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0,他引:66  
我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暴雨常常带来严重的洪水灾害。建国以来发生的1954年长江大水,1958年黄河大水,1963年海河大水,1975年淮河大水就是由持续性的强暴雨造成。我国地处东亚地区,每年夏季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活跃的季风可以到达华北、西北、甚至东北地区。在这个环流背景上,加上我国复杂的地形作用,使得我国经常出现强暴雨。这和美国以局地强对流天气(龙卷、雷暴等)为主的情况有明显的差异。1975年8月上旬河南特大暴雨发生后,暴雨问题更引起了各气象部门的重视,1977年,我国建立  相似文献   

2.
概述一九八三年天气异常。长江中下游和汉江流域洪涝严重,我省汛期开始的早,结束的迟,从五月到十月暴雨频繁,共发生暴雨174县次,比一九八二年多近一倍,暴雨日34个,其中区域性暴雨13次,成灾性暴雨三次,特别是七月下旬和十月上旬的两场暴雨,其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灾害之重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八三年汛期天气之所以异常,是与东亚  相似文献   

3.
陈秀凤 《气象》1988,14(11):58-61
月内,我国局地暴雨天气频繁,嫩江、西江两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陕西、山西等省部分地区洪涝较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旱情先后得到缓解。东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月内共有5个台风活动,8807号台风在浙江象山登陆,造成严重损失。 天气概况 本月上、中旬,北方地区降雨过程多,局地暴雨天气频繁,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只有一次,发生在中旬后期。13—17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和东北地区先后出现了中一大雨,其中山东半岛和辽宁西部、吉林西部及黑龙江嫩江流域出现了大—暴雨、局部地区为大暴雨。自8月上旬后期起,嫩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六月下旬到九月初,我省发生了六次范围广、强度大的暴雨天气,出现了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七月十三日前后的大范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造成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省共有一百三十八个县(市、区)约二千万人受灾,五十七个县城七百七十六个场镇被淹,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八一年入汛后频繁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5.
陆均天 《气象》1988,14(11):62-63
8月,我国局地暴雨较频繁,嫩江、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黑龙江、陕西、山西、广西、湖南等省(区)局地洪涝严重。北方大部光、温、水条件较适宜,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利。8807号台风给浙江造成严重损失。 一、局地暴雨频繁,嫩江、西江发生特大洪水 月内,全国降水分布不均,局地暴雨较频繁。上、中旬维持两条主要多雨带。一条多雨带位于四川西部至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北部到东北地区。两旬总降水量一般有90—150mm,川西盆地及河北平原局部地区达  相似文献   

6.
1 1994年全省气象工作回顾 1.1 气象服务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1994年我省天气异常,汛期热带风暴接踵而来,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频繁发生,造成全省范围严重的洪涝灾害,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至8月初,还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各级气象部门恪尽职守,严密监测天气变  相似文献   

7.
1994年我省天气异常,讯期热带风暴接踵而来。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频繁发生。造成全省范围严重的洪涝灾害.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至8月初,还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各级气象部门恪尽职守,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准确及时做好预报,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  相似文献   

8.
使用呼伦贝尔市1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 a呼伦贝尔市暴雨次数和暴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市暴雨具有我国东北地区暴雨的特征,即局地单站暴雨发生最频繁(占81.3%),其次是区域性暴雨(占13.3%),连续暴雨发生频次较低;该市暴雨次数和暴雨量年际变化趋势一致,并在时间序列上均存在一致的3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暴雨较少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暴雨较多期、21世纪初暴雨较少期;该市暴雨开始于5月,结束于9月,主要出现在夏季,集中在7下旬,8月上旬次之;暴雨总量沿大兴安岭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大兴安岭东面暴雨总量明显大于大兴安岭西面,说明地形对呼伦贝市暴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1988年8月中旬-9月中旬,强降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稳定维持,导致江、河、湖、库水位剧升,长江洪峰迭起,干流水位猛涨,全线超过警戒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秋汛.严重的外洪内涝,使我省长江防洪、内湖排涝极为紧张.9月17日汉口武汉关水位高达27.39米,超过警戒水位1.09米.9月16日天兴洲民垸溃口,万亩良田受淹,五千余人受灾,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1 雨情8月上、中旬,长江流域的降水区主要在上游地区,大-暴雨中心位于川东-陕南.中旬后期开始,雨带东移稳定于长江中下游及江南.暴雨中心在湘北-鄂东南.  相似文献   

