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套子湾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 《黄渤海海洋》1993,11(4):38-45
本文对套子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硫化物、氮、磷、有机质、铜、铅、锌、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如下几个关系:①与沉积类型之间的关系;②其相关笥与环境的关系。③与矿物的关系。④与水和风等作用的关系;⑤与水化学的关系;⑥重点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化学要素与生物的相互关系。这不仅为该湾的发治理,生物养殖等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证明沉积物地球化学,在环境化学和生态学研究等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套子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硫化物、氮、磷、有机质、铜、铅、锌、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如下几个关系:①与沉积类型之间的关系;②其相关性与环境的关系。③与矿物的关系;④与水和风等作用的关系;⑤与水化学的关系;⑥重点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化学要素与生物的相互关系。这不仅为该湾的开发治理.生物养殖等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证明沉积物地球化学.在环境化学和生态学研究等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2013年7月水文和化学要素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观测水文要素数据,建立了普兰店湾海域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做了对普兰店湾水交换能力和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此湾划分成6个区域,采用关联矩阵的方法研究和计算了化学污染物在各区的扩散能力,得出6个区域COD扩散能力的交换新结论,其表现特征是C区E区B区A区D区F区。再从环境地球化学保护角度考虑,提出在该海湾上游应严格控制COD入海的排放及海洋环境保护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剖析表征沉积环境演变的生物学、地质动力学以及地球化学指示因子入手,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研究的进展,揭示了诸如有孔虫、沉积物粒度、生源要素、污染物及有机质等众多指示因子以及它们的相关组合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综合分析表明,胶州湾沉积速率较低,属于缓慢淤积的海湾,是一个典型的潮汐汊道系统。胶州湾的沉积环境演变分为4个阶段:陆相、三角洲沼泽相、海陆过渡相和海湾相。在过去的50 a中,特别是近20 a来,由于受人类活动与工业排污的影响,胶州湾的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海域面积大大减少,陆源输入已经成为胶州湾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沉积速率不断增加,局部海域特别是河口附近污染加重。这些变化都是通过各种生物、地质动力和地球化学因子来综合体现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6年夏季渤海湾驴驹河赤潮监控区实测资料,分析了水文要素、气象要素、化学要素等环境因子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透明度、化学需氧量、磷酸盐、硅酸盐、溶解氧、pH值与叶绿素-a的相关关系较好。根据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程度,提取主要的环境因子作为自变量,以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为因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回归结果表明,渤海湾中叶绿素-a浓度同溶解氧、pH值的关系密切。本文研究结果对渤海湾叶绿素-a浓度预测指标因子的确定及渤海湾生态动力学模型变量及参数系统选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山湾表层沉积物中8项化学要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瑞贤  许清辉 《台湾海峡》1992,11(3):197-202
本文根据1988年泰山湾调查资料,对该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重金属等8项化学要素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湾表层沉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江径流携带的陆源物质,其分布呈北部和西部高,并向东南部递减的趋势。潮流是影响该湾化学要素分布的重要因素.有机质与多数元素有明显的正相关.污染物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威海湾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程波 《海洋科学》1989,13(6):42-46
本文对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s~(2-),N,P,Cu,Pb,Zn,Cd和有机质、石油11个化学要素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指出其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受沉积环境的制约,同时评价了该湾的污染状况,为该湾的开发、利用、防治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西钦州湾外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玥 《海洋科学》2017,41(1):96-103
本文对钦州湾外湾54个表层沉积物中硅藻进行分析,鉴定出硅藻153种,分属50属。其中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是本区域内最为丰富的硅藻种类。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主要受到海水盐度的影响,其中淡水硅藻Achnanthes delicatula、A.hauckiana、A.levanderi和Cocconeis disculus可以作为低盐度海水环境的指示种,半咸水种Cyclotella striata/C.stylorum、Paralia sulcata与海洋中硅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则可以很好的指示高盐度环境。钦州湾外湾54个表层沉积站位可划分为3个硅藻分布区,分别对应高低不同的海水盐度,与实际站位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残留沉积能够记录海进海退的关键信息,也是恢复古地理的有力证据。在2019年10月的海洋地质调查中,在三娘湾海域>10 m水深区域识别出一套含砾的沉积物。在粒度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的基础上,利用端元分析模型和稀土元素判别图解分析其形成原因及物质来源。结果表明,三娘湾沉积物的信息可以由4个端元(EM)来表示,EM1代表了钦州湾往复潮流的特征,EM2为大风江河口高能的冲刷环境,EM3代表了残留沉积与波浪的混合作用,EM4代表了残留沉积的原始河流沉积。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残留沉积具有低稀土总量、高ΣLREE/ΣHREE的特点。经过上地壳稀土元素标准化后,显示出明显的δCe正异常和δEu负异常,表现出砂页岩、砂岩来源的特征,与钦州湾东北部的近岸沉积具有相似的特征。综合分析表明,三娘湾准残留沉积是北部湾地区最后一次大规模海进的残留产物,受到海流和潮流的后期改造,这为北部湾地区古海岸线识别和演化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10.
龙口湾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 《海洋学报》1989,11(6):722-729
本文对龙口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S2-、N、P、有机物、Cu、Pb、Zn、Cd和石油等11种化学要素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关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将其与相同站位海水的相应化学要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另外,还初步评价了该湾的污染状况,并提出了底质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对数比转换与系统聚类方法应用于北黎湾沉积环境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沉积物粒度组分的沉积环境分区是理解区域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基础。利用海南岛西部北黎湾海域采集的18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运用对数比转换方法处理沉积物组分数据,并分别对处理前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对数比转换方法可获得更优的沉积物聚类效果;基于沉积物的聚类结果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个沉积物环境亚区,即残积沉积区、砂质沉积区、混合沉积区和泥质沉积区。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北黎湾演变的沉积动力过程和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莱州湾西南部2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对莱州湾西南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探讨了其现代沉积环境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分布范围最广的粉砂主要位于淄脉沟以北;沉积物平均粒径由近岸向莱州湾中部逐渐变细,从南向北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分为高能粉砂质砂粗粒沉积区、砂质粉砂过渡沉积区以及低能粉砂细粒沉积区,其水动力环境表现为波浪作用逐渐减弱,潮流作用逐渐增强,沉积物物源由近岸河流、岸滩侵蚀来沙为主变为以黄河悬浮—再悬浮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3.
利用风要素计算福建宁德半岛沿岸输沙率.半岛南侧各岸段的净输沙率较小,岸滩基本处于冲淤动态平衡状态.半岛东北侧年净输沙率小于西南侧,半岛东北侧每年约有13万m~3量级的沿岸泥沙输往晴川湾顶,西南侧每年约有26万m~3量级的沿岸泥沙输往文渡湾顶.半岛及其附近海底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粒度以及~(210)Pb沉积速率测定结果可知:海底表层沉积物单一,以细颗粒的粘土质粉砂为主,沉积速率在0.33~2.0cm/a之间,比类似海湾沉积速率较大,说明半岛沿岸和海底沉积速率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4.
广西防城港冰后期沉积层序和沉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刚  李从先 《海洋学报》1988,10(2):198-203
本文根据钻孔岩心的岩性、岩相组合及14C年代资料,讨论了防城湾湾顶、湾口和湾外不同部位冰后期沉积层序的类型、分布、沉积过程和沉积速率,冰后期海进过程中,该区自湾外至湾顶开始接受沉积的时间分别为距今8000年和6000年,因防城河的影响,海湾沉积速率在湾顶高于湾外,据大量钻孔的沉积层平均厚度及平均沉积速率推算,防城湾冰后期的充填速度是缓慢的.  相似文献   

