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硅涂层表面能对海生物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田军  薛群基 《海洋学报》1998,20(5):61-64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止海洋生物污损的要求,人们试图用具有特殊表面性能的涂层取代有毒涂层来减弱或消除海生物的附着。本文通过对含有机硅防污涂层表面能的测量计算,探讨了涂层表面能各分量对附着生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能低色散分量的含有机硅涂层上,随涂层与水的相互作用力分量减小,绿藻和玻璃海鞘的污损增加。  相似文献   

2.
利用单分子自组装膜(SAMs)技术制备表面具有甲基、氨基和碳碳双键以及羧基官能团的材料表面,探讨硅藻附着量随时间变化及附着强度的情况。结果表明硅藻附着量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在不同的化学官能团表面的硅藻附着量不同,24小时内每种化学基团表面的附着量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其中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和表面的正电性有利于硅藻的附着。在模拟水环境的脱附实验中,甲基的附着强度最高,羧基最低。舟形藻的附着强度与附着量并没有直接关系。此项研究不仅对探讨硅藻细胞的附着行为具有意义,同时为研究应用海洋生物防污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厦门港试验浮筏污损生物的群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传燕  黄宗国 《台湾海峡》1992,11(2):167-173
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在厦门港防污、防锈试验的浮筏群进行了周年的污损生物挂板。记录了90种生物,其中网纹藤壶、泥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贻贝、中胚花筒螅、太平洋侧花海葵、厦门膜孔苔虫和多种端足类是优势种。全年都有生物附着,夏、秋和冬、春季的优势种有显著的不同。附着量较大,夏季3个月的湿重生物量高达22.7kg/m~2。这个结果可为防污、防锈试验提供较确切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附着硅藻栖息于海水、淡水或湿润的固体表面,往往同其它微型附着生物形成微生物膜(Primarymicrobialslimefilm)(l、2、’、’、8、’oj。附着硅藻是微生物膜的重要初级生产者之一。研究附着硅藻的数量和分布,对环境的生产力、环境净化和控制以及水产养殖事业,具有现实意义。学者观察到某些附着硅藻种群的有序排列(’门。本文对附着舟形硅藻(NaviculasP.)种群在玻片上附着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村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1.l培养容器,卧式染色缸(透明硅质玻璃),规格:长7.7X觅5.5X深3C。11。1.2玻片显微镜载玻片,规格:长…  相似文献   

5.
氨基多糖多孔微球载体制备及其脲酶固定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脱乙酰度为 95 % ,分子量分别为 98KDa和 1 1 30 KDa的氨基多糖为载体材料 ,采用三聚磷酸钠固定的方法制成氨基多糖微球 ,并以此氨基多糖微球为载体用戊二醛交联法进行脲酶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 3%复合氨基多糖溶液中大、小分子量氨基多糖质量比为 1∶ 5时微球载体机械强度较好 ,表面光滑。用 Ca CO3 (w/w=1 /1 )处理则可得到表面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多孔微球载体 ;光滑表面微球载体与多孔微球载体对脲酶的固定化效率分别是 5 1 .5 %和 6 8% ;用 1 .5 cm× 1 5 cm柱进行尿素转化时间 1 2 min,光滑表面微球载体固定化脲酶和多孔微球载体固定化脲酶对尿素溶液(30 0 mg/L)转化率分别为 91 .8%和 99.99%。这一结果说明 ,利用多孔微球载体可有效地提高载体对脲酶的固定化效率 ,并且能彻底的分解尿素 ,提高尿素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海洋硅藻种类繁多,具有因种而异的形状奇特的刚性细胞壁,称作硅质壳。硅质壳主要由无定形的二氧化硅构成,在纳米至微米尺度的三维结构(如孔、脊或管状结构)上表现出高度的规律性和精确的重现性。仿效硅藻,在温和的条件下制造超精细微纳米材料,成为众多从事生物、化学、材料研究工作者追逐的焦点。本文从硅藻硅质壳的形成机理及体外仿生、影响硅藻硅质壳结构的外在因素、硅藻硅质壳的化学修饰与应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白龙半岛邻近海域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北部湾白龙半岛邻近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试验, 并调查该海域码头和养殖网箱的污损生物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呈现明显的亚热带港湾污损生物生态特点.调查记录污损生物共82种, 其中优势种为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有孔右旋虫Dexiosprira foraminosus、左旋虫Spirorbis papillatus、多室草苔虫Bugula neritina、大室膜孔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美丽琥珀苔虫Electra tenella、缘齿牡蛎Dendostrea crenulifera、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生物全年附着, 2006年5-10月为附着高峰期.北部湾白龙邻近海域的月板、季板和年板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200.54、2 550.37和15 121.67g·m-2, 均比大亚湾和湛江港的低, 而比清澜港和北部湾涠州岛的高.码头附着生物呈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高潮带为滨螺区, 中潮带为牡蛎-笠藤壶分布带, 低潮带主要为藻类.在调查的基础上, 还针对海洋工程、海水养殖和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给出不同的防污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甲壳质及其衍生物作为载体固定化酶和细胞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甲壳质是甲壳动物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生成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聚合物。