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河北省南部及邻区的地壳深部构造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1:100万)和地质构造资料来研究河北省南部及其相邻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并讨论其与强震发生的关系。方法主要是运用三维重力正演计算,层层消除地壳浅部对布格重力异常的影响,得出一系列剩余重力异常和剩余深部重力异常,再根据异常图形的变换,探讨一些活动断裂和构造由浅到深的变化趋势。还用三维重力反演计算,求出了全区莫霍界面的深度,得到了全区的地壳厚度图,进而分析强震区的深部构造背景,这些对地震地质和烈度区划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深部磁性构造与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三维磁性层反演理论和方法,对延庆、怀来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反演计算了该区磁性基底埋深、居里等温面埋深和视磁化强度分布。揭示了延庆盆地、矾山盆地、怀来盆地、涿鹿盆地等四个相互联通盆地的磁性基底的定量特征。对该区地震发生的深部原因和地壳内不同特性块体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该区地震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该区地震的危险区划和今后的重点监测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辽宁省海城7.3级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辽南地区的地壳构造,根据已有的反映深部界面起伏的重力资料,以及本文提出的方法除去新生代沉积和浅部构造影响后的重力异常,用等效压缩质面方法计算莫霍界面深度。并采用密度差异的原理,从重力异常中分解出康拉界面的影响,从而求得康拉界面的深度。根据13条计算剖面的结果,给出辽南地区的康拉界面和莫霍界面的分布。根据莫霍界面的起伏,此地区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部分。中部:为一北东向的上地幔隆起带,北低南高,一直向西南延伸入渤海。隆起的东南坡陡,西北坡缓,且呈台阶式次第下倾。在此大的构造背景上展布了一系列具有相当规模的次一级正、负构造。地壳厚度在隆起部分为31—32公里,但其东缘较薄,约为30公里左右。东南部:地壳厚度一般为34—35公里,最大可达38公里.西北部:地壳厚度向西北方向由34公里逐渐增至40公里左右。海城地震就发生在中部隆起带的较陡的东南坡上。 文中对有关的计算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辽南地区地壳构造轮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辽宁省海城7.3级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辽南地区的地壳构造,根据已有的反映深部界面起伏的重力资料,以及本文提出的方法除去新生代沉积和浅部构造影响后的重力异常,用等效压缩质面方法计算莫霍界面深度。并采用密度差异的原理,从重力异常中分解出康拉界面的影响,从而求得康拉界面的深度。根据13条计算剖面的结果,给出辽南地区的康拉界面和莫霍界面的分布。根据莫霍界面的起伏,此地区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部分。中部:为一北东向的上地幔隆起带,北低南高,一直向西南延伸入渤海。隆起的东南坡陡,西北坡缓,且呈台阶式次第下倾。在此大的构造背景上展布了一系列具有相当规模的次一级正、负构造。地壳厚度在隆起部分为31-32公里,但其东缘较薄,约为30公里左右。东南部:地壳厚度一般为34-35公里,最大可达38公里.西北部:地壳厚度向西北方向由34公里逐渐增至40公里左右。海城地震就发生在中部隆起带的较陡的东南坡上。 文中对有关的计算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杨建军  夏建平 《内陆地震》1992,6(3):266-273
利用1/50万重力资料以压缩质面法反演了下扬子区(苏南)的地壳构造,探讨了深部构造特征及区划。着重论述了本区地壳结构的轮廓及特征;本区深部构造与浅部地质构造的镜象关系;本区深部构造与地震分布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8.
海原8.5级大震区地壳结构探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西吉-中卫剖面深地震测深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到了海原8.5级大震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结果表明,震区南北两侧壳内存在着明显的速度结构差异,南侧呈高,低速相间的结构特征,北侧为正的速度梯度层,在震区的下方存在着M面断裂或构造异常带。  相似文献   

9.
10.
华北北部断块构造及中下地壳的构造滑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浅表断裂构造、结晶基底、地震活动以及地震转换波测深等资料,对华北北部地壳浅部和深部的层-块构造特征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划分了浅部和中上地壳断块构造,并初步确认了中下地壳之间存在普遍的、定向的构造滑脱现象,进而揭示了地壳构造变动具有层-块滑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福州地区地壳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测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学钟  顾忠华 《地震地质》1993,15(2):174-180
地震转换波测深法首次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地区进行地壳深部构造的探测,得出了该区地壳中的4个主要界面的构造形态图和沿北东方向穿越本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剖面图。查明闽江断裂由两条北西向产状较陡的超壳断裂组成,福州断陷盆地的深部上地壳G界面呈条带状下沉,下地壳C、C_1界面和M面及壳内低速层均相对上隆,这一结果为解释本区高地热异常提供了深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林县地震区地壳深部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金仁  张先康 《中国地震》1999,15(3):229-236
利用菏泽-林县-长治剖面西段与河南省林县微震区有关的6个炮点(分支)的观测资料进行二维处理计算、解释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县震区的下方存在着M面断裂或构造异常带;壳内存在着明显的速度逆转;林县震区及其东侧的内黄隆起和西侧的太行山隆起壳幔结构与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西浅东深的林县西断裂沿震源深度包络线向深部延伸与震区下方的近垂直的地壳断裂在15km深处交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部的地壳及上地幔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对昆仑山—柴达木盆地—秦岭—大别山纬向构造带的地壳及上地幔构造进行了研究。沿这一构造带沉积层平均厚度为8km,剪切波速度β=2.62km/s,壳内平均速度较低,为3.5km/s左右,在下地壳还存在低速层。地壳平均厚度为48km,自东而西相差不很大。上地慢低速层在70—90km深处开始出现。这种构造特征有别于地台和高原,具有块体间的过渡性质,表明这是中国地壳块体中的一个独立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5.
16.
京津唐地区地壳上地幔立体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在京津唐地区利用地震转换波法所测得的地壳、上地幔主要深部界面构造图以及地壳下层(玄武岩层)厚度分布图。将深部构造与本区震中分布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强震震源区的深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曾融生 《地球物理学报》1979,22(04):336-345
本文扼要地总结了我国对深部构造研究的进展情况。曾经在几个不同地区进行过地震测深的工作,有些地区发现地壳中存在高速或是低速的夹层。曾经利用数字计算求得不同地区的地震面波频散,并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地壳的参数。根据地震面波频散的特征,可以研究我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区分。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地壳结构特征与地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各种地球物理场资料结合卫星影象的解释,简要地讨论了东北地区地壳构造的基本特点,指出该区的地壳构造由几个巨大的断块组成,长条状断块相间分布,平行排列。最后还讨论了区域构造与震中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