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工矿产地质》2019,(1):49-49
正春节期间,新单成交情况一般,多按需采购。国内现货有效补充,供应方让利促单心态明显。上周华南地区62%白钾主流港口报价为2520~2550元/t,俄红钾主流港口报价为2430元/t,成交单议为主。边贸钾肥销售向华北市场扩张,其中62%白钾口岸主流报价为2180元/t,有部分商谈空间。  相似文献   

2.
川滇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滇地区系指云南东部、东北部,四川西部及西南部的广大地区。南起云南华宁,北至四川峨眉,长600公里,宽40—60公里,沿康滇古陆东缘分布的一个狭长条带。该区震旦纪、寒武纪地层发育完整、岩性单一、厚度大、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和解决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重要地区之一(图1)。在云南东部前人对有关本问题曾进行过一定探讨,前文已有[1]论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南地区,二叠纪玄武岩有着广泛的发育,北自四川名山,南到云南建水,东起四川毕节,西至云南(艹阑)坪、保山,广约11万平方公里。每在玄武岩分布的地区均有阳新灰岩出露,且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一定的铜矿富集。这种类型的铜矿,在我国尙未进行过正规的勘探与详细的研究,对其远景评价尙不清楚。而在外国文  相似文献   

4.
四川会理拉拉地区位于金沙江东岸,向东抵会理通安、会东、云南东川,向南达云南姜驿、元谋,同属川滇南北带中段与南岭东西带西延复合部位。 本区广泛出露一套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云南称为昆阳群、四川称为会理群,组成黄汲清先生所称“康滇地轴”中段基底岩系的一部分。 根据四川省地质局一区测队会理幅的报告与川地403队多年来的工作成果,结合我们74年来在黎溪、拉拉、毛姑坝及通安地区实地工作累积的资料,我们认为金沙江南北两侧昆阳群与会理群完全可以对比,属同一套地层(1、3、4)。会理地区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的地层层序由新到老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四川盐源地区所处构造位置及构造演化,结合已有铅锌矿化特征与云南兰坪铅锌矿地质特征进行对比,认为盐源地区具有与兰坪铅锌矿床相同的控矿因素及成矿地质条件,并提出了盐源地区铅锌矿的找矿方向及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西南地区(指云南、四川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南北构造带即南北地震带的南段,是地壳运动剧烈、构造形态复杂、地震活动十分频繁的地区。它西临印度洋板块的俯冲带,东濒古老稳定的四川地台和黔桂古陆,岩层遭到十分强烈的挤压,形成了一系列平行于印度洋板块的巨型褶皱带、深大断裂带及弧形山脉。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2014,(2):73-73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4-01-17)云南省发改委日前批复了云南省煤田地质局关于云南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云南页岩气勘探有望加速。 据初步预测,云南省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达10万亿m3,可采资源潜力在2万亿m3以上。《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以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为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工作目标区,将云南所处的滇黔北与南盘江地区列为开展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的重点地区,并将云南昭通纳入国家19个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1996年,我国在新疆、四川和东北地区打出9口油气发现井,在东海、西藏、东北等地3口井发现工业油气流,西南三江地区新发现可供普查的铜、锌、金等重要矿床(点)29处,其中云南思茅市大平掌铜多金属矿、云南腾冲老厂坪子铜多金属矿,有望成为新的大型勘探基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防范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研究灾害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是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实施科学减灾措施的基础[1]。本文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经统计分析,发现地质灾害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①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发期为5~8月,高发区随时间由南向北逐渐推移;②地质灾害年际变化特点为逐年波动,总体趋势上升;③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云南,巨型和大型灾害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甘肃;④汛期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和防范重点为东南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黄磷炉渣是以磷矿石、硅石、焦炭等为原料,在高温电炉中生产黄磷时产出的固体废弃物,我国目前黄磷炉渣产量约为450万t/年,黄磷炉渣富含CaO和SiO2,可用于生产含钙和含硅产品。本文采用黄磷炉渣制备白炭黑后的残留废液为  相似文献   

11.
朱涛  马小溪 《地学前缘》2021,28(2):284-295
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岩石圈厚度和软流层横向黏度的变化,本文建立了更接近地球实际情形的地幔对流模型,然后重新推测了导致云南地区剪切波各向异性的软流层源的深度。结果表明:岩石圈厚度和软流层横向黏度变化对云南地区的软流层各向异性源的深度及软流层的变形程度和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软流层各向异性对云南西南部区域、东部区域北纬26°N以南和四川盆地及其西缘的剪切波分裂具有明显的贡献,它们分别位于90~180、170~330和200~320 km深度;在云南西南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北纬26°N以南,导致剪切波分裂的软流层可能处于大剪切变形状态,主要受地幔流动方向/流动平面模式控制,而四川盆地及其西缘的则处于小剪切变形状态,主要受应变模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侏罗纪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重要的产煤期,然而此时云南、四川中-南部没有煤系出现,反而发育了一套独特的“红色岩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并繁盛着蜥脚亚目等形形色色的恐龙,与中国北部、东部地区的恐龙类群有明显的差异.马门溪龙在中国主要发现于四川,最近在云南侏罗纪“红层“中发现云南马门溪龙(新种)尚属首次,再次证实禄丰一带存在上侏罗统.该化石产于禄丰川街盆地老长箐-大尖峰剖面,在其下部地层中还分别产出代表中侏罗世的川街龙和早侏罗世的禄丰龙化石.能在同一完整地层剖面上见到不同时段早、中、晚侏罗世3套恐龙动物群,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泥盆纪维管植物的组成与古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楠  李承森 《古地理学报》2009,11(1):91-104
依据泥盆纪早、中、晚3个时期的中国岩相古地理图及中国泥盆纪植物已有的资料,绘制出中国泥盆纪这3个时期的植物古地理分布图。中国泥盆纪海侵的主要方向是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早泥盆世)逐渐向长江中游的华中地区(中泥盆世)及长江下游的华东地区(晚泥盆世)发展。中国泥盆纪维管植物在南方的分布是随着海侵,逐渐向华中及华东地区扩展,由早泥盆世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以及广西和湖南南部等地区,发展至中泥盆世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的中北部以及湖北的南部地区,在晚泥盆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以及江苏等地区。泥盆纪维管植物在北方的分布范围较小,从中泥盆世才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晚泥盆世在宁夏等地区也有分布。中国泥盆纪3个时期陆地维管植物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含量表明,早期的植物主要以较为原始的莱尼蕨类、工蕨类以及前石松类为主,中期石松类占优势,到了晚期石松类依然占优势,而楔叶类、真蕨类以及前裸子植物开始繁盛。  相似文献   

