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淡水养殖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淡水养殖花鲈的体质量(Y)和吻长(X1)、眼间距(X2)、眼径长(X3)、头长(X4)、躯干长(X5)、尾柄长(X6)、头高(X7)、体高(X8)、尾柄高(X9)、体长(X10)、全长(X11)、体宽(X12) 12个形态性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除眼径长(X3)外,花鲈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发现体高(X8)与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最大(0.937),眼径长(X3)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小(0.175)。通径分析发现,体高(X  相似文献   

2.
斑节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性状是对虾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 形态参数对于经济性状的贡献率是选育参数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 随机选取1 339 尾6 月龄对虾, 对其形态性状(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头胸甲宽)和体质量性状5 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 并应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通径分析、决定系数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测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其中体长(P=0.563)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 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 各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Σd=0.925, 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 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和头胸甲宽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Y= –22.489 + 0.22X1+ 0.191X2+ 0.339X3+ 0.296X4, 为斑节对虾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超  李永仁  郭永军  梁健 《海洋通报》2019,38(4):400-404
为探讨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指导毛蚶的选育,以毛蚶天津群体为研究对象,测量壳长、壳宽、壳高、体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壳宽是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953,直接作用为0.505,间接作用为0.448,壳长、壳高间接作用分别为0.483、0.480,综合决定系数为0.706 6。毛蚶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为Y=-40.8+0.438X1+1.124X2+0.469X3,R2=0.924;以壳宽为自变量,体质量回归方程为:Y=5.443×10-3X22.519,R2=0.937。  相似文献   

4.
不同贝龄毛蚶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1龄、2龄和3龄个体各100粒,分别测量壳长、壳高和壳宽等壳形态性状,并称其体质量,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通径分析与决定程度分析的结果相似,不同贝龄期影响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壳长是影响1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是影响2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且两者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44),壳宽是影响3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与壳高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30)。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陆基养殖和离岸养殖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形态差异,在海南省陵水县室内车间及南沙美济礁深水网箱对同一批次15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头长X1、躯干长X2、体长X3、全长X4、体高X5、眼径X6、吻长X7、尾柄高X8、尾柄长X9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个养殖条件下尖吻鲈在眼径和吻长等2个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高与全长的比值等方面呈极显著差异(P<0.01)。陆基养殖尖吻鲈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除眼径X6与吻长X7无显著相关性外,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的其他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陆基养殖群体的X4和X5对尖吻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而X3、X5和X9对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显示,陆基养殖群体的X4和X5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71,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的X3、X5和X9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864,说明2个尖吻鲈养殖群体的体质量分别主要由这些形态性状决定;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2个养殖群体尖吻鲈多元回归方程:Y陆基养殖=-1 128.61+3.143X4+6.418X5,Y美济礁离岸养殖=-2 054.81+7.377X3+9.196X5-10.041X9。研究表明,2种养殖模式下尖吻鲈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在体型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随机抽取100只同龄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开展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实验选取并测量了壳长(X1)、壳宽(X2)、壳厚(X3)、壳口长(X4)和壳口宽(X5)等5项形态性状以及体质量(Y)和软体部质量(Z)等2项质量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疣荔枝螺各项性状间的相关均呈极显著(P<0.01)。通径分析表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直接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壳长(0.459)>壳宽(0.277)>壳厚(0.209)>壳口宽(0.140);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20),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9.714+0.220X1+0.204X2+0.195X3+0.151X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测量314尾东北七鳃鳗和302尾日本七鳃鳗成体的体质量(Y)和全长(X_1)、躯干长(X_2)、尾长(X_3)、头长(X_4)、吻长(X_5)、眼径(X_6)、背鳍前长(X_7)、眼后头长(X_8)8个形态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建立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体质量服从正态分布,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全长、躯干长、尾长、头长、吻长、眼径、背鳍前长和眼后头长8个形态性状均与体质量呈正相关(P0.01)。经偏回归系数检验,东北七鳃鳗全长、头长、眼径和眼后头长呈显著性水平(P0.05),其通径系数分别为0.636、0.202、0.060和0.105;日本七鳃鳗全长、吻长和眼后头长呈极显著性水平(P0.01),其通径系数分别为0.730、0.098和0.153。单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中,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全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形态性状的单独决定系数和两个共同决定系数的总和分别为0.855和0.857。建立以东北七鳃鳗全长、头长、眼径和眼后头长4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502X_1+2.699X_4+8.554X_6+1.915X_8-41.547;日本七鳃鳗全长、吻长和眼后头长3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4.895X_1+9.688X_5+6.973 X_8-157.460。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成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分析为七鳃鳗优良亲本的人工选育以及其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体尺性状和体质量性状对足丝性状的影响,作者选取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养殖区的紫贻贝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壳长、壳宽、壳高等3个体尺性状,全湿质量、软体质量2个体质量性状以及足丝直径和足丝茎直径2个足丝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别研究了体尺性状和体质量性状对足丝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性状间相关系数为0.678~0.892,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高和全湿质量分别对足丝性状的影响最大,壳高对足丝性状通径系数分别为0.515和0.508,全湿质量对足丝性状分别为0.417和0.520;建立了体尺性状、体质量性状对足丝直径和足丝茎直径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7月龄方斑东风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7月龄方斑东风螺的体质量(Y)和11个(X_1-X_(11))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7月龄方斑东风螺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壳宽(X_2)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73),其次为体螺层高(X_7)、壳口高(X_3),而次螺层宽(X_(10))主要通过X_2、X_3及X_7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852,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7月龄方斑东风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将回归方程中的X_2、X_3、X_7和X_(10)等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别进行模型拟合,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Y=0.0034X_2~(2.5128),Y=0.0034X_3~(2.4349),Y=0.0015X_7~(2.5967),Y=-6.4964+1.3293X_(10)。  相似文献   

