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合不同的泥石流评价因子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来计算潜在的泥石流危险区域。选取虹口乡高原村与庙坝村共处坡面为研究区域,在ArcGIS中生成研究区域的坡面立体图。选取适当的评级指标,确定了流域内主要的泥石流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主要因子的权重值,将各因子划分为五个不同等级,并分别对各个因子进行数值化和归一化处理。利用ArcGIS形成各评价因子专题层,再分别给不同评价栅格赋权重值,最终运用叠置分析与插值分析得出研究坡面的不同色带所表示的危险等级区划图,从而实现单坡面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王爱国  李陶 《测绘工程》2016,25(9):6-11
以多源地面沉降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研究,力图为多源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融合处理提供参考。文中认为多源地面沉降数据融合应采用预处理、融合计算以及插值计算等方法,解决多源数据融合的问题,使融合后的数据能较好地解决单一地面沉降数据的缺点,融合后的地面沉降数据拥有了多源数据的优点,对地面沉降预测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的地面沉降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利用InSAR技术进行重庆市的地面沉降监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以重庆市的歌乐山镇为研究区,在2017—2018年歌乐山镇沉降监测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地面沉降可能演变为地质灾害的概率(沉降危险性)以及沉降可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沉降易损性)的地面沉降风险性评价模型,完成歌乐山镇风险性评价,为歌乐山镇的沉降防治以及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兰州新区是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其大范围的平山造城导致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严重威胁了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兰州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BAS-InSAR)技术对覆盖研究区2017-05—2021-02的58景升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研究区地面沉降的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验证了SBAS-InSAR的测量结果,探讨了影响地面沉降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兰州新区地面沉降主要集中于平山造城的区域,面积约33.5 km2,最大沉降速率为-68 mm/a。地面沉降在空间上随着挖填方工程的开展向新区的东南方向发育,且地表呈长期持续的沉降过程。地面沉降与平山造城工程、挖填方厚度、地质、道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平山造城工程控制地面沉降的范围,填土厚度则控制了地面沉降的量级,而人工填土的性质是引起地面沉降的内在因素,同时道路建设会加快地面沉降的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新区的持续安全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监测与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雪婷  李明巨  潘九宝  王圣尧 《测绘通报》2019,(10):123-126,141
采用MCTSB-InSAR技术监测南京市主城区地面沉降状况,揭示研究区内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地铁线路进行条带空间缓冲区分析和沿线路剖面线分析,进一步研究地铁沿线的地面及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信息;针对主要影响路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及特征点时间序列沉降结果与同时期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长期进行城市主城区及地铁线路地面沉降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能为灾害防治及评估提供可靠的支持,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结合天山公路实际,引入模糊理论中的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对天山公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系统,并以专题图的形式显示评价结果。通过对结果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中的危险等级分布,大致与野外调查一致,表明该系统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地面沉降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复杂系统,针对地面沉降的复杂性、模糊性及不确定性,构造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熵权使权重由主观判断转为由各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根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从五个方面选取18个评价因子,定量地对研究区域进行危害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科学可行的,为地面沉降危害趋势预测以及危害等级划分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方法,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的浙江,全省地面沉降易发区面积1万余平方公里,约占沿海平原总面积的70%.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在地面沉降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一般应进行单个或单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如今,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正在全省范围推行把规定以外的单个或单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改为分区块评估,并计划到2017年底完成.  相似文献   

