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污染提高对虾对病原菌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1995年5~11月,以人工合成饵料作为有机污染源,取体长8、10和12cm以上中国对虾,在0.9m3水族箱中,分批进行有机污染提高对虾对病原体易感性试验.对虾在上述环境中培育2~3周后,测定其对付溶血性孤菌易感性及体内与抗病有关一些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对病原菌易感性提高1~3倍;体内SOD、PO及溶菌酶活性分别下降约22%、50%和28%~86%.血细胞数量减少50%左右.这与人工合成饵料在水环境中经分解后,产生一些对对虾有害物质,其中以氨氮产生和DO减少尤为显着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养殖中的自身有机质污染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中国对虾养殖中自身有机质污染现况,以及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就控制和改善其自身有机质污染的途径方面阐明了以下观点:其一,我国目前普遍采纳单一对虾半精养模式,因该模式阻断了生态系的物质循环路线,引起有机质-微生物-营养盐-浮游植物-有机质之间的恶性物质循环,以及过剩饵料和生物残骸等有机物质沉积量超过微生物分解能力,且不能得到其它生物的利用等原因,使得有机质在虾塘底部大量积累,引起了养殖生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血细胞及其免疫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李光友  王青 《海洋与湖沼》1995,26(6):591-597
于1991年3月-1992年4月青岛近海及一养虾场捕集中国对虾亲虾和越冬亲虾,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中国虾的血细胞形态及其亚显微结构;研究定量测定细胞吞噬活性的方法。结果表明,中国对虾血细胞分3种:无颗粒细胞,呈球形或梭形,胞质不含颗粒粒;小颗粒细胞及颗粒细胞,卵球形或椭球球形,胞质含有电子致密颗粒,颗粒可分均匀、非均匀的;小颗粒细胞质富含线粒体,可能与它对异物敏感易发生胞吐作用有关,该细胞是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疾病与免疫机制   总被引:65,自引:5,他引:65  
疾病对于海水养殖对虾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疾病的报道。但我们对于对虾病理,特别是病毒及与之有关的疾病病理,了解甚少。因而,对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有效地措施。对虾和其他甲壳动物一样,生活在一个具有潜在危害的病原体的水环境中。尽管有坚硬外壳的保护,可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但还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内部防御网络来对付任何通过伤口或其它途径进入机体的各种病原体。对虾的防御主要通过循环血细胞的吞噬、包囊、凝集、溶力和凝固等作用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病原体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中国对虾养殖中自身有机质污染现况,以及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就控制和改善其自身有机质污染的途径方面阐明了以下观点:其一,我国目前普遍采纳单一对虾半精养模式,因该模式阻断了生态系的物质循环路线,引起有机质→微生物→营养盐→浮游植物→有机质之间的恶性物质循环,以及过剩饵料和生物残骸等有机物质沉积量超过微生物分解能力,且不能得到其它生物的利用等原因,使得有机质在虾塘底部大量积累,引起了养殖生态系自身环境和邻近浅海大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应加强科学的统筹管理,摆正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避免盲目性。其二,强化人工调控的作用,尽量使对生态系的人工调控成为有效调控,以弥补该生态系中自我调控的不足。其三,应大力推广虾塘内部及其邻近浅海的多元化养殖。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复合疫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丁燏  王雷  李光友 《海洋与湖沼》1999,30(4):355-361
于1996年11月-1997年5月,运用差异离心,蔗糖梯度离心、柱层析等方法从发病中国对虾分离出杆状病毒并纯化;分别用冷乙酸处理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苯酚法提取纯化该病毒的结构蛋白与核酸、λDNA;分别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煮沸法、三氯乙酸法纯化孤菌的肽菊聚糖和鸡卵粘蛋白;配制出小牛血清白蛋白、蜗牛凝集素两溶液。然后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溶菌活力两种免疫指标分析灭活病毒和以上提取、纯化的7种大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应用有机碘防治养殖对虾疾病的试验。结果表明,15.0mg/dm3浓度的药液消毒可杀死水体中大量细菌,0.3mg/dm3浓度的药液对对虾的蜕壳有促进作用,按一定比例加工成配合饵料投喂对虾,在虾病狂发期可延长养殖时间。文章还对有机碘防治对虾疾病的有关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摄食对中国对虾能量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硕  王芳  董双林 《海洋科学》1998,22(2):49-51
于 1996年 5~ 6月在水温 2 5℃时测定了两种规格中国对虾 ( Penaeus chinensis)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后的耗养率和氨排泄率。小规格中国对虾摄食配饵的代谢率略高于摄食沙蚕 ,而大规格组中摄食沙蚕的代谢率大于摄食配饵组。小规格中国对虾摄食配饵和沙蚕的代谢能比未摄食组提高了 33.2 2 %和 2 7.4 0 %;大规格中国对虾摄食配饵和沙蚕的代谢能比未摄食组提高了 34 .78%和 4 0 .0 5%。中国对虾摄食后的氨排泄率明显增加 ,表明蛋白质在摄食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口服免疫型药物对养殖中国对虾病害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8,自引:7,他引:88  
于1992年8-9月在山东乳山县海阳所镇虾场,使用复合口服免疫药物防治中国对虾病害,在现场观察对虾的发病情况,生长及增重速度;在实验室测定对虾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对虾服用“口服免疫型”药具有明显的抗病防病能力及促生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体液免疫实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叶淑芳 《海洋科学》1991,15(6):66-67
