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利用1958-199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水汽输送特征,表明:全球纬向水汽输送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由西向东,在低纬由东向西,分别与中纬度西风带和热带东风带一致,经向输送在夏季由南半球向北半球输送,冬季则刚好相反,就全年来说水汽也是从南半球向北半球输送。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是大气水汽源,热带和中高纬是大气水汽汇,夏季中国大部分地区也是水汽汇。讨论了中国夏季3类雨型与异常水汽输送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间型雨带对应中国东部有一支东北异常水汽输送和另一支西南异常输送在长江流域辐合;南方型雨带对应一支东北异常输送和另一支来自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的西南异常输送在华南辐合,北方型雨带对应中纬度西风异常输送与副高西北侧的西南异常常输送在华北辐合。  相似文献   

2.
黄荣辉 《气象学报》1985,43(2):208-220
本文应用缓变媒质中行星波的传播理论来研究夏季基本气流中定常行星波的三维传播解释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三维遥相关的物理机制。 本文还应用一个包括Rayleigh摩擦、Newton冷却及水平涡旋热力扩散的准地转34层球坐标模式来研究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异常对北半球中、高纬度定常扰动系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上空的热源异常将产生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异常;若青藏高原上空热源增强就会引起南亚高压增强,我国东北受槽控制而产生冷夏,并且将引起鄂霍茨克海上空高压加强,同时在阿拉斯加将产生槽,这与实际资料所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华北夏季降水数据、NCEP/NCAR再分析环流数据,采用了相关、合成和环流异常回归重构等方法,分析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华北大气动力上升指数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华北大气动力上升指数与华北夏季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当两个指数偏强时,华北夏季降水会异常偏多;两个指数偏弱,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偏少;如果两个指数强弱不一致时,华北会出现区域性降水偏多情况,但全区整体降水量基本为正常值。2)华北夏季降水异常是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和华北大气动力上升运动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华北大气动力上升指数偏强年,夏季500hPa层贝加尔湖槽会加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会偏北,华北处于“东高西低”的环流型控制下,西部低槽东移受阻,在华北维持较长时间的大气上升运动;850hPa层印度夏季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会偏强,这时热带印度洋西风水汽输送以及东亚副热带地区偏南风水汽输送或东南风水汽输送会加强,华北水汽来源充足。这种高、低空环流配置非常有利于造成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偏多。反之,华北夏季降水会异常偏少。3)前期4—5月,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华北大气动力上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1—2020年日本气象厅(Japanese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再分析资料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以及美国国家气候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卫星降水资料,分析了瞬变涡旋活动特征及其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展开讨论。研究表明,蒙古国至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既是瞬变涡旋活动的活跃区域,也是其输送的大值区域,其中瞬变涡旋对热量和水汽的经向输送占主导地位,是中高纬热量和水汽的重要来源。根据瞬变涡旋经向热量和水汽输送变率的强度确定了瞬变热量和水汽输送的关键区域,分别为(45°~60°N,100°~130°E)和(35°~50°N,100°~120°E),并定义了瞬变热量和水汽指数,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回归结果表明,瞬变涡旋活动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显著影响。中高纬天气尺度瞬变涡旋对热量、水汽和动量的输送异常,通过波流相互作用过程,对平均流形成了反馈,导致季节平均环流、水汽分布和水汽输送的异常,从而在热力、动力和水汽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引起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5.
2018年7月北半球天气气候显著异常,极端事件高发。欧洲、北非、东亚以及北美的大部分地区均遭受严重的高温热浪侵袭;印度、东南亚、中国西南部以及日本西部等地出现极端降水;西太平洋台风活动异常活跃,移动路径偏北。初步诊断表明,北半球中高纬度,由低层到高层稳定维持的异常高压系统是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高温热浪持续发生的直接原因。其中异常偏强、偏北的副热带高压,以及增强、东伸的南亚高压与东亚地区持续高温和极端降水事件直接相关;低层菲律宾周围异常活跃的对流活动和强盛的西南水汽输送共同导致南亚、东南亚地区极端降水发生。热带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偏暖的海温条件和菲律宾附近异常气旋性环流则与异常活跃的台风活动有关。更需要关注的是,北半球尤其是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异常主要受海洋表面热力状况以及其他区域大气环流遥相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GCM)模式大气5~9月平均环流(本文称为背景环流)。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一系列重要系统(南方涛动、瓦克环流、哈德莱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及大范围降水均发生明显异常;北半球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是环流异常的主要区域。它们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论证了该模式在低纬环流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俊  邵俊年 《气象学报》1988,46(3):372-375
统计分析表明,强厄·尼诺事件发生后,热带和北半球气温将升高、气温上升较海温滞后2个季节。此外,夏季风主要系统(如副热带高压等)的加强也比海温增暖滞后1—2个季节。可见,厄·尼诺对夏季大尺度环流和天气异常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作者曾以1982—1983年厄·尼诺事件为例,分析了这两个夏季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发现1983年热带副热带对流层上部南亚高压强,大洋中部槽(TUTT)加深;赤道东风急流减弱;副热带高压加强,热带大气平均温度升高等现象。进一步分析还发现,1982  相似文献   

