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利用互助县威远镇近40a日降水量≥25mm降水资料,分析互助县威远镇年暴雨日数、各月暴雨日数以及暴雨日数突变年份。研究发现,互助县威远镇近40a的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夜间20时后,年暴雨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暴雨日数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2.
降雨对陕西山洪灾害的触发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 2 0 a陕西山洪灾害和降水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陕西山洪灾害分布规律 ,进一步分析了气象条件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 ,确定了降雨强度与不同类型山洪灾害的对应关系 ,给出了不同区域不同降雨日数和降雨强度诱发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商南县1980--2006年降水以及山洪灾害资料,分析山洪灾害与不同历时暴雨的关系。得出部分重灾区的临界雨量。运用山洪水文气象模型,以降水性质、量级、风向、风速及土壤湿度作为预报因子,根据历年山洪灾害与各时段降水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各时段临界雨量确定山洪灾害预报等级。  相似文献   

4.

采用商南县1980—2006年降水以及山洪灾害资料,分析山洪灾害与不同历时暴雨的关系。得出部分重灾区的临界雨量。运用山洪水文气象模型,以降水性质、量级、风向、风速及土壤湿度作为预报因子,根据历年山洪灾害与各时段降水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各时段临界雨量确定山洪灾害预报等级。

  相似文献   

5.
根据青海省地方标准—气象灾害标准,利用气象站33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发生在互助县境内的干旱灾害进行标准化划分,统计出互助县发生干旱灾害的概率、分布规律和灾害等级,客观评价地方标准的适用性,为合理利用地方标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2005—2019年辽宁省1639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2017年辽宁省30 m分辨率的基础地理信息和山洪沟资料以及风险普查数据,对辽宁暴雨诱发山洪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并将风险区划结果与历史山洪灾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山洪灾害与降水相关性统计发现,6 h暴雨作为辽宁省山洪致灾因子更为合适,因此构建了6 h综合利用分级暴雨强度及暴雨频次精细评估暴雨致灾危险性;山洪沟沟口高程、沟床比降及河网密度等资料可有效评估山洪孕灾环境敏感性;人口密度、耕地比例两个风险暴露度指标以及灾损敏感系数可大体评估承灾体的易损性;与历史山洪灾害空间和频率分布对比,山洪灾害的高发区与在本次风险区划高风险区基本吻合;精确到每个山洪沟风险区划的结果,提高了山洪灾害的风险区划精度,为辽宁暴雨诱发山洪灾害精准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西山洪灾害分布特征与预报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54-2004年江西山洪灾害资料和山洪发生地同期历史降水资料,发现江西山洪灾害的发生存在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生频率高.且20世纪60-90年代发生频率存在增高的趋势;二是季节性明显,与月降水量的分布十分吻合,6月份发生最多;三是南部、中部明显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赣南东部发生最多,赣北平原为少发区;四是在北部与连续性暴雨关系密切;五是西风带锋面型是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另外,利用24h降水量和前10d累计雨量作为预报因子,结合判别分析法进行预报分析,力图寻找出江西山洪灾害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麻城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情况,结合现场调查,基于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和极值I型分布理论,研究了2016年6月30日—7月2日麻城"7.1"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及其对光伏电站的影响,探讨了光伏电站洪涝灾害的成灾机制及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结果表明:1)在西南急流影响下,"7.1"暴雨过程达到特大暴雨级别,且麻城国家气象站过程降水量为433.1 mm。2)2016年7月1日麻城站日降水量为333.6 mm,历年最大日降水量历史排位第1,推算重现期为367年一遇;2016年6月30日19—22时累计降水量为155.2 mm,历年连续4 h最大降水历史排位第2,推算重现期为51年一遇。3)"7.1"暴雨期间,麻城市处于湖北省五大区域山洪(泥石流)灾害等级预报站点降水临界指标的R3级,极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梅雨期的大范围强降水导致短时间内麻城市境内河流水位暴涨,水库超汛限水位,加之水利防洪设施不足,导致严重洪涝灾害,周边某光伏电站被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技术的武威市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71~2012年武威市各乡镇山洪灾害调查记录,以及武威市内78个区域气象站和4个自动气象站2008~2012年5-9月降水资料,通过对山洪灾害形成的动力条件、孕灾环境、降水背景的分析,确定临界雨量、地形因子、河网密度、汛期雨量、汛期降水日数、汛期中雨日数、汛期大雨日数为影响山洪灾害形成的主要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武威市山洪灾害区模型。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空间插值、栅格图层计算等操作,将武威市分为山洪灾害高发区、易发区、一般区和低发区4类,初步探索了武威市山洪灾害分布区划。分析表明,武威市山洪灾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天祝县呈高发区,易发区主要在南部古浪县,中部平原凉州区为一般区,北部荒漠带民勤极少能形成山洪灾害,为低发区。  相似文献   

