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汶川8.0级大地震的长波辐射征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康春丽  张艳梅  刘德富  荆凤 《地震》2009,29(1):116-120
文中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 卫星遥感射出长波辐射(OLR)信息场的中期(年)、 短期(月)和临震(日)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通过计算发现该地震震中区附近的OLR信息有异常增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作为诊断强震蕴育地区的一种指征。  相似文献   

2.
大地震红外辐射异常信息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和确定大地震的临震信息是预测地震的关键.本文针对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8.0级、2010年1月12日海地太子港7.3级、2月27日智利8.8级以及4月14日中国青海玉树7.1级等四次灾难性地震事件,分析了大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卫星遥感射出长波辐射(OLR)信息的时空场分布及变化特征.发现在四次大震发生前1...  相似文献   

3.
长波辐射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卫星接收的地气系统射出的长波辐射资料,分析计算了几次地震前长波辐射的异常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云层对长波辐射月平均值的影响不大,所以长波辐射的大小可以反映下垫面的热状况。地震发生前,长波辐射的值都异常升高。因此,长波辐射资料的异常变化在地震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川滇地区长波辐射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春丽 《地震》2008,28(3):43-48
2007年6月3日宁洱6.3级地震发生之前, 在川滇地区(20°~35°N, 95°~110°E)出现了一次显著的OLR短期和临震的异常增强现象。 对该区多年来OLR场的连续变化分析表明, 这种增强现象在强震多发年与平静年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在地震多发年OLR数值场不仅为正距平, 而且震前短期大多增强幅度大; 而在地震平静年OLR数值场变化则多为负距平且波动小。 上述结果对今后应用卫星遥感长波辐射信息跟踪监视和预测强震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未宇  于晨  姚琪  苑争一  崔静  任静 《中国地震》2020,36(3):367-374
计算河北唐山MS5.1地震过程中潮汐变化,基于该潮汐周期指示背景时间,分析本次地震过程中射出长波辐射(OLR)和遥感大气温度(AT)同步变化。结果显示,2020年7月5日~2020年7月13日,伴随引潮力由低谷向高峰连续增强变化,地震发生在引潮力相对高值时刻;伴随引潮力变化,长波辐射、大气温度经历震前平静-增强-高峰、震后快速衰减的同步变化。表明引潮力在本次地震中改变了构造内部地应力累积-失衡过程,具有触诱发地震的作用,而地面长波辐射、地表大气温度准同步变化,间接反映了本次地震地应力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静止卫星长波辐射资料为数据源, 应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芦山MS7.0地震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芦山地震前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及其西北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长波辐射功率谱信息异常现象, 芦山地震发生在功率谱增强范围区的边缘. 临震时功率谱相对变化率幅值达到近几年来的相对极值, 约为平均值的8倍, 功率谱幅值(相对变化率)大于平均值2倍的持续时间约为65天, 功率谱幅值最大时大于平均值6倍的异常面积达12万km2. 短临异常信息表现特征与之前的中国大陆MS≥6.5地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强震长波辐射功率谱信息特征幅值极值、 功率谱增强持续时间等短临异常特征识别较为容易, 且长波辐射资料可实时更新, 未来可将其应用于监测地震重点危险区, 特别是监测能力较差的强震多发区.   相似文献   

7.
西藏日土-改则6.1级地震前的OLR值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英  王琼  温和平  高歌 《内陆地震》2007,21(4):311-315
应用了美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NOAA卫星长波辐射(OLR)月际资料。用月距平、涡度计算等处理方法,对2007年5月5日西藏日土—改则MS6.1地震前后的OLR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震前的2个月,震中附近地区出现明显的高值辐射变化,其高值中心位于阿尔金断裂和西昆仑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异常形态呈孤立的"V"字形,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地震前的热动力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孟连西南73级、武定65级和丽江70级三次强烈地震孕育过程中近源区中小地震的异常增频特点和临震前大气压力的突变共性,并据此提出了强震的发生乃是地壳内、外动力涨落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35.6°N,81.6°E)发生Ms7.3地震,震源深度33km.这是继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西部边缘发生的又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本次地震距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6.9级地震约480km.  相似文献   