10.
琴文蛤形态性状对体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琴文蛤(Meretrix lyrata)养殖群体中随机选取87颗成贝,测量其活体重(y)、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及外韧带长(X4),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长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琴文蛤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取5月龄、10月龄、15月龄的青蛤(Cyclina sinensis)混合家系各220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质量(W),并采用相关性、通径和决定系数的统计分析探讨青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效力。结果表明:各性状与活体质量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5月龄、10月龄和15月龄相关系数最大的均为壳高;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不同月龄的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均是壳高、其次壳宽、最后壳长;5月龄和15月龄的壳高和壳宽共同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269和0.262, 10月龄的壳高决定系数最大为0.338。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5月龄、10月龄、15月龄青蛤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是:W5=–0.564+0.061SH+0.051SW,R2=0.933;W10=–2.585+0.040SL+0.149SH+0.101SW,R2=0.934;W15=–7.359+0.123SL+0.210SH+0.273SW,R2=0.957。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蛤高产新品系阶段选优和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取56尾放养于稻田生境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年龄同生群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其体质量(BW)、净体质量(NW)、全长(X_1)、体长(X_2)、肛长(X_3)、肛后长(X_4)、肛围(X_5)、肛部体高(X_6)、肛部体宽(X_7)、头长(X_8)、头高(X_9)、头宽(X_(10))、眼间距(X_(11))、鼻间距(X_(12))、躯干长(X_(13))、体高(X_(14))、体宽(X_(15))、尾柄长(X_(16))、尾柄高(X_(17))、背鳍部周长(X_(18))、背鳍部体高(X_(19))、吻长(X_(20))、背前区长(X_(21))等23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泥鳅各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净体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各性状与体质量、净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经通径分析,全长(X_1)、背鳍部周长(X_(18))、肛长(X_3)和肛部体宽(X_7)等4项被保留的性状对体质量、净体质量相关指数分别为0.947和0.948,其中全长(X_1)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分别为0.341和0.348,肛长(X_3)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分别为0.636和0.637;(3)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用于估计泥鳅个体体质量、净体质量的最优方程分别为BW=0.083X_1+0.175X_(18)+0.098X_3+0.540X_7-18.562和NW=0.084X_1+0.177X_(18)+0.098X_3+0.500X_7-19.607  相似文献   