10.
江苏里下河地区降水与水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余根  周国华  张长湘 《气象》1999,25(8):31-33
洪涝是里下河地区汛期的主要灾害,也是当地各级政府防范的重点。洪涝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前的水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根据里下河地区的特殊水系和地形,研究确定出降水量与水位的定量关系。根据降水的预报,得出雨后的最高水位预报值,防汛部门可根据预报结果,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重庆市山洪灾害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山洪灾害形成的动力条件、孕灾环境、降水背景的分析,确定临界雨量、地表起伏形态、坡度、年降水量、年大雨日数为影响山洪灾害形成的主要因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重庆市山洪灾害区划模型。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空间插值,并进行栅格图层计算、分割等操作,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分为高发区、易发区、一般区、低发区,完成重庆市山洪灾害区划。区划结果表明:重庆市多山洪灾害,东北部为高发区,年发生频次多在10次以上;中部东南部为易发区,年发生频次多在8次到10次;西部偏西地区为低发区,年发生频次多在6次以下。  相似文献   

12.
周杰  刘晓冉  康俊 《气象科技》2019,47(4):697-704
以三峡库区普里河下游流域作为山洪灾害淹没模拟的研究区域,通过泰森多边形方法和算术平均方法分别计算流域面雨量,采用FloodArea模型对两种方法下的同一降水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实地考察流域内淹没时间和淹没水深资料对比分析两者的模拟结果。结论表明:泰森多边形方法下的山洪灾害淹没模拟能较好地反映普里河下游流域内的因降水导致的山洪推进路线、淹没范围及淹没水深,且该方法下推算的山洪灾害致灾临界面雨量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该方法可用于推算流域内的山洪灾害致灾临界面雨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8~2000年有代表性的周边县树木增减资料、1984年10月~1986年9月树冠对降水的截流观测资料及1950~1999年西峡县山洪资料,分析了伏牛山南坡森林覆盖率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平均年雨量值大;林区树冠和植被对降水的截流率在60%以上,植被越好,树林郁闭越大,山地的山洪和水土流失就越小,不但可减轻洪水灾害,而且蓄水于地下,以丰补欠,调节林区水分供应;西峡县因森林覆盖率的降低,山洪次数增加.因此,应治山造林,绿化荒山.  相似文献   

