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文模型在计算中小流域致汛临界面雨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涛  殷志远  李兰 《气象》2014,40(11):1354-1362
在设定致灾标准的前提下,运用水文模型模拟降水和流量关系,反推不同基础水位达到致灾标准所需要的雨量,探讨中小流域临界面雨量计算的新方法、新思路。以湖北省荆门漳河流域为例,选取控制流域3/4面积的漳河水库为控制站点,利用新安江水文模型,通过1956—2012年36场洪水的模拟率定水文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漳河水库防洪能力,利用水文模型反推计算漳河水库不同基准水位、不同雨量分布条件下的致汛临界面雨量(到达汛限水位所需的面雨量)。结果表明:利用水文模型反推计算中小流域临界面雨量,能直观给出漳河水库不同基准水位、不同降水分布条件下的洪水入库过程曲线、水位变化过程曲线以及流域致汛临界面雨量,意义明确,技术方法可行,能有效丰富中小流域临界面雨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天气预报基本原理和方法,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在历史天气图上(1990~2000年)寻找清江流域汛期(5~9月)暴雨发生的天气系统,配以局地大气能量,对照清江流域汛期逐日面雨量资料,从中找出物理意义明确、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清江流域汛期暴雨短期预报数理统计模型。经检验,该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安康、石泉两地水情观测资料,对2011年汉江流域秋汛进行了气象水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汉江流域秋汛属于典型的华西秋雨形势。西部低槽槽底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与剐高外围的暖湿气流交汇于关中陕南地区,是汉江流域秋汛产生的有利天气背景}2011年汉江流域秋汛期间。台风外围的偏东气流与剐高外围的偏东气流汇合.并在西进中在四川东部形成偏南气流,为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f汉江流域面雨量同安康、石泉两地的入库流量有着相同的升降趋势,在汉江流域面雨量出现明显的雨强之后的48h到72h内.对应着入库流量的峰值出现。面雨量预报在汉江流域防汛工作、生产调蓄调度中,可以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4.
黄河上游洪灾及流域雨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分析黄河上游流域特征、洪灾特征和强降水特征及成因等,首先建立了强降水预报智能模型。并在此预报结论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法和流域分区原理在MICAPS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完成了黄河上游流域及各区段面雨量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赣江中游流域水资源、降水、洪涝概况,并以吉安站为例,阐述了赣江中游流域面雨量预报和气象洪涝指数预报方法,从而为气象部门直接向防汛决策部门开展相关服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应用水文上降水产生流量过程线的变化原理,仅用降水资料来推算流域洪涝指数,用量化指标来预报未来流域洪涝强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利用流域内测站雨量计算出流域的有效综合面雨量(考虑了前一段时间内的逐日流域面雨量的不同贡献)。复核流量(或水位)等洪涝有关资料与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关系,最终确定出各级洪涝指数的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大小。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利用流域的实况面雨量和预报面雨量计算出未来流域某日的有效综合面雨量,对其值与已确定的各级洪涝指数的有效综合面雨量大小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判断未来流域可能出现的洪涝等级和强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逐日气象水文资料,针对贺江流域进行HBV水文模型率定与验证,获得降水-流量关系,结合广西贺州市信都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推算得到3个洪水风险预警级别对应的临界雨量,并通过2次历史洪水过程,检验该临界雨量在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由HBV水文模型确定的贺江流域3个不同洪水风险等级下24h、48h的致灾临界雨量,预警效果较好;(2)HBV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降水对贺江水文过程的影响,可为贺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赣江中游流域面雨量及吉安气象洪涝指数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赣江中游流域概况以及面雨量计算方法,并以吉安站为例,阐述了具体的流域气象涝指数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谭健  熊伟  杨明 《贵州气象》2005,29(Z1):26-27
通过考察和分析乌江上游面雨量与入库流量之间的关系,划分洪水等级,找出入库径流系数,建立入库径流量与面雨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开发洪水预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流域短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长江上游流域短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系统的结构、运行情况及功能。简单叙述了制作强降水面雨量的各种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PRMS水文模式系统 ,模拟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域丰、枯水年不同季节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 ,滦河流域蒸发量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且湿润季节变化绝对值较大 ,干旱季节变化百分率较大。而地表径流量、次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及河川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湿润季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高 ,干旱季节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简单介绍了引进美国地质勘查中心发展的降水径流模式系统(PRMS)。