10.
对张家界市1957-2003年的强降水资料(日雨量50.0~99.9mm和日雨量≥100.0mm)从时空分布特点和强降水出现频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张家界历年共发生区域性暴雨102日次,区域性大暴雨及特大暴雨23日次;共出现暴雨485站次,桑植最多,慈利次之,永定最少,1980年出现暴雨次数最多(21站次);共出现大暴雨及特大暴雨104站次,慈利最多,永定次之,桑植最少,2003年出现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次数最多(9站次);2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暴雨出现时段,暴雨峰值出现在6月下旬(61站次),旬际分布图近似成正态分布,以6月下旬为中心,两端逐渐下降;5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大暴雨及特大暴雨出现时间,峰值出现在6月下旬(20站次);6月中旬到7月是张家界强降水频发期,夜间(20~08时)出现暴雨概率明显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11.
雷雨顺 《气象》1980,6(8):4-6
盛夏(7、8月),华北常发生持续性特大暴雨,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它们一般是在经向型的大环流下产生的,暴雨区也呈南—北或东北—西南走向。 我们对近三十年来10个著名的经向型持续性特大暴雨个例(附表)做了合成分析,发现这种特大暴  相似文献   

12.
1987年8月26日至27日,我省自西向东出现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20多个县、市出现了暴雨,10个县,市的雨量大于100mm,局部出现了龙卷和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大范围的暴雨区集中在济南、淄博到  相似文献   

13.
我省陕南汉江流域是一个多暴雨区,每年均有暴雨发生,其中造成较大范围灾害的也为数不少.例如1981年8月连续性暴雨使汉江流域的汉中段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1983年7月30日区域性大暴雨使安康地区产生特大洪水,对安康老城造成毁灭性灾害;1990年7月5—9日,汉中地区出现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一个细网格的多层原始方程模式对1975年8月上旬(即著名的“758”)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我们发现: 1)初始风场对于暴雨的发生有相当大的影响,要想得到较好的预报结果,应设法使用实测风为初始资料. 2)交替使用两类光滑算子,可以使得由于采用实测风初值而产生的锯齿波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长江中游夏季持续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主要影响系统。通过对“98.7”与“91.7”两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对比分析,提出了长江中游夏季特大暴雨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6.
1995年第四季度我省天气的特点是前涝后旱。前期受热带气旋影响,我省出现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立冬后降水明显偏少,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影响我省的冷空气比较频繁。但强度较弱。气温则前期偏高后期正常,年尾转为暗冷天气。1、前期秋台肆虐暴雨成灾19月3~13日,短短10天内先后有两个热带气旋分别在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登陆,我省出现了两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10月3日9515号台风登陆阳西至电白沿海地区,我省西部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和大暴雨,其中5日深圳出现了265毫米的特大暴雨。9515号台风登陆才过10天,9516号热…  相似文献   

17.
岫岩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天气变化剧烈,气象灾害频繁,风、雹、水、旱、冻俱全,每5年就有两次重灾。1982年8月8日,一场特大暴雨使山洪暴发,全县农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钦州市1953~1992年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发现:发生在6—8月的特大暴雨具有降雨强度大、降雨时间长和破坏力强的特点,其主要影响系统有锋面低槽、热带气旋和低涡三类,特大暴雨的发生、结束与钦州上空的中尺度位势不稳定区这一先兆特征的出现、消失密切相关,降雨落在前一天就已建立的中尺度位势不稳定区内。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长江流域曾出现上游洪水7次,中游洪水16次,下游洪水7次,其中有3次是全流域性洪水,分别发生在1998、1954和1931年。1998、1954和1931年梅雨期开始前(3~5月),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偏多。进入梅雨季以后,先后出现两场持续性暴雨:第1场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场暴雨造成中下游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出现局地洪涝;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又出现1场持续性范围广的暴雨,雨水只能作为地面径流汇集到长江干流,造成很高水位的洪流。第2场持续性暴雨使长江上下游强降水时段在7月下旬重合,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与来自上游的洪水在8月初至中旬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灾难性的大洪水。1998、1954和1931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有联系。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导致7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梅雨期持续到7月底,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环流条件在7月下旬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90.8"长江中上游局地特大暴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珍富  王彦芳  祁东平  蔡宏 《气象》1992,18(9):26-30
用“9.24”国家攻关课题试验期的地面压、温、湿、风、降水及数字化雷达等逐小时加密探测资料,以及高空物理量和地面逐小时散度、涡度资料,分析研究了1990年8月14日夜晚发生在长江中上游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得出了一些初步结果,可供暴雨甚短期分析和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