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新疆棉花比较优势的进一步分析:基于经济收益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经统计分析 ,棉花净产值与玉米净产值之比X3对年度皮棉增加率Y2有极显著影响 (p <0 .0 1)、棉花净产值与 (玉米 +小麦 )平均净产值之比X4、棉花减税纯收益与玉米减税纯收益之比X6、棉花减税纯收益与 (玉米+小麦 )平均减税纯收益之比X7对年度皮棉增加率Y2有显著影响 (p <0 .0 5 )。新疆中绒棉的X3介于山东和安徽之间 ,X4处于较高水平 ,X6比山东、安徽分别高 0 .8和 0 .3或 73%和 19%,X7比山东、安徽分别高 1.1和 0 .2或 92 %和 10 %,可见新疆中绒棉的种植优势是存在的。新疆长绒棉的优势更大 ,以上 4个指标比山东、安徽二省均值高 2 6 %~ 10 0 %。这些指标的增加 ,对年度皮棉增加率的贡献是明显的。按回归分析 ,X3、X4、X6、X7每增加 1,分别意味着当地皮棉比上年度有增加 33.9%、36 .8%、16 .8%、12 .7%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的比较优势:基于粮棉单产比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 1998年新疆、山东、安徽及全国的粮棉单产比分别为 3.75、7.2 4、6 .35、和 5 .0 7,新疆比山东和安徽分别低 3.5和 2 .6。回归分析表明 ,粮棉单产比每下降 1,来年棉产上升 7.8%。综合考虑农民人均收入、棉花运输成本及WTO等因素 ,在皮棉产量达到 175× 10 4 t之前 ,新疆棉花的比较优势不大可能出现大的逆转  相似文献   

3.
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相对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划。首无建立了具有农业资源,农业发展,环境生态,农村社会,科教管理5个支持系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总能力指标体系,共选择源指标95个,采用相对资产/负债评估方法,对省(市,区)级各支持系统和总能力的相对净资产(比较优势)进行了评估,并用GIS与图形库联结显示空间分布。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划则将中国分为9个农业发展地区(一级),22个农业发展副区(二级),一级地区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问题治理的方向,二级副区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从而建立起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划系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入世的挑战,首先必须朋全球的视角考察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国际比较分析表明,我国农业并无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也较弱,为此,必须及早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调整行业结构,给予政策扶持、加大城镇化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NRCA模型的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14个城市1997—2006年相关数据,运用比较优势原理,采用NRCA模型,计算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的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益优势指数,进而加权合成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4个城市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分析,揭示了影响辽宁省各区域生产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素,即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用水效率;影响生活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素为城市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为辽西北区;林牧渔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及牧草地发达区;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为辽中南地区。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分析与基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文海 《地理科学》2015,35(3):293-298
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基地,在分析中部地区粮食生产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比较优势和集中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对策。结论如下:① 1978 年以来,中部地区水稻和小麦具有稳定的比较优势,而玉米和大豆没有比较优势。其中水稻生产的综合优势指数均在1.10 以上;小麦综合优势表现为稳中有升,从1978 年为1.00 上升到2012 年为1.16;玉米的综合优势指数小于0.80;大豆的综合优势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 年为0.90 下降到2012 年为0.80。② 整体从横向来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结构发生了变化。1978 年规模优势大小顺序为:水稻 > 大豆 > 小麦 > 玉米;效率优势为:小麦 > 水稻 > 玉米 > 大豆;综合优势为:水稻 > 小麦 > 大豆 > 玉米。2012 年规模优势为:水稻 > 小麦 > 大豆 > 玉米;效率优势为:小麦 > 水稻 > 大豆 > 玉米;综合优势为:小麦 > 水稻 > 大豆 > 玉米。③ 中国四大区域中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集中度均有波动,唯有中部地区的粮食集中度保持稳定上升,其粮食、水稻、小麦、玉米的集中度由1978 年的28.65%、38.13%、28.83%、16.16%分别上升到2012 年的30.08%、39.87%、42.40%、17.16%,2012 年中部地区粮食、水稻、小麦的集中度位于四大区域之首。④分析表明,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采取各项措施促进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增长。  相似文献   

