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中国与印度土地制度及其效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两国国情相似,但土地制度迥异。本文对两国的土地制度进行了介绍,对两国土地制度的效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印度的土地私有制和多头分散的土地管理体制并不成功,即便是相对完善的征地补偿制度,受益者也更多是地主和富农,所以不仅没能减少赤贫人口,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而且没能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中国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公有制则保障了农民对于农业产值和征地补偿的相对平均分配,保障了社会的相对稳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贫困人口等都有积极作用。由此得出了中国需要坚持和完善土地公有制的结论,并且参照印度土地管理和土地征收的有益经验对改进我国土地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前,记者从兴安盟国土资源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强化土地复垦工作,完善土地复垦监管和检查制度,兴安盟国土资源局依据《土地复垦条例》和《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采取了以下措施强化全盟土地复垦工作。一是按照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权限,全面加强全盟各级土地复垦方案的专家论证和审查工作;二是由兴安盟国土资源局对全盟范围内的土地复垦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三是由盟、旗两级国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演变及其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各个阶段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了研究,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改革建议.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时期,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由于所处的背景不同,征收补偿对象、测算方法和补偿标准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补偿制度的演变存在路径依赖问题,使得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虽然经过多次有益的改革,但许多问题仍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以"外部利润——产权界定——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主线,对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行了制度经济学解析。研究发现,制度创新空间的形成、土地的增值收益、土地规模利用效应和土地集约利用效应构成了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外部利润。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规模和集约利用效应,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健全基层组织治理机制。要采取诸如放松法律限制、加强理论研究、规范机制建设等措施,从而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土地持续利用的五维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文章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时间,空间,用途,技术和制度是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五维空间,并对各维度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中,土地持续利用的时间维主要表现为从伦理角度考虑如何在代际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使代际间利益之和最大;空间维则要求实现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胜任维要求将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到各种用途上,从而使人们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各中获得的总效用最大;技术维选择意味着土地利用的直接或间接技术的选用能够保证土地的永续使用;制度维要求制度建设适应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通过消除不同的土地制度之间存在着的外部利润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6.
土地流转制度属于我国最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有着经济性、法律性以及政治性的特征,本文主要针对国外主要国家的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分析,并以此来提出促进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正常开展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寨跨两国 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与缅甸接壤处,有一个叫拉尹的小村寨,地跨中、缅两国。寨的北部属中国,南部则属于缅甸。 一瀑跨两国在美、加共有的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形成了一条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瀑布的左侧是美国,右侧属加拿大。 一湖跨两国在中朝边界的白头山山巅,有一个火山湖,名叫天池。天池四周环抱着16个峻峰,其中朝鲜有6峰、中国有10峰。 一园跨两国在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边境中部,有一座象征两国人民友好的“国际友谊公园”。这个公园横跨两国边境中部,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有 3/4的土地位于…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研究,针对土地行为人和土地管理者两类土地违法主体的不同违法形式,系统分析了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法制国土建设的建议,期望最终实现土地管理不能违法、不想违法、不易违法和不敢违法的目的,为促进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依法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越来越弱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亟须创新,但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当前符合公有制框架下的土地制度创新模式主要有专业协会型、专业合作社型、股份合作型及股份投包型四种。前两种为当前的基本模式,后两种为未来的最适模式。随着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土地制度模式会越来越完善,也会有新的农业土地制度模式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生态补偿实施主要通过制度安排进行。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补偿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进行,即对农牧户放弃土地使用和生产结构调整给予补偿。基于详尽的野外调查,本研究对农牧户经济受偿意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两种生态补偿模式的效应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明,放弃土地使用的生态补偿模式缺乏创造就业机会的机制,因此不具有可持续性。与此相反,调整生产结构的补偿方式不但使农户从事农牧业的规模有了明显下降,而且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这种模式会使农户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但是它为解决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总结国外土地配置研究的特点与经验,可以为我国土地配置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提供参考与借鉴。利用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对国外有关土地配置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国外土地配置研究对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行、保护土地景观、阻止生态用地向工业用地过度转化以及确保土地利用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等问题非常关注,对土地适宜性评判、不同因素对土地配置的影响及土地配置调控手段效率检验与改进等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国外土地配置研究相比,我国土地配置研究应从扩展研究视角、注重多维度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评判、重视利益主体诉求以及探析土地配置新途径等方面完善相关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分析海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土地征购制度建立目的,法律法规保障,运用模式等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特点,总结归纳系列启示,以期在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主体功能区情景下的土地系统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功能区要求对国土实施相对严格的空间管制措施,以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选择黑龙江省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地区为研究案例,以CLUE-S模型模拟了两种情景下的未来土地系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实施任何空间管制措施的情景下,耕地对草地的蚕食将延续,生态功能持续降低;而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情景下,居民地将大幅度扩展,且主要占用盐碱地,同时保持了耕地和生态用地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土地利用冲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国土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4.
