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悬吊式钢混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通过一榀1/2比例此种框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这种结构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变形和耗能能力以及破坏机理等,试验表明此种框架与传统异形柱框架的性能不同,为此种结构体系的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带"人字"支撑的新型复合结构体系动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一种新型复合结构——带“人字”支撑的梁柱体系的动力特征问题。在满足静力荷载作用下承载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动力学原理,推导了该结构体系的动力特征方程,分析了复合结构体系的支撑截面和型式的变化对动力特征的影响,计算显示,增加支撑对提高结构的频率即抗侧刚度有明显作用,且随支撑截面尺寸增大,固有频率单调增加。支撑倾角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对频率影响较大,而超过该范围时,其影响明显减小,由此说明“人字”支撑为较合理的支撑型式。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具有“人字”支撑的复合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抗侧能力。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讨论了异形柱结构体系中L形截面柱在结构中的受力性能,指出L形柱是截面不对称的空间杆件,不能在两个主平面内分开考虑,无法在结构分析中用对称截面的矩形柱等效,L形截面柱在无扭转结构中截面的中性轴平行于工程轴。  相似文献   

4.
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阻尼隔振体系及其减振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是当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平台结构形式。本文研究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阻尼隔振体系及其减振效果。针对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的型式与特点,为了充分发挥阻尼器的耗能减振作用,提出了在平台结构导管架端帽和甲板之间设置柔性阻尼层的新型阻尼隔振方案。针对渤海JZ20-2MUQ平台结构,建立了海洋平台结构阻尼隔振体系简化计算模型,研究了隔振层参数与结构阻尼比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结构整体和隔振层层间相对位移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多种冰荷载工况和地震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阻尼隔振方案是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的一种有效的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上的穹顶结构及其自振特性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某高层建筑上的穹顶结构的设计介绍了一种新型抛物线方钢管穹顶结构。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现场进行了模态试验的实测,得到了低阶频率和振型,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对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这种结构受力合理、节省材料,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体系,同时,本文所用的有限元计算与实验分析方法对类似工程结构的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平地震作用下多层钢框架-混凝土筒结构整体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LGOR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节点连接型式的多层钢框架-混凝土筒结构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受力性能。研究表明:不同节点连接方式对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小;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均能满足相应的要求;大部分水平地震剪力由混凝土筒承担;当梁柱采用半刚性连接时,钢柱分配到的水平地震剪力小于梁柱刚接时,因此能更好发挥混凝土筒的抗侧力性能。这些研究结果为多层钢框架-混凝土筒的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小区小高层住宅2种结构方案的综合讨论,分析了小高层住宅的合理结构型式,提出了设计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异型柱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布置灵活、隐蔽性好,但其柱截面不规则、计算理论不成熟、抗震能力较差、构造措施不理想、而且建筑自振周期长,侧向位移大,难以用于较高的高层住宅和抗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大开洞剪力墙结构受力明确、计算理论成熟,又有较为精确的计算程序,而且墙厚可以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减薄,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工程造价。通过2种方案比较,认为大开洞剪力墙体系与异型柱框剪结构相比,配筋总量基本接近,但其侧移较小,具有较好的延性,可应用于小高层住宅和地震烈度较高地区并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基于超级单元的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混合结构体系中钢框架部分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即节点柔性(半刚性)、梁柱效应(p-δ效应)及P-△效应(以下合称P-Delta效应),推导了考虑三种因素情况下,钢框架的层间侧移刚度及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超级单元刚度矩阵,采用刚度法求解钢框架-混凝土混合结构周期和振型。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楚,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9.
