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整个中国地理学的欣欣向荣一样,近年来我国高校地理教育也是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其表现之一就是新地理学教材的层出不穷,如果说已形成百花争鸣的生动局面的话,那么郭永盛、王庆教授主编的《自然地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7年)就是这姹紫嫣红园中鲜艳的一朵。一般自然地理  相似文献   

2.
张争胜 《地理科学》2006,26(2):256-256
由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作序、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教授和郭有立老师合著的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领域在新世纪到来之后的第一部力作,充分展示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界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凝聚了刘南威等地理学家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勤奋耕耘、孜孜求索的心血与汗水。自1993年第一版出版以来,该书10年之内已经连续印刷7次,成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3.
傅伯杰 《地理研究》1992,11(1):102-102
由中国地理学会、渭南地区计委、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国土开发与整治》编辑部、《料学技术与暴证法》杂志共同召开的“自然地理学与建设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8日至23日在陕西省渭南市举行,来自全国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4.
当代自然地理学态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10,29(1):1-10
认识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态势,有助于把握学术前沿。当代自然地理学不仅研究组成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空间过程和区域差异,也研究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中的各种关系,将一定时间或空间尺度上获得的结果推演到其他尺度,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的资源、环境管理问题。国际自然地理学的新领域可以概括为自然地理系统、自然地理过程、景观与环境变化、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全球自然地理学和文化自然地理学。中国现代自然地理学源于本土地理学并受欧美地理学和俄罗斯地理学的影响,在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学术思想、理论和方法方面,独立的建树和自主创新尚待加强。我国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是走向更加综合、站在全球变化的高度、走向更深入地揭示关键过程及其动态变化的机理机制、更加重视高新技术的运用、更加密切地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并需要加强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在科学成果的汇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连续出版了《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科学出版社,1988。以下简称《国土整治》)和《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开  相似文献   

6.
正生物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但我国长期缺乏《生物地理学》教材。由殷秀琴教授等编写的《生物地理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于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首次编著出版的适合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本科的《生物地理学》教材,修订后的《生物地理学》(第二版)于2014年9出版。该《生物地理学》教材基于植物、动物区系,植物、动物群及其生态地理规律基本  相似文献   

7.
面对变化中的全球环境以及变化中的学科热点,以“变化背景下自然地理学新发展与新挑战”为主题的第一届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于2017年11月20-22日在南京召开。聚焦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自然地理要素与过程集成、空间数据挖掘与系统决策等当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内容,通过学科前沿理论的凝练,引导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的继续深化;依托理论与方法创新;在典型流域、区域实现了自然地理过程的初步集成,切实服务于人地耦合视角下的可持续社会决策。深化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的过程研究、推进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提升陆地表层系统观测和模拟水平,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地位,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的学科贡献。  相似文献   

