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利用锆石U-Pb SHRI MP定年技术,测定了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邦铺斑岩钼铜矿床中二长花岗斑岩的年龄,获得该含矿岩体真实侵位年龄为13.9±0.3 Ma(MSWD=3.05),属于喜马拉雅晚期。邦铺二长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介于冈底斯成矿带后碰撞期伸展构造环境的斑岩体的形成时代(12~18 Ma),该年龄的厘定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带岩浆活动,并为整个冈底斯成矿带岩浆岩演化历史提供年代学数据和新的启示:可以认为其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具有相同的动力学背景,同属于大规模的快速爆发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啊聂托确二长花岗斑岩体,岩石类型单一,其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26±3.8Ma,形成于早白垩世.低铝(Al2O3<15%),低钛,低钠,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Ba,Rb,高场强元素Th,Nb,Ta,P,略显亏损,Ti,Y较强亏损.εSr(t)为107.6~80,εNd(t)为1.9~3.1.具有壳幔混合产物的特征.构造背景为火山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西藏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尼木斑岩铜矿田中。该区中-酸性岩浆活动较为发育,形成以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为主的含矿斑岩体。为限定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岗讲铜钼矿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背景,本次研究对成矿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揭示,岗讲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中新世(14.47±0.19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岗讲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的w(SiO2)为69.12%~72.62%,w(Al2O3)为13.31%~15.57%、K2O/Na2O为0.76~1.66。属于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为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的ΣREE为83.19×10-6~154.28×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HREE)=3.57~14.73,(La/Yb)N值为31.4~39.5,δEu为0.83~1.29,具有较弱的负Eu异常;稀土元...  相似文献   

4.
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北东约30 km处,与钼(铜)成矿有关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次为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通过对二长花岗斑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获得了含矿母岩的年龄,二长花岗斑岩的26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23±0.19)Ma(MSWD...  相似文献   