10.
赵洪声 《地震研究》1997,20(3):339-342
本主要论述了孟连西南7.3级、武定6.5级和丽江7.0级三次强烈地震孕育过程中近源区中小地震的展示守频特点和临震前大气压力的突变共性,并据此提出了强震的发生乃是地壳内,外动力涨落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昆仑山地震前长波辐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NOAA、AVHRR资料反演的地气长波辐射值OLR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10月起OLR出现明显的异常带,随时间的变化,异常区域不断向未来的震源聚拢,并且在未来地震震中区持续存在小的OLR高值闭合区,10月开始OLR出现突出的反常升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玉树地震前后的热异常多参量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NCEP地面气温(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和地下水温。研究结果证实玉树地震前确实存在热异常现象。在多参量中,地下水温最早出现异常并且异常持续时间最长;其次出现热异常的是反映地表介质辐射属性的长波辐射;地表温度出现热异常的时间要晚于长波辐射;NCEP地面温度反映了一定垂直厚度的平均大气温度,因此最晚出现热异常现象。同时,玉树地震前的多参量热异常区域都位于震中南部或西南部。  相似文献   

13.
戴勇  高立新  杨彦明 《地震》2016,36(2):167-175
通过涡度、距平、小波变换和时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15年4月15日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前,震区(37.50°~43.50°N,103.50°~109.50°E)长波辐射(OLR)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①2015年4月去除背景值之后的OLR涡度场在震中附近存在明显高值异常区;② 震中附近格点(39.50°N,105.50°E)和(40.50°N,107.50°E)OLR涡度日值超过二倍均方差频次在震前非线性增加;③ 基于自适应最优核的时频分析方法获得的上述两个格点OLR涡度时频分布图显示震前存在高能量密度区域;④ 本文获得的现象和汶川8.0级地震等震例结果相类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强地震前的长波辐射异常震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孟庆岩  熊攀 《地震》2009,29(4):117-122
文章利用NOAA提供的1°×1°长波辐射产品对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三次地震(2008年8月25日仲巴6.8级地震、 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和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进行了研究。 通过滑动平均, 标准方差阈值等方法分析了各地震震前2个月和震后2个月的长波辐射日数据的时间序列, 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40余天到震前几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长波辐射异常, 这些异常可能与地震相关, 并且异常的幅度和震级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利用涡度距平法提出的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 MS6.9 地震震前射出长波辐射(OLR)短期异常分布和震后InSAR技术提取的门源地震同震形变空间分布,结果显示,震前红外辐射增强区与InSAR同震破裂形变区的空间位置基本吻合,扩展形式基本相似(同震破裂形变区分布在红外辐射异常区内部)。在震前的全国范围OLR空间分布上,仅青海德令哈—西宁—甘肃武威一带出现了呈“哑铃”状近WE向展布的OLR热辐射增强区,空间可辨识度高,OLR异常时空演化过程遵循了岩石应力加载破裂过程中的热异常规律,显示热异常变化与应力变化存在关联; InSAR技术提取的同震形变同样位于肃南—祁连断裂(俄堡段)、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的交汇区。InSAR同震形变结果揭示了地表形变以水平方向为主,断层运动具有典型的走滑变形特征。InSAR同震形变结果为红外遥感反映地震形变提供可检验的地质实体监测证据,验证了门源地震前辐射增强异常是地震构造地应力强度变化的遥感物理参量反映。  相似文献   

16.
苏门答腊岛8.7级大地震前的辐射异常现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发生8.7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对这次地震作者通过监视卫星遥感信息,曾注意到震前数月以来,印度洋东北部地区出现持续性的“长波辐射”(Outgoing—Longwave—Radiation,简称OLR)通量增强的现象。对此现象进行跟踪分析和计算处理,发现震前的1—2个月到临震时,辐射异变在震中附近地区更加显著。由此认为监视卫星遥感的辐射信息,可能有助于突破强震将在何处发生的短临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17.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卫星热红外前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卫星热红外遥感产品的两种参数——长波辐射强度(OLR)(月际资料)和亮度温度(日际资料)为基础,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的卫星热红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1级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长波辐射强度(OLR)出现增强异常;震前6~7天出现亮度温度的增强,异常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为条带状,与震中区的构造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