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况云所  贾立宇  杨刚 《贵州地质》2020,37(3):240-243
黔北桐梓红花园剖面是华南扬子台地经典的奥陶系剖面之一,其中的湄潭组下部泥页岩段产出大量的腕足类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态分析显示:红花园剖面湄潭组下部的腕足类化石共有27属,其中以正形贝类Sinorthis的丰度最高,为湄潭组下段腕足动物中的优势类型。此外,Paralenorthis,Desmorthis,Xinanorthis等也比较常见,同为早奥陶世扬子台地近岸浅水环境下Sinorthis动物群的共生腕足分子。通过与黔中乌当地区湄潭组下段的腕足动物组合进行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桐梓红花园剖面的腕足动物,无论是化石丰度还是形态分异度,都明显高于贵阳乌当地区。两地之间湄潭组沉积环境的差异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可能是腕足动物化石面貌不一样的主要原因。红花园剖面湄潭组下部腕足动物的多样性迅速增加,为研究华南早奥陶世腕足动物演化史上首次辐射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探讨该地质时期黔中古陆南、北缘近岸环境下腕足动物的地理区系划分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位于扬子板块的西南缘,经历了新元古代板块拼接碰撞造山运动及早古生代加里东期陆内造山运动的复杂演化过程,尤其是加里东期的三幕(郁南、都匀、广西)构造运动造成早古生代地层不同程度的缺失。本研究在黔西北毕节地区首次发现早奥陶世湄潭组与桐梓组之间存在一套以硅质砾石为特征的砾岩层。通过地质剖面测制、镜下岩石学分析、地层对比及古生物化石鉴定等手段,对该砾岩层区域产出特征、岩石学性质及横向地层对比等进行综合研究,笔者认为包括研究区在内的黔中地区,在早奥陶世曾发生短暂的水上隆升,以致该阶段岩石地层单元出现平行不整合接触界面,以湄潭组粘土岩假整合于娄山关组白云岩之上标志着本次隆升结束。综合构造变形与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郁南运动阶段,贵州大部表现为水下隆起和海盆变浅,大面积沉积早奥陶世早期碳酸盐岩,但毕节地区出现短暂的抬升为古陆剥蚀区;都匀运动自南向北挤压,形成东西向黔中隆起,以遵义—毕节—赫章为界,黔西北为沉积整合区,黔中为假整合区。  相似文献   

3.
贵阳乌当中奥陶世的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乌当中奥陶世地层,最早由乐森(王寻)研究,1959年发表了该地的剖面及一个珊瑚化石。1960年贵州工学院地质系在乌当黄花冲“宝塔组”中发现了一些扬子区同层位中的罕见的珊瑚化石,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林宝玉研究,属中奥陶统,其剖面和化石资科发表于1965年。在“宝塔组”之下是一套产Yangtzeella kweiyangensis的青灰色中至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和泥灰岩,贵州地层古生物工作队地层组(1977)及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编图组(1982)把这一套地层命名为“十字铺组”,时代为中奥陶世,而穆恩之等(1979),杨绳武等(1980)将这套地层命名为牯牛潭组,时代为早奥陶世晚期,其上的地层称为黄花冲组,时代延续为整个中奥陶世至晚奥陶世早期,赖才根等(1982)“中国的奥陶系”中黔南  相似文献   

4.
浙江临安板桥早奥陶世牙形刺新材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临安板桥早奥陶世的留下组、施家头组和荆山组中发现较丰富的牙形刺动物群,自下而上建立Cordylodus angulatus带、Chosonodina herfurthi带、Paltodus deltifer带、Paroistodus proteus带和Prioniodus elegans带等5个牙形刺带,均属于早奥陶世。研究表明,临安板桥一带的早奥陶世碳酸盐岩地层时代局限于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弗洛期,与上覆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硅质泥岩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其间缺失弗洛晚期—达瑞威尔早期沉积。这一发现对该地区的地层划分对比和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笑媛  梅冥相 《贵州地质》1994,11(2):155-160
对玉屏彰寨早奥陶世地层的模拟矩阵进行马尔柯夫链研究表明:在早奥陶世,该地位于台地边缘,古环境的演化为从桐梓期的碳酸盐台地边缘滩,经红花园的台地边缘礁,到湄潭期的台地边缘隆起。后期的演化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6.
宁国胡乐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区内奥陶系分布广,出露全,剖面完整且层序清楚,化石丰富,在国内及大区域内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本区奥陶系自下而上为谭家桥组、宁国组、胡乐组、砚瓦山组、黄泥岗组、新岭组,与下伏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西阳山组、上覆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霞乡组及系内各组间均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在胡乐梅树下发现原砚瓦山组下部地层,在胡乐将军岭首次发现宁国组浊流沉积及其鲍玛序列。  相似文献   