Land fallow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taking land reclamation, safeguard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and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ree areas of research on the land fallow system. It reviews and compares the land fallow system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the world; it examines the response of farmers to the land fallow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 looks at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land fallow system. Based on China's rotation system for cultivated land, some relevant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land damag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subsidy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fallow land are formulated, and the compulsory fallow and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of the niche fallow are targeting. The land fallow system should improve both the regulatory and the restraint mechanisms,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kills of farmers, change the produ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and encourage farmers to change to high coverage crops to protect the land. In view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produced by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llow system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and compens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我国防治荒漠化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谭飞燕 《中国沙漠》2009,29(3):421-423
中国也是荒漠化问题相当严重的国家之一,估计全国土地约有27%沙化,目前我国的荒漠化防治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防沙治沙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轨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行立法并不能解决实际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对现有的与荒漠化防治相关的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对此,笔者建议要从两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一是对防治荒漠化的管理体制设置进行调整;二是要完善非政府主体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环南海经济圈的区域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环南海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应积极通力合作,充分利用环南海经济圈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区域的多目标整合,建立环南海经济圈,形成一个“规模经济体”,增强区域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对抗欧洲及北美贸易集团,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RECC), land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LRCC) has focused on the limiting factors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scale of land resources for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the origin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LRCC, the progress of LRCC is summarized as a progression from land resourc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LPCC) to land resourc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LCCC), and the hot issues of LRCC have changed from the simple human-grain relationship to more complex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land resources relationships.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methods also evolved, from static research to dynamic research, and the assessment factor have evolved from a single factor to 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Agro-ecological zoning (AEZ), system dynamics (SD),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have come to be viewed a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methods of LRCC in recent years. As a focus of conventional LRCC research, the human-grain relationship still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LRCC evaluation because grain remains the top limiting factor of land resources and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riterion in the balance between regional popul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especially for very populous countrie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arable land and average food consumption level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LRCC eval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variation of lifestyle a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gional LRCC. As a new topic of LRCC, LCCC has expanded the research field of LRCC in an attempt to reveal the limiting effects of land resource under open systems, but some issues such as carrying mechanism research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 are needed in future studie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CCC.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经营是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土地经营的基础,而城市土地经营对城市规划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城市土地经营视角下,城市规划具有刚性与呆滞、体制和机制的约束等缺陷,而城市土地经营也由于经济利益冲动等原因对城市规划产生冲击.因此,作者哌认为,要实现两者的协调互动,应从革新城市土地经营理念、建设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城市土地经营模式等方面发展与完善城市土地经营.并且,应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经营的响应,主要响应路径包括强化社会公共政策理念、加强经济思维以及改革城市规划体制等,以此促进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经营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刘贵利 《地理研究》2000,19(1):80-85
在GIS的支持下,采用邯郸市邯山区(含部分郊区)作为研究对象,围绕 3种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分类绘制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图及综合评价图。选取区位因素为主导因素,对研究区的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初步建立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程序。  相似文献   

20.
区域条件对土地制度的约束—以滇西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中国土地使用制度变革以来东西部经济变化存在差异这一现象,以滇西北地区为例,从区域条件与土地制度角度,分析了同一“家庭联产承包制”下,与其它地区的不同效应;滇西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以及“草地承包”、“四荒有偿出让”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条件对土地制度的约束作用,指出该区域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耕地土地制度滞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