5.
恰功矽卡岩型Fe(Cu)-PbZn(Ag)矿床的形成与二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该矿床与查藏措、斯弄多、加多捕勒、青都、那扎等矿床已初步在冈底斯中段勾勒出1条矽卡岩成矿带,但目前对这些矿床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对发育于西藏恰功矿区南部的2种斑岩的锆石采用CL和LA-ICP-MS进行了成因矿物学和微区微量元素及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石英斑岩的侵位时代为66.83±0.72Ma (MSWD=2.4,n=9),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二长花岗斑岩侵位时代为67.42±0.80Ma (MSWD=3.8,n=15)。2种斑岩锆石的U/Yb-Hf及U/Yb-Y在微量元素图解中均显示结晶于陆壳环境。二长花岗斑岩中锆石的矿物结构和Zr/Hf、Th/U、Nb/Ta、Nd/Yb值等微量元素特征和根据Ti含量估算的TTiz显示,其是源于上地幔基性岩浆脉动上涌过程中同化、混合地壳物质后形成的岩浆熔体,伴随围岩压力降低在上侵过程中结晶、分异,最终于近地表冷却形成的。这些结果暗示恰功矿床的形成与印亚陆陆初始碰撞时回卷的新特提斯洋壳撕裂诱发的壳幔混源岩浆活动有关,代表了一种尚未充分认识的陆陆初始碰撞阶段壳幔混源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在冈底斯中段中北部针对该时代矿床的勘查工作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云南墨江县扭只二长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年龄为(263.5±1.7)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Si O2含量为55.30%~74.37%,全碱(Na2O+K2O)含量2.56%~7.57%,且Na2OK2O;岩石富集轻稀土,负铕异常明显(δEu:0.74~1.06),相对富集Sc、Co、Cs、As等元素,亏损Cr、Ni、Zn、Rb、Sr、Ba、Zr、Ta、Th、U、W等元素。根据图解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岛弧向陆陆碰撞或者陆弧碰撞的构造环境,表明哀牢山构造带的古特提斯支洋或弧后盆地在晚二叠世((263.5±1.7)Ma)可能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7.
邦铺钼多金属矿是形成于印亚板块碰撞后碰撞伸展环境中的大型富Mo(~0.09%)、贫Cu(~0.32%),并且伴生Pb-Zn的斑岩-矽卡岩矿床。邦铺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东段北侧,其成矿年代(~15.32Ma)与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内其它典型的斑岩矿床具有一致性(12~18Ma)。邦铺矿床除了富Mo(Cu),还含有大量的Pb-Zn矿石,其中Mo(Cu)以斑岩型矿化为特征,而Pb-Zn则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之中。本文立足邦铺矿床两大问题:矿床富Mo原因和斑岩-矽卡岩两期矿化的关系,借助含矿岩体二长花岗斑岩Sr-Nd-Pb和锆石Hf同位素及共生闪锌矿和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研究,为更好地了解矿床成因和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成矿规律提供依据。对矽卡岩矿区共生的黄铁矿闪锌矿进行Rb-Sr定年,87 Rb/87Sr=0.2351~7.903,87Sr/86Sr=0.714011~0.715539,闪锌矿和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93±0.87Ma,其成矿时间与斑岩成矿时间(辉钼矿Re-Os年龄15.32Ma)近于一致;同时,在空间上,随着距离二长花岗斑岩距离的增大,石榴子石减少,方解石及其它碳酸盐矿物增多,矽卡岩矿物组合由高温向低温转变,闪锌矿颜色由不透明向半透明过渡,暗示了温度连续下降的过程;所以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上,邦铺斑岩矿化和矽卡岩矿化都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邦铺二长花岗斑岩(87Sr/86Sr)i值介于0.707504~0.710012之间,变化范围较小;εNd(t)值为-3.96~-3.56,TDM2为1020~1050Ma;206 Pb/204 Pb、207 Pb/204 Pb、208Pb/204Pb分别为18.304~18.439、15.744~15.793、38.842~38.904;锆石176 Hf/177 Hf为0.282826~0.283009,平均值为0.282916,εHf(t)值为2.2~8.7,平均值为5.4;全岩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指示邦铺二长花岗斑岩为壳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其壳源组分的含量相对于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典型的含矿斑岩更高。幔源物质来源于上涌的软流圈地幔而壳源物质为加入大量古老地壳成分的新生下地壳;由于Mo、Pb、Zn主要来自于古老的下地壳,含有大量古老地壳物质的新生下地壳源区解释了邦铺Mo(Cu)-Pb-Zn的金属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8.
老挝爬立山铁矿位于长山褶皱带北西端,为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铁矿床。铁矿化产于二长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二长花岗斑岩具有富碱,硅、铝过饱和的特征,属钙碱性岩。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正常大陆弧花岗岩类似,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正铕异常,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属下地壳重熔被动侵位形成的"S"型花岗岩。岩体U-Pb年龄为283±2.9Ma,侵位时间为早二叠世。爬立山铁矿床潜在资源量巨大,外围地区具有相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带新近发现的大型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发育大量不同类型、不同期次的侵入岩体。矿区南东方向接触带的铅锌矿床,尽管最早受到关注并进行开采,但研究程度却仍然相对较低。文章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锆石Hf同位素、微量元素,首次对铅锌矿区内出露的含矿石英二长斑岩进行研究,23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3±0.12)Ma(MSWD=2.7,n=23),系中新世岩浆产物。在完成锆石测年后,同时对部分所测锆石进行了系统的Hf同位素原位分析,测得176Hf/177Hf值为0.282790~0.282913,εHf(t)变化范围为0.6~5.0,Hf同位素测试结果与亏损地幔地球化学储库的Hf同位素特征较为相似,表明石英二长斑岩的源区具亏损特征,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下地壳物质的混染。稀土元素结果显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明显的正Ce异常,Eu负异常,属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与前人对钼(铜)矿区的研究结果一致,故推断铅锌矿与钼(铜)矿为同一斑岩系统的产物。结合与区域上相邻的甲玛、驱龙矿床,该矿床显示出与甲玛、驱龙等超大型斑岩型矿床具有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深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0.
西藏邦铺大型钼铜多金属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以钼、铜为主,共生铅、锌。本文通过二长花岗斑岩全岩 Rb-Sr 法和含钼铜矿石中的黄铁矿 Rb-Sr 等时线法,分别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3.88±0.38)Ma (MSWD=1.7)和(11.0±1.5)Ma(MSWD=3.5),代表二长花岗斑岩成岩、钼铜晚阶段的成矿年龄,结合锆石 SHRIMP U-Pb年龄(13.9±0.3)Ma 及含钼铜脉石英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 年龄(13.9±0.9)Ma,显示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具有一致性,成矿时间持续约 3 Ma。锶同位素初始值(0.706538~0.709190)及幔源成分(Pm)含量(4.03%~51.65%)暗示邦铺二长花岗斑岩原始岩浆可能来自地幔,在冈底斯伸展构造背景下就位(14 Ma 前),幔源岩浆和硅铝质地壳物质发生交换并遭受地壳物质混染,以幔源物质为主,壳源物质为辅。  相似文献   

11.
西藏邦铺钼铜矿区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邦铺钼铜矿床是发育于冈底斯成矿带的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矿区内岩浆岩发育,(二长)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利用斑岩中锆石离子探针U-Pb法和全岩Rb-Sr法测定邦铺含矿斑岩的年龄,以确定含矿斑岩的形成时代。花岗斑岩中锆石SHRIMP U-Pb法测定其年龄为14.2 Ma±0.2 Ma(MSWD=0.79);二长花岗斑岩中锆石SHRIMP U-Pb法测试值为13.9 Ma±0.3 Ma(MSWD=3.05);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3.88 Ma±0.38 Ma(MSWD=1.7)。因此14.2 Ma~3.9 Ma年龄值可以作为邦铺矿区含矿斑岩体的结晶年龄。  相似文献   