8.
王庆  刘诗军 《气象科学》2006,26(2):197-202
利用NCEP/NCAR月平均风场和比湿资料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平均水汽输送通量的气候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山东旱涝年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差异及其在不同时段对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贡献。结果表明,山东地区的平均水平水汽输送通量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纬向、经向和总水汽输送通量随时间均呈单峰曲线分布,7月达极值;影响山东夏季降水的印度季风区水汽输送以纬向为主、副热带季风区水汽输送以经向为主;5~6月,来自热带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输送通量、西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东南季风水汽输送通量以及南海北部的水汽输送通量对山东夏季降水均有贡献,涝年水汽输送通量明显大于旱年。虽然7月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输送通量达极值,但对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贡献并不显著,7~8月主要是来自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和副热带季风水汽输送对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贡献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年”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在对流层—平流层水汽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AIRS卫星数据、NOAA全球海温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NCC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从海气耦合角度对2003-2011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偏多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于高原上对流层水汽的多少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开始的次年夏季,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偏多(偏少);受海温异常强迫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2010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2010年夏季高原上对流层位势高度偏高、东亚地区阻塞形势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的异常环流型有利于西太平洋和南海水汽持续向高原地区输送,而高原上空异常反气旋环流的存在以及冷暖气流的交汇使水汽垂直向上输送加强,共同导致了2010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10.
诊断分析了北半球夏季来自印度季风的水汽输送与东亚上空水汽输送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反相变化的特征。印度季风水汽输送偏强(偏弱)时,东亚上空的水汽输送偏弱(偏强),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偏多)。印度夏季风水汽输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印度季风水汽输送偏强(偏弱)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偏强),由此导致副高西侧东亚上空向北的水汽输送减弱(增强),使得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偏多)。对反映热带对流活动的外逸长波辐射(OLR)的分析表明,印度洋上空的对流加热异常不仅能够显著地影响印度季风,也可能对东亚季风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 influence of eddy viscosit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ubtropical quasi-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in summeris analysed theoretically.It is found that since the basic flow is very weak,the eddy viscosit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subtropical planetary-scale motion in summer.A linear,quasi-geostrophic,34-level spherical coordinate model is also utilized to calculate the differencesof quasi-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and of quasi-stationary disturbance pattern responding to forcing bytopography and heat sources under the different eddy viscosities.The compu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coefficient of eddy viscosity considerably influences the strength of the subtropical planetary-scale circulationin summer.  相似文献   

