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权威发布     
数字4000多万吨目前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工作进展顺利,库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4.5%,仅去年一年就减少土壤侵蚀量4000多万吨。根据重庆市水利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末,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4.5%,比直辖之初提高12.6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消落带微地貌扫描是监测库区消落带地表变形、揭示消落带波浪侵蚀过程的重要手段,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进步,利用普通数码相机快速获取地形数据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逐渐成熟。本研究利用普通单反相机获取三峡库区库岸研究区影像数据,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三维地形信息,并利用全站仪测量的验证点数据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所使用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地貌的三维信息,建立地面DEM模型,基本可以达到外业土壤侵蚀调查的要求,可以将该方法用于较粗略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侵蚀参数的获取及土壤侵蚀过程的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3.
三峡区域气温变化长期以来受到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关注。受三峡复杂地形的影响,仅仅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很难准确获取区域气温变化的空间格局,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提供空间连续的地表观测数据来辅助气温变化分析。以广义加性模型GAM (General Additive Model)为插值算法,以高程和夜间地表温度(LSTnight)遥感产品为辅助变量,估算三峡库区1979年—2014年1 km空间分辨率的月气温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高程和森林覆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插值算法中引入遥感产品LSTnight作为辅助变量可以明显改善气温估算精度,冬春季的改善幅度高于夏秋季;(2)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后明显上升,但在2003年库区蓄水后无明显变化趋势,几乎所有月(除12月以外)的气温都呈现上升趋势,增温趋势最显著是3月和9月,3月增温主要来自于库区东部山区的贡献,而9月增温主要来自于库区西部平原的贡献;(3)多数月份(除7月、8月、9月以外)的低温上升速度超过高温上升速度,导致区域气温的动态变化范围缩小;(4)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上升速度与高程呈正相关,即海拔越高,升温越快,但在同一海拔高度处,森林覆盖率越高,年均气温上升速度越慢,暗示森林具有抑制增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近3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三峡库区1975年、1987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各期土地利用图。以各期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图件,利用G IS技术,分析了三峡库区各期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库区的耕地、林地和草地都在减少,库区近30年建设用地和河流水面的增加最为明显。同时引入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指数、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来总结三峡库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多种特征指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了解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可以进一步指导库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南部植被覆盖较高地区在退耕还林后的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利用RUSLE模型,结合GIS、RS技术,定量估算了2000~2013年石川河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条件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侵蚀等级与降雨侵蚀力、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②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耕地所占比重由51.44%减少到48.37%,草地所占比重由24.51%减少到12.48%,林地所占比重由19.45%增加到33.20%;③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还林初期(2000年)的1 473.7 t/(km~2·a)减少到2013年的806.12 t/(km~2·a),总侵蚀量减少到217.91×10~4 t。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从大到小分别为林地、草地和耕地,说明还林还草工程后石川河流域土壤侵蚀呈总量减少、侵蚀强度降低的趋势,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水土保持效益。石川河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可以代表相似水热条件地区的土壤侵蚀情况,相同纬度地区的土壤侵蚀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声音     
《今日国土》2010,(2):5-5
中国日前已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通报了中国所宣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内自主减缓行动信息。中国将努力到202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到2020年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7.
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邙山生态园区邙山小流域水土保持为例,基于G IS技术,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IKONOS和高精度1∶1万比例尺DEM数据源,对小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侵蚀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实现了水土保持信息查询、水土保持系列制图、水文特征分析、土壤侵蚀量估算等功能,对推进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基于修正的土壤流失方程(RUSLE),运用RS和GIS技术对葫芦岛市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葫芦岛市年均土壤侵蚀量17 867 598.32 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6.13 t/(hm2×a),属于轻度侵蚀。葫芦岛市中度侵蚀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11.31%,土壤侵蚀模数占总侵蚀量的40.17%。中度侵蚀以下的土壤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88.96%,土壤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59.83%,研究区土壤侵蚀空间差异性大。分析土壤侵蚀与坡度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表明,6°~25°为研究区主要侵蚀坡度段,裸土地、旱地、林地和草地是研究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发生区,葫芦岛市应将其列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对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土壤侵蚀现状。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19日,根据录音整理)今天我们在重庆召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座谈会,这个会议很重要。先前我们还专门到三峡库区就《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和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研,与重庆市、湖北省共同对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进一步的安排和部署。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遥感和野外调查进行信息采集.建立了流域环境数据库;在GIS支持下,根据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对数据库实施运算操作,探讨了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估算了小流域水土流失量。  相似文献   