“以防为主”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虾病普遍采用的方法,其根本的问题是真正搞清虾体本身的免疫机制,尤其是对虾的体液免疫。在对中国对虾体液免疫研究中,笔者发现给虾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饵(Astraga-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早期性别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虾的工厂化育苗获得成功,使对虾养殖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此,科学家们围绕对虾人工养殖,在对虾的性腺发育、性腺成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洪水根等,1988;李怀梅等,1994)。由于养殖水域的过度开发,养殖环境的恶化,养殖种类的病害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显然,要维持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一些遗传改良技术对现有养殖品种进行遗传改良,从而获得性状优良的养殖品种。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对对虾的性别进行控制,获得对虾雌性比例高的种群,才能有效地提高养殖产量,因而对对虾性别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脊椎动物激素可引起鱼类发生性别反转,但是,对对虾的性别反转不起作用。利用激素饲喂或浸泡幼小动物可以引起性反转,已完成性分化的鱼苗不能进行性反转,只能抑制或促进性别特征的发育。促雄腺对对虾的外部性征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李富花等,1996),对对虾早期性别分化进行研究是成功进行人工性别控制的基础。目前有关对虾早期性别分化的研究报道很少(尹左芬等,1986;Nakamura,1992)。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切片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对虾的早期性别分化情况,为中国对虾性别控制硏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第一触角由三个触角节和内、外两触鞭构成,化感刚毛着生于外鞭基部片状隆起的腹面,成横排排列,每环节两排。化感刚毛壁薄、中空、末端开孔通外界。第一触角外鞭神经有分支分布于化感器,支配化感刚毛的是多神经元组成的感觉细胞丛,其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处成纺锤状,树突轴突集中成索状,皆由围鞘包被。树突集合体从管孔穿入化感刚毛腔,轴突与外鞭神经连接。内鞭基部约33节具羽状刚毛,徒腹面覆盖化感刚毛,具保护化感刚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出1、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镰刀菌病在鳃、甲壳和附肢上的症状;2、在肌肉、中肠腺等组织器官形成的病灶;3、切片的染色观察。指出镰刀菌寄生在鳃组织破坏虾的呼吸功能,是镰刀菌病引起中国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球形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对虾进行病毒的检测,发现一种新的球形病毒,这种病毒直径约80~100nm,具有包涵体,形态上有两种电子密度,球形病毒数量较多,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没有发现,主要侵染对虾的肠、鳃、肌肉、肝胰腺等组织;宿主细胞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内质网水肿,线粒体内嵴肿胀及局部溶解,酶原颗粒和粘蛋白原变性等;球形病毒与杆状病毒混合感染是对虾爆发流行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糠虾肌组织进行病毒检测,在平滑肌和横纹肌组织中均检出一种球形病毒粒子,直径为80-100nm,具有核包涵体;平滑肌组织中,病毒粒于存在于肌纤维和核膜中,核内具有不规则形态病毒包涵体;横纹肌组织中,病毒粒子存在于肌浆网和肌浆中。病变肌组织中,肌纤维变形,肌浆网膨胀,核膜水肿。  相似文献   

16.
以海捕中国对虾亲虾(1992年4月捕)为材料,对其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进行测定,并研究经注射大肠杆菌、海洋弧菌及酵母聚糖等刺激物以后,其活性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适当的免疫刺激可提高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为免疫药物的研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复合酶制剂对中国对虾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仲军  王键鹏 《海洋科学》1995,19(1):57-59
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对虾内源酶的活性,增强肝胰脏的消化作用。 对虾饲料中添加1%。复合酶制剂可使对虾总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 4.81%和2.46%。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超微结构、分类及计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中国对虾循环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分类和计数。血细胞分成三类:(1)透明细胞,不含电子致密颗粒;(2)小颗粒细胞,含小的电子致密颗粒;(3)大颗粒细胞,含大的电子致密颗粒。循环血细胞总量平均值为10320个细胞/mm~3。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等分别占循环血细胞总量的25.32%、61.79%和12.89%。  相似文献   

19.
描述中国对虾心脏形态及超微结构。1.心脏存在第四对心孔,心脏壁由心外膜与心肌层组成,心孔的瓣膜处无心外膜,心肌束从不同方向穿越心脏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2.心肌内膜系统由肌质网、横管系和Tz管系组成;肌节A带、I带和H带分明,Z线清晰,二联体或三联体出现在H带处。3.心脏神经包括自主系统及背神经系统,前者由神经节干及其分支组成,神经节干包含5个大神经细胞和4个小神经细胞;后者由一对背神经及其合成的一支背神经干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幼体消化系统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中国对虾幼体消化系统中几种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饱食和饥饿状态下,消化系统的结构和组织化学变化。前肠仅呈现PAS阳性反应。中肠和中肠腺除呈现PAS阳性反应外,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酯酶(EST)和磷旨酸A(EC)等均呈阳性。随着幼体发育,除EC阳性反应逐渐减弱外,其它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另外在饥饿状态下,其酶活性均较饱食状态下的要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