7.
宜兴芳桥太阳山的地层长期以来为地质工作者所关注,江苏区调队(1962)(?)万常州幅地质调查时,由于未发现化石,仅根据其岩性认为是三叠系青龙群;而后,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曾发现有三叶虫化石碎片,因而认为该地层可能为奥陶系:俞剑华(1979)在(?)处作了较为详细的工作.采到了牙形刺化石,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奥陶世红花园期为宜。由于岩性与红花园组不同而取名为芳桥组。笔者等于1985年在该地重新测制剖面,采到了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对该组地层的时代又有了一个新认识现将剖面介绍如下(图1)  相似文献   

8.
湘西北早奥陶世南津关组生物丘(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湘西北张家界市温塘早奥陶世南津关组中部发现了小型生物丘 (礁 ) ,它们位于开阔台地与台地边缘斜坡毗邻的开阔台地边缘。经研究组成该生物丘 (礁 )的主要造礁生物之一是瓶筐石 (Calalhium) ,它具有固着、吸附和粘连周围生物或生物屑的造礁作用。笔者等的研究证实这类生物在早奥陶世南津关期业已出现 ,并有了初步繁盛 ,在此基础上 ,至红花园期有了更大的繁荣 ,广泛出现在扬子区。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格局研究程度偏低、认识出入较大,沉积期古隆起分布有待进一步研究.运用最新的井震及野外资料,在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建立了上扬子地区奥陶纪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并重建了重点层位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揭示,二级层序结构控制了沉积充填结构,每个二级层序的下部地层厚度起伏明显,指示了古地貌明显起伏特征,古隆起区具有明显的三级层序超覆沉积缺失结构;二级层序晚期古隆起范围缩小,填平补齐作用使得三级层序地层厚度总体稳定.岩相古地理分析揭示,奥陶纪总体具有北部、西部和南部三面稳定古隆起环绕中部凹陷区特征,川中古隆起明显分隔中部凹陷区;认为川中古隆起及南北两侧古隆起具有间歇性扩大、川东地区SSQ2早期存在隆起区,而中部凹陷区总体具有持续性沉降及向东迁移的特征.研究表明,早奥陶世桐梓组沉积期继承了娄山关群的总体古地理格局结构,形成了2个膏岩区及古隆起周缘白云石化颗粒滩相带组合,而湄潭组可能存在西部来源的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0.
1区域地质调查江苏1∶25万太湖县幅区调:在原划三叠纪地层中采获了笔石、菊石、腕足类化石,并依此解体出早奥陶世仑山组、红花园组、大湾组。贵州关岭生物群研究:新挖掘采集到多条保存完整的鱼龙化石,特别是首次采集到一枚长90cm的鱼化石,进一步的鉴定工作正在进行之中。2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福建沿海地区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解译及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确定调查区水土流失面积为95724.6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3%,但比1986—1996年的10年间,流失面积减少了4…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二叠纪沉积体系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叠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海相含油气层系,经历了两次大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形成了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海相、陆相及过渡相并存的沉积古地理格局。根据典型剖面分析和岩相古地理研究,识别出4类沉积体系,即陆地沉积体系、混合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斜坡盆地沉积体系。总结出4类基本的沉积体系组合,指出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是控制沉积体系变化及其空间展布的决定因素。最后对成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二叠系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以碳酸盐台地体系-斜坡盆地体系组合和混合沉积体系-斜坡盆地体系组合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黔南桂西地区(东经105°-107°,北纬24°20'-26°40')地跨扬子准地台和加里东褶皱带(华南褶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南盘江沉积盆地的北部或西北边缘。区内早、中三叠世碳酸盐地层出露良好、层序完整,为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详细研究该区碳酸盐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对了解台地边缘特征和演化、海平面变化以及边缘的构造作用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为确定三叠糸南盘江沉积盆地的西北或北部边缘的构造性质提供可靠的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广西平果铝土矿成因与沉积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被列为我国九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的广西平果铝土矿(图1),以品位高,规模大著称。据引滇隆起民明。①南{十一L琳断裂②埂娜一罗甸断裂③弥私一盘县断裂妞,凭样一贵县断裂图l研究区大地构造  相似文献   

