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2年7月14日至25日,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的"大地之鹰"野外考察团在新疆旅行。在南疆,从吐鲁番艾丁湖经阿克苏到帕米尔的红其拉普,再从喀什经民丰沿千里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到库尔勒,看到了中国地理的四个之最:最低的陆地、最高的高原、最长的内陆河、最大的沙漠。后半程在天山的伊犁河谷和天山北麓旅行,自然景观和南疆截然不同。巩乃斯河谷新疆旅行会感到独特的风味,尤其是经过地理上赫赫有名之地的时候,可能有一种意外的惊喜,也会有出乎意料的失落,但是移步换景,美景也许就在眼前、等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知道沈阳有一个“皇寺广场”,这里是东西南北交叉的重要路段,公交车线路纵横交错,公交车站遍布广场四周,甚至比沈阳最繁华的中街和太原街地段还要多,商铺林立,人流如织,是沈阳一个比较热闹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王昊 《中国地名》2014,(2):66-66
巩乃斯,蒙语意为“太阳坡”,分布在伊犁新源境内,是新疆细毛羊的故乡,也是“天马——伊犁马”的著名产地。巩乃斯草原地势跌宕起伏,气象万千。山地草原,河谷草原并存,春夏秋冬牧场齐备,河湖泉涧,野果山花,珍奇异兽。应有尽有,放眼巩乃斯,尽是迷人好去处。  相似文献   

4.
两种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溶液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定期取表层土样测定其电导率和在不同深度埋设盐分传感器探头的方法,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监测了秸杆覆盖和地膜覆盖农田不同深度的土壤溶液含盐量变化。结果为:(1)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和10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的变化规律为,未灌水期间迅速增加;灌水时急剧降低。秸杆覆盖和覆膜可明显抑制盐分的累积,使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波动幅度变小。其中覆膜处理抑制土壤盐分累积的作用最大。(2)30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的变化为灌水降低,未灌水时升高。秸杆覆盖处理在灌头水后含盐量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覆膜处理在灌头水后一直处于很低的含盐水平。(3)60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变化幅度小于其上土层。秸杆覆盖增强了灌水对60cm土壤溶液含盐量的降低作用,并抑制了后期土壤溶液含盐量增加。覆膜减少了灌水对60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的降低幅度,也抑制了未灌水期间含盐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越窑是中国制作瓷器的古老窑系之一,以最早创烧成熟青瓷器闻名于世。越窑制瓷因其古老的起源,绵延跌宕的历史,以及对制瓷业的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制瓷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越窑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既有的越窑考古为越窑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但同时也亟待从历史文化的高度和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对越窑进行综合研究。绍兴文理学院魏建钢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的资助下,从2005年就开始越窑制瓷史研究,经过十余年的潜心钻研,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越窑制瓷史》。《越窑制瓷史》全书共六章。第一至第五章以越窑制瓷历史为纲目,分为西汉以前、东汉、六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福建的农村经济发展比较快,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是这一时期福建农村经济的最显著特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在农村大量存在,但又有一定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福建明清时期农作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福建的农村经济发展比较快,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是这一时期福建农村经济的最显著特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在农村大量存在,但又有一定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奚迪龙 《极地研究》1988,1(2):54-58
麦阔里岛和戴维斯站分别位于极光带中心和极光带极向边缘区内.这两处的极光吸收次数在晚间多些,其中突然性吸收主要出现在午夜(当地地磁时间)前,缓变性吸收在午夜后.极光吸收与太阳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太阳风高能粒子主要沉降在极光中心带磁午夜区,然后向东西与南北方向扩散,以向西的电射流为主,向东的为辅.但向西的弱些、速度慢些;向东的强些、速度快些.太阳活动增强后,尤其是强的X耀斑事件后,向西的电射流增多增强.另外,在较高磁纬地区的戴维斯站,冬季时极光吸收增多增强.但在极光中心区的麦阔里岛观测站,基本上无此种季节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冬季(对南半球而言)极光卵向南偏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红嘴鸥对昆明两个景点游览人数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2007—2008年在翠湖和滇池草海大堤历时10个月的定点定时调查数据,研究评估了越冬候鸟红嘴鸥对昆明景点旅游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调查点上,有红嘴鸥期间的游览人数是无红嘴鸥期间的2.8—2.9倍,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红嘴鸥对景点游览人数的影响是极显著的;红嘴鸥的到来还促进了景点有偿照相者和小贩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是企图通过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河北省历史上干旱的一些规律和特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文和插图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搜集的旱灾材料(绝大部分是县志)统计得来,我们还从府志、清史稿中搜集了少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明清时期干旱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是企图通过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河北省历史上干旱的一些规律和特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文和插图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搜集的旱灾材料(绝大部分是县志)统计得来,我们还从府志、清史稿中搜集了少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玉麒  董平 《地理学报》2005,60(4):587-596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该地区虽然水网密布,水系发达,并有太湖等大小湖泊存在,但并不影响中心地结构在该区域的形成,其形成机理是地形平坦、水系呈规则的圩田塘埔系统,及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该中心地结构的中心城市是苏州,而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几何中心;另一方面,不同等级中心地的间距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应性。据此,根据太湖流域中心地的形成过程,可以给出以下的中心地结构的形成路径:区域几何中心决定最高等级中心地的区位;区域面积决定一级中心地与二级中心地之间及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高等级中心地之间的间距决定以后,余下的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即可同时决定。由此,太湖流域中心地结构的形成体现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中心地形成过程与类型。这一形成过程具有一般性,即对任何一个中心地而言,都有一个自低等级中心地向高等级中心地的转化、升级过程,但对整个区域而言,却是高等级中心地首先形成,然后才是以此为中心各级不同等级中心地的相继形成,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其研究结论丰富与完善了中心地学说。  相似文献   

13.