7.
8.
鄂西与渝东旅游开发比较优势分析及区域整合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鄂西与渝东在地缘和旅游开发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跨省级行政区的特殊旅游区域,在旅游开发上很有必要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和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以促进三峡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探讨鄂西与渝东旅游开发关系和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旅游区域整合战略的具体对策,即通过资源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区划、交通与资讯建设、市场营销、极点对流辐射、组织机构设置、旅游发展规划等途径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这些有效措施的实施,将有力促进鄂西与渝东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和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为例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前,我国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竞争阶段,研究产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产业竞争力的内涵,认为产业竞争力是在一定贸易条件下,产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利润的能力,产业竞争力是衔接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纽带。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竞争优势可以加强比较优势。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科学技术、产业组织和政策环境,并对它们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构建了用区位商综合评价产业竞争力的方法,并用其对东部沿海省市的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为新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教水平低、人口素质低、投资环境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却严重制约着新疆的经济飞跃。文章客观分析了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指出充分认识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是新疆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区位商和增长商指数,对1990—2018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农业,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比较优势和增长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比较优势看,黑龙江省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吉林省的畜牧业,以及辽宁省的渔业和畜牧业,在全国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东北三省的玉米、黑龙江省的大豆,及黑龙江和吉林省的牛肉生产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②从增长优势看,1990—2018年,东北三省的种植业经济增速迟缓,而畜牧业经济具有明显的部门增长优势和区域增长优势,且增长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③从空间格局看,东北三省有75%的地级市农业具有比较优势;72%的地级市畜牧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部门增长优势,优势突出。尽管东北三省种植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较强,但其产值增长速度相对迟缓。为推进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应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划对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提出了挑战。在研习区划理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试点省实践的基础上发现:(1)主体功能区划既是综合性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又是其结果,同时,还是地域空间管制的科学方法之一。(2)现有方法研究集中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方法上,且仍停留在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相融合的哲学基础上,缺乏对区划方法的人本主义探讨。(3)现有研究虽初步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程序,但区域功能判别和功能区域定界及指标体系构建仍未取得突破。基于此,首次提出了由区划哲学层次方法论、区划科学层次基本方法、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构成三层一体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深入阐述了方法体系中每层的功能及逻辑关联,各层方法的内涵、基本内容,梳理出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的方法路线、区划技术程序及其关键步骤常用方法等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光谱非成像光谱 (辐射 )仪对北疆棉花 4个生育期 (蕾期、花期、铃期、吐絮期 )的叶片及冠层进行了5°FOV室内、野外 ,2 5°FOV野外高光谱遥感测定 ,试验表明北疆棉花具有绿色植物所特有的反射光谱曲线特征。本文分析了棉花在不同生育期特征光谱变化规律以及棉花叶面积指数 (LAI)与叶绿素 (CH .D)含量、叶片全氮 (TN)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应用光谱一阶微分分析技术 ,清晰地描述棉花“红边”变化趋势的特征。通过监测作物生育期内的光谱变化 ,研究作物的反射光谱与叶面积指数 (LAI)、叶绿素密度 (CH .D)等农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使人们能够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作物的生长与遥感光谱数据之间的关系 ,促进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在作物的生长监测和产量估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对R&D经费投入总量及强度、R&D经费的支出结构与来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与先进地区或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之间,R&D经费投入与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中部六省R&D经费投入不足,强度偏低;对原始创新重视程度不够,R&D经费支出在科研机构与高校所占的比例以及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所占的比例偏低;政府对R&D活动支持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部六省城市体系规模序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整合中部地区的城市体系,优化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城市体系规模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对中部六省城市体系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中部六省具备了成为一个独立城市体系的基础条件,且内部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规模级城市呈首位式分布明显,而市区非农业人口在10万以上中部地区城市组成的体系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趋向合理,城市人口不断向少数高位次城市集中的趋势明显.根据中部六省城市体系未来发展趋势,采用了灰色预测方法对2004~2010年城市体系规模维数和首位城市规模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十一五"期间中部六省城市体系规模序列演化趋势,进而提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优化设想.  相似文献   

16.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l situation of energy-related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main factors driving the carbon emissions increments are crucial for China to realize its emission mitigation targets. Adopting the comparative decomposition of an extended LMDI (Log-Mean Divisia Index) approach, this study decomposed the changes in carbon emissions of Jiangsu, Henan, and Inner Mongolia, which a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This analysis led to three main findings. 1)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6-2017, the energy-related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examined provinces exhibited upward trends, but with some differences among the provinces. 2) The influences of driving factors on carbon emissions varied distinctly in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economic stages. Economic growth had the largest positive effect on provincial carbon emissions increases. From 1996 to 2017, 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missions growth in Henan, Jiangsu and Inner Mongolia were 307.19%, 205.08% and 161.26%, respectively. This influence was followed by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size. 3) Energy intensity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facilitating emissions-reduction in the examined provinces, except for during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followed by the energy structure. The effect of rural population proportion was the weakest among all the curbing factors. Furthermor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energy consumption per capita demonstrated relatively minor impacts and disparate directions of influence in the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economic periods, but began to play increasing roles in driving up provincial emissions changes. For example,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Jiangsu contributed over 7.9% to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 growth in 1996-2017, among which urban residents’ per-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contributed more than 3.8%. In view of these findings, policy makers should formulate targeted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that are based on the distinct situations and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 carbon emissions in each province.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GIS和YaAHP评价法,从沙丘相对高度、坡度、日平均气温≥10℃持续时间、与水体距离、与沙漠距离和与居民点(公路)距离等方面评价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沙漠旅游适宜性,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对沙坡头区进行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漠旅游适宜性可分为5类区域,即高、较高、中、较低和低适宜性区域;研究区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分为沙漠旅游开发区、沙漠旅游适度开发区、沙漠旅游不适宜开发区和沙漠旅游限制区。根据功能区划,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期为宁夏中卫市沙漠旅游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