12.
黄荣辉 《气象学报》1988,46(1):9-1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涡旋粘性对于夏季副热带准定常行星波分布的影响,指出夏季副热带地区由于纬向气流很弱,涡旋粘性对于准定常行星尺度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还利用一个线性34层准地转球坐标模式计算了不同涡旋热力扩散系数下地形与热源强迫所产生准定常行星波的差别及准定常扰动环流系统的差别,计算结果说明了涡旋粘性系数对于副热带准定常行星尺度环流的强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计算了1979年6、7月份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中的水汽涡旋输送。分析了垂直积分涡旋通量场和它的纬、经向分量场的主要特征,以及纬、经向涡旋通量在水汽总输送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付超  李维亮 《气象学报》1996,54(3):373-378
在一个纬向平均模式中加入大尺度瞬变涡旋经向热量和水汽通量参数化方案。模拟出涡动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实验表明,涡动通量在中高、纬地区大气能量输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用上述参数化方案提高了模式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72-1982年5月初-7月底春夏季节过渡期间北半球500百帕高度资料计算有关能量谱、角动量输送谱和扰动动能向平均动能转换率谱,分析了大气环流由春到夏季节过渡期间能量谱变化特征及过渡前后特征差异,并揭示了它们与初夏中期主要天气过程-梅雨天气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由春到夏季节过渡前后,对流层中层扰动动能谱和大气波能密度均有显著变化,大气波能密度值有个急剧减弱过程,经向扰动动能集中的波数由超长波向长波转移,55、45、35°N角动量输送平均辐散也有明显转折,这些是春夏二种不同流型在能量学上的基本差异点。对流层中层扰动动能向平均动能转换率谱在季节过渡前后也有显著不同:过渡前高纬强于中纬;而过渡后中纬转换明显增强,并大大超过高纬。大气环流由春到夏的季节过渡,一般由一次或二次长波急剧发展来完成。在大型环流转变上对应为一次副热带高压明显北跳加强及西风带迅速北撒减弱,在天气表现形式上江淮流域对应为梅雨这种大型天气过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应用1956年二月份的高空材料,作者研究了两层模式中各项湍流性涡动输送项的统计性质.根据北京、伊尔库次克、莫斯科、巴黎、奥斯陆等五个地点各不同时间问题中涡度湍流输送的大小和变化分析,可以初步确定:一般说来湍流项并不一定此平均输送项来得个多少,因此不一定可以略去.并且湍流项与平均项之间并没有线性关系等简单关系,因此对于简单地表示出来.由此看来,利用平均运动方程来作中、长期数值预报是不大方便的.  相似文献   

17.
瞬变涡动强迫对大气环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对流边界层的大涡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涧  蒋维楣 《气象科学》1999,19(1):33-41
本文建立了一个均匀平坦地面上对流边界层的大涡模式,模式考虑了水汽,采用了考虑浮力和固壁影响订正的一阶闭合。并用所建模式进行了由热扰动发展的对流边界层的模拟及其对地表热状况变化响应的初步探讨性模拟工作。通过模拟认为,模式较好地反映了对流边界层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ON EDDY TRANSPORT OF WATER VAPOR OVER SOUTH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ater vapor transport is decomposed into mean transport and eddy transport. Analysis of water vapor over South China during the first flood season of 1994 shows that difference between season mean transport and season total transport is less than 10%. For the monthly and ten-day averages, the difference is above it.The transient transport of water vapor is the least among all kinds of eddy transport. its amount is only ±2% of total transpoft for column. The constant wave transport is the Iapest Sometimes it may be 1-6 times of total transport.  相似文献   

20.
Authors have studied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of cold air over land in East Asia for eight cases which occurredin different months of 1981.First,the surface eddy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and drag coefficient were estimatedaccording to the approach of similarity theory.Then,the apparent heat source,the apparent moisture sink,and solarand long-wave radiative heating(or cooling)were further calculated through the budget method and physicalparameterization algorithm.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ld air immediately start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ver landonce it moves away from its region of origin.In winter,the degree of transformation of cold air mass gradually intensi-fied as it travelled southeastward;while arriving in the ocean,the cold air mass underwent the most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process.In summer,the most vigor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rmal and moisture fields was observed in NorthChina and Mongolian region,with much greater intensity than that in win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