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如何应用GPS来联接两个局部坐标系的问题。给出了两种求转换参数的方法:利用GPS网平差后的平面坐标求转换参数;在GPS网平差的同时求两个局部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相似文献   

2.
自由网平差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网平差主要有三种:秩亏网平差、拟稳平差和(范数)加权秩亏网平差,而(范数)加权秩亏网平差是自由网平差的普遍形式。三种自由网平差的结果可以相互转换,且无需求d阶逆阵。三种自由网平差的解与经典自由网平差的解一样,具有无偏性,且x_r是最优无偏估计,x_s是部分最优,x_p是加权最优。  相似文献   

3.
关于GPS控制网WGS84平差坐标向地方独立坐标系的转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GPS控制网在无起算点或起算点不准确的情况下,无法用约束平差的方法计算GPS网点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中的2维平差坐标.提出采用GPS网WGS84平差坐标向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的方法来获取GPS网点的2维坐标,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转换后的边长尺度与地方独立坐标系中应有的边长尺度相一致,从而保持了GPS网应有的高精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面网与卫星网的联合平差,以改善网的精度和建立高精度的地心坐标系统,是当前大地测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讨论了以两网单独平差的结果为基础,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统中施行联合平差的不同方法;并推荐了相应的转换模型。  相似文献   

5.
作者曾在本刊1981年十卷一期上对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作了部分介绍〔1〕。其主要内容有:概况,用条件联系平差法进行我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基本原理;用转换系数法计算约化联系方程;用加常数法处理分区法方程秩亏问题等。本文是该文的继续。将继续介绍用转换系数法计算V~TV值和平差值函数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的方法;加常数法的数学原理;天文大地网平差中若干技术问题的处理以及平差结果的检定等。  相似文献   