13.
花鲈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人工育苗条件下花鲈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及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孵后7~9日龄,卵黄囊消失;36日龄左右,奇鳍膜开始分化;56日龄左右,开始出现鳞片;85日龄左右,鳞片覆盖全身。随着形态特征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习性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梭鱼(Lizahaematocheila)外部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年龄组梭鱼外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长、体高是影响各年龄组梭鱼体重的共同性状,在0、1、3、5龄组,体长对体重的作用最大;在2、4龄组,体高对体重的作用最大。尾柄高是除3龄组外影响梭鱼体重的重点性状。头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波纹唇鱼雌性亲鱼选育标准,了解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筛选出主要生长性状。本研究开展了波纹唇鱼雌性亲鱼形态性状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波纹唇鱼雌性亲鱼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之间除头长X3与胸鳍长X6,X3与躯干长X11和眼径X5与腹鳍长X7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性状间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筛选出4个与体质量相关性最大的形态性状体长X2、体高X4、臀鳍长X8、尾长X12;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是X2,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是X4;直接决定系数最大的是形态性状X2, X2-X4的间接决定系数最大;构建多元回归方程为Y=-3.402+0.016X2+0.453X4  相似文献   

16.
随机抽取3月龄脉红螺稚螺103粒,开展其表型性状对体质量性状影响分析,以期为脉红螺人工选择育种提供较好的测度指标。实验测量了脉红螺壳长(X1)、壳宽(X2)、壳厚(X3)、壳口长(X4)、壳口宽(X5)等5种表型性状和体质量性状(Y),运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表型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脉红螺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拟合的多元线性方程为Y=-18.484 4+0.348 35X1+0.463 79X2,经自助法检验,在95%置信区间条件下,该方程决定系数(R2)范围为0.863 5~0.939 4,拟合度较好;壳长和壳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之和大于0.85,是最适宜用来预测体质量性状的两个表型性状指标。本研究成功分析出对脉红螺体质量直接影响作用最强的表型性状,为脉红螺选择育种理想测度指标的挑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年龄组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统计分析表明:1龄组保留了对体重影响极显著的4个性状,其对体重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体高体长尾柄长吻长,4个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高达0.915,充分说明保留的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2龄组保留了体长和体高,体长高于体高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个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最高为0.99;3龄组保留了全长、体长、体高和吻长,对体重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体高全长体长吻长,4个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高达0.936。同时以体重为依变量(y),形态性状为自变量(x),分别建立了3个年龄组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并且详细的分析了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该研究可为白斑红点鲑的选择育种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机抽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抗病候选群F2代(F2S)120只及普通养殖群(RS)88只,对其头胸甲宽X1、头胸甲长X2、螯足长X3、Ⅰ步足长X4、Ⅱ步足长X5、Ⅲ步足长X6、游泳足长X7、中额齿间距X8、两侧额齿间距X9、下额齿间距X10、体质量Y等11个生长性状进行测量,计算每个群体内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进行各性状对体质量影响大小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所选的10个参数均与体质量显著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头胸甲宽对F2S群体质量影响最大,Ⅱ步足长对RS群体质量影响最大,他们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498和0.609。间接通径分析表明Ⅲ步足长和两侧额齿间距分别对F2S群和RS群体质量间接影响最大。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两个群体各有4个参数对体质量的回归分析达到显著水平,并建立了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 F2S群: Y =-108.331+8.259 X1+11.372 X4+8.382 X7-37.098 X9。RS群:Y=-106.763+7.725 X1+18.452 X5-73.358 X9+45.877 X10。回归方程可以为三疣梭子蟹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二倍体和三倍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养殖20月龄的二倍体和三倍体个体各75个,分别测量它们的壳体性状(壳高、壳长和壳宽)和体质量(全湿重和软体重),并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二倍体和三倍体的软体重变异系数都最高,绝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全湿重和软体重的相关性较高分别为0.866和0.67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对二倍体长牡蛎全湿重的影响相当,其中壳高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474,对软体重影响最大的是全湿重,直接作用系数高达0.780;壳宽对三倍体长牡蛎全湿重的影响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471,壳高和湿重对软体重的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0.348和0.367;对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全湿重和软体重分别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其r2值均小于0.85,说明存在对质量性状影响较大的其他因素。本研究为不同倍性长牡蛎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对人工繁育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7±1℃、盐度30、pH8.0、溶解氧7.0mg/L的条件下,花鲈受精卵经过72h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在胚后发育阶段,根据卵黄囊体积、鳍条发育情况,将花鲈前期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又可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本文对培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的仔鱼期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在水温16~17℃,盐度30的海水中培育,初孵仔鱼至5日龄(day post hatching,dph)仔鱼是前期仔鱼,6~35dph为后期仔鱼。花鲈个体之间发育速度差异较大、仔鱼之间的残食现象是整个培育过程中比较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冬季水温较低造成的越冬困难一起限制了花鲈苗种的全人工繁育技术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