锌胁迫下两种鹿角珊瑚虫黄藻荧光值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生长的花鹿角珊瑚(Acropora florida)和浪花鹿角珊瑚(Acropora cythere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金属锌的胁迫环境,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试两种珊瑚虫黄藻在不同浓度硫酸锌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实验结果显示:(1)当珊瑚暴露在相对低浓度锌(105.6μg/L)条件下,枝条较细的浪花鹿角珊瑚的最大光化学产量(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快速下降;较粗的花鹿角珊瑚前6天无明显反应,但到第8天时其Fv/Fm和rETRmax亦开始显著下降;(2)当珊瑚暴露在相对高浓度锌(599.4μg/L)条件下时,两种鹿角珊瑚颜色均快速变浅,第2天即大面积露出白色骨骼,Fv/Fm下降到0.3以下,不再对光强产生响应,指示珊瑚已死亡。实验结果揭示了珊瑚虫黄藻光合作用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过程,表明锌污染对造礁珊瑚虫黄藻光合能力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到珊瑚生长,高浓度的锌使虫黄藻光合作用快速衰减直至停止,导致珊瑚短时间内死亡。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物具有多尺度分布特点,尺度鉴别与确定是分类的前提。提出改进的面积相对差指标,根据城市植被的分布状态确定最优分割尺度。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利用对象的光谱和空间信息对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进行植被分类。与基于像元的传统光谱分类方法和单尺度分类结果比较,最优分割尺度的鉴别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6种城市植被的分类总精度达85.5%,Kappa系数为0.83;同时有效抑制了光谱数据分类中存在的地物破碎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位于我国西北、西南、中南地区交界地带的秦岭大巴山地区,在明清时期我国普遍兴起的山地开发中具有典型意义.武汉大学张建民教授的<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变迁--以秦岭大巴山区为中心>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以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野、条分缕析的缜密分析,对明清时期长江中上游我国重要经济区与生态区的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经济与地理环境变迁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历史上山地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半叶以对人类的全球性问题及其周围居住环境的强烈关注为标志。许多自然历史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致力于交叉观察和分析最为复杂的自然系统,地球及它的社会组分——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的系统。虽然,预见下一世纪人类及其生活与经济条件的发展成为必要,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但当今科学尚无能力回答所有这些问题。 我们大家还不会按照特定的要求预测地球上许多自然参数的真实性重大变化,也不能界定出这些变化是纯自然的变化还是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土壤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土壤环境的变化在短时间内是缓慢且不易察觉的,但是在地球历史的演化中,它留下了一丝丝印迹,这就是古土壤,它包含了当时环境的大量依据,是5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产物,当人类出现后,尤其是近百年来在复杂的自然因素上又叠加了人为作用,并且这种作用的强度与日俱增,当它对土壤的影响超过其它作用后,例形成人为土壤,同时,也可能引起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这些变化同全球变化和社会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乌兰布和沙漠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的研究,为恢复该地区全新世以来沙漠的形成与演化找到了新的证据。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的吉兰泰盐湖周围及沙漠南部丘间低地湖相地层下部风成砂的系统OSL测年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年代约在7 ka BP前后。此外,该沙漠腹地众多的干盐湖,大量含有蓝蚬的湖岸堤,以及丘间低地中的湖相地层和植物根系等的存在,证明了沙漠腹地大古湖的存在。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可以归因于吉兰泰古湖面积的不断缩小和干涸,湖泊周围松散沉积物的风蚀、搬运及选择性堆积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热岛效应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杨英宝  苏伟忠  江南  甄峰 《地理研究》2007,26(5):877-887
利用遥感数据和气象统计数据分析自1985年以来南京市热岛效应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南京市热岛效应强度和范围在增长。南京市的年均温逐年上升,与郊区六合县的温差呈上升趋势;南京市建成区内4级热岛效应面积增加了107.88km2。热岛效应增长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厂>雨花台>市辖区>栖霞>浦口>江宁。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果使得热岛效应空间分布更广泛,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利用强度变化最大的地方即城市热岛效应增加最多的地方,两者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吻合;而和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扩展规模没有很好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