6.
框架控制网(CP0)作为高速铁路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基准,采用适合长基线解算的高精度专用软件,利用精密星历,按照多基线模式进行解算。结合相关测量数据处理经验及通用GPS网平差软件研发,对框架控制网GPS基线网平差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网平差观测值提取及随机模型重构、框架基准转换及基线网平差等提出见解,提高了基线解算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GPS控制网精度估算、可靠性分析、敏感度分析、优化设计、坐标系统转换、不同坐标系转换中的误差表示及其换算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GPS网条件检核、三维平差、二维平差、高程拟合等GPS数据处理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GPS大地网平差软件VECADJ,它基于严密的相关平差理论,能进行单基线或相关多基线的矢量网平差;在平差时可自动进行粗差检测和定位,并通过抗差估计消除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该软件还具有板块运动场改正、坐标转换、精度统计和误差分布图输出等多项功能。VECADJ具有处理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已应用于全国GPS一、二级网平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卫星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中Bursa模型所确定的参考椭球中心位置与Мололецский和Veis两个模型所确定的参考中心几何意义上的差别,导出了三个模型转换参数之间的变换矩阵,进而证明了以上三个模型在确定转换参数的联合平差中的等价性。指出三个模型方程状态上的差异对联合平差及坐标系统转换的最后结果和精度来说,并无丝毫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平面网角度平差未考虑各角度的相关性,理论有失其严密性,而方向平差理论严密,但是其法方程构造和解算通常较为复杂的特点,文中利用角度的相关信息构造的转换矩阵,推导了一组顾及相关性的平面网角度平差公式。顾及相关性的角度平差法与方向平差法结果一致,但其数学模型更为简单和易于计算机编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同时顾及地面网尺度系统误差和卫星网尺度系统误差对各自网点坐标的影响,对联合平差中常用的两种7参数转换模型:Bursa模型和Molodensky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7参数转换模型;建立了甚长基线(VLBI)、卫星网和地面网联合平差的数学模型,并用模拟数据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王鹏  吕志平  陈正生 《测绘工程》2010,19(3):7-9,13
从平差基准角度,在法方程层面对最小二乘平差模型做了统一,证明重心基准空间是自由法矩阵空间的正交补空间,并进一步对平差基准问题做了几何解析。通过水准网实例,验证法方程层面平差计算及基准转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季善标  王解先 《测绘科学》2004,29(Z1):37-38
本文介绍了应用GPS技术对上海城市平面控制网的改造方案,基线由GAMIT软件解算,利用空间平差模型进行了三维坐标平差,平面平差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在上海平面坐标系统平差时,采用原点不变并固定部分稳定控制点坐标值,在北京54坐标和西安80坐标平面平差时,采用原由坐标控制点坐标改正数之和为零的条件,保证了GPS网的内部一致性。并对新旧控制网的精度进行了比较,改造网的精度大大优于原控制网,能适应现代高精度大型工程控制网的需要。最后利用七参数转换方法计算了各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卫星多普勒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的某些试验性计算,验证了联合平差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它们是: (1)不仅三种七参数模型(Bursa、和Veis模型)的参数之间存在着等价性,而且简化的具有四、五、六个参数的Bursa和模型的参数之间也存在着等价性。 (2)对于某个特定的卫星网与地面网的联合平差,选择适当个数的转换参数将得到最佳的平差结果。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大范围的网,通常可采用七参数模型,而小范围的网应采用少于七个参数的简化模型。本文建议用线性假设检验的方法来选择最佳个数的转换参数。 (3)在联合平差中,如果三个旋转参数(即欧拉角)附加有某些先验性质(如先验方差、先验期望),那么,平差后的三个平移参数的精度能够大大提高。但附加的先验性质必须经过检验,证明是与观测值及其精度相适应的,否则还会降低联合平差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影响系数、影响率的概念可以精确地讨论不同类观测值精度对平差结果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影响率的概念以及在地面网与卫星网联合平差中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模拟的联合平差中平差结果之影响率的数字分析,讨论大地经纬度、大地高和地心坐标精度对两网公共点的大地坐标及转换参数的精度影响情况,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有关微分公式的准确性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16.
工程GPS控制网平差转换的要点与模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施一民 《测绘通报》2003,(4):7-9,17
从工程GPS控制网定位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明确指出:在分别用GPS和常规技术所建立的控制网之间,不能直接采用7参数的坐标转换模型。就空间坐标系的转换而言,3个平移参数只能由单个基难点确定,而有效、适用的GPS网坐标差转换模型其实就是仅有尺度和方位旋转两个参数的范士简化模型。又强调指出:工程GPS网平差转换的又一关键是从投影变换方面保持高斯平面上边长尺度的一致性。至于平差方法的选择,按附合网或按独立网则各有利弊。据此,概括3种平差转换模型,以供学习使用或进一步改进现有软件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工业测量领域经常需要多台甚至多种仪器联合测量,各种测量仪器的观测数据类型和精度不同,其关键技术是采用合理的平差模型实现多种仪器的空间定位和定向。采用附有约束条件的参数平差方法构建了空间联合精密控制网(unified spatial metrology network,USMN)平差模型,对激光跟踪仪、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系统进行了联合平差解算,针对不同类型测量数据建立合理的定权模型,保证了在多余观测量不大的情况下整网平差的精度,采用角度后方交会和坐标系转换模型解决了无互瞄和基准尺观测值的控制网概算和平差,克服了USMN平差模型的缺点。最后利用编写的USMN平差程序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解算,验证了平差模型的可行性并分析了点位误差。  相似文献   

18.
在GPS定位中,其结果为地心坐标系(W GS-84),实际运用中必须把地心坐标系转化为国家大地坐标系。即GPS网点与国家大地控制点(一般不少于3个)重合,就可准确地确定GPS网与地面网之间的转换参数,重合点是GPS网约束平差时的基准点,重合点的误差和点位分布将影响GPS网约束平差的精度,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精度检验。本文介绍了GPS网中已知重合点可靠性检验的几种方法,即实测基线比较法、附合路线闭合差法、约束平差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卫星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的理论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的研究主要包括:(1)卫星系统与地面系统之间的转换模型;(2)联合平差的实施方案;(3)联合平差的误差分析;(4)联合平差程序的研制和实际应用。 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联合平差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们也对上述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探讨,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已在[1]~[4]中论述过,本文仅对上述问题作必要的补充和综合,从而进一步说明联合平差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参加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空间网与地面网,都经过了单独平差。获得了各自的坐标平差值及协方差;天文大地网平差后也形成坐标平差值及协方差。从理论上讲联合平差可采用坐标及协方差参与平差或观测值直接参与平差,前者平差模型比较简单。但由于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