9.
张子文  杨帆  吴文豪  李陶 《测绘科学》2016,41(6):64-69,134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监测手段阻碍了地下水的开采控制及其相关研究这一情况,该文基于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方法提取了天津市平原地表形变信息。首先根据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结果分析了天津市地面沉降分布特征,然后定量研究了地面沉降漏斗分布特征,最后以北辰区为例将实测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中心进行耦合。结果表明:天津市地面沉降产生主导因素为超量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两者直接相关;地下水超采区内的地面沉降中心与地下水漏斗中心大致吻合,并有整体稍向西北方向偏移的趋势,原因可能为地下水开采后,受岩土的厚度与性质控制,其软土层固结速滞后于地下水位的水头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GIS两种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IDW和SPLINE两种空间插值方法的数学含义,并指出了各自的特点,然后以某地区的GDP数值为实验数据,ArcGIS为平台,对给定GDP原始数据进行这两种空间插值分析,最后得出了这两种插值方法的适用特点、影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为使用这两种插值方法的用户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DEM在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陶锐 《测绘科学》2008,33(1):170-172
本文选取巴中市巴州区某镇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一个典型区域的数字化等高线插值生成规则格网DEM,然后利用DEM进行土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道路和渠系的纵断面提取以及由DEM自动提取水系等。由DEM进行以上信息的提取时,主要利用MapGIS软件的DTM分析模块和ArcGIS水文分析工具。本文将DEM与土地整理项目有机结合,在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上比以前的方法均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原始地形图精度和软件的影响,DEM的精度尚需提高,计算方法尚需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王伟娜  葛莹 《测绘科学》2011,36(2):158-161
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在筛选并提取主要地理因子、计算主要城市节点可达性并利用Kriging插值方法获取可达性扩散表面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叠加将可达性与地理因子进行有效叠合,并采用空间采样方法获取采样数据,构造训练集。最后利用J48决策树算法对训练集进行归纳学习,构建并分析决策树,从而解释可达性与地理因子之间的相关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邛崃市羊安镇的土地利用信息化需求,以羊安镇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应用ArcGIS Engine进行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关键技术,综合运用ArcGIS Engine开发工具建立了面向用户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了地理数据的管理、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图表输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Areal interpolation has been an active research area, but its wide adoption in the general GIS community is limited due to the lack of implementation tools in commercial software. To bridge this gap, an areal interpolation extension is developed in ArcGIS with 4 popular algorithms, 10 raster and vector implementations, and 4 commonly used error measures.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utilizing the extension shows that it provides general users with a user-friendly interface for performing areal interpolation without dealing with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underlying algorithm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details.  相似文献   

15.
张蕊  宋伟东 《测绘工程》2008,17(5):66-68
应用ArcGIS实现高程异常等值线图的数字化和属性入库,建立高程异常数据库;在对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插值、梯度插值3种数学方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在面向对象的Visual Basic6.0环境下应用MapObjects地理信息控件,实现高程异常值的自动查询及显示、缩放、漫游等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6.
岳池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ERDAS IMAGINE 9.0和ArcGIS 9.3软件平台下,以岳池县1993年、2001年和2007年的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以及景观指数分析法,对岳池县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岳池县近15年来旱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旱地和建筑用地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11...  相似文献   

17.
南昌市建设用地适宜性扩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持续吞噬优质土地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本文以移动窗口法获取建设用地源地,选取经济和社会因子构建阻力体系,生成MCR面,通过自然断点分级法获取适宜性分区,通过ArcGIS中的Hydrology扩展模块获得适宜扩展路径、生态隔离带和生态关键点,为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向和生态建设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南昌市70%的区域属于允许建设区,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应当重点保护,兼顾经济-生态共同发展;②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对南昌市MCR面进行进行特征提取,发现主城区北部和西部较适宜建设用地扩张;③生态关键点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未来规划中应重点保护,限制开发。  相似文献   

18.
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学申 《四川测绘》2009,32(4):152-154
利用ERDAS和ArcGIS等软件处理遥感影像的方法和手段,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逐渐增加,对于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1992年、2000年和2009年大冶市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ERDA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监督分类方法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大冶市水域、建设用地、林地和耕地四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取。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使大冶市耕地面积呈日趋减少的趋势。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更具实践性的建议,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冶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9年、2000年和2008年3期扎龙湿地遥感资料,在ERDAS以及ArcGIS的支持下,通过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以及分类后处理,以得到各种土地类型的面积,依据土地利用幅度的变化来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沼泽面积大量减少,盐碱地面积逐年增加,虽然人们开始退耕还草.增建人工湖泊,但湿地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