塔里木发育的欧美—华夏型植物绝灭。安加拉植物入侵的重要因素,除了陆表海闭合外,还有气候的变化。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洋暖流对塔里木已无直接影响,温带气候影响增加,同时气候转向干旱。大多数欧美—华夏型植物不能适应这样的气候条件,而温带气候对安加拉区植物是适宜的。因此如有干旱转向潮湿的间隙,就有安加拉植物的繁衍,并占领了欧美—华夏植物原来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6.
秦岭造山带二叠纪裂谷发育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治平  赵培荣 《地球科学》1995,20(6):631-640
  相似文献   

17.
豫西—皖北地区二叠纪植物地理区系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豫西-皖北地区和华北、华南二叠纪植物化石分布状况的全面对比统计,简略分析了豫西-皖北地区二叠纪植物群演替,将该区各阶期与华北及华南同期植物群进行了工对其间Simpson相似性系数作了求算。结果表明它应作为华夏植物各华北植物区内的一个次级植物地理单元对待其成因与华北、华南二叠纪时古板块的旋转、漂移、聚散等行为及其特定的古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进化序列系统学——以二叠纪瓦岗珊瑚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化序列系统学是古生物学中研究物种间和类别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目的的学科, 包括研究物种或类别间的亲缘关系, 并确定它们形成的先后序列.表型-分支系统学是该系统学的基础.分支系统学的许多重要概念在该系统学中加入了时间的含义, 例如, 认为最亲近的姐妹种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会超过它们母种的生存期.姐妹群和性状镶嵌分析是进化序列研究的主要方法, 而理解性状镶嵌分布是关键.这些分析可由计算机程序实现.以二叠纪瓦岗珊瑚类作为研究进化序列系统学的实例, 该类在特提斯地区广泛分布.通过对瓦岗珊瑚类的特征分析确定了17个性状用于研究, 并且每一性状确定了几个变化状态.根据最广布的性状状态、化石记录和个体发生等原则分辨出近祖性状状态, 并根据性状在系统发育中的重要性确定性状分级.然后, 确定了姐妹群间的关系和物种间的进化序列.在姐妹群与进化序列分析相互检验中可发现性状退化、平行演化和多向分支等古生物学重要现象, 并分辨出物种的异常顺序.在检验生物地层学首次出现事件讨论中推测了一些化石首次出现的可能层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