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30年来于临汾盆地对300年前的临汾大震发震构造虽作过大量实地考察、研究,但至今仍有不同认识和存疑。考虑到继续以临汾论临汾恐难获新识,本文另辟新径,从华北、乃至中国东部更大范围类似地震构造环境所取得的大震(M≥7.4)发震构造的某些共性,应用地质类比方法,在论证临汾地区存在NE向控震背景基础上,进而评述和探讨了临汾大震的可能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
王绍晋  罗淑进 《地震研究》1997,20(2):170-177
在分析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和断层走向之间的夹角与断层错动关系的基础上,同时还考虑断层的几何特征,错动性质以及应力场状态等因素,提出以断怪启动系数K值来定量表征处在相同构造尖力环境中,不同走向的活动断裂的活动程度,并以1988年澜沧-耿马大震序鲁为例,计算了大震和强余震震源机制节面的断层启动系数,对震区主要活动断裂在近似情况下也计算了断层启动系数,以此在结合地震破裂带等资料对大震和强余震的发震断  相似文献   

3.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2,24(1):109-110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 .其中 ,国内及邻区给出 M≥ 4.7的事件 ,全球给出 M≥ 6的事件 .“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 (UTC) ;为了方便中国读者 ,也给出北京时 (BTC)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 ,还给出参考地区名 ,它仅用作查阅参考 ,不包含任何行政意义 ;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 (n)和标准偏差 (SD) .面波震级 MS是对中周期宽频带 SK地震仪记录 ,采用北京台 1 96 5年面波震级公式 MS=lg(AH/T) +1 .6 6 lg(Δ) +3 .5 (1°<Δ<1 3 0°)…  相似文献   

4.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3,25(1):112-113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 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 不包含任何行政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面波震级MS是对中周期宽频带SK地震仪记录,采用北京台1965年面波震级公式MS=lg(AH/T )+1.66lg(D)+3.5(1<D<130)求得.AH是两水平分…  相似文献   

5.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2,24(5):556-557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  相似文献   

6.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1,24(6):669-670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 .其中 ,国内及邻区给出 M≥ 4 .7的事件 ,全球给出M≥ 6的事件 .“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 (U TC) ;为了方便中国读者 ,也给出北京时 (BTC)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 ,还给出参考地区名 ,它仅用作查阅参考 ,不包含任何行政意义 ;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 (n)和标准偏差 (SD) .面波震级 MS是对中周期宽频带 SK地震仪记录 ,采用北京台 196 5年面波震级公式 MS=lg(AH/ T) + 1.6 6 lg(Δ) + 3 .5(1°<Δ<13 0°)…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强震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治平 《内陆地震》1991,5(3):258-266
以地震破裂带,极震区长轴及发震断裂等为基础资料,统计了中国西部的强震构造。结果表明,其走向和长度均服从正态分布,并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为此,建立了构造走向与长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了破裂带与地震构造类型、发霉构造与区域应力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北西向发震构造在中国西部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2,34(2):280-281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O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相似文献   

9.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08年4-5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8,30(5):545-549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分析20世纪台湾地区6.5级以上强地震的活动资料,研究了20世纪台湾地区强地震的成带性、分幕性、迁移性等特性并解释了产生这些特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郭恒祖 《内陆地震》1991,5(3):267-271
中国西部及周邻地区大震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有一定关系,尤其是8级以上特大地震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加速期关系更为密切。中国西部及其邻区76%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相对加速期。本文通过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关系,对帕米尔-杭爱山地区本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地震危险性作了趋势性估计。  相似文献   

13.
林美  魏柏林 《华南地震》1994,14(3):8-15
研究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58.3%的M≥6.0级地震都发生在太阳活动峰年后的1~4年;应用周期图分析方法外推得出,1997年为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根据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在太阳活动周期的位相分布规律,指出1998~2001年该带有发生M≥6.0级地震的可能。研究表明,广东及其邻近地区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较为密切,规律亦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北地区4次6级强震前一定范围内中小地震活动进行分析,得出在强震发生前中小地震的活动有两个不同的时段:(1)中小地震频次高、分布有序性低的A时段和中小地震频次低、分布有序性高的B时段;(2)中小地震的活动在某些方位上呈现优势分布。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元代前的地震史料存载情况和据此资料编辑的强震目录(M≥4 3/4)做了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唐山余震活动与华北中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的较强余震与华北中强地震的对比分析,发现唐山较强余唐的发生与华北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给出了对应概率。为预测未来唐山显著地震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初步建立了西南地区有限元动力学模型。讨论了由于地震发生产生的应力变化对西南地区整个系统的应力调整情况,初步结果表明,许多强震发生在应力增强区。  相似文献   

18.
地震进口窗:试论中国大陆及边邻强震活动关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我国边邻三个“地震进口窗”内M_s≥7.0级地震与中国内陆的部分M_s≥6.0级地震活动的时、空关系简述后,讨论了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来预报中国内陆M_s≥6.0级地震的时、空问题,以期为大形势的趋势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文末也对“地震进口窗”的物理意义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及邻区、川滇成组强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1902年以来MS≥7地震的成组活动划分出7组,其首发大震分别为1902年阿图什8.2级,1911年阿拉木图8.2级,1920年海原8.5级,1931年富蕴8.0级,1946年缅甸7.8级,1966年邢台7.2级,1988年缅甸7.2级。川滇MS≥6.7地震成组活动划分出5组,其首发强震为1913年峨山7.0级,1933年茂县7.5级,1948年理塘7.3级,1966年东川6.5级、6.2级,1988年澜沧7.4级。其中,川滇MS≥7的首发大震滞后中国大陆首发大震几个月至4年不等。按成组大震的界定,目前中国大陆处于1998~2007年(估计)的大震少发时段。川滇未来1~2年的大震形势为川滇西部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性。中国大陆新一轮强震成组活动中的大地震将可能在2007~2009年前后发生,主体危险区可能为天山地震带中段及川滇东部。2007~2008年可能出现5~6级地震的增强过程。巧家—东川一带可能最先发生6级地震。  相似文献   

20.
南天山强震前小震活动的有序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莹甄 《内陆地震》2005,19(1):36-43
小震活动有序图像是一种重要的以小震报强震的预报方法。通过对南天山西段强地震前小震活动有序图像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图像与构造、与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以及震源机制之间的联系。认为有序图像是区域应力沿构造快速调整、分布的结果,既可能反映发震构造带的活动,也可起到控震作用,图像受地震的断错性质影响,具一定的中期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