12.
姚五沟岩株位于内蒙古太仆寺旗境内,其岩性为花岗斑岩,其形态近似为一南北向椭球形,岩石具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次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化学成分中,SiO_2平均含量值略低于中国花岗岩的平均值,富钾贫钠,FeO 和CaO含量极低,铝过饱和;岩体分异指数极高,稀土元素总量极高,轻稀土含量高于重稀土含量,具极弱的稀铕负异常.其成因应属S型花岗岩,其构造环境为大陆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对尕尔勤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及其锆石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矿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稀土元素总含量变化范围不大(ΣREE=48.64×10-6~78.12×10-6),LREE/HREE=8.67~11.68,所有样品都呈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分配模式;δEu由弱负异常→弱正异常演化,这是因为地幔底辟作用引发地壳部分重熔形成长英质岩浆的过程中,逐步消弱了结晶分异导致的负Eu异常进而出现弱的正Eu异常。锆石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稀土总量较高(ΣREE=735.78×10-6~6792.10×10-6),相对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正Ce异常明显,并呈现弱的负Eu异常,这是因为在地幔流体作用下,重稀土元素及Ce较其它轻稀土元素更容易进入锆石晶格所致,Eu呈弱的负异常则是成岩后期岩体受氧化淋滤所致。综合分析,揭示出地幔流体作用导致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壳幔混染甚至成矿特征,同时还能透过岩浆与围岩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导致变质砂岩成矿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4.
西藏驱龙斑岩铜钼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驱龙铜矿发育多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元素Cu、Mo、(Ag)异常强、规模大,异常与矿化区一致;伴生元素Au、Bi、Pb、As、Sb、Hg异常在Cu、Mo异常边部并套合产出的B Co、Ni Mn Zn的异常主要分布铜钼矿化带外侧.Na2O在矿化区显示负异常,K2O为正异常.从异常元素组合、水平分带性和贫Na2O、富K2O的成矿环境表明,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并受到了强烈的剥蚀.  相似文献   

15.
藏北冈底斯地体北缘中段的那朗花岗岩体以前被认为是一个大岩基,实际调查表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岩体,可分为两期多个岩石单元,Rb—Sr同位素年龄表明其成岩时代为燕山晚期。岩石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两期岩石的成岩环境不同,早期壳幔混源型形成于火山弧环境,并受同碰撞环境的影响;晚期壳源型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对比那朗、班戈等岩体,认为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代表了中特提斯洋壳的消亡地带,冈底斯地体是从冈瓦纳古大陆裂解出的微地块。  相似文献   

16.
曲水岩基解体,建立7个超单元和6个独立单元。该岩基由M型、俯冲Ⅰ型、同碰撞Ⅰ型和同碰撞S型花岗岩类4个系列组成。着重描述这4个系列花岗岩类的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就位特征;并就新特提斯洋规模、性质、关闭以及印度板块与拉萨陆块的碰撞、西藏高原隆升机制等提出了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北祁连金佛寺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佛寺岩体为北祁连华力西早期形成的一个较大的复式深成岩基,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岩系,具高钾、高铝和低钛的特点;REE分布模式为弱Eu异常;在Peace的Rb-Y-Nb图解中位于后碰撞花岗岩类区。岩体的同位素锆石U-Pb年龄为345.0±75.0Ma,代表其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8.
骑田岭岩体及其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骑田岭岩体位于南蛉构造-岩浆带中段,是一个印支、燕山期都有活动,且以燕山期为主体,且壳源重融分异型特征的复式岩体,其化学成分以富硅、富硷、富挥发组份为特点,富集W,Sn,Pb,Nb等成矿元素。在岩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形成了新田岭、白腊水、狗头岭等十多个大型、超大型钨、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万渝生  耿元生  沈其韩  刘敦一  宋彪  唐索寒  王进辉 《地质科学》2002,37(2):143-151,164,T001,T002
鞍山地区中太古代铁架山花岗岩中存在多种类型的表壳岩包体。本文对其中 类变泥砂质岩石进行了研究。一类包括云母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浅粒岩, 它们高钾低钠, 具有强的负铕异常(Eu/Eu* = 0.10~0.23) 和负钡异常(Ba/Ba**=0.09~0.23),tDMεNd(3.0 Ga)变化范围分别为3.36~3.51 Ga和-3.89~-1.59.岩石高的成熟度和长的地壳滞留时间表明鞍山地区中太古代以前陆壳基底就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具有很长的地壳演化历史.它们在元素组成上与铁架山花岗岩十分相似,相互间存在物源上的成因联系.铁架山花岗岩的tDMεNd(3.0 Ga)变化范围分别为3.39~3.70 Ga和-4.99~-2.36,Sm、Nd同位素组成与变质泥砂质岩石存在一定差异,看来主要与前者形成过程中源区选择性部分熔融和稀土组成发生变化有关.另一类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上与第一类变泥砂质岩石存在较大区别,而与古太古代陈台沟花岗岩较为相似,相互间可能存在物源上的成因联系.它们对铁架山岩体部分轻、重稀土强烈分离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可能起了一定作用.物源区的复杂性是铁架山花岗岩组成上存在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西藏东巧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西藏东巧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及玄武岩等组成。变质橄榄岩以富Mg、Fe、Cr,贫Ti、ΣREE为特征。辉长岩和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具有扩张洋脊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等相对富集;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为LREE亏损的平坦型,无负Eu异常,与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类似。根据其地球化学属性,推测该区蛇绿岩形成于大洋盆地扩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