14.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晚期煤系沉积相和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概述贵州西部是华南晚二叠世主要聚煤区之一。上二叠统煤系厚100至500余米,沉积类型多样,以细碎屑岩和泥岩为主,东部夹碳酸盐岩。各地含煤10—80层。晚二叠世时,研究区西边有康滇古陆,东部过渡为碳酸盐台地(图1)。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井下岩心观察与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将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台缘、斜坡—盆地三大沉积体系,其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等三个相带,斜坡—盆地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台地前缘斜坡相、陆棚相、盆地相等三个相带。进一步细分了沉积亚相和微相,描述了各相及亚相的分布与储层特征。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鲕粒白云岩、含砾屑鲕粒白云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重要的储层岩石类型,结晶白云岩和泥晶白云岩储集性能中等,其他岩石类型储集性能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甘溪剖面是我国泥盆系重要典型剖面之一,倍受中外同行关注。本文着重对生态地层、事件地层、层序地层进行研究,为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提供区域背景资料。龙门山甘溪剖面含十分丰富的底栖生物化石,从洛赫柯夫阶-弗拉斯阶自下而上可识别出24个腕足动物群落,另外还建立了若干礁复体群落和浮游群落
本文对以上群落的特征、性质、分异度、成分、底栖组合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作了分析和讨论,并识别了11个海进海退事件(生物的或非生物的)
本区泥盆系是加里东构造旋回后的第一个沉积盖层,属海平面主体上升和海侵同步条件下的旋回超覆地层,由砂质海岸环境向碳酸盐台地环境推进,构成了区内泥盆纪沉积层序序列的组合特征。根据海平面的变化及其相旋回的变迁,划分出6个三级沉积层序。6个沉积层序代表6次海平面的相对升降周期,大致相当于Vail,P.R.(1977)划分的三级地层旋回的海平面变化周期(延续时限1-12Ma),包括4个较大的海平面上升周期与2个较大的海平面下降周期,即洛赫柯夫期、布拉格晚期至埃姆斯早期,吉维中期及弗拉斯早、中期的海平面上升期与艾费尔期中晚期至法门期的海平面下隆期。
上述沉积层序特征和海平面变化,说明区内泥盆纪台缘断陷盆地的形成经历了由陆向海转化和盆地发展演化过程,反映了上扬子地台西缘陆架沉积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盆地的雏形阶段(碎屑岩陆架的形成阶段),盆地的发展阶段(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积陆架的形成阶段)和盆地形成与消亡不同性质的三个阶段。它们的形成与演化主要是构造断陷活动和龙门山海水不断向东侵进、古特提斯海北支向东扩展的结果,展示了由滨岸陆架转变为碳酸盐台地,由陆源碎屑充填转化为碳酸盐岩沉积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7.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rowning events in the geologic record can aid significantly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epositional, tectonic and eustatic history of a study area and often improve reservoir and seal prediction in carbonate rocks.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drowned platforms showing a record of continuous deepening and those with a record of exposure followed by rapid deepening remains, however, problematic. The Zhujiang carbonate platform (Liuhua 11-1 field, South China Sea) study shown here provides an example o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combining high-resolution geochemistry, microfacies analyses and foraminiferal biostratigraph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rior, during and after platform demise and drowning. The Zhujiang carbonate platform displays the following vertical succession of four facies types i) skeletal grain facies with a miogypsinid/lepidocyclinid-dominated fauna deposited in a moderately deep (< 50 m), oligotrophic back-reef setting; ii) in situ corals in patch-reef facies in an oligotrophic lagoon (< 10 m); iii) rhodoid facies with in situ red algal crusts, dominated by Heterostegina sp. and spiroclypeids, possibly capped by a subaerial exposure surface. Well-rounded rhodoids representing a mesotrophic lagoon dominate the upper portions of the rhodoid facies; iv) pelagic marine shales of the Hanjiang Formation burying the carbonate platform after drowning. This facies succession, in combination with geochemical evidence suggests a deepening-upward trend. This trend might have been interrupted by transient subaerial exposure but no evidence for meteoric diagenesis was found at the drowning unconformity topping the carbonate platform. Instead, microfacies analyses suggest that platform demise may be related to progressive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increasing nutrient-levels and/or decreasing temperature up-core towards the drowning unconformity. These findings are of significance for those concerned with Miocene carbonate factories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 demise of carbonate platform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8.
横切碳酸盐台地可以出现不同的沉积环境和相,其中台地边缘、斜坡或盆地边缘的沉积环境复杂,相的类型多,变化大,而且它们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层和层控矿床的重要控矿相位。另外,盆地边缘或斜坡的沉积相序类型及演化,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方面。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或盆地边缘早已引起沉积学者及构造学者的注视,并有不少的论述(Wilson,1975;Mountjoy和James,1982;Read,1982,1985;Cook,1984;曾允孚等,1984)。现将碳酸盐台地边缘或斜坡的类型及沉积模式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黔南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层序和海退事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种沉积类型。北侧的独山、平塘、惠水及长顺城关区等地属于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发育浅海底栖生态领域的生物群;该线以南的独山麻尾、长顺睦化、惠水王佑及罗甸一带,为碳酸盐盆地沉积,富含远洋半深海动物群。在两种沉积类型和生态领域里,泥盆-石炭系界线层的岩性、生物及相序均发生深刻变化,形成特征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剖面。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广安市桂兴镇响水村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质剖面,位于华蓥山背斜的西翼,其古地理位置位于早三叠世川东碳酸盐台地西侧。对该剖面的详细研究,有利于恢复飞仙关期川东碳酸盐台地西侧的沉积演化过程。响水剖面飞仙关组一段属于半局限浅海陆棚和开阔台地含泥灰岩沉积。飞仙关组二段下部为碳酸盐台地西缘斜坡相及开阔台地相;其上部为较稳定的开阔台地沉积。飞仙关组三段是碳酸盐台缘鲕滩和开阔台地沉积。飞仙关组四段属于典型的混积台地潮坪沉积。川东碳酸盐台地西侧飞仙关组由两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组成,第2个沉积旋回是碳酸盐台地向西增生和鲕滩发育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