11.
将研究区域分成30m×30m的网格,依据土壤侵蚀监测模型,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土壤侵蚀方程中的各侵蚀因子栅格专题图,进而计算出惠州市的土壤侵蚀总量,通过对惠州市土壤侵蚀的定量实验研究.实现对惠州市土壤侵蚀强度分级评价,为惠州市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福建位于祖国东南沿海,全省森林覆盖率62.9%,居全国首位;林业用地面积1.40亿亩,占陆域总面积的76.5%, 其中80%以上属集体所有。为贯彻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央9号文件精神,增强集体林业活力,推动林区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召开了多次高规格会  相似文献   

13.
孤山川流域近30年土壤侵蚀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土壤流失治理的需求,选择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定量研究了孤山川流域近30a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75~2006年间,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变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5~1986年,土壤侵蚀强度加剧,侵蚀面积增加了138.13km2,流域东南部增加最多;第二阶段为1986~2006年,全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减弱,侵蚀面积减少了163.09km2,1986年和1997年,东部地区减弱趋势更明显。中度以上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高程1 070~1 300m处,都对应于18°~35°的陡坡地;1975年和2006年,中度以上侵蚀分别集中在900~1 150和1 300~1 800,单位为MJ·mm·hm-2·h-1。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耕地和林地。1975~2006年,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向良性循环发展。可为认识黄土丘陵沟壑区I副区土壤侵蚀规律和该区土壤侵蚀防治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年10月SPOT 5卫星影像及2007年9月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和全色影像,以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可蚀性和土地利用4种影响因子作为辅助数据,进行土壤侵蚀信息提取。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分析2004~2007年北京北部山区土壤侵蚀在空间、面积上的变化状况、强度类型转化状况以及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北部山区土壤侵蚀主要为轻度侵蚀与中度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 2004~2007年北京北部山区虽然局部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增强,但土壤侵蚀总面积减少,大体上呈中度→轻度→微度发展趋势,总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甘泉县位于革命圣地延安市城南37公里处,因县城南有神林山麓美水泉而得名。全县总人口8.02万,县域总面积2300.7平方公里,天然次生林总面积18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7.5%。境内有大小河流1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境内秦直道、千年银杏树、国家级劳山森林公园等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远近闻名。  相似文献   

16.
甘泉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中部,因隋帝杨广赐“美水泉”而得名,又因泉水清醒爽口而被誉为“美水之乡”。 甘泉幅员面积2284.7平方公里,总人口7.46万。境内年平均气温8.6℃,年均降雨量526.3毫米,耕地60.9万亩,境内有大小河流15条,其中北洛河横贯全县,过境流长达95公里,年过境流量3.4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建设生态县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甘泉县县委、县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因地制宜,放眼长远,科学合理,真抓实于,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建设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去年,森林覆盖率为50.5%,国民生产总值3.2亿元,同比增长11.1%,财政收入7158万元,同比增长92.7%,实现农业人均纯收入1786元,较上年增加108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多波束测深系统在三峡库区水下地形测绘上的应用,探讨在库区水下地形扫测中多波束测深系统可采取的扫测方法。积累经验,为长江河床演变测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5月22日)在三峡工程开始汛前降水、库区全面进入主汛期的关键时刻,我们召开三峡库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前一阶段  相似文献   

19.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定量研究森林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本文利用野外观测LAI,以及Landsat TM计算的7种常用植被指数和5个自定义植被指数,通过筛选建立了不同森林类型的LAI估算模型,其中,针叶林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阔叶林与混交林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最终通过多个模型估算三峡库区区域尺度森林LAI。利用样地实测LAI数据进行精度验证,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 829 4,1. 111 5和1. 790 9,判定系数R2均达到了0. 77以上。研究结果将为森林生态系统和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我国稀土矿产品产量继续上升,达到8.84万吨(以REO计,下同),比2001年增长9.7%。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总量达7.5万吨,占世界同类产品总量的87.7%,比2001年增长5.6%。2002年国内稀土消费量约为2.2万吨,比2001年减少2.7%。 2002年我国稀土分离产品出口量为4.31万吨,较去年减少6.7%,创汇额为1.56亿美元,比去年减少24.6%,平均出口价格3619.5万美元/t,比2001年降低约四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