不同型式暗支撑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较为薄弱的抗震构件“一”形短肢剪力墙,采用不同的暗支撑型式进行了两个1/2缩尺的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构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比较分析了它们的承载力、刚度、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机制,建立了其承载力计算模型与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大板结构竖缝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旨在对装配式大板结构竖缝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以便使装配式结构最终成为一种完善的抗震体系。本文设计、试验了18榀试件,描绘了试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过程,分析了竖缝的抗剪承载力与接缝宽度与接合筋直径的关系及接缝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丁伯阳  赵冬  李通坤  曹亮 《地震学报》2005,27(6):677-681
根据在役结构的ldquo;后验性rdquo;、时变性、ldquo;耐久性rdquo;特点, 针对目前我国在城市改造与抗震加固中出现的在役结构后续使用期(后役期)防御烈度形式: 等烈度、等超越概率、等发生率方法, 详细分析了它们的风险特点,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下结构工程发展很快,但其抗震分析的研究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单说明了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发展历史和地震反应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三种分类,以及具体方法的原理,以此加深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认识,引起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is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against an earthquake of a certain magnitude in a certain service period. Seismic risk level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o do the importanc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the function and efficiency of structure, and the ability of bearing the fortification investment.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is constrained by both the present scientific level and social economic level, which makes fo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4.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是新疆开展抗震安居(安居富民)房建设以来首次产生较大规模成灾破坏震例,以震区抗震房不同结构类型破坏程度和抽样调查数据确定震区抗震房Ⅵ度区和Ⅶ度区的破坏比,与新疆历史破坏性地震相似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比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光勋 《山西地震》2002,(4):28-29,42
论述了山西应县木塔在历史地震和工程抗震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应县木塔维修方案的意见 ,认为应在保持木塔整体结构的前题下 ,针对性地进行加固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六层构造柱 -圈梁体系外墙用多孔砖、内墙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足尺房屋抗震试验的设计 ,介绍了模型楼的试验结果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评价了此类房屋的抗震能力。最后 ,本文对此类房屋的工程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地震研究》1992,15(3):291-297
本文以重磁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龙门山地区的深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①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可分成泸定——灌县,灌县——北川,北川——广元三大段;②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西侧沿小金、迭溪、平武一线存在隐伏推覆,是未来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汕头-吕宋岛岩石圈速度结构剖面,划分出华南陆缘古生代陆壳、陆架区晚古生代-中生代陆壳、陆坡带中生代-早第三纪过渡壳、新生代南海海盆洋壳及吕宋岛中生代-新生代岛弧陆壳与东吕宋海槽洋壳等地壳构造组分,并确定了上述地壳构造之间的边界断裂构造及其性质。结合地震震源分布及机制,初步确定了华南陆架盆岭构造带北、南两侧地震构造的控震构造与发震构造性质及其震源力学特征;1)指出1994年9月16日台湾浅滩7.3级地震属于板缘壳幔地震及造成一千公里有感范围的原因;2)马尼拉海沟的海底地堑构造与南海海盆岩石圈地幔上隆是马尼拉海沟俯冲带震源显示正断层性质的原因,且为被动的或转换俯冲带;3)东吕宋海槽仍属于菲律宾海俯冲带性质;吕宋岛东西两侧俯冲带岩石圈板片震源深度的准三层分布,可能表明俯冲带岩石圈板片存在相应的低速滑移层。  相似文献   

19.
湖泊数据库数据结构详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  严晓蓉 《湖泊科学》1996,8(4):373-377
湖泊数据库为湖泊科学定量化研究、宏观决策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对于如何提取数据库信息,为应用目的服务,必须了解湖泊数据库数据结构。本文概略地描述了湖泊数据信息种类,分析了湖泊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的数据结构,尤其对关系数据库数据文件作了详细剖析,给出了调用数据文件的C语言源程序。  相似文献   

20.
宁树正 《高原地震》2006,18(4):24-31
西藏崩错地区是青藏高原构造复杂而典型的地区,崩错断层带及其附近近南北向断层带近于垂直,地震资料和GPS资料都反映出本地区有较强烈的构造活动性。通过对地貌特征和构造活动性综合分析,得出崩错断层带形成晚于谷露断层带,进而对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近东西向构造与近南北向构造关系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