甲壳质的化学结构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生物高聚物,其化学性质稳定,而且耐热性好。特别是分子中存在有氨基,既易于与酶共价结合,又可络合金属离子使酶免受金属离子的抑制,同时容易通过接枝改性,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固定化载体。本文介绍了固定化载体的制备、固定化方法和应用。1 固定化载体的制备方法1.1 壳多糖的制备以新鲜虾蟹壳为原料分别用2mol/L…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5年4月至9月广东近岸海域贝类81个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素进行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表明:(1)DSP毒素含量值≥0.05MU/g的有34个样品,其中翡翠贻贝和牡蛎所占的比例最大;同种贝类的腹泻性贝毒素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秋季含量最高。(2)对其中腹泻性贝毒素含量值较高的8个样品进行胃含物海洋微藻种类的鉴定,结果是波纹巴非蛤、三棱骨螺和结蚶胃含物样品中含有产腹泻性贝毒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和原甲藻(Prorocentrum sp.)。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叙了国内外首次以大型商品化热浸锌锚链为研究对象的海港试验结果,跟踪记录了其4年的腐蚀与生物污损发展过程。分别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将试验锚链提出海面,对出现在锚链上的全部附着生物进行刮取、分类、鉴定、称重,清洗锚链的表面,检查锈点,并对热浸锌锚链表面测厚,照相记录跟踪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裸钢腐蚀严重,锈层在2~3mm,腐蚀产物易成片脱落,形成大小不等的腐蚀坑,最大坑深3mm左右;热浸锌锚链未出现明显腐蚀点,大气区锌层腐蚀速率约10μm/a,水下区锌层腐蚀速率约20~70μm/a,但在两个链环连接处出现磨蚀锈斑;耐蚀性在不同区带中表现为水上链水下链;热浸锌锚链表面的污损生物数量少于未浸锌锚链,随着时间延长,热浸锌锚链表面污损生物逐年增多,其中优势生物为海鞘(Ascidians)、苔藓虫(Bryozoans),其次是贻贝(Mytilus sp.)、牡蛎(Ostreidae sp.)、石莼(Ulva sp.),曾出现南方污损生物种,如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2013~2014、2014~2015、2015~2016三年锚链单位面积上污损生物的重量分别为1257.6、1454.6和21304.0g/m~2。污损生物重量的增加大大增加了锚链的磨蚀程度,为锚链腐蚀失效埋下了隐患。本研究为海洋工程锚链设计或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产热浸锌锚链的耐蚀性研究(Ⅰ):热浸锌锚链的海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叙了国内外首次以大型商品化热浸锌锚链为研究对象的海港试验结果,跟踪记录了其4年的腐蚀与生物污损发展过程。分别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将试验锚链提出海面,对出现在锚链上的全部附着生物进行刮取、分类、鉴定、称重,清洗锚链的表面,检查锈点,并对热浸锌锚链表面测厚,照相记录跟踪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裸钢腐蚀严重,锈层在2~3mm,腐蚀产物易成片脱落,形成大小不等的腐蚀坑,最大坑深3mm左右;热浸锌锚链未出现明显腐蚀点,大气区锌层腐蚀速率约10μm/a,水下区锌层腐蚀速率约20~70μm/a,但在两个链环连接处出现磨蚀锈斑;耐蚀性在不同区带中表现为水上链>水下链;热浸锌锚链表面的污损生物数量少于未浸锌锚链,随着时间延长,热浸锌锚链表面污损生物逐年增多,其中优势生物为海鞘(Ascidians)、苔藓虫(Bryozoans),其次是贻贝(Mytilus sp.)、牡蛎(Ostreidae sp.)、石莼(Ulva sp.),曾出现南方污损生物种,如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2013~2014、2014~2015、2015~2016三年锚链单位面积上污损生物的重量分别为1257.6、1454.6和21304.0g/m2。污损生物重量的增加大大增加了锚链的磨蚀程度,为锚链腐蚀失效埋下了隐患。本研究为海洋工程锚链设计或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海南省高位池养殖水中分离出一株高效消解化学需氧量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菌株DZG-F1,经16SrDNA序列鉴定,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命名为Bacillus sp.DZG-F1,在淀粉7%、pH 7.0、温度35℃、K_2HPO_4添加量3‰的培养条件下,能有效促进该菌株生长;微生物固定材料中固菌能力为改性椰丝纤维海藻酸钠微球椰丝纤维,其中改性椰丝纤维固定后的菌株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COD消解能力最佳,其48 h COD消解率为50.75%。本研究表明,固定化DZG-F1菌株对海水养殖废水中的COD具有良好的消解能力,在海水养殖水质管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YS-80-122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性蛋白酶是一种最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洗涤、食品、皮革和丝绸行业.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是一种应用我国海洋嗜极微生物黄海黄杆菌(YS-80-122)代谢产物并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手段开发出的一类新型酶.通过6000转/分离心(4℃),收集(30%-65%)硫酸铵沉淀,透析后等电聚焦制备分离(12W),并经凝胶S-200过滤,获得纯品经SDS- 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和C8 HPLC 图谱已达到电泳纯.其分子量为49,320Dal,等电点为8.5.建立酶活-温度-pH 方程与模型( r2>0.9),可求出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9.5,低温(T≤30℃)和低 pH(pH≤8)对保持其稳定性有利.经试验该酶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和增稠剂及表面活性剂适应性良好.Pb2 、 Ag 、Cu2 对其有抑制作用,EDTA对其有强烈抑制作用.该酶性质与以往发现碱性蛋白酶性质不同,属于一种新型海洋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