14.
用广西1961—2013年90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灾害监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广西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广西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及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因洪涝灾害导致的各方面损失最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概率桂东大于桂西。红水河、柳江、桂江、浔江、郁江、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大雨以上量级降水量相关最高,其次为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独流入海流域。河池和柳州是因强降水最容易造成人员死亡的地区,其次为贺州。三种大气环流形势易引发致洪强降雨,中高纬度的槽脊偏强,低纬度地区副高西伸至华南沿海;西伯利亚低槽偏强,广西受南支槽前控制,利于冷暖空气在广西上空交汇,发生暴雨;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西伸脊线偏西,有利于热带气旋西移给广西带来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8~2000年有代表性的周边县树木增减资料、1984年10月~1986年9月树冠对降水的截流观测资料及1950~1999年西峡县山洪资料,分析了伏牛山南坡森林覆盖率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平均年雨量值大;林区树冠和植被对降水的截流率在60%以上,植被越好,树林郁闭越大,山地的山洪和水土流失就越小,不但可减轻洪水灾害,而且蓄水于地下,以丰补欠,调节林区水分供应;西峡县因森林覆盖率的降低,山洪次数增加。因此,应治山造林,绿化荒山。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许多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对暴雨在复杂地形下可能引发的山洪与地质灾害造成的高风险以及对城市交通安全风险估计不足,同时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已难以描述暴雨致灾危险性精细化分布。本文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遴选的293个北京气象自动站2006—2017年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北京2015年1∶25万基础地理信息、2016年Landsat8晴空遥感影像、灾情资料以及网格化的社会经济资料,在承灾体暴露度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承灾体对暴雨引发的城市积涝、山洪与地质灾害灾损敏感性差异,从暴雨致灾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3个方面开展了北京地区暴雨灾害1km分辨率的精细网格化风险评估与区划,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基于高密度降水观测资料提取的网格化短历时暴雨频次和暴雨量能较为精细地评估致灾危险性;基于遥感与GIS提取的不透水盖度、地形起伏度与河网密度可有效评估暴雨洪涝孕灾环境敏感性;基于1km格网化的GDP、人口密度和路网密度以及灾损敏感系数可有效评估暴雨引发的积涝、山洪与地质灾害对人员、财产和公路交通的易损性;(2)与已有成果比较,本次北京暴雨洪涝风险区划不但凸显了暴雨对城市的积涝风险,也凸显了暴雨引发的山洪与地质灾害风险,同时突出了暴雨对城市交通设施安全的影响;(3)风险区划结果基本反映了北京市暴雨灾害的潜在风险,北京暴雨洪涝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应放在风险较高的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估四川省的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口和经济影响,本文基于四川省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依据山洪沟的判别标准,提取出全省范围的山洪沟,并结合坡度与降水耦合的关系建立了四川山洪危险性评价模型。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21次山洪灾害为样本,利用2013年四川省人口和经济数据,建立了山洪灾害对人口和经济影响的预估模型。结论如下:(1)提取出影响生命财产安全的山洪沟64346条,其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最大影响面积约38万km2,约占全省面积的78%;(2)建立了山洪危险性评估模型,评估结果能客观地预警四川范围内的山洪等级和影响范围;(3)建立了山洪灾害影响预估模型,模型对人口的影响预估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8.
GIS在广西山洪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使用GIS技术结合精细化降水预报数据和广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成果中的山洪易发区划和山洪临界雨量区划数据,利用空间数据叠置分析的方法,计算山洪灾害预警区并查询预警区社会经济信息;介绍叠加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山洪灾害预警专题图的方法。山洪灾害预警专题图为防汛部门进行山洪灾害的预警提供实用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GIS在广西山洪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介绍了使用GIS技术结合精细化降水预报数据和广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成果中的山洪易发区划和山洪临界雨量区划数据,利用空间数据叠置分析的方法,计算山洪灾害预警区并查询预警区社会经济信息;介绍叠加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山洪灾害预警专题图的方法。山洪灾害预警专题图为防汛部门进行山洪灾害的预警提供实用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贵州夏季突发性山洪频繁发生,山洪灾害损失巨大。对小流域的雨情、水情进行实时监测,结合精细化的降水预报数据,并与水文模型进行耦合开发贵州小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可有效地减少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贵州省小流域洪水预报系统以AreGIS为平台,依托GIS、数据库技术,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和气象数据实现小流域降水、流量和水位变化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可根据降水预报数据输入水文模型中模拟小流域未来相应时间段的水位和流量变化情况,当达到一定阈值之后系统会自动报警,为决策部门及时提供监测预警信息,最大限度的减少小流域陡涨洪水造成的各种损失,有效地提高贵州省小流域山洪或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