8.
大学专业教材建设是大学教育水平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作为中国重要的地理人才培养单位,其教材建设在一直不断的探索中。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方法,回顾了民国时期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的教材建设,得出三点结论:第一,早年留学归来的人文地理学教授是教材编译、原创的主力;第二,专业教材展现了当时国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水平和观点;第三,虽然是人文地理学教材,但是注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以及与区域尺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建立与理论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大鹏  刘胤汉 《地理研究》2010,29(4):584-596
回顾和评述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经过几代地理学者的不断实践和理论概括,逐渐形成和蓬勃发展起来。相对于国外研究,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在土地系统分级、结构、演变、系列制图、综合自然区划、自然地带划分、自下而上组合自然小区等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与拓展。今后,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应在自然地域系统方面,把自然、人文、生态经济等各个要素进行系统综合,开展综合地理区划研究,进一步提高区划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土地系统方面,把尺度、结构、过程结合起来,开展土地结构与演变研究,加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特点、驱动力和生态效应研究;在自然地理过程方面,把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综合到土壤—植被—大气连续系统界面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10.
吕晓芳  王仰麟 《地理学报》2007,62(1):F0003-F0003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历史悠久,对于其在各个社会阶段的发展、未来的趋势及其潜力的总结对激励青年自然地理学者思考该学科正走向何处或是该走向何处都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国内的学者和学生了解国外地理学思想,在蔡运龙教授等学者的精心校译下,The Changing Nature of Physical Geography(K.J.Gregory,2000)中文版《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得以在2006年8月出版.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理学会,渭南地区计委、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研究会、《国土开发与整治》编辑部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编辑部联合举办的“自然地理学与建设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8—23日在陕西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石。本文在梳理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思考了新时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环境变化驱动下,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在传承中得到新的发展。自然地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过程综合与深化、陆地表层系统集成、陆海相互作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等方面。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需要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多要素多过程集成研究,发展并完善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政府决策。在发展过程中,亟待关注以下前沿领域与方向:①地貌学需要重点加强地貌学与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关系研究;②生物地理学有待深化属性地理学、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连接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地理空间分布与人类需求;③水文学需要开展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综合集成研究,发展生态水文学、社会水文学、水文形态学等新兴学科领域;④自然地理学有待全方位介入气候变化研究,在气候变化国际重大研究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支撑功能;⑤综合自然地理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⑥自然地理学需深化耦合自然与人文要素及过程研究,建立发展复杂系统模拟模型,分析和模拟变化环境下的自然、人文要素耦合机制和陆地表层系统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李容全  邱维理 《地理学报》2013,68(9):1281-1291
周廷儒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新生代地理学创建人。他开拓学科新方向的学术思想与成就,为地理学新一代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典型范例。周廷儒院士为解决中国何以有特殊的江南湿润亚热带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格局两个区域自然地理学难题,博览古今中外书刊,寻求立足学科前沿的科学答案。他在1960 年提出"以古论今,预见未来"的超前学术思想,开创了探讨区域起源、演变与发展的自然地理学新方向——新生代地理学,使中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研究迈上新里程,步入世界前列。周先生明确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为地理环境的演变,确立的地理环境演变的时间起点为新生代初期。他所论述的新生代地理演变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① 水平地带被破坏后产生各级区域;② 地理环境演变受主导因素组合定律控制;③ 驱动演变的能源有内能和外能,以内能占优势。同时,他还对地理环境演变的分析与综合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周先生的学术成就主要在于明确了中国自然地理原始水平地带遭到破坏的时代在古近纪末,五大自然地理区主要形成在新近纪及其以来,经过第四纪演变,形成现代中国地理环境的格局。他的论著,特别是"中国自然地理——新生代古地理"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区域自然地理学时代巅峰研究成果的问世。他提出的"以古论今,预见未来"的定理,已经成为当今及未来自然地理学,特别是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然地理学>(第二版)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是我国地理学界在大学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为期五天的《全国自然地理学与建设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于91年11月19日在陕西省渭南地区召开。此会由中国地理学学会、渭南地区计委、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国土开发与整治》编辑部、《科学技术与辨证法》杂志等五家单位联合举办,并且得到了渭南地区行署和陕西省国土规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参加会议的有全国30多所大学和科研所的地理界专家和学者,以及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陕西省计委的有关领导,并进行了关于建设地理学和渭南区域开发的学术报告。特别是陈传康教授的《区域综合开发理论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于1988年11月1—5日在武汉城建学院召开了“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研究和资源开发”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代表40余人。会议专门安排两天专题讨论。围绕着:①自然地理学如何更好地开展实践应用研究,②中国区域自然地理研究与区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关系、③自然地理学发展前景展望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捷  甘萌雨 《地理学报》2000,55(5):254-255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旅游地理学>(修订版)(保继刚、楚义芳编著)1999年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第一版先后6次印刷,印数达2万多册,在同类教材中位居前列,并得到了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一致好评.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此次修订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学"九五"规划教材,在一版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旅游研究及动态增删了若干内容.该书既是一本旅游地理学优秀教材,也可以说是我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空间特征、演变过程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过去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自然地理学与综合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信息地理学的联系更加密切和广泛。本文结合《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的学科规划,分析自然地理学学科的形成过程,阐述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人类生存环境学的分支学科体系,提出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学科发展战略布局、优先领域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张捷  甘萌雨 《地理学报》2000,55(2):254-255
“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旅游地理学》 (修订版 ) (保继刚、楚义芳编著 ) 1 999年 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第一版先后 6次印刷 ,印数达 2万多册 ,在同类教材中位居前列 ,并得到了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一致好评。 1 995年荣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此次修订作为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学“九五”规划教材 ,在一版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旅游研究及动态增删了若干内容。该书既是一本旅游地理学优秀教材 ,也可以说是我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新进展。作为一本面向 2 1世纪的课程教材 ,该书把握了旅…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瓦西利·瓦西利维奇·杜库查耶夫(1846—1903)是19世纪末叶的杰出的俄国科学家。他一生的范围广泛的考察活动和对于自然界各种现象综合的深入的研究工作,对于自然地理学有伟大的贡献。杜库查耶夫对于自然界的研究工作中所提出的几个重要的学说,对于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