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地震对策的研究,迎接将于198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天津市地震局和天津市地震学会于1987年5月20—30日,在天津市召开了我国首次“城市地震对策研讨会”。天津市科委、市建委、市科协及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天津市地震局的领导致开幕词和会议总结。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国家地震局及其所属的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代表外,还有河北、山东、内蒙古、广东、广西、福建、陕西、甘肃、新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5年12月1日至8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了《地震对策》—书的编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该书主编、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司长陈鑫连和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郭增建及其他有关编委,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卫勤研究室研究员朱克文以及《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地震出版社等有关单位的代表近20人。在此之前,有关编写《地震对策》的会议已召开过多次。1984年6月在北京首次召开了编写《地震对策》筹备会议;1984年9月在天津召开了《地震对策》的“卫生对策”编写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对策研究,并迎接将于198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6年10月7日—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全国大震对策课题协调会,其中包括城市地震对策、工程地震对策、特大地震对策和地震社会学等项课题。参加会议的有天津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沈阳市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天津市地  相似文献   

4.
由我国14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5月10日—13日在北京首次召开。为讨论商定有关事宜,1986年6月17日在北京举行了“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有30多名代表出席,国家地震局局长主持会议,并作了有关筹备情况的说明。本文综合概述了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内容及专题组安排、初步日程安排、与会代表名额分配原则、组织委员会、使用语言及其他事项。文后附有讨论通过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第一号通知(中、英文);并指出《国际地震动态》被确定为刊登会议文件和资料等的正式刊物。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地震局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合作承担的“昆明地区地震保险的科学性研究”,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研究工作,1992年11月17—8日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城市业务部共同主持的“昆明地区地震保险的科学性研究”成果鉴定验收暨学术交流会在昆明举行,来自北京、江苏、山东、辽宁、广东、陕西等13个省市的地震和保险系流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通过了成果鉴定验收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唐山市社会学学会的倡导下,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中国地震》编辑部、《灾害学》编辑部等十一个单位联合发起,于1988年7月28日至8月1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 会议共征集论文87篇,经会议组委会甄选,有62篇论文在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共13个省、市、自治区的8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等向大会发来了贺信,郭增建、苏驼、邹其嘉、王子平、宋守全、陈非比等六位学者,就地震  相似文献   

7.
旨在提高地震对策水平,为1988年在北京召开“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准备,”新三论’与地震对策讨论会”于7月15日—19日在吉林市召开。来自全国廿多个单位近四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地震对策是近年来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极其复杂;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七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自然乃至社会复杂现象共性规律的新兴学科。因此,如何将“新三论”应用于地震对策正成为迫切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1979年4 月在巴黎国际地震讨论会的专家会议上提出的,后又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署、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和赞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地震学会共同  相似文献   

9.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记事报》1979年1月第131期23—25页刊载一篇报道,介绍在法国施特拉斯堡召开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会议期间(1978年8月29日至9月5日),举行了由欧洲地震委员会的“地球动力技术”工作组组织的“在地震带观测地壳动力”的国际会议。会议探讨了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空技术问题。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4年8月28~29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政策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中国地震局机关、直属单位、各省市地震局及地方地震局等20多个单位的33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吴荣辉主任委员主持。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在会上致辞,并祝会议圆满成功。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司李克司长代表政策法规司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强调了本次会议的研讨成果对中国地震局党组决策咨询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司李健副司长组织大家学习了陈建民局长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刊物《紫光阁》杂志2014年第8期上发表的理论文章《没有新思路,就没有新发展》,并介绍了研究确定《2014-2016年防震减灾重大方向与重点任务》的目的意义、实施安排和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大正 《山西地震》2005,(4):42-42
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山西地震》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会议于2005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地震台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提交论文的作者,省地震学会理事及《山西地震》编辑委员会委员70余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陈会忠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地震监测发展趋势》的报告。《山西地震》编委、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李志雄,《山西地震》编委、研究员徐扬、袁正明,山西省临汾市地震局原局长、高级工程师王汝雕等在年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提供论文的作者分组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召开了山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贯彻《科学期刊管理办法》以及国家科委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地震局于1992年5月26日至30日在沈阳召开了“首届全国地震科技期刊工作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专程到会讲了话,并做了题为“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预报”的学术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国际上地震预报及其社会经济影响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建设的有关领域,如在石油及固体矿产开发、核电站、生命线工程、城市建设与地震对策以及地震保险等方面地震预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的研究课题、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与地震预报     
马胜云 《地球》2009,(5):37-43
1924年3月10日,我国已故的卓越科学家李四光教授曾在《太平洋》第四卷第六期上发表了“辟美博士造谣并浅说地震”一文。文章说:“地震发生之原因,至今其说不一。……;又有为地盘构造变更激烈之处为地震发源之地者。从理想上推测,此说似最为近是,争诸事实,此说亦觉信有可凭。……”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震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10年来全球遭受的城市地震破坏实例分析,认为引起城市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直下型地震、地基破坏效应和生命线系统破坏。结合山西的情况,简要讨论了城市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致读者     
经研究,《四川地震战线》从1981年第1期起,改名为《四川地震》。《四川地震》是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7.
美《纽约时报》1977年3月12日登载题为《圣安德烈斯“鼓包”迷惑着科学家》的报道,摘译如下:横跨加州地震易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的神秘隆起带  相似文献   

18.
据1989年1月10日获悉,作为人们担心在首都圈发生直下型大地震(“南关东大地震”)的防灾对策,日本国土厅正为将东京的23区等指定为“地震防灾对策推进地区(暂名)”进行讨论研究。为此,他们打算在1月底听取由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指定加强地震防灾对策地区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的有关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 《地震学报》第五届编委会于 2 0 0 2年 3月 1 4日在京召开主编扩大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主编及在京、津的部分编委共 2 2人 .陈运泰主编主持了这次会议 .他指出 :“这次主编扩大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共商如何进一步办好《地震学报》 .经过编委们和编辑部同志的多年努力 ,《地震学报》已被列入我国“期刊方阵” ;学报英文版已被国际EI数据库收录 ;同时 ,《地震学报》近期还被荷兰《地球物理文摘》(ElsevierGeoAbstracts)收录 .为发展地震科学、促进学术繁荣 ,《地震学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当前学术期刊“百…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的计划安排,中美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8月27日至31日在哈尔滨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会议的中方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刘恢先教授和同济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