认为PRMS模式具有多种模拟功能,包含的物理过程也较全面,是当前世界上较好的水文学模式。将PRMS模式系统移植到滦河流域,并对其模拟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模式系统在我国滦河流域的移植比较成功,而且能够较真实地再现滦河流域河川径流量及水资源其它分量的年际及季节变化,也可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赣江流域2004~2006年4~7月气象测站的实测雨量资料,计算得到流域上、中、下流域段的面雨量,以面雨量为初值场,再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方程,建立了赣江流域水位预报模式;并通过对2003年5~7月(4月份缺资料,5~7月部分资料残缺)水位预报模拟试验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能反映出赣江流域上、中、下游的水位突变趋势,与实况值变化趋势较吻合,对防汛决策服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邕江洪峰水位序列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场的相关关系,对邕江洪水的天气气候成因及预测因子作初步探讨,得到一些对实际预测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红河流域稻飞虱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红河州5个具有代表性的台站(蒙自、泸西、建水、绿春、金平),分析1999-2008年稻飞虱发生规律与气温、降雨、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雨季开始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关系;大气环流背景特征与稻飞虱受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稻飞虱的发生与暖冬、夏季高温、太阳光照减少,特别是西南季风建立后的第1场较强降雨开始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应用灰相关度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找出气象因子与稻飞虱发生问的灰关联程度的变化关系,建立预报方程模式。为开展红河州水稻稻飞虱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淮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源地和输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HYSPLIT模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PHREs)的江南型和江北型过程的水汽源地、输送路径以及干空气路径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江南型PHREs的干空气主要通过2条路径进入江淮地区,即源自地中海-欧洲平原的西北路径和来自蒙古高原的东北路径,而江北型PHREs干空气主要有1条路径,即西北路径。干空气是通过对流层中高层的槽脊活动和急流输送至江淮区域。江南型水汽主要由源自印度半岛以南的热带印度洋的西南路径和来自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南海的偏南路径这2条路径输送到江淮流域。江北型的水汽路径有3条,前2条路径与江南型类似,且为主要水汽来源,还有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路径水汽输送。江淮流域的持续性降雨过程中,来自南方的水汽输送主要受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孟加拉湾南部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附近越赤道气流,以及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些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黑河上游环境要素场对降雨汇流过程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高艳红  吕世华 《高原气象》2004,23(2):184-191
运用包含土壤、植被陆面过程OSULSM的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将分布式水文模式DHS—VM中汇流参数化方案与其耦合,成功地模拟了:?002午?月黑河流域上游的洪水事件,在大气模式中实现了地表水的再分布。综合考虑了陆地水文状况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了地表特征场以及大气要素场随汇流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2003年主汛期(6—8月)清江流域逐日面雨量为预报对象,采用自行开发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流域面雨量客观预报应用系统”的运行结果,对T213、MAPS、MM5等几种数值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一般性预报、定量误差值及重要降水过程预报的检验。通过这一检验分析,旨在加深对几种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在清江面雨量应用中的认识,也为日常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个载水预报模式的业务预报应用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该文在国家气象中心现行有限区域业务预报模式(LAM)的基础上,把模式的水平分辨率由1°×1°提高到0.5°×0.5°经纬度网格,垂直层次由15层变为20层。在原有物理过程中引入显式降水方案,并使用HLAFS业务系统的实时资料对1997年8月的一次登陆台风造成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个例预报试验,取得了较为合理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统计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年际增量预测方法, 通过考察与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HRF)年际增量相关的环流, 确定了5个预测因子:冬季北太平洋涛动、12月南极涛动、春季3~4月南印度洋气压、春季3~4月白令海气压、春季3~4月印尼—澳洲附近经向风垂直切变;然后利用这5个预测因子,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HRF年际增量的预测模型, 进而预测HRF。交叉检验表明, 在1962~2005年的后报中, 这个预测模型对HRF显示了较高的预测技巧, 预测结果与实测间的相关系数为0.67, 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潜力, 对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预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