15.
大澳大利亚湾西部新生代丘状生物沉积和埋藏的中新世(?)堡礁:冷水碳酸盐沉积DavidA.Feary等澳大利亚南部的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大的冷水碳酸盐沉积区,在大澳大利亚湾的新生代层序包括澳大利亚以南极分离和向北漂移期间的碳酸盐沉积记录,其环境在始新世为东...  相似文献   

16.
辽东湾东部浅水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评价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从沉积学角度,利用辽东湾东部浅水区3次环境调查数据(1988、1997、1999),进行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浅水区沉积物污染长期以来较小,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产生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是汞和镉。  相似文献   

17.
潮汐电站建坝对乳山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模型,对山东省乳山口湾进行了潮汐电站建坝前水动力环境的现状模拟和建坝后的预测模拟,模式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建坝前后乳山口湾,潮位特征、流场及余流场分布情况、海湾自净能力等水文环境要素进行了对比,系统分析了乳山口湾水文动力环境要素特征以及潮汐电站建坝对乳山口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广西珍珠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珍珠湾16个表层沉积物站位取样并对其中硅藻进行分析,鉴定出硅藻131种,分属44属。其中Cocconeis disculus是研究区域内数量最多的硅藻种类。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湾沉积硅藻分布主要受到海水盐度的控制,其中Achnanthes spp.(主要包括A.delicatula,A.fugei,A.hauckiana和A.levanderi),Amphoraspp.(主要包括A.delicatissima,A.exigua,A.eximia,A.holsatica和A.normanii)和Nitzschia ovalis可以作为低盐度海水环境的指示种;Cocconeis disculus多集中分布于海水盐度适中的海域;Cyclotella striata/C.stylorum,Thalassiosiraspp.(主要包括T.eccentrica,T.leptopus和T.oestrupii)和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则可以很好地指示高盐度环境。陆上淡水河流对珍珠湾表层沉积硅藻组合的影响不大,人类活动则是沿岸淡水硅藻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珍珠湾16个表层沉积站位可划分为3个硅藻分布区,分别对应高低不同的海水盐度,与实际站位地理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几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是个半封闭型海湾。周围河流携带的颗粒物质,大部分在湾內沉积,成为湾內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铁、锰、铝和有机物,对许多微量金属的河口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1981年8月,我们采集了渤海湾及其周围几条河流的表层底质样品(共54份),进行铁、锰、砷和有机物测定;并通过化学沥滤,分离、测定沉积物中水合氧  相似文献   

20.
杭州湾潮滩沉积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逢自安 《海洋科学》1985,9(3):15-19
杭州湾为典型的强潮河口湾,拥有滩涂100余万宙。本文就1981—1982年采集的150余个潮滩沉积物样品,用TAⅡ型库尔特计数器作沉积物的多项分析;通过分析,对杭州湾潮滩沉积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动力环境间的关系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