14.
侏罗纪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重要的产煤期,然而此时云南、四川中-南部没有煤系出现,反而发育了一套独特的“红色岩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并繁盛着蜥脚亚目等形形色色的恐龙,与中国北部、东部地区的恐龙类群有明显的差异。马门溪龙在中国主要发现于四川,最近在云南侏罗纪“红层”中发现云南马门溪龙(新种)尚属首次,再次证实禄丰一带存在上侏罗统。该化石产于禄丰川街盆地老长箐-大尖峰剖面,在其下部地层中还分别产出代表中侏罗世的川街龙和早侏罗世的禄丰龙化石。能在同一完整地层剖面上见到不同时段早、中、晚侏罗世3套恐龙动物群,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三迭纪含牙形刺地层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珠峰地区是我们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以后相继在陕西汉中,湖北、云南东部、四川、广西西部,贵州、安徽和江苏等地络续发现。其中尤以西藏、云南和四川三省牙形刺最丰富,自下三迭统到一上三迭统有出露;贵州省主要分布在下、中三迭统中,而其他各地均仅见于下三迭统地层中。综合上述各地的牙形刺,我国目前可建立21个化石带,其中下统有十三个,中统有四个,上统有四个。三迭纪的  相似文献   

16.
《地学前缘》2017,(1):65-77
在云南腾冲上新统芒棒组发现了角质层保存完好的侧柏化石。通过与已知化石种及最近亲缘种的宏观形态和微细构造特征对比,建立一新种Platycladus tengchongensis P.Deng et B.N.Sun sp.nov.。基于当前新种与现生种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化石种Platycladus yunnanensis在宏观形态及角质层特征的相似性,统计了3个种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并用气孔比率法重建了云南腾冲上新世晚期和云南梁河晚中新世的古大气CO_2浓度分别为417.9×10~(-6)(386.5×10~(-6)~471.3×10~(-6))和409.9×10~(-6)(392.2×10~(-6)~433.3×10~(-6)),结果与Berner全球碳平衡模型中CO_2浓度变化曲线上的变化范围基本相符,故表明Platycladus tengchongensis和Platycladus yunnanensis叶片可以作为测量古大气CO_2浓度变化的生物指标。根据文中恢复的云南西部上新世晚期和晚中新世古大气CO_2浓度平均值均高于现在,推测新近纪时期云南西部的气候比现在温暖。综合云南腾冲地区已有的古气候研究与化石和现生叶片角质层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云南腾冲上新世晚期气候较为温暖湿润。此外,文中化石的发现为侧柏属自然分布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康滇古陆东缘磷块岩型铀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康滇古陆东缘”北起四川峨眉,南至云南玉溪,面积近30000km2。在大地构造上属杨子陆块西南缘康滇地块东侧。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在该地轴震旦系上统与寒武下统层位中发现了磷块岩型铀矿(化)点7个,放射性异常(点)带100多个。这类矿化是川滇地区轴资源重要找矿信息,根据该区内磷块岩型铀矿化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磷块岩型铀矿化找矿前景良好,四川会东大黑山地区和云南昆明鸣矣河地区,是下一步铀矿勘查的首选靶区。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2006,33(10):19-19
2006年5月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干旱,造成川、渝两省市1800多万人饮用水困难。国专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9月6日表示,将加大在我国四川、重庆、云南等西南省区“红层”地区的找水力度,解决当地面临的饮用水困难。  相似文献   

19.
贵州黄磷渣的成分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刘世荣  肖金凯 《矿物学报》1997,17(3):329-336
本文讨论了贵州省粒状和块状黄磷渣的成分特征:①不同产地黄磷渣的化学组成均与天然硅灰石矿石的化学组成极为相似,主成分SiO2+CaO总量达86.74%~94.85%,有害元素含量较低。②块状黄磷渣由环硅灰石、枪晶石与两种自然界罕见的硅酸钙相(Ca8Si5O18和Ca2SiO4)共生。③原生粒状黄磷渣为非晶质体。通过加热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揭示粒状黄磷渣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相演变。研究表明黄磷渣是一种很有利用前景的非金属矿物资源。  相似文献   

20.
廖士范 《地质论评》1958,18(3):224-226
(一)前言 1955年6月在笔者西南地质局529队(原507队5分队)工作时,在云南会泽以礼河流域的皮嘎银厂坡灯影灰岩分布区域内找获一种杆状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卢衍豪同志鉴定为Hyolithes sp;属下寒武纪产物。同年11月我们又在金沙江西岸四川会东县小街子地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